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四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四十二 (3)

1. 腸痔

論曰腸痔者,以腸胃有風挾熱,二者乘虛入於腸間,沖發下部,故令肛邊生核,腫痛不消,病始作,令人寒熱,時有血出也。

白話文:

古時候記載,腸痔是指腸胃中風熱夾雜,這兩種風熱從虛弱之處侵入腸中,衝擊下部,因此導致肛門邊緣長了痔瘡,腫痛不消。疾病發作初期,會讓人感到寒熱交替,有時還會出血。

治腸痔生核腫痛,時下膿血。蝟皮散方

蝟皮(炙焦一枚),榮實(薔薇根是也),枳殼(去瓤麩炒),黃耆(銼焙),槐豆(炒),桑耳(微炙各一兩),人參地榆(銼炒),當歸(切焙),烏賊魚骨(炙去甲各一兩半)

白話文:

  • 蝟皮:將一隻豪豬皮烤焦。

  • 榮實:薔薇根,是一種中藥材。

  • 枳殼:將橘子皮去除內膜和麩皮,然後炒熟。

  • 黃耆:將黃耆切碎並烤焙。

  • 槐豆:將槐豆炒熟。

  • 桑耳:將桑耳略微烤一下。

  • 人參:使用人參。

  • 地榆:將地榆切碎並炒熟。

  • 當歸:將當歸切片並烤焙。

  • 烏賊魚骨:將烏賊魚骨烤焦,去除外殼,然後切碎。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空心煎木賊湯調下三錢匕,日晚再服,以瘥為度。

治腸痔腫痛生核,或發寒熱。枳殼湯

枳殼(去瓤麩炒一兩),黃耆(銼二兩),芎藭,丹參,當歸(切焙),檳榔(銼各一兩半),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兩一分)

白話文:

  • 枳殼:一兩,去瓤麩,炒香。

  • 黃耆:二兩,切碎。

  • 芎藭:一兩半,切碎。

  • 丹參:一兩半,切碎。

  • 當歸:一兩半,切碎,焙乾。

  • 檳榔:一兩半,切碎。

  • 芍藥:一兩一分,去黑心,切碎。

  • 黃芩:一兩一分,去黑心,切碎。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治腸痔。鱉甲散

鱉甲(醋炙去裙襴),蝟皮(炙焦),蛇蛻皮(銼炒令焦),露蜂房(銼炒令焦),豬懸蹄殼(炙焦各半兩)

白話文:

鱉甲(浸醋炙去軟裙部分),蝟皮(炙烤到焦黑),蛇蛻皮(銼碎炒到焦黑),露蜂房(銼碎炒到焦黑),豬蹄殼(炙烤到焦黑,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以井華水調下,日晚再服,兼取少許敷瘡上,以差為度。

治腸痔,每大便常有血。礬附丸

白礬(熬令汁枯),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二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溫酒下,日三服。稍增至十丸,數日永差。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和在一起做成丸藥,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丸,用溫酒送服,每天三次。稍微增加到十丸,服用幾天就能痊癒。

治腸痔下血痛腫。威靈仙散

威靈仙(去土四兩),防風(去叉二兩),枳殼(去瓤麩炒),黃耆(銼各半兩)

白話文:

  • 威靈仙(去掉泥土,取四兩)

  • 防風(去掉叉子上的刺,取二兩)

  • 枳殼(去掉裡面的囊,炒香,取半兩)

  • 黃耆(切碎,取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麝香熱米飲調下,日可二服,不拘時候,常服祛風氣,避溫疫,消腫滿,除五痔等患。

白話文:

上述四種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匙,用熱米湯沖泡麝香服用,每天可服用二次,不拘任何時間,經常服用可以祛除風氣,避免溫疫,消腫滿,消除五痔等疾病。

治腸痔有血方

白薔薇根,枸杞根(曝乾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日三服。

治腸痔下部腫痛,便血後重,坐臥不安。榓藤子丸方

榓藤子(半兩),威靈仙(揀淨銼碎水淘洗過焙乾),大黃(煨過各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痔腫痛,時有膿血。柏葉丸

柏葉,烏梅肉(曝乾各一兩),皂莢(一梃去皮並子水浸透搗研取汁)

白話文:

柏葉、烏梅肉(各一兩,曬乾),皁莢(去除外皮,把種子泡水去除,搗碎後取得汁液)

上三味,除皂莢外,搗為末,將皂莢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熟水下,食前服之。

治腸痔,肛邊腫痛生核下血。龍參丸

地龍(乾者一兩),苦參(一兩),烏頭(去皮臍半兩半生半炮)

白話文:

地龍(曬乾的,一兩),苦參(一兩),烏頭(去皮去臍,一半生的,一半炮製的,各半兩)

上三味為末,以醋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

治腸痔,下部生核腫痛,發寒熱出血。地榆散

地榆,甘草(半炙半生),陳槐花(半炒半生各一兩)

