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四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四十 (1)

1. 毒箭所傷

論曰箭鏃毒藥,入皮膚肌肉間,令人短氣悶絕,口噤唇乾,血雖止而腹滿不能言,其人如醉者,為難治。若瘀血應時出,其瘡溫而熱,開口能言,則可治也。巢氏論毒箭有三種。曰嶺南夷俚人,用焦銅作箭鏃,嶺北諸處,以蛇毒螫物汁,著管中漬箭鏃,及有以𦬣藥為之者,三種傷人,皆不易治,唯急飲糞汁,可以御其毒,小緩則毒氣深入,不可救也。

白話文:

古文:

論曰箭鏃毒藥,入皮膚肌肉間,令人短氣悶絕,口噤脣乾,血雖止而腹滿不能言,其人如醉者,為難治。若瘀血應時出,其瘡溫而熱,開口能言,則可治也。巢氏論毒箭有三種。曰嶺南夷俚人,用焦銅作箭鏃,嶺北諸處,以蛇毒螫物汁,著管中漬箭鏃,及有以𦬣藥為之者,三種傷人,皆不易治,唯急飲糞汁,可以御其毒,小緩則毒氣深入,不可救也。

有人說箭鏃上有毒藥,射入皮膚和肌肉之間,會讓人呼吸短促、昏厥不醒,嘴巴緊閉、嘴脣乾裂,血雖然止住了,但肚子脹滿,不能說話,整個人就像喝醉了一樣,很難醫治。如果瘀血及時排出來,瘡口溫暖而發熱,能開口說話,那就可以醫治。巢元方說有毒的箭有3種。一種是嶺南的夷俚人,用燒焦的銅來做箭鏃;另一種是嶺北各處,用蛇毒或其他有毒動物的毒液浸泡箭鏃;還有一種是用𦬣藥製成的。這3種箭鏃傷人,都不容易醫治,只有緊急喝下糞汁,才能抵抗毒性。如果稍微耽誤了,毒氣侵入身體深處,就無法挽救了。

治中毒箭,解毒。藍子散

板藍子(五合生用),升麻甘草(炙),王不留行(各四兩)

白話文:

  • 板藍根(五合,生用)

  • 升麻

  • 甘草(炙)

  • 王不留行(各四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不拘時候,日三,更以水調少許,塗於瘡上。

治箭鏃毒藥在內不出。半夏散

半夏(三兩以生薑三斤取汁浸三日),白蘞(三兩)

白話文:

半夏(將半夏浸泡於生薑汁中,三天後取出,三兩)

白蘞(三兩)

上二味,同炒為末,每服一錢匕,酒下,日三夜一,不拘時,淺瘡十日出,深瘡二十日出。

治箭鏃毒藥入諸處不出。牡丹皮散

牡丹皮(為末二分),白鹽(半兩)

上二味。同研勻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三,其箭鏃漸漸自出。

治金刃箭鏃瘡,避風,續筋骨,止血。石灰敷方

風化石灰細末(三兩),生地菘苗,生旋覆花,生葛葉,生青蒿苗,生麥門冬苗(各半兩)

白話文:

  • 風化石灰細末(三兩):三兩風化的石灰細末。

  • 生地菘苗(半兩):半兩的生菘菜苗。

  • 生旋覆花(半兩):半兩的生旋覆花。

  • 生葛葉(半兩):半兩的生葛葉。

  • 生青蒿苗(半兩):半兩的生青蒿苗。

  • 生麥門冬苗(半兩):半兩的生麥門冬苗。

上六味,除石灰外,研絞取汁,和石灰作餅子,曝乾搗羅為散,用敷瘡口,兼止血止痛,避風水,重午日合,尤佳。

白話文:

把前面提到的六種藥材,除了石灰以外,研磨絞出汁液,加入石灰混合做成餅狀,晾乾後搗碎成粉末,用於敷在瘡口,兼具止血止痛,避風水的功效。在重午 يوم (即端午節當天) 配製,效果尤其好。

治毒箭。服貝子散方

貝子

上一味,搗羅為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日三四服,此方治中毒亦妙。

治毒箭。乾薑散

乾薑末,鹽

上二味等分,再同研勻,敷瘡上,毒自出。

治毒箭所傷,煩亂欲絕。飲麻子汁方

大麻子(三升)

上一味,搗取自然汁,每服半盞許,日再服。

治毒箭。雄黃敷瘡方

雄黃

上一味,搗研為細末,敷瘡上,日四五度,汁出便愈,治毒蛇咬瘡亦妙。

又方

上取蘆根自然汁,每服半盞許,日二夜一,一方飲藕汁,唯多為妙。

治毒箭。甘草飲

甘草(三兩)

上一味細銼,用水二升,煎取一升絞汁,每服一小盞溫飲,日三服,仍淋瘡上。

治毒箭。生薑飲

生薑(半斤切)

上一味,研如泥,取自然汁,飲五分一盞,未退再服。

治毒箭。旋覆根散方

旋覆根(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以溫酒調下,日三服,不拘時候,仍用敷瘡中。若無根花,只子亦可用。

治毒箭。地龍散

地龍

上一味,研為末,熟水調服一錢匕,日三服,不拘時候。

治藥毒箭頭,在身諸處未出。雄黃散

雄黃(細研一分),粉霜(半兩研),蜣螂(四枚為末生用),巴豆(三粒去殼別研如泥生用)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細粉,分量為一分)

粉霜(半兩,研磨成細粉)

蜣螂(四隻,磨成粉末,生用)

巴豆(三粒,去殼後研磨成泥狀,生用)

上四味,再同研為散,以銅箸頭取乳汁,調點瘡上,頻頻用之,七日瘡熱,箭頭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