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四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四十三 (4)

1. 腸風下血

論曰腸風下血者,腸胃有風,氣虛挾熱。血得熱則妄行,滲入腸間,故令下血。昔人謂先血後便為近血。先便後血為遠血,遠近之別,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醫書上有這樣一篇文章,講到腸風下血的人,是指腸胃中有風,導致氣虛而夾雜熱氣。血液在熱氣的誘發下亂流,滲入腸道,所以引起下血。前人提到:先出血後排便,是指近血;先排便後出血,是指遠血。近血和遠血的區別,一定不能搞混。

治腸風瀉血不止,腹內疼痛。阿膠丸

阿膠(炒燥),刺蝟皮(炙焦),當歸(焙),地榆龍骨(碎研),訶黎勒(煨去核),黃耆(銼),赤石脂(研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黃牛角䚡(各二兩燒灰),惡實(炒三分),槐實(炒三兩)

白話文:

阿膠(炒到乾燥)、刺蝟皮(烤焦)、當歸(焙乾)、地榆、龍骨(研成碎末)、訶黎勒(煨熟去除核)、黃耆(切碎)、赤石脂(研成粉末,各取一兩)、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製)、黃牛角䚡(各取二兩,燒成灰)、惡實(炒製,取三分)、槐實(炒製,取三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用軟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中藥,搗碎研磨成細粉,用糯米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治腸風。七妙散

枳殼(生去瓤),椿木皮,雷丸天麻,白芨,豬牙皂莢(各半兩),赤石脂(一兩)

白話文:

枳殼(生用,去除果瓤),椿木皮,雷丸,天麻,白芨,豬牙皁莢(各半兩),赤石脂(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空心臨臥服。

治腸風病年深不效。玉壺丸

青嫩皂莢針(採半斤拍破用河水五升浸二七日入砂石器中煮去四升存一升又入藕汁半升白蜜一兩再用慢火熬成膏稀稠得所去盡火放冷),枳殼(一兩針扎於燈上燒存性入酒中浸過),胡桃仁(十個依前法),沒藥(二錢研),陰地椿根白皮(二兩焙乾取一兩末用),乳香(二錢研)

白話文:

  1. 青嫩皁莢針:取半斤青嫩皁莢,搗碎後用五升河水浸泡 27 天,然後放入砂石器中煮,煮至四升水只剩一升,再加入半升藕汁和一兩白蜜,用小火熬成膏狀,冷卻後備用。

  2. 枳殼:取一兩枳殼,用針扎孔後在燈上燒至焦黑,然後浸泡在酒中。

  3. 胡桃仁:取十個胡桃,用與枳殼相同的方法處理。

  4. 沒藥:研磨成粉末,用量為二錢。

  5. 陰地椿根白皮:取二兩陰地椿根,焙乾後取一兩研磨成粉末,備用。

  6. 乳香:研磨成粉末,用量為二錢。

上六味,除前膏外,後五味同搗羅為末,入在前膏內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腸風煎木賊湯下,痔疾荊芥湯下。常時瀉血,米飲下,空心日三服。

白話文:

上六種中藥,除了前面的一種藥膏外,其餘五種藥同時研磨成粉末,放入前面的藥膏中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藥丸,用腸風煎木賊湯送服,痔疾則用荊芥湯送服。若是長期便血不止,可用米飲送服,空腹時每天服用三次。

治腸風瀉血,及臟毒久不止。玉屑丸

槐根白皮(去粗皮),苦楝根白皮(去粗皮各三兩),椿根白皮(去粗皮以上三味採時春宜早秋宜晚取嫩新潤者為妙細銼同搗令爛極細更用後藥一處拌令勻),天南星(生末),半夏(生末各半兩),威靈仙(去土末一兩),寒食白麵(二兩)

白話文:

槐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去除粗糙的外皮),苦楝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三兩;椿樹根部的白色樹皮(去除粗糙的外皮),以上三味藥材的採集時間:春季宜早,秋季宜晚,採集的新鮮嫩滑者為佳。將三味藥材切成細末,搗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以下藥材一起拌勻。

