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六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六十七 (2)

1. 論小兒初生將護法

小兒新生出胎,便以綿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去其惡血,此謂之玉銜。若不急拭,啼聲一發,即入腹,成血病矣,若兒生下不作聲者,當取冷水灌之,須臾當啼,又以蔥白細細鞭之、即啼,兒之初生,速當舉之,舉之差晚,則令寒中,腹內雷鳴,仍先浴之。後速斷臍,不得用刀,惟令人隔單衣咬斷,兼將暖氣呵七遍,然後結之,所留臍帶,令長至兒足,若短即令兒腹中不調,常令下痢,若先斷臍,然後浴者,則臍中水而發腹痛。

白話文:

小嬰兒剛出生時,就用棉花裹住手指,擦拭口中的黏液和舌頭上的青苔,去除其中的惡血,這叫做「玉銜」。如果不及時擦拭,啼哭聲一發出來,就會進入腹部,形成血病。如果嬰兒出生時沒有哭聲,應該用冷水灌溉他,一會兒就會啼哭,再用蔥白細細地抽打他,就會啼哭。嬰兒剛出生時,應該馬上抱起來,如果抱起時間過晚,就會令他著涼,腹中雷鳴,還是先洗澡。然後馬上剪斷臍帶,不能用刀,只能讓人隔著單衣咬斷,並將暖氣呵七遍,然後結紮。所留的臍帶,要讓它長到嬰兒的腳底,如果太短,就會讓嬰兒的肚子不舒服,經常腹瀉。如果先剪斷臍帶,然後再洗澡,臍中就會灌滿水而引起腹痛。

其臍斷訖,臍連帶中多有蟲,宜急去之,不爾入腹生疾,又尿清者冷也,與中水同,此當令兒腹痛,大啼呼,面青黑,是中水之過,當灸之至八九十壯,若輕者,但臍腫出汁。時時啼呼,搗當歸末敷之,或炙綿絮熨之,有至百日乃愈者,又法兒初生,宜以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裹之,勿與新帛,切須依法,令兒長壽。

2. 小兒取吐胸中惡血法

小兒洗浴斷臍䙀抱畢,宜取甘草如中指一節許,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綿沾與兒吮之,約得一蜆殼許入腹即止,兒當吐去胸中惡汁,如得吐,余藥更不須與,若不得吐,可消息與之,若更與而又不吐者,但稍稍與之,令盡一合止,如得吐,令兒智慧無病,一合盡都不吐者,是兒胸中無惡血耳,勿復與之,乃與朱蜜,以鎮心神定魂魄也。

白話文:

小孩出生後完成了洗澡、剪臍帶、抱起來的儀式後,應該取像中指一節長度的甘草,打碎後,加入兩杯水,煮至只剩一杯的分量,用棉花沾濕後讓小孩吮吸,大約有一粒蛤蜊殼那麼多量進入肚子就可以了,小孩會吐出胸中的惡劣汁液,如果能吐出來,剩下的藥就不需要再給了,如果不能吐出來,可以適當的給他,如果再給還是不吐的話,就少量一點給他,讓他吃完這一杯就好,如果能吐出來,那小孩就會聰明又有智慧且不生病,如果一整杯都沒吐出來,那小孩的胸中就沒有壞血了,就不需要再給他了,再給他朱蜜,來安定心神,讓靈魂安定。

3. 初生兒服朱蜜法

小兒初生三日中,須與朱蜜,只不宜多,多則令兒胃冷腹脹,喜病陰癇氣急,變噤則痙而死也,惟以真飛煉丹砂如大豆許,赤蜜一蜆殼和之,綿沾與兒吮之,得三沾止。一日吮盡,連三日與之,則三豆也,勿令過此,與朱蜜訖,可與牛黃如朱蜜多少,牛黃益肝膽,除邪熱,定精神,止驚悸,避惡氣,去百病。

白話文:

嬰兒出生後的前三天,應給予硃砂和蜂蜜。但不要過量,以免嬰兒胃寒腹脹,容易患上陰癇、氣急,變為噤口或痙攣而死亡。只用真飛煉製的丹砂,大小如大豆,用一蜆殼的蜂蜜混合,用棉籤沾取給嬰兒吮吸,吮吸三次即可。一天吮吸完畢,連續三天服用,總共服用三次,不要超過這個量。服用硃砂和蜂蜜後,可以服用牛黃,用量與硃砂和蜂蜜相同。牛黃有益於肝膽,可以去除邪熱,安定精神,止驚悸,避開惡氣,消除各種疾病。

4. 小兒始哺法

小兒新生三日後,應開腸胃,助穀神,可研米作粥飲,如乳酪厚薄,以大豆許與咽之,頻咽三豆許止,三日滿,七日方與哺,凡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又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令兒無疾,哺之太早而多者,頭面身體生瘡,愈而後發,令兒尩弱難長。

白話文:

嬰兒出生三天後,應該幫助腸胃建構儲存穀神,應該研米成粥,倒入容器中,以湯匙舀一勺,像餵乳酪般的量餵給嬰兒,重複餵三次後停止,直到三天結束,並且在七天後才開始餵養。嬰兒出生滿十天時,開始餵養,奶量像棗核般大小,十天後加倍,五十天時如彈丸,一百天如棗子的大小,這樣嬰兒纔不會生病,如果餵養過早、過多,頭面身體會長瘡,痊癒後才會長頭髮,餵養過多、過早,導致嬰兒體弱,難以生長。

5. 揀乳母法

乳母以血氣為乳汁,五情善惡血氣所生,凡擇乳母,欲其喜怒不妄,情性和善而已,他亦不可求備,形色不惡,相貌稍通,無胡臭癭瘻瘡瘑疥癬白禿癧瘍切唇耳聾齆鼻顛眩等疾,便可飲兒。

白話文:

乳母用她的血氣來滋養乳汁,而人的五情(喜、怒、憂、思、恐)和善惡,都是由她的血氣所產生而造成的。凡是選擇乳母,只是希望她的喜怒不要太過於任性,她的性情柔和善良而已,其他的並不必求備。只要外表形象不是太差,容貌稍微端正,沒有胡臭、癭瘡、瘻瘡、瘑瘡、疥癬、白禿、癧瘍、切脣、耳聾、齆鼻、顛眩等疾病,就可以餵養嬰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