上三味為散,每服二錢匕,濃煎枳殼桑根白皮湯調下,空心食前服。

治腸痔下血。栝蔞散方

栝蔞實(大好者一個),烏梅肉(十個)

上二味,先將栝蔞切下蓋,少取瓤,以烏梅肉實其中,卻蓋定,用黃泥固濟,候泥干,以火煅存性,取出去泥,細研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白話文:

這兩味藥,先將栝蔞的蓋子切掉,取出少許果肉,用烏梅的果肉填進去,再將蓋子蓋好,用黃泥密封,等泥巴乾了,用火煅燒至性存,取出後除去泥巴,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匕,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治腸痔下血。枳實丸

枳實(五兩去瓤麩炒搗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皂莢(刺)燒存性為末三兩)

上二味,每服以水一盞,用藥一丸,皂莢刺末一錢半,同煎至七分,入麝香少許,放溫服。

治腸痔生核腫痛,發歇不定,又名風痔者。水梅丸

白殭蠶(銼炒微黃二兩)

上一味為末,用水梅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蜜湯下五丸,空心食前服。

治腸痔肛邊有核,痛發寒熱,生瘡。妙應膏

豬懸蹄殼(五枚),生梧桐白皮(四兩),龍膽(二兩),生桑根白皮(半兩),蛇蛻皮,雄黃(研各一兩),生青竹皮,生柏皮(各二兩),露蜂房(一兩),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三分)蝟皮,附子(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二十枚),豬脂(一斤)

白話文:

豬蹄殼(五枚)、生梧桐白皮(四兩)、龍膽(二兩)、生桑根白皮(半兩)、蛇蛻皮、雄黃(研磨成粉,各一兩)、生青竹皮、生柏皮(各二兩)、露蜂房(一兩)、蜀椒(去眼並合口炒出汗三分)、蝟皮、附子(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二十枚)、豬脂(一斤)

上一十四味,除雄黃脂外,銼碎。以醋一升拌一宿,先熬脂令沸,即下諸藥,候桑皮赤黑色,以綿絞去滓再煎,下雄黃,以柳篦攪令勻,於瓷合內盛。每日空心溫酒調服一棗許,日晚再服,更取棗核大,用綿裹,納下部,日再換,以瘥為度。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除了雄黃脂之外,將其他藥材切碎,加入一升醋浸泡一晚。首先熬煮雄黃脂至沸騰,然後加入所有藥材,等到桑皮變成赤黑色,就用棉花過濾出藥渣,再煎煮一次,加入雄黃,用柳條篦子攪拌均勻,盛放在瓷盒中。每天空腹用溫酒送服一棗分量的藥,晚上再服一次,同時取棗核大小的藥泥,用棉花包裹,塞入肛門,每天更換一次,直到疾病痊癒為止。

治腸痔,淋洗。二皮湯

桃皮,李皮,萹蓄,苦參(各一兩)

上四味,銼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熏洗,候冷即止,日再用。

治腸痔生核腫痛。熏洗方

荊芥穗,黑狗脊鯪鯉甲,枳殼(去瓤麩炒)

白話文:

  • 荊芥穗:荊芥的果實,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狀。

  • 黑狗脊:黑狗脊草的根莖,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腎結石等症狀。

  • 鯪鯉甲:鯪鯉魚的鱗片,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

  • 枳殼(去瓤麩炒):枳殼的果皮,經過炒制後,具有行氣消脹、緩解腹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脹氣等症狀。

上四味,等分為粗末,每用一兩,以水二升,煎數沸,去滓乘熱熏,候通手淋洗。

治腸痔腫核疼痛不可忍,熨痔。枳殼散

枳殼(去瓤麩炒四兩),訶黎勒皮(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銚子內炒令熱,以帛裹熱熨,冷即再炒。

治腸痔腫痛,初覺生核熏之。方

荊芥穗,甘草(銼)

上二味,等分為粗末,每用兩大匙,水一升半,煎取一升,去滓乘熱熏之,候通手淋洗,避風蓋復。

治腸痔方

胡粉,水銀(各一分)

上二味,同研勻,以棗肉和得所,綿裹納下部中。

治久積虛冷,腸風痔瘻,面色萎黃,日漸羸瘦虛劣等疾。白朮丸

白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三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薑(炮),黃耆(銼各一兩半),人參,甘草(炙),當歸(切焙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各三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的外皮,烘烤)、乾薑(炮製),黃耆(切成小塊,各一兩半)、人參、甘草(炙烤)、當歸(切片,烘烤,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腸風痔疾,及風秘疼痛等,積年不瘥。黃耆地黃丸

黃耆(銼),生乾地黃(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二兩),乾薑(炮),當歸(焙各一兩)大黃(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切碎),生的乾地黃(烘烤),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烤炙,各二兩),乾薑(炮製),當歸(烘烤,各一兩)大黃(一兩半)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腸痔下血如注水,久不差。方

上用市河水,每遇更衣罷,便冷沃之,久沃為佳,久患者皆瘥。無河水,井水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