天南星(研磨成生粉末),半夏(研磨成生粉末),各半兩;威靈仙(去除泥土,研磨成粉末),一兩;寒食白麵(二兩)

上七味,拌令勻,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先用水一盞,煎令極熱。次下藥煮令浮上為度,用煮藥湯下藥,不嚼。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七種藥材混勻,加水拌捏成丸,丸的大小如同梧桐子的果實。每次服用三十丸,先用一碗水煎煮至沸騰,然後加入藥丸煮沸至藥丸浮上水面為止。將藥丸連同煮藥的湯汁一起服用,不可直接吞服。在飯前服用。

治積年腸風瀉血,穀食不化,肌體黃瘦。椿皮散

臭椿木白皮(炙二兩),乾薑(炮),甘草(炙各三分),雞冠花(炙),附子(炮裂去皮臍),槐鵝(炙各一兩)

白話文:

  • 臭椿木白皮(二兩,烘烤至金黃色)

  • 乾薑(烘烤至表面無水份)

  • 甘草(烘烤至表面無水份,各三錢)

  • 雞冠花(烘烤至表面無水份)

  • 附子(烘烤至裂開,去除皮和臍,一兩)

  • 槐鵝(烘烤至表面無水份,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枳實湯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風,及一切血痢,脾毒臟毒,下血不止。琥珀散

琥珀屑(研),鹿角霜赤小豆槐花,枳殼(去瓤麩炒),白芷(各一兩)

白話文:

  • 琥珀屑(研磨成粉)

  • 鹿角霜

  • 赤小豆

  • 槐花

  • 枳殼(去除內瓤,麩炒)

  • 白芷(各取一兩)

上六味,除琥珀外,並銼碎,同炒令焦黑,杵為散,入琥珀研令勻,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空心食前、各一服。

白話文:

將以上六味除琥珀之外全部切碎,攪拌均勻後炒至焦黑,再搗碎成粉末,然後加入琥珀研磨至均勻即可。每次服用兩錢重的一匙,以米湯調和後服用,於空腹時在用餐前,各服用一次。

治腸風瀉血。防風餅

防風(去叉),雞冠花,續斷,甘草(炮),天麻,人參(各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子)、雞冠花、續斷、甘草(烘焙過的)、天麻、人參(各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以油餅劑三個,入藥三錢匕,分做三個油餅,早晨日午近晚,以淡粥下之。

治腸風,不問年深日近。木香丸

木香,白芷,乾蠍(去土炒),阿魏(各一兩),當歸(炙半兩),漏蘆(去蘆頭二兩)

白話文:

木香,白芷,乾蠍(去除泥沙並炒制),阿魏(各取一兩),當歸(切片烤製後取半兩),漏蘆(去掉蘆頭後取二兩)

上六味。各別搗,以童子小便一升,煎阿魏三十沸,後下木香,又煎三十沸,後又下乾蠍當歸,再煎如餳,入白芷漏蘆末,再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分別搗碎,以童子小便一升煎煮阿魏三十次,然後加入木香,再煎煮三十次,最後加入乾蠍和當歸,繼續煎煮至如米粥的濃稠度,加入白芷和漏蘆末,調和成丸劑,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丸到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治腸風瀉血不止疼痛。釣腸丸

附子(一個炮裂去皮臍),石硫黃(研),雞冠花(炒),鯪鯉甲(炒),皂莢刺(各一兩炒),蝟皮(二個燒灰)

白話文:

附子(一個,炮裂後去皮臍),石硫黃(研磨成粉),雞冠花(炒至焦黃),鯪鯉魚鱗(炒至焦黃),皁莢刺(各一兩,炒至焦黃),刺蝟皮(兩個,燒成灰)

上六味,搗羅為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槐花湯下二十丸,日二服,空心。

白話文:

取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白芍各六克,搗成粉末狀。用麵粉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以槐花湯送服二十丸,每天兩次,空腹服用。

