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五十三 (1)
卷第一百五十三 (1)
1. 婦人經血暴下兼帶下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匕,生薑米飲調下。
治婦人經血暴下,兼赤白帶下不止。龍骨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生薑和米湯調和後服用。
用於治療婦女月經突然大量出血,以及赤白帶下不止的情況。這是龍骨散的配方。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服,不拘時。
治婦人血傷不止,兼帶下不斷,虛羸困倦,補血益氣。澤蘭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濾去藥渣後飲用,不受時間限制。
此方可用於治療婦女血流不止、白帶持續不斷、體虛乏力疲倦等症狀,具有補血益氣的效果。這是澤蘭散的配方。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不拘時。
治婦人血傷、赤白帶下。麒麟竭湯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可以用溫酒或米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
治療婦女血瘀、赤白帶下的症狀。這是麒麟竭湯的用法。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亦得,空心日午臥時各一。
治婦人血海冷敗,脫血帶下,諸虛冷疾。陽起石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可以用溫酒調和後服用。或者取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待溫熱時服用也可以。在空腹、午後或睡前各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女性因血海寒冷導致的血虛、帶下等虛冷病症。[陽起石湯]方
論曰婦人臟腑久冷,素有赤白帶下,復因衝任氣虛,不能制約經血,以致暴下,二病兼作,故謂經血暴下兼帶下也。
治婦人經血暴下,兼帶下,積久不瘥,面目萎黃,困倦羸瘦。地榆湯方
白話文:
中醫古文:論曰婦人臟腑久冷,素有赤白帶下,復因衝任氣虛,不能制約經血,以致暴下,二病兼作,故謂經血暴下兼帶下也。
古代醫家認為,女性的臟腑長期處於寒冷狀態,平時就有紅色或白色的分泌物流出,再加上衝任二脈氣虛,不能夠控制經血,導致經血突然大量流出,兩種疾病同時發作,所以稱之為經血暴下兼帶下。
地榆,當歸(切焙),阿膠(炙燥),黃耆(銼各一兩半),艾葉(三分),龍骨(碎二兩)
白話文:
地榆、當歸(切後焙乾)、阿膠(炙過、曬乾)、黃耆(切碎,各一兩半)、艾葉(三分)、龍骨(搗碎,二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婦人經血暴傷,兼帶下久不止,牛角䚡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咀嚼成如芝麻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和三片生薑,煎煮到剩下七分,去掉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婦女突然經血過多,以及長期不止的帶下症狀,這是牛角䚡丸的配方。
牛角䚡灰,赤石脂(各一兩半),白龍骨(三兩),艾葉(三分),桑耳(炙),鹿茸(去毛酥炙),阿膠(炙燥),乾薑(炮各一兩)
白話文:
牛角䚡灰、赤石脂(各60克),白龍骨(120克),艾葉(10克),桑耳(烤熟),鹿茸(去掉毛,用酥油烤熟),阿膠(烤乾),乾薑(炮製,各40克)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煎黃耆湯或溫酒下。
治婦人經血暴傷,及帶下經久不止。寄生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飯前服用。可以用煎煮過的黃耆湯或溫酒送服。
桑寄生,雞蘇,淡竹茹(各一兩),芍藥,地榆(各一兩半),白龍骨(二兩)
白話文:
桑寄生、雞蘇、淡竹茹各 1 兩,芍藥、地榆各 1.5 兩,白龍骨 2 兩。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方用附子三分,無淡竹茹。
白話文:
將上面六種藥材研成像麻子般的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匙,加上一杯水,煎煮至七分之二,去除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三錢的附子,不使用淡竹茹。
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不止。蒲黃丸方
蒲黃,龍骨(各三兩)
上二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黃耆湯下。
