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政和聖濟總錄》序 (1)
《政和聖濟總錄》序 (1)
1. 《政和聖濟總錄》序
生者天地之大德,疾者有生之大患,方術者治疾之大法。昔者神農氏、黃帝氏獨觀太初,旁燭妙有。味百藥以辨物,審百疾以全生。其制名,其取類,其正君臣,其立佐使,其見於太素玉冊之書,雷公岐伯之問。蓋皆開神明之蘊,窮陰陽之變,原性命之理,而與天地同其覆載。
白話文:
生命的誕生是天地間巨大的恩典,患病是生命中最重大的一種煩惱,醫療是治癒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從前神農氏、黃帝氏兩人獨自觀察宇宙混沌未開的盛況,旁觀萬物的奇妙。他們品嚐各種草藥以區別事物的性能,仔細研究各種疾病以保護人們的健康。他們制定藥材的名稱,分類別類、確立君臣佐使的配伍法則,這些都記載在《太素玉冊》這本書,《雷公岐伯》則是對這些藥材和疾病的詳細研究。他們都開啟了神靈的奧祕,窮究了陰陽的變化,探討了生命的規律,與天地共同承載著萬物。
中古已還,鏤之玉版,藏之金匱,功利及草木,惠澤及牛馬,所以遺天下後世甚厚。歷年既久,流弊滋甚,糟粕具在,而精意不傳。《內經》有病名而莫之究,有治法而莫之習,極其妙至於通仙而莫之悟。人之生也,其位參於天地,其靈貴於萬物,形不盈仞,而心侔造化。崑崙尺宅,修之可以長生;寸田神牖,閒之可以反照;天關神廬,息之可以召和。
白話文:
自古以來,中醫理論已臻成熟,它們被刻在玉版上,珍藏在金櫃中。其功用廣泛,不僅及於草木,也及於牛馬,對後世的貢獻極其深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弊端也逐漸滋生,糟粕成分依然存在,精華要義卻未得到傳承。《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許多病症,但卻沒有詳盡的解釋;也記載了許多治療方法,但卻沒有人認真研習。內經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可以使人與神仙溝通,但卻沒有人能夠理解。人出生時,地位與天地同等,靈性高於萬物。身體雖小,但智慧卻與創造宇宙的最高神靈相等。丹田是修仙的住所,修煉可以長生不死;心靈是神明居住的窗戶,閒暇時可以反觀內心;天門是神靈居住的房屋,靜息時可以召集和諧。
去土符,書金格,煉丹卻粒,御氣凌虛,不假於物而裕然自足。嗟夫!達士可以神解,昧者且不能養其形,而況於了其心乎?內之五臟六腑,外之九竅四關,著之於色,發之於聲,寓之於三部九候,一失其平,則疾疢隨至。神聖治於未兆,工巧救其已然。非天下之至精,孰能探天下之至賾?非天下之至粗,孰能佑天下之至神?朕憫大道之鬱滯,流俗之積習,斯民之沉痼,庸醫之妄作,學非精博,識非悟解。五行之數,六氣之化,莫索其隱,莫擬其遠。
白話文:
去掉土符,刻寫符勒,煉丹並服食丹藥,乘御元氣而凌駕於虛空,不依賴外物而充裕滿足。唉!了悟大道的人可以精神解脫,不明事理的人尚且不能保養自己的身體,更何況瞭解自己的內心呢?內有五臟六腑,外有九竅四關,它們反映在臉色上,發之於聲音中,寄託於全身三部九候,一旦失去平衡,就會招致疾病。神聖的人在疾病徵兆未出現之前就予以防治,有技巧的人則在疾病發生後救治。如果不是天下至精的人,誰能探究到天下的至微至妙?如果不是天下至粗的人,誰能輔佐天下的至神?我同情大道的不暢通,世俗的積習,老百姓的沉痾痼疾,庸醫的胡作非為,學術不精博,見識不透徹。五行之數,六氣之變化,難以探索其隱微,難以揣摩其深遠。
曰寒曰熱,曰寒熱之相搏。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而有餘者益之,不足者損之。率意用法,草石雜進,夭枉者半,可勝嘆哉!萬機之餘,著書四十二章,發明《內經》之妙,曰《聖濟經》。其意精微,其旨邁遠,其所言在理,所以探天下之至賾。亦詔天下以方術來上,並御府所藏,頒之為補遺一卷,治法一卷;卷凡二百,方几二萬;以病分門,門各有論,而敘統附焉。
白話文:
有的人說是寒冷,有的人說是炎熱,也有說是寒冷和炎熱互相交搏。稍微差了一點,結果就錯了很遠。有多的就增加它,不足的就減少它。憑著個人的意思用藥,草藥和礦石混雜在一起,死亡或受屈的人一半一半,可真是令人嘆息!在治理國家事務之餘,寫了四十二章書,闡發了《內經》的奧妙,叫做《聖濟經》。它的意思精微,它的宗旨高遠,它所說的合乎情理,因此探求天下最微妙的道理。也詔令天下用方術治病的人進京,並將御府所收藏的書頒布為補遺一卷,治法一卷;共計二百卷,方劑兩萬多個;按照疾病分門別類,每門都有議論,並且敘述貫串在裡面。
首之以風疾之變動,終之以神仙之服餌,詳至於俞穴經絡、祝由符禁,無不悉備,名之曰《政和聖濟總錄》。其所載在事,所以祐天下之至神。蓋聖人之駴世,本在於上,未在於下,無見於上則治之道不立,無見於下則治之具不行。經之所言者道也,醫得之而窮神;《總錄》之所載者具也,醫用之而已病。
白話文:
這本書從風疾的變化開始,到神仙的服餌結束,詳盡到穴位、經絡、祝咒、符禁等,無不具備,將它們命名為《政和聖濟總錄》。書中的內容,可以幫助天下人治好疾病。聖人治理天下,根本在於上層,不在於下層。沒有上層的引領,治理的方法就無法確立;沒有下層的配合,治理的措施就無法推行。《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是治病的方法,醫生掌握了它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政和聖濟總錄》中所記載的,是治病的工具,醫生使用它就可以治好疾病。
漢張仲景作《傷寒論》,而雜之以方;唐孫思邈作《千金方》,而繼之以《翼》。以謂不如是則世莫能用其術。然之二人者,遊於方術之內者也。彼超然獨見於方術之外,下顧岐伯之流而與之議,始可謂知道。朕作《總錄》於以急世用,而救民疾,亦斯道之筌蹄云耳。天下後世宜致思於忘筌蹄而自得者,俯仰之間,嚬笑之度,御五行之數,運六氣之化,以相天地,以育萬物。至於反營魂而起當生者豈細事哉!蓋將有來者焉。
白話文:
東漢的張仲景寫下了《傷寒論》,裡面加入了各種各樣的藥方。唐朝的孫思邈寫下了《千金方》,又寫了《翼方》來補充它。他們認為,不這樣做,世人就不能使用他們的醫術。然而,這兩個人都是在方術之中遊歷的人。只有那些超越了方術之外,俯視岐伯等人,並與他們辯論的人,纔算得上是真正懂得醫道的人。我寫《總錄》是為了急世之用,救治百姓的疾病,這也是醫學的入門之階。天下後世之人應該致力於忘記醫學的入門之階,而自得其道。在俯仰之間,呼笑之間,就能夠掌握五行之數,運轉六氣之變化,與天地相應,以滋生萬物。至於能夠逆轉生命的衰落,使瀕死之人重新活過來,這豈是區區小事嗎?這一定會有人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