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四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四十五 (6)

1. 頭傷腦髓出

論曰凡腦為物所擊,傷破而髓出者,治療宜速。蓋頭者諸陽所會,囟者物有所受命,若腦破髓出,稽於救治,斃不旋踵,宜速以藥封裹,勿為外邪所中,調養榮衛,安定精神,庶幾可活,其證戴眼直視不能語者,不可治。

白話文:

古人說,凡是腦袋受到東西撞擊,傷到破裂並且腦髓流出的,治療一定要迅速。因為頭部是諸陽彙集的地方,囟門是百脈匯聚的地方,如果腦袋破裂腦髓流出,延誤救治,很快就會死掉。所以要趕快用藥物封住傷口,不要讓外邪侵入,調理氣血,安撫精神,這樣纔有可能活下來。如果病人雙眼直視,不能說話,那就不治了。

治頭為物所擊,腦破髓出,悶絕,但有氣在心者。豚血灌方

豚子血(一合如無豚子豬血亦得)

上一味,每用少許,灌腦中,立醒。

治腦破髓出欲死。服水銀方

水銀(二錢)

上一味,每用一錢許,服之即活,須臾未覺,再服。

治頭破腦髓出,中風口噤。大豆酒

大豆(一斗)

上一味搗碎,安甑上蒸之,乘熱以酒一斗淋下,每服一盞,連三五服,取汗為效。

2. 諸傷折淋熨貼熁並膏藥

論曰凡傷折有輕重淺深久新之異。治法亦有服食淋熨貼熁之殊。當詳所損之勢而療之,去毒散滯,生肌長肉,亦各有序,無致差紊。乃明傷折之本末也。

白話文:

論語上說,凡是外傷骨折,輕重、淺深、新傷還是陳傷,都有所不同。治療的方法也有服用藥物、淋浴、敷貼藥膏、艾灸等不同。應該詳細瞭解傷損的病情,然後治療,祛除毒素、消散瘀滯、生肌長肉,各個步驟都有序,不能混亂。這是明瞭外傷骨折的根本和規律。

治傷折筋骨,淋渫。桂附散

桂(去粗皮),附子(生去皮臍),白礬細辛(去苗葉),白芷(各一兩),五加皮(銼),桑葉(各二兩)

白話文:

肉桂(去除粗糙的樹皮),附子(生的,去除外皮和臍部),白礬,細辛(去除花梗和葉子),白芷(各一兩),五加皮(切碎),桑葉(各二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每劑用三兩,入蔥連根十莖,以水一斗煎沸,遂旋淋渫、立效。

治傷折瘀血不散。芫花粗散熨方

芫花原蠶沙(各三兩),生地黃(二斤),生薑(四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當歸(各一兩),牛膝,桑根白皮艾葉,白芷(各二兩)

白話文:

芫花、原蠶沙(各三兩), 生地黃(二斤), 生薑(四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 當歸(各一兩), 牛膝,桑根白皮,艾葉,白芷(各二兩)

上一十味,並細銼粗搗,以醋拌炒熱,用青布裹熨之,立效。

治傷折疼痛,淋渫。芎藭湯方

芎藭,甘草(炙),蜀椒(去目及閉口),當歸(切焙),吳茱萸(浸炒各一兩),桑根白皮(炙銼),澤蘭(各二兩),松脂(一兩),黑豆(一升研碎入松脂內炒)

白話文:

芎藭、甘草(用火烤過的甘草)、蜀椒(去除種子和閉合口)、當歸(切片並烘烤)、吳茱萸(浸泡後炒,各取一兩)、桑根白皮(用火烤過,並切碎)、澤蘭(各取二兩)、松脂(一兩)、黑豆(取一升,研碎後與松脂一起炒)

上九味,粗搗篩,每用藥三兩,水一斗煎沸,淋渫痛處,立效。

治折傷,接骨。鯪鯉貼熁膏

鯪鯉甲(塗醋炙三兩),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一兩),生地黃汁,面(一匙),附子(生去皮臍一兩),生薑汁

白話文:

  • 鯪鯉甲:半斤,用醋塗抹後烤乾。

  • 肉桂:一兩,去除粗糙的外皮。

  • 當歸:一兩,切片後烘焙。

  • 生地黃汁:一匙。

  • 麵粉:一匙。

  • 附子:一兩,生附子去皮除臍。

  • 生薑汁:一匙。

上七味,除汁外,搗細羅為散,熱暖地黃生薑汁,調散五錢匕,令勻,攤於絹上,乘熱裹貼損折處,急繫縛,每日一換。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除去汁液後,搗碎成細末調配均勻,用溫熱的地黃和生薑汁,與五錢匕的藥末調和,均勻混合後,鋪於絹布上,趁熱敷貼於損傷部位,並立即包紮固定。每天更換一次。

治傷折,接骨。木鱉子貼熁膏

木鱉子(去殼二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虎脛骨(酒炙),龜甲(醋炙各一兩),松節(三兩細銼醋一升炒令醋盡)

