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六 (4)

1. 諸疥

論曰字書以疥有介守之義,言雖微小,介然守形體而難治也,是以疥有五名,皆因風熱邪氣,客於肌膚之間,久則化而為蟲,時作痛癢,故作為瘡膿,焮赤痛癢者,謂之大疥,皮肉隱起,結根搔之不痛,謂之馬疥,搔癢皮起,謂之乾疥,三者為重,以風熱深在肌肉故也,若水疥,㾦癗如瘭漿,濕疥瘡小而汁出,特風熱淫於皮膚之間,故淺而輕也,然皆風熱之客,故皆有蟲,或以謂蟯蟲內出,理或然也,治宜疏風滌熱,當以熏浴敷塗之法,與湯液並行則善矣。

治遍身瘡疥,風毒瘙癢。苦參散方

白話文:

古醫書上說,「疥」字的含義是帶有殼的護甲,比喻雖然小而微不足道,卻像護甲一樣附著在身體上很難治療。因此,疥有五個名稱,都是由於風邪熱邪之氣侵襲人體肌膚之間,久而久之就會化為蟲子,時而疼痛、時而瘙癢,所以形成瘡口膿腫、紅腫疼痛、讓人難以忍受,這種情況稱為大疥;皮肉隆起,搔癢不會疼痛,稱為馬疥;搔癢皮下隆起,稱為乾疥。這三種疥瘡比較嚴重,因為風邪熱毒深藏於肌肉之中。至於水疥、膿瘡像米漿一樣,濕疥瘡口小而滲出汁液,都是因為風邪熱邪侵襲皮膚之間,所以症狀較輕。然而,這些都是風邪熱邪引起的,所以都有蟲子。有人認為是蟯蟲從內部爬出來造成的,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治療應該疏散風邪、清熱解毒,應該採用薰蒸、洗浴、敷藥等方法,同時服用湯藥,這樣治療效果纔好。

苦參,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一兩),黃連(去須),當歸(切焙各三分),人參,玄參,丹參,沙參,芍藥,蒺藜子(炒去角),防風(去叉各半兩)

白話文:

苦參、白花蛇(以酒浸泡過,去皮、骨,烘烤,各一兩)、黃連(去鬚)、當歸(切碎並烘烤,各三分)、人參、玄參、丹參、沙參、芍藥、蒺藜子(炒熟並去除角)、防風(除去嫩枝,各半兩)

上一十一味為細散,每日不拘早晚,溫酒調二錢匕,日二。

治遍身疥瘡不瘥。快肌丸方

威靈仙(去三合兩半為細末),豬膽(三枚)

白話文:

取上述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日早晚不限時間,用溫酒調服兩錢匕,每天服用兩次,可治療全身疥瘡久治不愈。此方為快肌丸方,由威靈仙(去頭尾三合兩半研成細末)和豬膽(三枚)組成。

上二味,取膽汁和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不拘時候。

治一切風瘡疥癬。皮膚瘙癢,搔成癮疹,防風丸方

白話文:

上述兩種藥材,取膽汁和成末,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荊芥湯送服,不拘時間。

防風(去叉),蟬殼,豬牙皂莢(酥炙去皮子各一兩半),天麻(二兩)

白話文:

防風(去除叉枝),蟬殼,豬牙皁莢(將豬牙皁莢用酥油烤焦,去除皮子,各取一兩半),天麻(二兩)

上四味,搗為細末,用精羊肉煮熟搗爛,以酒熬為膏,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荊芥酒或茶湯下。

治風毒疥癬,加減八風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以精羊肉煮熟研爛,加入酒熬煮成膏狀,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以荊芥酒或茶湯送服。

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黃耆(銼),甘草(炙令赤色銼各一兩一分),玄參,苦參,芎藭,秦艽(去苗土各一兩),白朮(炒令紫色),松脂(各一兩一分),蛇床子(三分),黃連(去須)芥子,天門冬(去心焙一兩半),丹參,人參,防己,芍藥,白蘞,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蒴藋(各一兩),蒺藜子(炒杵去尖),楓香脂(各一兩一分),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雙仁炒),木通(銼),甘菊花,白芷(各一兩),山茱萸(一兩一分),生乾地黃(焙二兩),地骨皮,菖蒲(各一兩一分),磁石(三兩以火燒通赤入酒中淬十遍),遠志(去心一兩)