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芍藥浸酒方
芍藥,黃耆,生地黃(各三兩),艾葉(一兩)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血傷引起的赤白帶下不止。蒲黃丸的配方如下:
蒲黃和龍骨各三兩,將這兩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在飯前用黃耆湯送服。
治療婦女血傷以及赤白帶下的問題。芍藥浸酒的配方如下:
芍藥、黃耆、生地黃各三兩,艾葉一兩。
上四味,㕮咀如麻豆大,以絹袋盛,浸酒一斗經宿後,每食前隨量溫飲之。
治婦人血傷兼帶下不止。黃耆丸方
白話文:
上述四味中藥,將它們磨碎成麻子大小,用絹布袋子裝起來,浸泡在一斗酒中過夜。每次飯前以溫熱的酒,酌量飲用。
黃耆(銼),芍藥(各三兩),赤石脂(四兩),當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焙各二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一方有乾薑。無地黃。
白話文:
黃耆(切碎):三兩
芍藥:三兩
赤石脂:四兩
當歸(切片烘烤):二兩
附子(炮製後裂開,去皮和臍):二兩
熟乾地黃(焙製):二兩
治婦人血傷兼帶下,積久不止,面黃體瘦,漸成虛勞,腰腳沉重。茯苓散方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血傷而導致帶下不止,日積月累,面黃體瘦,逐漸演變成虛勞,腰腳沉重。
-
藥方:茯苓散
-
組成:
-
茯苓:去皮,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白朮:去皮,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當歸:去根,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川芎:去根,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赤芍藥:去皮,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白芍藥:去皮,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
桃仁:去皮,烘乾,研磨成粉末。
-
紅花:去蒂,烘乾,研磨成粉末。
-
炙甘草:去皮,切片,烘乾,研磨成粉末。
*用法:
-
將上述藥物按比例混合均勻,每天服用一次,每次一湯匙,用溫水送服。
-
療效:
-
茯苓散具有益氣補血、調經止帶的功效。
-
可有效治療婦女血傷兼帶下,積久不止,面黃體瘦,漸成虛勞,腰腳沉重等症狀。
白茯苓(去黑皮),木香,杜仲(去粗皮炙),菖蒲,熟乾地黃(焙),柏子仁(研),秦艽(去苗土),訶黎勒皮,菟絲子(酒浸別搗),青橘皮(去白焙),赤石脂,五加皮(銼),牛角䚡灰,烏賊魚骨(去甲),艾葉(燒灰),當歸(切焙各一兩)
白話文:
-
白茯苓(去除黑色的表皮)
-
木香
-
杜仲(移除粗糙的表皮並烘烤)
-
菖蒲
-
熟乾地黃(烘烤過)
-
柏子仁(研磨成粉)
-
秦艽(去除苗和泥土)
-
訶黎勒皮
-
菟絲子(浸泡在酒中,然後單獨搗碎)
-
青橘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並烘烤)
-
赤石脂
-
五加皮(切碎)
-
牛角䚡灰
-
烏賊魚骨(去除外殼)
-
艾葉(燃燒成灰)
-
當歸(切片並烘烤,各取一份,每份一兩)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糯米飲亦得。
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日久不止羸困。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六味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溫酒調服。也可以用糯米飲來調服。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婦女因血傷導致的赤白帶下症狀,長期不止且身體虛弱的情況。這是人參散的配方。
人參,五味子,地榆,艾葉(燒灰),牡蠣(煅),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焙),龍骨(煅),續斷,芎藭,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五味子、地榆、艾葉(燒成灰)、牡蠣(煅燒)、白茯苓(去掉黑皮)、熟乾地黃(烘焙過)、龍骨(煅燒)、續斷、芎藭、甘草(炙烤,切碎,各一兩)。
陽起石(二兩別搗),白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銼),赤石脂,龍骨(各三兩),伏龍肝(五兩),生地黃(細切焙一),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續斷(三兩)
白話文:
