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九 (3)

1. 金瘡煩悶及發渴

論曰金瘡煩悶者,以血出太甚,經絡空虛而發熱躁也。經所謂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者如此,其有發渴者,亦以經絡乏竭,津液枯燥,故欲引飲。

白話文:

金瘡引起煩悶,是因失血過多,經絡空虛所導致的身體發熱煩躁。經典著作中指出,陰虛會導致體內生熱,陽虛會導致體外生寒,金瘡就是這種情況。此外,如果出現口渴,也是由於經絡空虛,津液枯竭,所以想要喝水。

治金瘡煩悶,疼痛不止。白薇散

白薇,栝蔞,枳實(去瓤麩炒),辛夷(去毛),甘草(炙銼),石膏(研如粉各一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酸棗仁(炒各半兩)

白話文:

白薇、栝蔞、枳實(去瓤麩炒)、辛夷(去毛)、甘草(炙銼)、石膏(研如粉各一兩)、厚朴(去粗皮以生薑汁炙)、酸棗仁(炒)各半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治金瘡煩悶欲死。大小便不通。消石散

硝石(煉),寒水石(研),栝蔞根,澤瀉白蘞,芍藥(各一兩)

白話文:

硝石(煉過),寒水石(研磨),栝蔞根,澤瀉,白蘞,芍藥(各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治金瘡煩悶及渴,內補。瞿麥散

瞿麥穗,芍藥,細辛(去苗葉),桔梗(炒),芎藭,當歸(切焙),甘草(炙銼),乾薑(炮)熟乾地黃(焙),防風(去叉),續斷,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人參,辛夷(去毛),牡蠣(煅),栝蔞根,白蘞(各半兩),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

白話文:

瞿麥穗、芍藥、細辛(去掉莖葉)、桔梗(炒熟)、芎藭、當歸(切片焙乾)、甘草(炙熱研末)、乾薑(炮製)、熟乾地黃(焙乾)、防風(去掉分叉的枝葉)、續斷、蜀椒(去掉眼睛並縫住嘴巴,炒至出汗)、人參、辛夷(去掉毛)、牡蠣(煅燒)、栝蔞根、白蘞(各半兩)、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各一兩)。

上一十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熟水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筋骨斷者,加續斷三分。

治金瘡煩悶。白芷散

白芷,甘草,芎藭(各一兩)

上三味。細銼,炒令變色,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熟水調下空心,日午臨臥半夜各一服。

治金瘡煩悶,止煩。石膏散

石膏(研),甘草(炙銼各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熟水調下,空心,日午夜臥半夜各一服。

治金瘡煩悶疼痛,大便不利。大黃丸

大黃(銼碎微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熟水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白話文:

把前兩種藥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用煮過的溫水送服,空腹時在中午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

治金瘡煩悶。苦酒煮豆方

赤小豆(半升)

上以苦酒二升,熬至一升,去滓色黑始服,每服二合,空心日午夜臥各一。

治金瘡煩痛。磁石散

磁石(五兩)

上一味,搗羅重研為細散,量瘡口大小,以意敷之,止痛斷血。治金瘡出血必渴當忍,啖燥食,不飲粥,若犯房即殺人。方

白話文:

以上一味中藥,研磨成細滑的粉末,按照傷口的大小,敷在傷口上,可以止痛和止血。治療因金屬銳器造成的創傷時,出血後一定會口渴,但是要忍耐,吃乾的食物,不要喝粥,如果違反了此禁忌,就會危及生命。

雄黃(不計多少)

上一味,研為細末,量瘡口大小敷之,瘡中惡汁出,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