白話文:

獨活(去除蘆頭), 防風(去除叉枝), 黃耆(切碎),甘草(炙烤至赤色後切碎,每味各一兩一分), 玄參, 苦參, 芎藭, 秦艽(去除苗和泥土,每味一兩), 白朮(炒至紫色),松脂(各一兩一分), 蛇牀子(三分),黃連(去除須),芥子, 天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焙,一兩半), 丹參, 人參, 防己, 芍藥, 白蘞, 細辛(去除苗和葉子),桂枝(去除粗皮),蒴藋(各一兩), 蒺藜子(炒熟、搗碎、去除尖端), 楓香脂(各一兩一分), 麻黃(去除根節), 杏仁(去除皮、尖端,雙仁炒熟),木通(切碎),甘菊花, 白芷(各一兩), 山茱萸(一兩一分), 生乾地黃(烘焙至二兩), 地骨皮, 菖蒲(各一兩一分), 磁石(三兩,以火燒通紅,放入酒中淬火十遍), 遠志(去除中心,一兩)

上三十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用生薑蜜湯調下,晚再服,漸加至三服。

治遍身瘡疥風毒,或癢或痛。苦參散方

白話文:

將這三十五味中藥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生薑蜜湯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三次。

苦參(三兩),人參,丹參,沙參,玄參(各一兩),秦艽(去苗土一兩半),白蘚皮,升麻(各一兩一分),枳殼(去瓤銼炒令黃色一兩),梔子仁(三分),犀角屑(一兩),黃芩(去黑心),芍藥(各一兩一分),當歸(切焙一兩半),蒺藜子(炒杵去尖一兩),防風(去叉一兩一分),白花蛇(炙令黃色去皮骨二兩),黃連(去須一兩半)

白話文:

苦參(三兩)、人參、丹參、沙參、玄參(各一兩)、秦艽(去除根部泥土一兩半)、白蘚皮、升麻(各一兩一分)、枳殼(去除果肉、切碎、炒至黃色一兩)、梔子仁(三分)、犀角屑(一兩)、黃芩(去除黑色部分)、芍藥(各一兩一分)、當歸(切碎、焙炒一兩半)、蒺藜子(炒熟、搗碎、去除尖端一兩)、防風(去除叉枝一兩一分)、白花蛇(烤至黃色,去除皮和骨頭二兩)、黃連(去除根須一兩半)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溫酒一盞調下,日晚再服。

治疥瘡癢痛不止。大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熱的酒一杯調服,傍晚再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疥瘡引起的瘙癢和疼痛不止。這是大黃丸的方子。

大黃(銼炒二兩半),防風(去叉),黃耆(銼),黃連(去須各一兩半),漏蘆(去蘆頭一兩)秦艽(去苗土),苦參,烏蛇(酒浸炙黃去皮骨各二兩)

白話文:

大黃(切碎炒過,二兩半),防風(去掉叉子),黃耆(切碎),黃連(去掉須各一兩半),漏蘆(去掉蘆頭一兩),秦艽(去掉苗和土),苦參,烏蛇(用酒浸泡,烤成黃色,去掉皮和骨,各二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晚再服。

治諸瘡。苦參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粒,晚上再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瘡病。這是苦參丸的配方。

苦參(四兩),玄參,梔子仁,獨活(去蘆頭各二兩),黃連(去須一兩半),大黃(銼碎炒香熟),甘菊花,防風(去叉),枳殼(去瓤麩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白話文:

苦參(一六○公克),玄參、梔子仁、獨活(去蘆頭,各八○公克),黃連(去須,六○公克),大黃(銼碎後炒香炒熟),甘菊花、防風(去叉),枳殼(去瓤麩,炒),黃芩(去黑心,各四○公克)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日晚再服,以瘥為度。

治疥癬久不瘥。烏蛇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成丸,每丸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每天早晨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二十丸;傍晚再服用一次,直到病症痊癒為止。

