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六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六十四 (1)

1. 產後咳嗽

論曰內經謂五氣所病,在肺為咳,產後臟腑俱弱,風寒乘虛而客於肺,肺為華蓋,位處於上,其俞在背,外合皮毛,寒氣客之,則先乘於肺,肺感微寒,故為咳嗽。

白話文:

《內經》說肺臟會因為五行生病而引起咳嗽,產後臟腑都很虛弱,風寒會趁虛入侵肺臟,肺臟是華蓋,位置在上,其俞穴在背部,與皮毛相合,寒氣侵襲,會首先侵犯肺臟,肺臟受到輕微的寒氣,所以會咳嗽。

治產後咳嗽,痰壅煩悶。百部湯

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白話文:

  1. 百部:也稱百部草、山百部,為蘿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葉、花均可入藥,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2. 款冬花:也稱紫花地丁、野芝麻花,為爵牀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蕾可入藥,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涼血止血的功效。

  3. 紫菀(去苗土):紫菀,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葉均可入藥,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去苗土是指去除紫菀根的泥土。

  4. 貝母(去心):貝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藥,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去心是指去除貝母根的芯。

  5. 知母(焙):知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藥,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焙是指將知母根置於火上烘烤。

  6. 白薇:也稱山薇、野薇花,為薔薇科多年生落葉灌木。其花蕾可入藥,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7.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杏仁,薔薇科杏屬植物的種子。其種仁可入藥,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去皮尖雙仁炒是指去除杏仁的皮和尖端,再炒制。

上七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咳嗽痰盛,頭目不利。皂莢丸

皂莢(七挺不蚛者水浸挼取汁濾去滓),丁香,桂(去粗皮各半兩),訶黎勒(炮取皮十枚),杏仁(八十枚去皮尖雙仁炒)

白話文:

  • 皁莢:七個沒有蟲蛀的,浸泡在水中,搓揉,濾掉渣滓,取汁。

  • 丁香、桂皮:各取半兩,去除粗皮。

  • 訶黎勒:十顆,烤製後取皮。

  • 杏仁:八十顆,去皮,尖端是雙仁的,炒製。

上五味,將四味搗為細末,以皂莢水就銀石銚內,煎如膏,即將藥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烏梅湯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其中四種搗成細末,然後用皁莢水放在銀石銚中煎熬,熬成膏狀,再將藥物和在一起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烏梅湯送服,不拘時間服藥。

治產後咳嗽痰壅。半夏湯

半夏(半兩生薑汁淹浸一宿切焙),貝母(去心一兩),柴胡(去苗一兩),豬牙,皂莢(炙去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半夏(半兩,用生薑汁浸泡一夜,切片後烘烤)

貝母(去心,一兩)

柴胡(去苗,一兩)

豬牙齒

皁莢(炙烤去皮,半兩)

甘草(炙烤,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咳嗽,痰涎壅悶。紫菀湯

紫菀(去苗土一兩半),貝母(去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二兩),人參(一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半)

白話文:

  • 紫菀:除去細小根鬚,取一兩半。

  • 貝母:除去中心,取一兩。

  • 白茯苓:除去黑皮,取二兩。

  • 人參:取一兩。

  • 橘皮:除去白色的內皮,經過烘焙後取半兩。

  • 杏仁:除去外皮和尖端,將杏仁對半剖開,經過烘炒後取一兩半。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肺氣虛寒,咳嗽喘悶。黃耆湯

黃耆(銼),桔梗(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山芋(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桔梗(炒過的),人參,白茯苓(去掉黑皮),山藥(各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咳嗽,喘急煩悶。柴胡湯

柴胡(去苗),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紫蘇莖葉,陳橘皮(去白焙),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白話文:

柴胡(去掉枝葉,留根部)、麻黃(去掉根部,煮過後撇去浮沫,烘乾)、紫蘇莖葉、陳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烘乾)、杏仁(去掉皮、尖端和雙仁,用麩皮炒熟)