治瀉血不定。貫眾五物散

貫眾(去毛土),槐花,地榆,黃連(去須),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貫眾(去除雜質的根莖),槐花,地榆,黃連(去除根須),甘草(各半兩)

上五味,並生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米飲調下。

治腸風。黑虎丸

白礬(研二兩),雞冠花(乾者一兩),烏龍尾(屋下煙煤是半兩),青橘皮(洗去白焙),五靈脂(炒各四兩)

白話文:

  1. 白礬:研磨成細粉,約二兩。

  2. 雞冠花:乾燥後,取一兩。

  3. 烏龍尾:屋簷下的煙煤,取半兩。

  4. 青橘皮:清洗乾淨後,烘烤至白色。

  5. 五靈脂:炒製過的五靈脂,各取四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分一半末,用米醋二升,慢火熬成膏,候冷和一半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陳米飲下。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將一半的粉末與二升的米醋混合,用小火慢慢熬製成膏狀,待冷卻後加入另一半的粉末,混合均勻後製成丸劑,丸子的體積要與梧桐子相似。每次服用三十顆藥丸,空腹時以陳米飲送服。

治腸風下血。貫眾散

貫眾,雞冠花(焙),黃連(去須炒),烏梅肉(炒各一兩),甘草(三分炙銼)

白話文:

貫眾、雞冠花(烘焙過的)、黃連(去掉須根,炒過的)、烏梅肉(炒過各一兩)、甘草(三分之一,烤過並切碎)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米飲調下。日三服,不以時候。

治腸風下血。抵聖散

椿根白皮(焙),蒺藜子(炒),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叉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白湯點服。

治腸風。四金散

貫眾,荊芥穗,白礬(飛過),豬牙皂莢(醋炙各一兩)

上四味,同燒存性為散,每服一錢匕。溫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腸風。槐實散

槐實(酥炒),防風(去叉),枳殼(去瓤麩炒焦黑為度各半兩),黃耆(銼炒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匕,茶清調下。

治腸風經久不瘥,瀉血疼痛。神應丸

水牛角䚡(燒灰二兩),葈耳頭(二兩半),槐耳(一兩半),乾漆(酒浸一宿炒令斷煙取出用二兩)

白話文:

水牛角的角尖(燒成灰,取二兩),葈耳頭(取二兩半),槐耳(取一兩半),乾漆(以酒浸泡一晚,然後炒到沒有煙霧,取出使用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熱酒下三十丸。

治腸風。枳實丸

枳實(麩炒黃),槐莢(麩炒黃),皂莢(豬牙者塗酥炙),大黃(炒令焦黃各一兩)

白話文:

枳實(炒焦黃)、槐莢(炒焦黃)、皁莢(選用有豬牙痕跡的,塗上酥油烤焦,各一兩)和大黃(炒焦黃,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臘茶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風下血,久不止,下部腫痛。礬石丸

白礬(二兩飛過存一分性),皂莢(二梃去皮塗酥炙令焦黃),附子(三度炮不去皮臍每度炮入水蘸殺),乾薑(炮各一兩)

白話文:

白礬(用二兩在火中飛過,留下一分性),皁莢(用二枚去除皮,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附子(將附子炮製三次,不要去除皮臍,每次炮製後,放入水中浸泡至殺死毒性),乾薑(各炮製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用河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風多年不差,下血不止。木賊散

木賊(銼),枳殼(去瓤麩炒銼各二兩),乾薑(炮銼一兩),大黃(銼一分)

上四味,同於銚子內炒黑色,存三分性,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粟米飲調下,食前服。

白話文:

把上面這四味草藥,一同放在銚子裡炒至黑色,保留三分藥性,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匕。用溫熱的粟米粥調和服用,在吃飯前服用。

治腸風。烏魚骨丸

烏賊魚骨(罐子內燒赤),肉蓯蓉(酒浸焙各半斤),桑根白皮(炒銼),蕪荑(各半兩)

白話文:

烏賊魚骨(在罐子裡燒成赤色),肉蓯蓉(用酒浸泡和烘烤,各半斤),桑根白皮(炒熟並研磨成粉末),蕪荑(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醋煮乾飯。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丸,不嚼,甚者不過五服。