陽起石(二兩,另行搗碎),白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熱後壓碎),赤石脂,龍骨(各三兩),伏龍肝(五兩),生地黃(切碎後焙乾),附子(炮製裂開後去除皮和臍,一兩),續斷(三兩)。
上一十味,㕮咀,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早晨日午晚後各一。
治婦人血傷帶下,漸成勞疾。鹿茸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十味,研碎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後溫服。每日早晨、中午和傍晚各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婦女因血虛引起的帶下症狀,長期不治可能導致體力衰弱的病症。[鹿茸丸]方
鹿茸(去毛酥炙),白薇(去苗),覆盆子,細辛(去苗葉),庵䕡子,熟乾地黃(焙),山芋,蛇床子(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乾薑(炮),遠志(去心),當歸(切焙),芎藭,桂(去粗皮),續斷,牡丹皮,人參,卷柏,龍骨,蒲黃(各半兩)
白話文:
鹿茸(去除茸毛,泡水煎制),白薇(去掉幼苗),覆盆子,細辛(去除幼苗和葉子),庵䕡子,熟乾地黃(烘烤過),山藥,蛇牀子(炒過),白茯苓(去掉黑皮,各三分),乾薑(炮製過),遠志(去掉心),當歸(切片,烘烤過),川芎,桂皮(去掉粗皮),續斷,牡丹皮,人參,卷柏,龍骨,蒲黃(各半兩)
上二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溫酒下,米飲亦得。治婦人衝任久虛,下血不時,及赤白帶下,連年不止,盜汗咳嗽,肢節痠疼,血海虛冷,臍腹刺痛,不進飲食,日漸瘦弱。乾柿煎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劑,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米湯送服也可以。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婦女衝任久虛,不時下血,以及赤白帶下,連續多年不止,盜汗咳嗽,肢節痠痛,血海虛冷,臍腹刺痛,不進飲食,日漸消瘦。
乾柿(十枚去蓋細切),沉香(銼一兩杵末好酒三升同乾柿浸半日文武火熬成膏研細入諸藥),禹餘糧(四兩紫色者燒赤醋淬十度研細),白朮,吳茱萸(湯浸一宿去浮者慢火炒),陳橘皮(去白焙),烏頭(酒浸一宿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乾薑(炮半兩),地龍(去土二兩瓦上慢火炒)
白話文:
乾柿(十枚,去除蒂頭切碎)、沉香(研磨成一兩粉末,加入三升好酒與乾柿一起浸泡半日,以文武火熬煮至濃縮成膏狀,研磨至細緻後與其他藥材混合。)、禹餘糧(四兩紫色的,燒紅後用醋淬火十次再研磨成細末)、白朮、吳茱萸(浸泡於水中一夜後,去除浮沫,用小火炒乾)、陳橘皮(去除內層白色的部分,炒至表面焦黃)、烏頭(浸泡於酒中一夜,然後用小火烘烤至爆裂,去除外皮與臍部,各取一兩)、乾薑(用火烘烤至半兩)、地龍(去除泥土,二兩,用瓦片將地龍慢慢烘炒至乾燥)。
上九味,搗研七味為末,入前膏和搗一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或醋湯下。
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牛角䚡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九味藥材中的七味搗碎研成粉末,然後加入前面製備好的膏體一起混合搗打一千到兩千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溫酒或醋湯送服。
用來治療婦女血傷以及赤白帶下的症狀。這是牛角䚡散的配方。
黃牛角䚡(酒炙),側柏葉,艾葉(炒),當歸(切焙),續斷(炒),地榆(炒),赤石脂(研)伏龍肝(各一兩)
白話文:
黃牛角片(用酒焙炒),側柏葉,艾葉(用火炒),當歸(切片後焙炒),續斷(焙炒),地榆(焙炒),赤石脂(研磨成粉),伏龍肝(各一兩)
上八味,搗研為散,每服三錢匕,食前米飲或溫酒調下。
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菟絲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在飯前用米湯或是溫酒調和後服用。
用來治療婦女因血瘀引起的傷害,以及赤白帶下的症狀。這是菟絲丸的配方。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龍骨,牡蠣(炒),艾葉(炒),赤石脂,烏賊魚骨(燒),蘹香子(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菟絲子 (先用酒浸泡一晚,再另行搗碎),龍骨,牡蠣 (炒過),艾葉 (炒過),赤石脂,烏賊魚骨 (燒過研細),蘹香子 (微炒),附子 (炮製過使之裂開剝皮取臍,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食前醋湯下。
