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四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四十二 (4)

1. 氣痔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小豆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以利為度,未快利,即加丸數。

治氣痔,下部腫痛生瘡,脫肛不收。蝟皮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然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小豆大小的丸狀。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根據排便情況調整劑量,如果沒有達到通便效果,可以增加服用的丸數。

這種藥方用來治療氣痔、下部腫痛生瘡以及脫肛不收的情況,稱為蝟皮丸。

論曰氣痔者,因便下血,或肛頭腫凸,良久乃收,風也。此由邪毒氣蘊積腸間,及恚怒不節,酒食過傷,令下部氣澀壅結而成。

治腸風下血,及脫肛等疾,久不瘥者。栝蔞丸方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氣痔是指大便時出血,或者肛門腫凸,很久之後才能恢復正常,這是風邪引起的。這由邪毒之氣積聚在腸道之間,加上生氣發怒不節制,喝酒吃飯過度傷害身體,導致下部氣機澀滯壅結而成的。

栝蔞(大者二枚),蝟皮(大者二枚以上二味盛於瓶內燒令存性),白礬,綠礬(二味各於火上枯盡汁研細),訶黎勒皮(炮),枳殼(去瓤麩炒),白附子,半夏(湯洗去滑生薑同杵爛捏作餅曝乾),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雞冠花(五兩),胡桃(去皮大者一十五枚瓶內燒存性),天南星(炮一兩)

白話文:

  • 栝蔞(大顆兩枚)

  • 蝟皮(大顆兩枚或以上,兩種材料裝在瓶子裏燒,使之能保存原來的藥性)

  • 白礬、綠礬(兩種材料各在火上燒完,將汁研磨成細粉)

  • 訶黎勒皮(經過炮製)

  • 枳殼(去除果瓤,炒至麩皮)

  • 白附子

  • 半夏(用水清洗去除粘滑,與生薑一起搗爛捏成餅,曬乾)

  • 附子(經過炮製,剝去皮和臍,各取一兩)

  • 雞冠花(五兩)

  • 胡桃(去皮,大顆十五枚,在瓶子裏燒,使之能保存原來的藥性)

  • 天南星(經過炮製,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以米醋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日三。

治氣痔,大便秘澀,下血脫肛。烏蛇黃耆丸方

白話文:

把上述十二味藥,搗碎成粉末,用米醋煮麵糊和丸,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20 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

烏蛇(酒浸炙取肉五兩),黃耆(一兩半),大黃(銼炒),大麻子仁(炒各二兩),獨活(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人參,地骨皮(各一兩),訶黎勒皮(一分),檳榔(銼一兩半),羚羊角(鎊三兩),郁李仁(去皮三分)

白話文:

烏蛇(用酒浸泡、烘烤後取肉五兩),黃耆(一兩半),大黃(切碎後炒),大麻子仁(炒各二兩),獨活(去除蘆頭),枳殼(去除果肉麩皮後炒),人參,地骨皮(各一兩),訶黎勒皮(一分),檳榔(切碎一兩半),羚羊角(磨碎三兩),郁李仁(去皮三分)

蝟皮(燒灰三兩),續斷,槐實(微炒),黃耆(切焙),白礬(熬令汁盡),連翹(各三分),生乾地黃(焙),當歸(切焙各一兩半),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

白話文:

  • 蝟皮(燒成灰三兩)

  • 續斷

  • 槐實(稍微炒一下)

  • 黃耆(切碎並炒)

  • 白礬(熬成汁液)

  • 連翹(各三分)

  • 生乾地黃(炒一下)

  • 當歸(切碎並炒,各一兩半)

  • 乾薑(炮製)

  • 附子(炮製,裂開後去除皮和肚臍,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陳米飲下,日三五服。

治大腸熱結,成氣痔。黃耆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陳米煮的飲料送服,每日可服用三到五次。

用於治療大腸熱結引起的痔瘡。這是黃耆散的配方。

黃耆(銼二兩半),苦參,玄參(各三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大黃(銼炒一兩半)乾薑(炮一兩),蝟皮(燒焦),黃連(去須各二兩),槐子(炒三合),豬蹄(一具燒焦)

白話文:

  • 黃耆(切碎,二兩半)

  • 苦參、玄參(各三兩)

  • 附子(烤裂,去皮和肚臍,一兩半)

  • 大黃(切碎並炒過,一兩半)

  • 乾薑(烤過,一兩)

  • 蝟皮(燒焦)

  • 黃連(去除鬚根,各二兩)

  • 槐子(炒過,三合)

  • 豬蹄(一隻,燒焦)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治腸風五痔下鮮血,多秘結疼痛,成氣痔者。槐豆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空腹時用米湯調服,傍晚再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腸風引起的五種痔瘡,症狀包括下鮮血、大便乾結疼痛,以及因氣滯形成的痔瘡。這是槐豆散的配方。

槐豆(炒二兩),皂莢子(仁三分炒),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叉),桑耳(各一兩)

白話文:

炒槐豆(二兩),炒皁莢仁(三分),炒枳殼(去瓤麩),防風(去叉),桑耳(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樗根湯調下,日三。

治氣痔,大便澀。威靈仙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樗根湯煎煮後調服,每天三次。

用來治療氣痔和大便乾結。這是威靈仙丸的配方。

威靈仙(去土),乳香(研),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威靈仙(去掉泥土),乳香(研磨成粉末),枳殼(去除果瓤,麩皮,炒製,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以粟米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日三。

治因氣成痔瘻。卷柏散方

卷柏,枳殼(去瓤麩炒),豬牙(皂莢各一兩)

白話文:

取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小米飯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此方可治療因氣血失調導致的痔瘡和瘻管。

上三味,入一小藏瓶內,以鹽泥固濟,慢火燒透,去火和瓶於濕地上,用黃土罨一復時,取出藥入麝香一錢,同研極細。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物,放入一個小的藥瓶中,用鹽泥密封好,用文火慢慢燒透,然後把藥瓶放在潮濕的地上,用黃土罨一個晚上。第二天,取出藥物,加入一錢麝香,一起研磨至極細。每次服藥二錢,用溫酒調和,不拘時間服用。

治氣痔。蝟皮散方

蝟皮(一枚燒焦),桂(去粗皮一兩),磁石(火燒醋淬十遍四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空心米飲調下二錢匕,日晚再服。

治氣痔下血,肛邊疼痛。聖功丸方

雞冠花(焙),臭椿皮(炙銼各二兩)

白話文:

治療氣痔的方法:用蝟皮散。

蝟皮一枚燒焦,桂皮去粗皮一兩,磁石用火燒後,用醋淬十遍,取四兩。

將上述三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空腹時用米湯調服二錢匕,晚上再服一次。

治療氣痔下血、肛門周圍疼痛的方法:用聖功丸。

雞冠花焙乾,臭椿皮炙後銼碎,各取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黃耆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兩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然後加入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粒,用黃耆湯送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治氣痔下濃血。白礬丸方

白礬(熬令汁枯),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丸,日晚再服。

治氣痔脫肛不收,或生鼠乳,時復血出,久不瘥者。必效丸方

枳殼(去瓤麩炒),黃耆(銼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以陳米飯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飲下三十丸。

治氣痔脫肛。熏熨方

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叉各一兩),白礬(熬令汁枯一分研)

上三味,除白礬外,搗為粗末,入白礬拌勻,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熱熏之,仍以軟帛蘸湯熨之,通手即淋洗。

治氣痔脫肛良久乃收。摻藥方

海螵蛸(研),染燕脂(研各半兩)

上二味,各為末,仍同研勻,先以溫湯洗略拭,乾摻藥少許。

治大腸風壅,積滯不通,變成氣痔疼痛。黃耆湯方

白話文:

治療氣痔並有下出血的情況,可以使用【白礬丸】方: 取白礬,經過熬煮使其汁液收乾;附子一兩,經過燒烤後去除皮和芯。將這兩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拌和成丸,每丸大小如梧桐子。在空腹時以溫酒送服十丸,傍晚再服用一次。

對於治療氣痔導致的脫肛無法回縮,或者生有類似鼠乳的腫塊,時常有血液流出,長期不見好轉的情況,可使用【必效丸】方: 取枳殼去瓤後用麥麸炒過,黃耆切碎,各取一兩。將這兩種藥材搗碎成末,用陳舊的米飯和成丸,大小同樣如梧桐子。在空腹且進食前,以米湯送服三十丸。

針對氣痔脫肛的問題,還有一個熏蒸和熱敷的療法: 取枳殼去瓤後用麥麸炒過,防風去叉,以及熬煮至汁液收乾的白礬一分,研磨細碎。除了白礬之外,其餘材料搗成粗末,再混入白礬拌勻。用三碗水煎煮至剩兩碗,趁熱進行肛門熏蒸,接著用柔軟的布浸蘸藥湯進行熱敷,感到溫度適宜即可進行清洗。

針對氣痔脫肛且難以即時收納的症狀,有一種外敷藥方: 將海螵蛸研磨成粉,與研磨過的染燕脂(一種红色染料),各取半兩,共同研磨均勻。先用溫熱的水清洗患處並稍微擦乾,然後塗抹少量此藥粉。

至於治療由於大腸風邪積聚、排泄不暢所引起的氣痔疼痛,可以考慮使用【黃耆湯】方,具體藥方和用量需根據實際情況由中醫師开具。

黃耆(銼半兩),當歸(切焙),大黃(銼焙),檳榔(煨銼各一兩),枳實(炒),防己,木香黃芩(去黑心各三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 黃耆:半兩,切碎。

  • 當歸:一兩,切片並烘乾。

  • 大黃:一兩,切碎並烘乾。

  • 檳榔:一兩,加溫烘烤並切碎。

  • 枳實:炒過。

  • 防己:三錢。

  • 木香:三錢。

  • 黃芩:三錢,去除黑色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