治腸風瀉血如痢,腹中㽲痛,面色萎黃。黃連飲

黃連(去須一兩),乾薑(炮一分),甘草(炙半兩)

上三味,搗為粗末。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生薑二片,棗一枚劈,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上面的三味藥,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杯水,兩片生薑,一個劈開的棗,一起煎至五分之一,去掉渣滓,趁溫熱服用。

治腸風。防風散

防風(去叉炙令黃),黃耆(炙銼各二兩),甘草(炙銼),人參(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食前粟米飲調下。

治腸風,行步艱難。黃耆丸

黃耆(銼炒),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威靈仙(去土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細末。用爛飯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用溫水下,並不損氣。

治瀉血。烏梅丸

烏梅(二十個醋煮去核),白礬(二兩飛過),訶黎勒(十一個炮過去核)

上三味,將礬石訶黎勒為末,與梅肉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

治腸風下血令不入食。神驗膏

背蔭臭椿根(鬚根不見日者撅剝取嫩處皮一斤銼),黑豆(半升),槐花(二兩)

白話文:

背蔭臭椿根(生長在陰暗處,不見陽光的臭椿根,挖出並剝取嫩皮一斤,切碎。)

黑豆(半升。一升等於十合,一合等於五勺,所以半升等於25勺。)

槐花(二兩。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三分,所以二兩等於60三分。)

上三味,用水五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令豆熟為度,續入蜜二兩再煎,候蜜熟傾出,用淨瓷石器內盛過,夜露兩宿,每日食後臨臥,各一服。每服約半盞許,用重湯燙,溫熱得所,旋旋服食。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材,以五升水於銀石器內,以慢火熬煮至豆類熟透為度,再加入二兩蜂蜜繼續煎煮,待蜂蜜煮熟後倒出,用乾淨的瓷石器盛裝,放置於露水下兩晚。每天飯後臨睡前,將藥液(一服約半盞的分量)用滾燙的熱水燙熱,溫熱適中後,立即服下。

治腸風瀉血。大效丸

大薊根(七截各長一寸又名刺芥),白礬(一兩細研),麝香當門子(七豆許)

白話文:

大薊根(七節,每節約一寸長,又叫刺芥)、白礬(一兩,研成細末)、麝香(用當門子麝香,約七粒)

上三味,用不沾土大栝蔞一個,割下蓋子,並不去瓤,入大薊根並礬當門子在內,用篦子左攪七遭,卻安蓋子在上,以鹽一合和土為泥,固濟陰乾,用炭火煅候透赤便住,直候冷打去泥,細碾為末,取一半為散,一半以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將大薊苗煎湯,調下半錢匕,至日午臨臥,又煎大薊苗酒,下十丸。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用一個沒有沾過土的大栝蔞,割下蓋子,並且不去掉瓤,把大薊根和礬石放入瓜中,用篦子向左攪動七次,然後蓋上蓋子,用一合鹽和泥土做成泥巴,塗抹在瓜上,陰乾後,用炭火煅燒,直至瓜變成通紅,然後停止煅燒。待瓜冷卻後,打掉泥巴,將瓜搗成細末。取一半的瓜末做散劑,另一半的瓜末用糯米粥做成丸劑,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每天空腹時,用大薊苗煎湯,送服半錢匕的散劑,到中午臨睡前,再用大薊苗煎酒,送服十丸丸劑。

服三兩日便住,須是吃得三五個栝蔞,永去根本。

治腸風瀉血不止。獨活丸

獨活(去蘆頭為末半兩),黃蠟(五兩於銀器中熔成汁),生薑(半斤取自然汁)

白話文:

獨活(去除根莖頂端的蘆頭,磨成細末,約半兩)

黃蠟(在銀器中熔化成汁,約五兩)

生薑(半斤,取自然汁液)

上三味,先以薑汁入蠟中同熬,候薑汁盡為度,次入獨活末令勻,眾手丸如梧桐子。每服四十丸,以濃陳米飲下,空心臨臥服。

白話文:

這三味藥,先將薑汁加入蠟中一起熬煮,等薑汁完全熬盡後,再加入獨活末攪拌均勻,然後用手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濃稠的陳米水送服,空腹時在睡覺前服用。

治腸風下血,疼痛不可忍。榮順散

枳殼(去瓤麩炒),荊芥穗(各一兩),槐鵝(半兩炒黃)

上三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溫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服。(如未效再服)。

治腸風瀉血。龍肝散方

伏龍肝鉛丹牡蠣(各半兩)

白話文:

伏龍肝、鉛丹、牡蠣(各半兩)

上三味,各研為散,再同研細,每服陳米飲調下二錢匕。不拘時候服。

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方

枳殼(去瓤麩炒令黑),無紋炭(各一兩)

上二味,搗為細散,每服一錢匕。用荊芥米飲調下。

治腸風下血。烏金散

豬牙皂莢(四兩並皂子銼),胡桃(三十枚並皮碎銼)

上二味同拌和勻,以藏瓶一隻,於頂上敲一圓竅,入前項藥以圓瓦蓋之,後用鹽泥固濟,可厚一指許,曝乾用炭火伍斤煅,候碧煙出絕,即去火略存性,冷即出藥細研,每服二錢匕,入麝香少許,溫酒或米飲調下,食前服之。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材均勻混合,用一個可以藏藥物的瓶子,在瓶子的頂部敲一個圓形的孔,將藥物放入孔中,並用一個圓形的瓦片蓋住孔,然後用鹽泥將瓦片和瓶口密封,厚度約一指,放在太陽下曬乾,用五斤木炭將藥物煅燒,直到看到藍色的煙霧消失為止,然後將火熄滅,藥物稍稍冷卻後取出,研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加入少許麝香,用溫酒或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治腸風瀉血。礬附丸

綠礬(四兩用瓶子盛蓋之火煅食頃候冷取出入鹽一合硫黃一兩同礬研依前入瓶子內燒食頃候冷取出細研),附子(一兩炮去皮臍杵為末)

白話文:

綠礬(四兩,用瓶子盛裝,蓋好,用火煅燒一會兒,冷卻後取出,加入一合鹽和一兩硫磺,與綠礬一起研磨,然後再放回瓶子裡燒一會兒,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末)。

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搗碎成末)。

上二味一處研令勻,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生地黃汁下三十丸,當日止,一月除根,亦可久服,助下元,除風氣,補益臟腑。

白話文:

將前兩味藥研成細末,用粟米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生地黃汁送服30丸,當天就能止瀉,一個月後痊癒。也可以長期服用,可以幫助下元,去除風氣,補益臟腑。

治腸風下血方

栝蔞(一個燒為灰),赤小豆(各半兩)

上二味,杵羅為末。空心酒調下一錢匕。

治腸風下血不止,變成痔疾。胡荽子散

胡荽子補骨脂(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陳米飲調下,食前服。

治腸風瀉血。棕艾散

棕櫚灰(二兩),熟艾(搗羅成者一兩)

上二味,用熟雞子兩個,同研得所,別炮附子去皮臍為末,每服用水一盞,附子末一錢,煎數沸放溫,調前藥二錢匕,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物,和兩個熟雞蛋一起研磨成粉,再把炮製好的附子去皮和肚臍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杯水,加一錢的附子粉,煮沸幾次後讓它溫涼,再加入之前研磨好的藥物,在空腹和進餐前服用。

治腸風瀉血。二黃丸

黃耆(炙銼),黃連(去須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以麵糊為丸,如赤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加至三十丸。

治腸風。神效散

槐實,皂莢子

上二味,各一兩,以穀糠同炒令香熟,去糠同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煎陳粟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風。荊芥散

荊芥(去莖),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上二味,各搗羅為末。每服逐味炒末一錢匕拌勻,入臘茶末一錢,以熱湯點服,不計時候。

治腸風下血不止。樗根散

樗根皮(銼炒),臭橘(曝乾銼炒各三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煎皂莢子湯調下,米飲調亦得。