治婦人血傷不止,兼赤白帶下不絕,面黃體瘦,漸成勞疾。鹿茸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面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20到30丸,在空腹或飯前用醋湯送服。
用於治療婦女血流不止,以及持續不斷的赤白帶下症狀,伴有面色發黃、身體消瘦,逐漸形成虛弱病症。這是鹿茸丸的配方。
鹿茸(去毛酥炙),白芷,白馬鬐毛(燒灰),蒲黃(微炒),小薊根,續斷,禹餘糧(煅醋淬各二兩),伏龍肝,熟艾(各一兩),白馬蹄(鎊三兩),人參,熟乾地黃(焙),烏賊魚骨(去甲),柏子仁(微炒),肉蓯蓉(酒浸切焙),當歸(切焙),黃耆(炙銼),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
鹿茸(去除毛髮,用酥油烤炙)
-
白芷
-
白馬尾毛(燒成灰燼)
-
蒲黃(稍微炒一下)
-
小薊根
-
續斷
-
禹餘糧(煅燒,用醋淬淬火,各二兩)
-
伏龍肝
-
熟艾葉(各一兩)
-
白馬蹄(研碎,三兩)
-
人參
-
熟乾地黃(烘焙)
-
烏賊魚骨(去除甲殼)
-
柏子仁(稍微炒一下)
-
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後烘烤)
-
當歸(切片,烘烤)
-
黃耆(烤炙,研碎)
-
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半)
麒麟竭,地榆,黃柏(去粗皮炙各一兩),禹餘糧(煅赤醋淬五遍),赤芍藥(銼炒各一兩半),熟乾地黃(切炒四兩)
白話文:
麒麟竭、地榆、黃柏(去粗皮,炙製,各一兩),禹餘糧(煅燒至赤色,用醋淬煉五次),赤芍藥(切碎,炒製,各一兩半),熟乾地黃(切片,炒製,四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婦人血傷不止,兼帶下赤白,腰背痛,虛乏困倦。牛角地黃散方
白話文:
將這六味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婦女血流不止,以及白帶或赤帶,伴有腰背疼痛、虛弱疲倦的症狀。這是牛角地黃散的方劑。
牛角䚡(一枚燒灰),熟乾地黃(焙),桑耳(銼碎),人參,續斷,赤石脂,白礬(燒),白朮,禹餘糧(煅赤醋淬五遍),乾薑(炮),蒲黃(微炒),防風(去叉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龍骨,當歸(切焙各二兩)
白話文:
-
牛角:1枚,燒成灰
-
熟乾地黃:適當,焙乾
-
桑耳:取適量,並切碎
-
人參:適當
-
續斷:適量
-
赤石脂:適當
-
白礬:適當,燒製
-
白朮:適量
-
禹餘糧:適當,使用醋淬火5次
-
乾薑:適當,炮製
-
蒲黃:適當,略微炒過
-
防風:1兩,去掉分叉的部分
-
附子:1.5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
-
龍骨:適當
-
當歸:2兩,切片並焙乾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溫酒調下,米飲亦得。
治婦人血傷不止,兼五色帶下。牡丹皮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在飯前用溫酒調服,也可以用米湯送服。
用來治療婦女血流不止以及五色帶下的症狀。這是牡丹皮湯的配方。
牡丹皮,熟乾地黃(焙),槲葉脈(銼炒),艾葉(微炒各一兩半),禹餘糧(煅赤醋淬五遍),芎藭,龍骨(各二兩),柏葉(炙),芍藥(銼炒),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白芷,伏龍肝,青竹茹,地榆(銼各一兩),阿膠(炙令燥半兩)
白話文:
牡丹皮、熟乾地黃(焙製)、槲樹葉芽(切碎炒製)、艾葉(微炒,各一兩半)、禹餘糧(煅燒至赤紅,用醋淬火五次)、川芎、龍骨(各二兩)、柏葉(炙製)、芍藥(切碎炒製)、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炙製)、白芷、伏龍肝、青竹茹、地榆(切碎,各一兩)、阿膠(炙製晾乾,半兩)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臥時服。
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日夜不止、悶絕。熟布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藥渣,在空腹時、中午或睡前服用。
用來治療婦女血傷以及赤白帶下,症狀日夜不停、感到非常不適。這是熟布湯的方子。
熟布皮(切刮取一把),蟹爪(銼二合),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焙),桂(去粗皮),阿膠(炙令燥),芍藥(銼炒),當歸(銼炒),伏龍肝(各一兩),淡竹茹(一把),蒲黃(輕炒二兩)
白話文:
熟布皮(切刮取一把),紫河車(銼二合),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焙),桂枝(去粗皮),阿膠(炙令燥),芍藥(銼炒),當歸(銼炒),伏龍肝(各一兩),淡竹茹(一把),蒲黃(輕炒二兩)
