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五十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五十六 (3)

1. 妊娠虛煩懊熱

論曰妊娠虛煩懊熱者,以陽氣偏勝,熱氣獨作,心下懊悶,頭痛面赤,小便黃澀。甚則淋痛是也,病源又謂之子煩。

白話文:

論述說懷孕後出現煩躁不安、發熱的症狀,是由於陽氣過盛,熱氣單獨發作,導致心下煩悶、頭痛面紅、小便黃色且澀。嚴重時還會出現排尿疼痛的情況,病源又稱之為「子煩」。

治妊娠虛煩懊熱,退熱湯

人參甘草(炙),黃芩(去黑心各二兩),當歸(切焙),芍藥,梔子仁,防風(去叉),柴胡(去苗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甘草(炒過的)、黃芩(去掉黑色心,各二兩)、當歸(切片並烘烤過)、芍藥、梔子仁、防風(去掉分叉的部分)、柴胡(去掉枝條,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治妊娠虛煩懊熱。胎氣不寧,手足煩倦,柴胡飲

柴胡(去苗),桑上寄生,知母(切焙),百合洗,麥門冬(去心焙),升麻(各一兩),甜竹茹(新竹刮用三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鬚),桑寄生(生長在桑樹上的寄生植物),知母(切片後烘烤),百合(洗淨),麥門冬(去掉根鬚後烘烤),升麻(各取一兩),甜竹茹(選擇新長出的竹子,颳去外皮後使用,取三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治妊娠虛煩懊熱心中悶亂。頭運重嘔逆,四肢倦怠。茯苓湯

赤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人參,白朮(銼炒),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一兩)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防風(去除叉子狀的枝梗),人參,白朮(切碎後炒製),枳殼(去除果瓤並炒製),甘草(炙製過的甘草,每樣各一兩)以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三錢匕的藥量,加入一杯水,並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藥液只剩七分之一時,過濾藥渣並趁溫熱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治妊娠虛煩懊熱。知母湯

知母(切焙),防風(去叉),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銼),升麻(各一兩)

白話文:

知母(切片並烘烤),防風(去除分叉的枝條),黃芩(去除黑色心部),甘草(炙烤),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烤),赤茯苓(去除黑色外皮並切碎),升麻(各取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入竹瀝少許攪勻。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七種中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加水一杯,再加入三片生薑片,一起煎煮至水量減少七分後,加入少量竹瀝攪拌均勻。將藥渣濾掉後,趁溫熱服用,不限於特定時間。

治妊娠心下煩懊熱躁。竹瀝湯

防風(去叉),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去黑心),升麻,石膏(碎),梔子仁(各一兩)

白話文:

  • 防風(去掉分叉的根鬚)

  • 麥門冬(去掉中間的芯並焙乾)

  • 黃芩(去掉黑色的芯)

  • 升麻

  • 石膏(搗碎)

  • 梔子仁(各取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瀝半合,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再。

治妊娠虛煩懊悶。四肢疼痛,不睡。酸棗仁湯

酸棗仁(炒二兩),芍藥,防風(去叉),赤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犀角(鎊),五味子,甘草(炙),人參,檳榔(銼各一兩)

白話文:

  1. 酸棗仁(炒二兩):炒過的酸棗仁,數量為二兩。

  2. 芍藥:芍藥,沒有特別處理。

  3. 防風(去叉):防風,去除叉狀的莖枝。

  4. 赤茯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

  5. 柴胡(去苗):柴胡,去除根部以上的部分。

  6. 犀角(鎊):犀角,磨成粉末。

  7. 五味子:五味子,沒有特別處理。

  8. 甘草(炙):炙過的甘草,數量為一兩。

  9. 人參:人參,沒有特別處理,數量為一兩。

  10. 檳榔(銼各一兩):檳榔,切碎,數量為一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