治腸風。槐荊散

槐花(輕炒令香一兩),荊芥穗(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糯米粥飲調下,血甚者一兩服效,單使槐花亦妙,食前服之。

白話文:

將槐花和糯米一起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匙。用煮好的糯米粥送服,如果血很多,一兩次服用就會見效。單獨使用槐花也有很好的效果,飯前服用。

治腸風病甚不瘥。靈仙散

威靈仙(去土),雞冠花(各二兩)

上二味銼劈碎,以米醋二升,煮乾,更炒過搗為末,以生雞子清和作小餅子,炙乾再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空心陳米飲調下,午後更一服。

白話文:

將以上的兩種藥材切碎,加入兩升米醋,煮乾,繼續炒過研磨成粉末,用生雞蛋清和成小餅狀,烘乾後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空腹時用陳米粥送服,下午再服用一次。

治腸風瀉血。絮灰散

破絮(燒灰),枳殼(去酥麩炒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入麝香少許,用陳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風下血,久不瘥。經效散

貫眾(二兩去蘆頭燒為灰存性地上用碗合少頃去火毒研為細末)

上一味,入麝香一字,同前藥研令勻,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腸風下血不止。如神丸

樗根皮

上一味,於臘月內日未出時,取背陰地北引者,不以多少,用東流水淨洗銼碎,於透風處掛令乾,杵羅為細末,每秤二兩,入寒食麵一兩,攪拌令勻,再羅過,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陰乾。每服二十丸,先以水濕藥丸令潤,後於碟子內,用白麵滾過,水煮五七沸傾出,用煮藥水放溫下,不拘時候服,忌見日色,見即無效。此藥兼醫血痢,如急要使,不待臘月,隨時依法採合亦得。

白話文:

第一味藥,在臘月內太陽未出來的時候,取材於背陰地朝北生長的,不限數量,用東流水洗淨切碎,在通風處掛著晾乾,用杵臼搗碎成細末,每秤二兩,加入寒食麵一兩,攪拌均勻,再篩過,用剛打上來的水和丸,如梧桐子般大小,陰乾。每次服用二十丸,先用水浸潤藥丸,然後在碟子裡滾過白麵,用水煮五七沸騰後倒出,用煮藥的水放溫後服用,不限時間服用,忌見日色,見了日色就無效。此藥兼治血痢,如果急需使用,不必等到臘月,隨時按方法採集製作也可以。

治飲酒過度,腸風瀉血,及風熱瀉血,出如紅線。立效散

揀新山梔子不拘多少去殼

上一味,焙乾搗破再焙,又研細如油出成團,劈開猛火焙乾,手擦細羅取散,瓷器盛之,發時以新汲水調下二錢匕。

白話文:

將上一味藥材焙乾後搗碎,再焙乾後研磨成細粉,直到像油一樣可以凝結成團為止。將凝結成團的藥材劈開,用猛火焙乾,用手擦過細篩取下藥粉,並用瓷器盛裝。當患者發病時,用剛汲取的新水調和二錢匕的藥粉服用。

治腸風瀉血。椿莢散方

椿莢(不以多少將一半生用餘一半燒存性)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治腸風瀉血,諸藥不效。保應丸

天南星(不計多少用石灰炒令焦黃色)

上一味,搗羅為細末。煮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食前服。

治腸風下血久不止。茄蒂灰散方

茄蒂(燒存性一兩)

上一味,研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米飲調下,空心食前各一服。

治腸風瀉血。烏金散方

木鱉子

上一味,不拘多少,用桑柴燒過,微存性,便用碗器合之,候冷碾為散,每服一錢匕,用煨蔥白酒調下,空心服。

白話文:

最後一種藥,不拘多少,用桑柴燒過後,稍留藥性,立即用碗器將藥合起來,等冷卻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一錢匕,用燉過的蔥白酒送服,空腹服用。

治瀉血不止決效方

巴豆(一枚去皮)