澤蘭葉(炙),人參,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蕪荑仁(微炒),藁本(去苗上),當歸(切焙),乾薑(炮),代赭,山茱萸,防風(去叉各半兩),柏子仁(炒),芎藭,牡蠣(粉),熟乾地黃(焙),甘草(炙銼),龍骨(各三分)
上一十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米飲亦得。
白話文:
-
澤蘭葉(用火烤過的):1錢
-
人參:1錢
-
蜀椒(去掉種子後,用小火炒出汗):1錢
-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烤過的):1錢
-
桂(去粗皮):1錢
-
細辛(去除葉子和花序):1錢
-
蕪荑仁(微微炒過的):1錢
-
藁本(去除苗和根):1錢
-
當歸(切碎並烘烤過的):1錢
-
乾薑(用火烤過的):1錢
-
代赭:1錢
-
山茱萸:1錢
-
防風(去除叉子,並各取一半):1錢
-
柏子仁(炒過的):1錢
-
芎藭:1錢
-
牡蠣(磨成粉):1錢
-
熟乾地黃(用火烤過的):3錢
-
甘草(用火烤過並切碎的):3錢
-
龍骨:3錢
治婦人血傷兼帶下,日久不止,頭旋目眩,心煩身熱,腰腳痠重,肢體瘦瘁,茯神丸方茯神(去木),當歸(切焙),白芷,桑耳(炙),芎藭,赤石脂,卷柏(去土),乾薑(炮各一兩),牡蠣粉,白龍骨,地榆(各一兩半)
白話文:
治療婦女長期血崩帶下不止,頭暈目眩,心煩身熱,腰腳痠重,身體消瘦的藥方:
茯神 (去木),當歸 (切片並焙乾),白芷,桑耳 (炙烤),芎藭,赤石脂,卷柏 (去土),乾薑 (炮製,各一兩),牡蠣粉,白龍骨,地榆 (各一兩半)。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治婦人血海虛,血敗兼帶下,積久不止,日漸困瘁,肢體煩熱,頭目旋運,口舌乾澀。烏賊魚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可以用溫酒或米湯送服,空腹時、中午以及臨睡前各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女性血海虛弱、血液質量差伴有持續不斷的帶下症狀,時間久了身體會日漸虛弱,出現四肢煩熱、頭暈目眩、口舌乾燥等症狀。這是烏賊魚丸的藥方。
烏賊魚骨,鹿茸(去毛酥炙),訶黎勒,當歸(切炒),白芍藥,山茱萸,黃耆(銼),酸棗仁,地榆,芎藭,覆盆子(去梗),玄參,白茯苓(去黑皮),熟乾地黃(焙各一兩半),蓽澄茄(一兩)
白話文:
烏賊魚骨、鹿茸(除去毛,炙熟),訶黎勒、當歸(切片炒熟),白芍藥、山茱萸、黃耆(切碎),酸棗仁、地榆、芎藭、覆盆子(去掉梗),玄參、白茯苓(去掉黑皮),熟乾地黃(焙制,各取一兩半),蓽澄茄(一兩)。
上十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或酒下,空心日午夜臥各一。
治婦人血傷,兼帶下,臍腹冷痛,腰腳痠疼,肢體倦怠,心煩渴躁,黃耆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可用米湯或酒送服,空腹、午後及睡前各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婦女因血傷引起的帶下病,以及肚臍腹部冷痛、腰腳酸疼、四肢疲倦、心情煩躁口渴等症狀,藥方名為黃耆丸。
黃耆(銼),熟乾地黃(焙),當歸(切焙),鹿茸(去毛酥炙),地榆,卷柏(去土),茯神(去木各一兩半),木香,代赭,白石脂,艾葉,芎藭,桑寄生,赤石脂,沙參,白龍骨,訶黎勒皮(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熟乾地黃(烘焙過),當歸(切片,烘焙過),鹿茸(去除絨毛,酥炸並烤過),地榆,卷柏(去除泥土),茯神(去除木質,各一兩半),木香,代赭(鐵礦石),白石脂,艾葉,芎藭,桑寄生,赤石脂,沙參,白龍骨,訶黎勒皮(各一兩)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日午臥時各一。
治婦人經血暴下,兼帶下赤白不止。黃芩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七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午後以及睡前各服用一次。
用來治療婦女突然大量出血,以及持續不斷的赤白帶下症狀。這是黃芩湯的配方。
黃芩(去黑心),當歸(切焙),柏葉(焙),蒲黃(微炒各半兩),艾葉(炒一分),生乾地黃(焙二兩)
白話文:
-
黃芩(去掉黑色的果核):二兩
-
當歸(切片並焙乾):二兩
-
柏葉(焙乾):二兩
-
蒲黃(微炒):二兩
-
艾葉(炒至微焦):一兩
-
生乾地黃(焙乾):四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婦人血傷帶下。地黃湯方
地黃(銼炒),當歸(切焙),黃耆(銼),阿膠(炙令燥各一兩),艾葉(炒焙三分)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婦人血傷不止,兼赤白帶下。地黃益母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每日三次,可治療婦女血傷帶下。
