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四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四十二 (2)

1. 血痔

論曰血痔者,肺熱流毒也,肺與大腸為表裡,今肺臟蘊熱,毒氣流滲,入於大腸,血性得熱則流散,故因便而肛腸重痛,清血隨出也。

白話文:

論語中說,血痔是肺部有熱毒流動所引起的。肺和大腸是表裡一體的,現在肺臟蘊藏著熱毒,毒氣流溢滲透,進入大腸。血性物質遇熱就會流散,所以排便時肛門會很痛,同時流出清血。

治血痔。蝟皮散方

蝟皮(燒灰存性),黃耆(銼),熟乾地黃(焙),續斷,柏葉,地榆(銼),白芷黃連(去須各一分)

白話文:

  • 蝟皮(燃燒後成灰,保留原本的性質)

  • 黃耆(切碎)

  • 熟乾地黃(焙製)

  • 續斷

  • 柏葉

  • 地榆(切碎)

  • 白芷

  • 黃連(去除根鬚,每種藥材一份)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前溫湯調下。

治血痔,清血隨大便出。雷丸丸

雷丸(三兩),紫參秦艽(去苗土),藁本(去苗土),石南葉,白芷,䗪蟲(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亂髮(燒灰),貫眾紫菀虻蟲(去翅足炒各半兩),豬後懸蹄(殼炙令焦十四枚)

白話文:

雷丸(三兩):雷公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痹痛、中風等。

紫參:紫河車,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

秦艽(去苗土):秦艽,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藁本(去苗土):藁本,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石南葉:石南葉,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白芷:白芷,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

䗪蟲(炒):䗪蟲,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厚朴,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

亂髮(燒灰):亂髮,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貫眾:貫眾,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紫菀:紫菀,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

虻蟲(去翅足炒各半兩):虻蟲,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豬後懸蹄(殼炙令焦十四枚):豬後蹄,用於治療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等。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羊髓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十五丸,至二十丸。日晚再服,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十三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然後用煉過的羊骨髓混合成丸狀,丸子的形狀和梧桐子一樣大。每天空腹喝米湯時服用丸子,一開始服用十五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早上和晚上都要服用,服用到疾病痊癒為止。

治血痔,因便清血隨出者。槐莢子丸

槐莢子(麩炒二兩),枳殼(去瓤麩炒),威靈仙(去土各一兩),乾薑(炮),白礬(燒令汁盡各半兩),熟乾地黃(焙),連翹當歸(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續斷(各半兩)

白話文:

槐莢子(用麩炒二兩),枳殼(去瓤後用麩炒),威靈仙(除去泥土各一兩),乾薑(用炮製法處理),白礬(煅燒至水分完全消失各半兩),熟乾地黃(用焙製法處理),連翹,當歸(切片後用焙製法處理),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白色後用焙製法處理各一兩),附子(用炮製法處理後去皮和肚臍),續斷(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陳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食前服。

治痔下血。地榆湯

地榆,艾葉,枳殼(去瓤麩炒),黃耆(銼),防風(去叉),龍骨桑耳(各一兩半)

白話文:

  • 地榆:具有滋陰涼血、清熱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陰虧、月經不調、崩漏、便血等症狀。

  •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腹痛、風寒感冒等症狀。

  • 枳殼(去瓤麩炒):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消積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痰多咳嗽等症狀。

  • 黃耆(銼):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盜汗、泄瀉等症狀。

  • 防風(去叉):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透疹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汗、風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龍骨:具有滋陰潛陽、鎮靜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悸不安、神經衰弱等症狀。

  • 桑耳:具有滋陰養血、補腎利水,涼肝益精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血虧、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地黃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白話文:

把以上七種草藥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五錢。加入兩杯水,以及把生地黃磨成粉末,一起煎煮到剩八分之一,把渣滓過濾掉,空腹時溫熱服用,早晚各服一次。

治諸痔下血,虛損甚者。黃耆湯

黃耆(銼一兩),當歸(切焙),芎藭(各一兩半),龍骨(半兩),芍藥,桂(去粗皮各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切成一兩),當歸(切片,炒製至微黃),川芎(各切成一兩半),龍骨(半兩),芍藥,桂枝(去掉粗皮,各兩兩),附子(用火炮裂,去皮,去臍),甘草(炙烤,各一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沙糖半分,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治諸痔下血。蒲黃湯

蒲黃,當歸(切焙),白芷,白石脂,黃連(去須),芎藭,生乾地黃(焙),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蒲黃、當歸(切片並烘製)、白芷、白石脂、黃連(去除鬚根)、芎藭、生乾地黃(烘製)、甘草(各取一兩,並炙製)。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治血痔出膿血,及腸風痔瘻。比金丸