上一味,以雞子開一小竅,納巴豆一枚,入雞子竅中,以紙塞定,別以濕紙裹,用火煨熟透,去殼並巴豆,只一味吃盡雞子,其病即止,不得稍生氣,虛人分作二服。

白話文:

上一個偏方,是用雞蛋開一個小洞,放入一粒巴豆,將巴豆放入雞蛋洞中,用紙塞好,再用濕紙包起來,用火煨熟,去殼去掉巴豆,只吃雞蛋,病就會停止,不能生氣,虛弱的人分兩次服用。

治腸風下血。黃耆湯

黃耆(三兩),槐實,小薊桑耳乾地黃(焙),當歸(炙銼),黃連(去須),白芷(各一兩半),草豆蔻(二枚去皮),芎藭,赤石脂,天雄(炮裂去皮臍),龍骨(各二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紅藍花,訶黎勒皮,延胡索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 黃耆(150克)

  • 槐實(75克)

  • 小薊(75克)

  • 桑耳(75克)

  • 乾地黃(烤過,75克)

  • 當歸(烤成小段,75克)

  • 黃連(去須,75克)

  • 白芷(各75克)

  • 草豆蔻(2個,去皮)

  • 芎藭(100克)

  • 赤石脂(100克)

  • 天雄(烤裂去皮臍,100克)

  • 龍骨(各100克)

  • 黃芩(去黑心,25克)

  • 紅藍花(50克)

  • 訶黎勒皮(50克)

  • 延胡索(50克)

  •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烤過,50克)

  • 桂(去粗皮,各50克)

上一十九味㕮咀,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煎取八分,去滓溫服,食前、日二。

治大便下血,並多年腸風,食飲不得。乾地黃湯

熟乾地黃(焙),赤石脂(各二兩),延胡索,牡蒙,桔梗,黃耆(銼),龍骨(各一兩半),當歸(切焙),黃連(去須),白芷,地榆,木香,紅藍花(炒各一兩),桂(去粗皮三分),乾薑(炮),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白話文:

*熟乾地黃(烘焙)二兩

*赤石脂二兩 *延胡索一兩半 *牡蒙一兩半 *桔梗一兩半 *黃耆(切碎)一兩半 *龍骨一兩半 *當歸(切片並烘焙)一兩 *黃連(去鬚)一兩 *白芷一兩 *地榆一兩 *木香一兩 *炒紅花一兩 *桂枝(去粗皮)三分 *乾薑(炮製)半兩 *黃芩(去黑心)半兩

上一十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腸風下血,積年不瘥。黃耆丸方

黃耆(銼),附子(炮裂去皮臍),白礬(燒灰各二兩),硫黃(通明者生用),蝟皮(酥炙),虎杖皮(炙黃各一兩),榼藤子(二枚破開以酥蜜塗炙),皂莢(兩梃去皮子蒸曬乾酥蜜塗炙)

白話文:

黃耆(切碎),附子(炮製裂開去皮臍),白礬(燒成灰各二兩),硫黃(通透的生用),蝟皮(酥油炙烤),虎杖皮(炙烤黃各一兩),榼藤子(二枚破開用酥油蜂蜜塗抹炙烤),皁莢(兩片去皮取籽蒸曬乾酥油蜂蜜塗抹炙烤)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如久瀉血,加栝蔞根一兩燒灰入極妙。

治腸風瀉血,面色萎黃,累服藥不差。食鹽丸

食鹽(研),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當歸(切焙),乾薑(炮),皂莢(去皮子酥炙各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白話文:

食鹽:研磨成細末。

杏仁:將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炒熟,研磨成細末,另外研磨成細末。

當歸:切片,烘培至微焦。

乾薑:炮製,切片。

皁莢:去皮,烘烤至酥脆,研磨成細末,各取二兩。

附子:炮製,裂開,去皮,去臍,研磨成細末,取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陳米飲下。

治腸風下血,痔瘻不止。車螯散

車螯(一合),皂莢刺(四十九枚),硇砂,丹砂,乳香(各一分三味同研)

白話文:

車螯:一合。

皁莢刺:四十九枚。

硇砂、丹砂、乳香:各一錢重,三味藥同研。

上五味,以四味末同放車螯合子內,以地龍泥固濟,用炭六斤煅,火盡為度,取出研為散,空心溫酒調一錢匕服。

白話文:

把上等五種藥物,除了地龍外其餘四種搗成粉末,裝入車螯合子裡,用地龍泥封好。用六斤木炭煅燒,燒到炭盡為止,取出研磨成粉末。空腹時服用,用溫酒送下一錢匕(約三克)的藥粉。

治腸風瀉血等。側柏散

側柏葉(二斤九蒸九曝),黑豆(緊小者一升炒),甘草(炙銼三兩),白朮(炒),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 側柏葉(兩斤,蒸九次,曬九次)

  • 黑豆(挑選飽滿緊小的,一升,炒熟)

  • 甘草(炙過切碎,三兩)

  • 白朮(炒過)

  • 桂枝(去掉粗皮,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熱湯調下,日三,不拘時。

治久患腸風瀉血。大安散

礬石灰(研二兩),硫黃(為末),乳香(研),黃連(去須炒為末各一兩),蠟(一錢細切)上五味,用大鯽魚一枚,不去鱗,只除腸肚,入諸藥末於腹內,以濕紙裹著,鹽泥固濟,入煻火煨熟取出,卻以慢火炙焦,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或以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飲下,極妙。

白話文:

礬石灰(研磨成二兩粉末)

硫磺(研磨成細末)

乳香(研磨成細末)

黃連(去除須,炒至焦香,再研磨成細末,各一兩)

蠟(一錢切成小塊)以上五種藥材,放入一條大鯽魚腹中,不去魚鱗,但要清除內臟,將藥末放入魚腹中,用濕紙包裹魚身,再用鹽泥封緊魚身,放入溫火中煨熟,取出後再用文火炙烤至焦黑,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以米湯送服。或將藥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丸,米湯送服,效果極佳。

治大腸風熱,下血不止。黃芩飲

黃芩(去黑心),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槲葉(炙各一兩半)

白話文:

黃芩(去除黑色的核心),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黃連(去除須根),槲葉(烘烤,各一兩半)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入地黃汁半合,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腸風痔瘻,脫肛瀉血,面色萎黃,積年不瘥。香術丸方

白朮(一斤糯米泔浸三日)

上一味細銼,以慢火炒焦為末,取乾地黃半斤淨洗,用碗盛,於甑上蒸爛細研,入白朮末,和搗一二千杵,如硬滴好酒少許,相和再搗,眾手為丸,如梧桐子大、焙乾。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飲下,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上一味藥材細細研磨成粉末,用文火炒焦備用。取半斤乾地黃清洗乾淨,放在碗裡,放在蒸鍋上蒸爛,研磨成細粉。加入白朮粉末,一起搗一千到兩千次,如果太硬,可以加少許好酒,再繼續搗,由多人捏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烘乾備用。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時用稀粥送服,逐漸增加到二十丸。

治久患腸風瀉血。茄子酒方

茄子種(大者三枚)

上一味,先將一枚濕紙裹,於煻火內,煨熟取出,入瓷罐子,乘熱以無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蠟紙封閉,經三宿去茄子,暖酒空心分服,如是更作,不過三度瘥。

白話文:

上面一種藥,先用一張溼紙包起來,放在炭火裏烤熟,取出後放入瓷罐中,趁熱用無灰酒一升半浸泡之,立即用蠟紙封口,經過三個晚上後,取出茄子,用溫酒空腹分服。如此反覆,不超過三次即可痊癒。

又方

黑豆(小者三升淨揀曬退去皮)

上一味,生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陳米飲下。

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脫肛。蛇黃散

蛇黃(兩顆煅醋淬七遍)

上一味,搗研如面,每服三錢匕。陳米飲調下,瀉血並脫肛甚者,不過一兩服、神驗,食前服之。

又方

牡蠣(大者一枚煅醋淬七遍)

上一味細研,每服三錢匕,陳米飲調下、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