上五味等分,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咳嗽,連聲不絕,痰涎壅盛。百部丸

百部(焙半兩),細辛(去苗葉三兩),貝母(去心),甘草(炙),紫菀(去苗土),桂(去粗皮各二兩),白朮,麻黃(去根節),五味子(各三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四兩)

白話文:

百部(炒半兩),細辛(去除根部和葉子,三兩),貝母(去除中心),甘草(烤),紫菀(去除根部和土,二兩),桂花(去除粗皮,二兩),白朮,麻黃(去除根部和節,三兩),五味子(三兩),杏仁(去除皮和尖端,炒成雙仁,四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蜜湯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搗成粉末,調和均勻,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蜜湯送服,不限時間服用。

治產後肺感寒,咳嗽上氣,咽嗌不利,聲重鼻塞。十味丸

當歸(切焙),細辛(去苗葉各一兩),桂(去粗皮三分),蜀椒(去目並閉口炒汗出一分),甘草(炙),陳橘皮(去白焙各一兩),吳茱萸(湯洗去涎焙炒半兩),人參(三分),桑根白皮(銼二兩),乾薑(炮半兩)

白話文:

  • 當歸(切碎並烘焙)。

  • 細辛(去除根和葉,各一兩)。

  • 桂皮(去除粗皮,三分)。

  • 花椒(去除籽並用小火炒至出汗,一分)。

  • 甘草(炙烤)。

  • 陳皮(去除白色並烘焙,各一兩)。

  • 吳茱萸(用熱水洗淨,去除粘液,烘焙炒半兩)。

  • 人參(三分)。

  • 桑樹根白皮(切碎,兩兩)。

  • 乾薑(炮製,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生薑酒亦得。不拘時。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使用蜂蜜調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二十丸,以溫酒送服,也可以用生薑酒送服。不限服用的時間。

治產後咳嗽。黃耆湯方

黃耆(銼二兩),人參,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桂(去粗皮),陳橘皮(去白焙)當歸(切焙),天門冬(去心焙),甘草(炙),生乾地黃(焙),五味子(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二兩),人參、茯神(去除木質部分),麥門冬(去除中心並且烘烤),桂皮(去除粗糙的皮),陳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並且烘烤),當歸(切片並烘烤),天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烤),甘草(烘烤),生乾地黃(烘烤),五味子(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二片,棗一枚擘,同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傷風咳嗽,壯熱憎寒。白前湯

白前,桑根白皮(銼),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二兩半),地骨皮(二兩),麻黃(去根節一兩半)

白話文:

  • 白前: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 桑根白皮:桑樹根部的樹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

  • 生乾地黃:生地黃,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的作用。

  • 白茯苓:茯苓,一種中草藥,具有健脾、利水、寧心的作用。

  • 地骨皮: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的作用。

  • 麻黃:麻黃草,一種中草藥,具有發汗、利尿、平喘的作用。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肺寒咳嗽。前胡湯

前胡(去蘆頭),升麻,桂(去粗皮),紫菀(去苗土),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炒),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半)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升麻,桂皮(去除粗皮),紫菀(去除苗土),白茯苓(去除黑皮),五味子,麥門冬(去除心,炒熟),杏仁(去除皮和尖頭,雙仁,炒熟),各半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肺氣寒壅咳嗽。地骨皮湯

地骨皮(銼焙二兩半),白朮(二兩),石膏(碎三分),桑根白皮(銼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半)

白話文:

  • 地骨皮(研磨烘烤二兩半)

  • 白朮(二兩)

  • 石膏(搗碎三分)

  • 桑樹根的白色樹皮(研磨二兩)

  • 杏仁(去皮尖端和雙仁炒一兩半)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產後肺感寒,咳嗽不已。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三分),桂(去粗皮一兩),細辛(去苗葉一兩一分),當歸(切焙三分)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炒)

白話文:

  • 吳茱萸:湯洗後烘乾,炒製三分。

  • 桂皮:去除粗糙的樹皮,取一兩。

  •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取一兩一分。

  • 當歸:切片並烘乾,取三分。

  • 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取半兩,炒製。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