密陀僧,白礬,槐實(炒為末),皂莢(燒灰研各一兩)

白話文:

密陀僧:一種礦物藥,成分主要是硫酸鋅。

白礬:一種礦物藥,成分主要是硫酸鋁鉀。

槐實:槐樹的果實,炒熟後研成細末。

皁莢:皁莢樹的果實,燒成灰後研成細末。

各取一兩,混合製成藥粉。

上四味,將密陀僧白礬搗碎,入瓷罐內,燒通赤,放冷取出,搗細為末,次入槐實末皂莢灰和勻,用糯米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白話文:

以上四種材料,把密陀僧和白礬碾碎,放入瓷罐內,燒得通紅,然後取出放涼,搗成細末。然後加入槐實末和皁莢灰,攪拌均勻。再用糯米飯,把藥丸搓成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十五丸,在空腹時,飯前用米湯送服。

治血痔下血至多。赤石脂丸

赤石脂,白礬(燒令汁盡),龍骨(各一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一百枚)

白話文:

赤石脂、白礬(燒到汁液都燒盡),龍骨(各半兩), 杏仁(用熱水泡過後,去皮、去尖端,共一百顆,炒過後再研磨成粉)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棗湯下二十丸,日再,以差為度。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以棗湯送服二十丸,每天服用兩次,直到症狀減輕為止。

治血痔下血。黃耆散

黃耆(銼),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兩),防風(去叉一兩半)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治痔疾下血。枳實散

枳實(麩炒),槐實(炒),木賊(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皂莢子湯調下,不計時候。

治血痔。何首烏丸

何首烏(去黑皮),威靈仙(去苗土),枳殼(去瓤麩炒等分)

上三味,搗羅為末,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早晚食前服。

白話文:

把以上三味藥搗成粉末,用蒸過的米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在早餐和晚餐前服用。

治痔疾下血。鹿角丸

鹿角(一兩燒紅候冷研),蕓薹子(炒研半兩)

上二味,搗研為末,醋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飯飲下,溫酒亦得。食前服。

治痔疾下血。荊芥散

荊芥穗(陳者),狗脊(去毛銼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濃煎木賊湯調下,若瀉血甚者,加酸石榴皮等分為散,以淡醋湯調下,不拘時服。

白話文:

這兩種藥材,搗碎成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用濃煎的木賊湯送服。如果腹瀉出血或者血便很嚴重,就加上等量的酸石榴皮,搗碎成散,用淡醋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

治痔下血。黃連散

黃連(去須),陳曲(炙各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蜜湯空心調下,晚再服。

治血痔。地榆散

地榆(銼)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飯飲調下,日三服。

治血痔便清血。熏痔方

蝟皮(細銼),雄黃,熟艾(各半兩)

上三味,略搗碎,先掘地作一坑納藥,以炭火燒煙出,當上坐熏患處,以衣被圍身,勿令煙出,煙盡即止。將息三日再熏,不過三五度瘥。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稍微搗碎,先在地上挖一個坑,將藥物放入坑中,然後用炭火燒出煙,患處朝上,坐在坑上燻蒸,用衣被圍住身體,不要讓煙泄漏出來,等藥物燒盡後即可停止。休息三天後再燻蒸,一般不超過三到五次就會痊癒。

治血痔,坐痔。橘皮散

陳橘皮(二斤三五年者細搗炒令熱)

上一味,乘熱用絹袋二枚盛,橘皮縛定,更互坐上,冷即易,取瘥為度。

治血痔,淋洗。桃根湯方

桃根(半斤)

上一味細銼,用水一斗,煎至五升,去滓溫洗,日三五度。

治血痔風冷積年難瘥,洗痔。稻藁洗方

稻藁

上一味燒灰,以湯淋汁,洗下部,日三五遍,取瘥為度。

治五痔大腸下血。烏蛇散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黃),枳殼(去瓤麩炒),天麻,槐實(微炒),黃耆(炙銼),桑黃(酒浸炙令赤各一兩),桂(去粗皮),當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赤芍藥(各三分),白礬(燒過),蝟皮(炙令焦各半兩),麝香(細研二錢)

白話文:

烏蛇(用酒浸泡後去掉皮和骨,烤至黃色),枳殼(去掉瓤子,麩炒),天麻,槐實(微微炒過),黃耆(烤過後切碎),桑黃(用酒浸泡後烤至紅色,各一兩),桂皮(去掉粗皮),當歸(切片焙炒),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臍),赤芍藥(各三分),白礬(燒過),蝟皮(烤至焦黃,各半兩),麝香(研磨成細末,二錢)。

上一十三味,搗羅十二味為散,入麝香研令勻,每服三錢匕,空心用陳米飲調下,日再,溫酒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