白話文:

  • 木鱉子:去殼,取二兩。

  • 蜀椒:去籽、洗淨,炒至出汗。

  • 虎脛骨:以酒炙烤。

  • 龜甲:以醋炙烤,取一兩。

  • 松節:細碎至三兩,加入一升醋炒至醋液完全蒸發。

上五味,搗羅為散,用小黃米半升,作稠粥,調藥五錢,攤於絹上,封裹損折處,立效。

治接骨。桂附貼熁膏

桂(去粗皮),附子(去皮臍生用),乳香(研),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白礬(碎),吳茱萸(浸炒各一兩),生薑汁,酒(各五合)

白話文:

  1.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2. 附子(去除外皮,保留胚芽,使用生的)

  3. 乳香(研磨成粉)

  4. 蜀椒(去除果柄和閉合口,炒到出汗)

  5. 白礬(搗碎)

  6. 吳茱萸(浸泡後炒製,各取一兩)

  7. 生薑汁

  8. 酒(各五合)

上八味,搗研六味為散,將薑汁並酒各五合,共煎取七合,入藥末調令勻,於油單子上攤貼患處,急裹縛之,其痛立定。

白話文:

將上八種藥研成粉末,取六種藥粉研成細末,加入五合薑汁和五合酒,一同煎煮,取七合藥液,與藥末調勻,攤敷在油紙上,貼敷在患處,並緊緊包紮,疼痛立止。

治折傷,接骨貼挼。靈龜膏方

龜甲(醋炙五兩),大黃(銼),木鱉子(去殼各三兩),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各二兩)

白話文:

龜甲(用醋炙五兩),大黃(銼)、木鱉子(去除外殼各三兩),當歸(切片烘焙),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各二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每用時,先將好酒一升,煎去一半,停冷後,入藥末一兩,以柳木篦不住手攪成膏,以油單子上攤貼傷損處,立效。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成末,每次使用時,先用好酒一升,煮沸後減至一半,待冷卻後,加入藥末一兩,用柳木製的篦子不停攪拌成膏狀,塗抹在油布或乾淨的布上,貼於傷損處,即可立竿見影。

治傷折皮肉破冷,久不合,宜用長肉合瘡口。乳香膏

乳香(研),續斷,當歸(切焙),莨菪子,亂髮(燒灰),騏驎竭,熏陸香(各二兩),桂(去粗皮一兩),麻油(七兩),松脂,豬脂(臘月者),鉛丹(各四兩)

白話文:

乳香(磨成粉)、續斷、當歸(切片後烘烤)、莨菪子、亂髮(燒成灰)、騏驎竭、燻陸香(以上各二兩)、桂皮(去掉粗糙的皮,一兩)、麻油(七兩)、松脂、豬油(臘月裡提煉的)、鉛丹(以上各四兩)

上一十二味,除麻油豬脂鉛丹外,並搗羅為末,先煎油並脂等令熱,停冷下藥末,以柳木篦攪令勻,用慢火更煎半日,後下鉛丹,攪令勻,候成膏,瓷合盛。每用故絹攤貼,立效。

白話文:

上述十二種藥材,除了麻油、豬油和鉛丹之外,都要搗碎成粉末狀。

首先將麻油和豬油混合加熱,冷卻後加入藥粉,用柳木篦子攪拌均勻,用小火繼續煎煮半天。

最後加入鉛丹,攪拌均勻,等藥物煎成膏狀後,用瓷器盛裝。

每次使用時,用舊絲綢攤開貼敷,立竿見影。

治傷筋骨,腫痛不可忍。摩痛膏

丁香(別搗為末),麝香(別研),羌活(去蘆頭),芎藭,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牛膝(去苗各半兩),駝脂(十兩),臘月豬脂(二十兩),木鱉子(去殼),附子(去皮臍生用),栝蔞根(各一兩)

白話文:

丁香(搗碎成粉末),麝香(研磨成粉末),羌活(去除蘆葦頭),芎藭,防風(去除分叉),細辛(去除莖葉),牛膝(去除莖葉,各半兩),駝脂(十兩),臘月豬脂(二十兩),木鱉子(去除外殼),附子(去除外皮,臍生的生用),栝蔞根(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除駝脂豬脂丁香麝香外,細銼。以米醋二升拌勻,經三宿,入鐺中炒令乾。下駝脂及豬脂等。以慢火再煎,候諸藥焦黃色,即住火。用綿濾去滓,後下丁香麝香攪勻,內瓷閤中盛,旋取摩之。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除了駱駝油、豬油、丁香和麝香之外,都要細細研磨。然後加入兩升米醋拌勻,放置三天,再放入鍋中炒至乾燥。加入駱駝油和豬油等,用文火再煎,等到所有的藥材都變成焦黃色時,立即關火。用棉布濾去渣滓,然後加入丁香和麝香攪拌均勻,裝入瓷盒中,旋轉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