地黃湯的藥材包括:地黃(銼炒)、當歸(切焙)、黃耆(銼)、阿膠(炙令燥各一兩)、艾葉(炒焙三分)。
將以上五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每日三次,可治療婦女血傷不止,兼有赤白帶下。
生地黃汁,益母草汁(各半碗)
白話文:
生地黃汁和益母草汁(各半碗)
上二味,各取半盞,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
治婦人傷中,血不止,兼赤白帶下。龍骨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兩味藥材,各取半盞的量,一起煎煮至剩下七分,每日服用三到五次。
用於治療婦女因受傷而出血不止,以及赤白帶下的症狀。[龍骨丸]處方
龍骨(三分),烏賊魚骨(炙二分),芍藥(三分),鹿茸(酒炙三分),熟乾地黃(焙三分),側柏葉(三分)
白話文:
龍骨、烏賊魚骨、芍藥、鹿茸、熟乾地黃和側柏葉各取適量,比例分別為三分、二分、三分、三分、三分和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乾薑米飲下。
又方
芍藥(炒一兩),乾薑(炒三分),牛角䚡(醋炙焦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研勻,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治經血暴下,兼帶下。車前湯方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乾薑米湯送服。
另一方:
取芍藥(炒製一兩)、乾薑(炒製三分)、牛角霜(用醋炙烤至焦,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米湯調服。
以上兩種方劑,可用於治療經血過多且伴隨白帶的症狀。
車前子,淡竹葉,黃芩(去黑心),阿膠(炙燥杵碎),生地黃(各一分)
白話文:
-
車前子:清熱利尿,涼血止瀉。
-
淡竹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
黃芩(去黑心):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阿膠(炙燥杵碎):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
生地黃(各一分):涼血止血,滋陰清熱。
上五味,將四味㕮咀,以水二盞,煎至一盞,下膠攪烊頓服。
又方
蒲黃(二兩),鬱金,熟乾地黃(焙各三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下。
治帶下兼經水過多,或暴下片血,不限年月遠近。牡蠣散方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把其中四味藥材切碎咀嚼,用水兩杯煎煮至一杯,加入膠類藥材攪拌溶解後立即服用。
另一方:
蒲黃兩錢,鬱金、熟乾地黃(分別焙乾至三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白帶異常伴隨月經量過多,或突然大量出血,不論時間長短皆可使用。
牡蠣,龍骨,肉蓯蓉(酒浸切焙),赤石脂,石斛(去根),烏賊魚骨(去甲),黃耆(銼各一兩半),芍藥(炒),阿膠(炒燥),熟乾地黃(焙),牛角䚡灰(各二兩),乾薑(炮裂),當歸(切焙),白朮,人參,桑耳(炙各一兩一分),桂(去粗皮),艾葉(炒),芎藭,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白話文:
牡蠣、龍骨、肉蓯蓉(以酒浸泡切碎後焙乾)、赤石脂、石斛(去掉根)、烏賊魚骨(去掉甲殼)、黃耆(切碎每樣各一兩半)、炒過的芍藥、炒到乾的阿膠、焙過的熟乾地黃、牛角䚡灰(各二兩)、炮裂的乾薑、切焙過的當歸、白朮、人參、炙過的桑耳(每樣各一兩一分)、去掉外皮的桂皮、炒過的艾葉、芎藭、炮裂削皮去臍的附子(每樣各一兩)
上二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平旦米飲調服,日再。
治傷中無問赤白漏下。桑耳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二十種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於清晨用米湯調和後服用,每天兩次。
用來治療無論是紅色還是白色的不正常出血。這是桑耳散的配方。
桑耳(炒),丹參(各一兩一分),續斷,芎藭,柏葉(炙),熟艾(炒),鹿茸(酒浸去毛各一兩半),阿膠(炙燥),牡蠣(熬),地榆(銼),小薊根,龜甲(酥炙黃各二兩),赤石脂,當歸(銼焙各一兩三分),熟乾地黃(焙槲葉脈),牛角䚡(燒灰各二兩半)
白話文:
桑耳(炒),丹參(各五十公克),續斷,川芎,柏葉(炙),熟艾(炒),鹿茸(以酒浸泡去毛各七十五公克),阿膠(炙燥),牡蠣(熬),地榆(銼),小薊根,龜甲(酥炙黃各一百公克),赤石脂,當歸(銼焙各六十五公克),熟乾地黃(焙槲葉脈),牛角䚡(燒灰各一百二十五公克)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細散,每日溫酒調下二錢匕,二七日未效,稍稍加至四錢匕。
治婦人衝任氣虛,經血暴下,兼帶下。地龍散方
地龍(炒),鬱金,棕櫚(燒令存性),柏葉,地黃汁,胎髮(泥裹燒過去泥)
上六味各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溫地黃汁酒調下。不拘時。
治傷中赤白帶下。蘆薈丸方
白話文:
將前面十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天用溫酒調和,服用兩錢匕,連續服用十四天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到四錢匕。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婦女衝任氣虛,經血大量流出,同時伴有白帶的症狀。
另外,地龍散是由地龍(炒)、鬱金、棕櫚(燒至存性)、柏葉、地黃汁、胎髮(泥裹燒去泥)六味藥材等量組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溫地黃汁酒調和服用,不限時間。
蘆薈丸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導致的赤白帶下。
蘆薈(半兩),赤石脂,樗皮生薑(汁炙),地榆(銼各一兩),牛角䚡(炙三分),禹餘糧(醋淬),阿膠(炙燥各一兩半),側柏(一兩一分)
白話文:
蘆薈(半兩),赤石脂、樗皮與生薑(用薑汁炙過),地榆(切碎,各一兩),牛角䚡(炙過,三分),禹餘糧(用醋淬過),阿膠(炙乾,各一兩半),側柏(一兩一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陳米飲下。
治傷中血下兼帶,或白或赤,臍下㽲痛。柏葉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後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陳米煮的湯送服。
用於治療內傷導致的血下兼帶症狀,無論是白色的還是紅色的分泌物,以及臍下部位的疼痛。[柏葉散]方
側柏葉,芍藥,艾(各三分),熟乾地黃(焙),禹餘糧(醋淬),麒麟竭(各一兩),當歸(銼焙),牛角䚡(炙各三分)
白話文:
側柏葉、芍藥、艾草(各三分),熟乾地黃(烘烤過),禹餘糧(用醋淬過),麒麟竭(各一兩),當歸(切片並烘烤過),牛角膠(炙烤過各三分)
龍骨(一兩),烏賊魚骨(去甲),鹿茸(去毛酥炙),續斷,芍藥(銼炒),赤石脂,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三分),乾地黃(炒一兩半)
白話文:
-
龍骨(一兩):一種來自恐龍或其他史前動物的化石,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貧血和其他疾病。
-
烏賊魚骨(去甲):烏賊魚的內骨骼,曬乾後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瀉和其他胃腸疾病。
-
鹿茸(去毛酥炙):雄性梅花鹿未骨化的幼角,用於治療陽痿、早洩和其他男性性功能障礙。
-
續斷:一種藤本植物的根莖,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關節炎和其他骨骼疾病。
-
芍藥(銼炒):芍藥的根部,切碎後炒熟,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和其他婦科疾病。
-
赤石脂:一種紅色的礦物,用於治療血虛、貧血和其他血液疾病。
-
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三分):一種寄生植物的根莖,用於治療陽痿、早洩和其他男性性功能障礙。
-
乾地黃(炒一兩半):地黃的根部,曬乾後炒熟,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盜汗、失眠和其他陰虛疾病。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腹米飲調下。日再。
治婦人血傷,兼帶下不止。阿膠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空腹時用米湯調服。每日服用兩次。
此方用於治療婦女血傷及帶下不止的情況。[阿膠散]方
阿膠(炙燥),柏葉(焙乾),當歸(去蘆頭焙),龍齒(別搗細研各半兩),禹餘糧(醋淬細研一兩)
白話文:
阿膠(烤至乾枯),柏葉(烘焙至乾燥),當歸(去除蘆頭後烘焙),龍齒(特別搗碎研磨,各半兩),禹餘糧(用醋淬火後研磨,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用米飲調下,早晨午時各一服。
治血傷兼帶下不止。杉節散方
杉木節(燒灰存性),楮皮紙(燒灰各等分)
上二味,研令勻細,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米湯調服,早晨和中午各服一次。
用於治療血傷及持續帶下症狀。[杉節散]配方
[杉木節](燒成灰保持藥性),楮樹皮紙(各自等分燒成灰)
將上述兩種材料研磨均勻細膩,每次服用兩錢匕,用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