此方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疥瘡和癬症。這是烏蛇散的配方。

烏蛇(酒浸炙黃色去皮骨二兩),漏蘆(去蘆頭一兩半),大黃(銼碎炒令香熟),羌活(去蘆頭),丹參,沙參,玄參,五加皮(銼),甘草(炙赤色銼),白殭蠶(炒),乾蠍(炒去土各一兩),麻黃(去根節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白話文:

烏蛇(以酒浸泡,烤製成黃色,去除皮和骨,二兩)

漏蘆(去蘆頭,一兩半)

大黃(切碎並炒熟,使其香氣濃鬱)

羌活(去蘆頭)

丹參

沙參

玄參

五加皮(切碎)

甘草(烤成赤紅色並切碎)

白殭蠶(炒熟)

乾蠍(炒熟後去除泥土,各一兩)

麻黃(去根節,二兩)

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半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散,每服食後,薄荷湯調下二錢匕,至晚再服,以瘥為度。

治諸疥風虛惡瘡。五參散方

白話文:

上面十三味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服用後,用薄荷湯送服二錢匕,晚上再服用一次,直到痊癒為止。

人參,玄參,丹參,沙參,苦參(各一兩),蒺藜子(炒杵去尖),秦艽(去苗土各半兩),梔子仁,枳殼(去瓤銼炒令黃色各三分),黃芩(去黑心半兩),烏蛇(酒浸炙去皮骨一兩),獨活(去蘆頭),茯神(去木),山芋,麻黃(去根節),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玄參、丹參、沙參、苦參(各6克),蒺藜子(炒熟磨碎,去掉尖刺),秦艽(去掉根鬚,各3克),梔子仁,枳殼(去掉果瓤,切成細絲,炒至金黃色,各2克),黃芩(去掉黑心,3克),烏蛇(用酒浸泡,烤炙後去掉皮骨,6克),獨活(去掉蘆頭),茯神(去掉木質部分),山芋,麻黃(去掉根莖),細辛(去掉根鬚和葉子),防風(去掉分叉,各3克)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熟水調下,日晚再服,以瘥為度。

治乾溼疥。赤小豆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傍晚再服一次,直到痊癒為止。

用於治療乾性和濕性的疥癬。這是赤小豆散的方子。

赤小豆(三合炒乾納醋中如此七遍),人參,甘草(炙令赤色銼),瞿麥穗,白蘞,當歸(切焙),黃芩(去黑心),豬苓(去黑皮),防風(去叉各半兩),黃耆(銼),薏苡仁,升麻(各三分)

白話文:

  • 赤小豆(炒乾後,加醋浸泡七次,取出後再炒)

  • 人參

  • 甘草(用火烤至變赤紅色,再銼成碎末)

  • 瞿麥穗

  • 白蘞

  • 當歸(切片後烘烤)

  • 黃芩(去除黑色的心部)

  • 豬苓(去除黑色的外皮)

  • 防風(去除根部,各取半兩)

  • 黃耆(銼成碎末)

  • 薏苡仁

  • 升麻(各取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空心以粥飲調下,日二夜一。

治乾疥瘙癢久不瘥。黃耆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粥湯送服,每日兩次,夜晚一次。

用於治療長期不愈的乾性皮膚病及瘙癢。此為黃耆丸的處方。

黃耆(二兩銼),烏蛇(四兩酒浸去皮骨炙令黃),川烏頭(三兩炮裂去皮臍),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茵芋(二兩),石南(一兩),秦艽(二兩去苗)

白話文:

  1. 黃耆(2兩,切碎)。

  2. 烏蛇(4兩,用酒浸泡後,去除皮骨,烤至金黃色)。

  3. 川烏頭(3兩,烤裂後,去除皮和臍)。

  4. 附子(2兩,烤裂後,去除皮和臍)。

  5. 茵芋(2兩)。

  6. 石南(1兩)。

  7. 秦艽(2兩,去除根莖)。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以荊芥湯下,以瘥為度。

治遍身生疥干癢,搔之皮起。秦艽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再搗數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服用,用荊芥湯送服,直到症狀消失為止。

此方用於治療全身長疥癬乾癢,搔抓後皮膚會翹起。秦艽丸方。

秦艽(二兩去苗),黃耆(二兩銼),烏蛇(四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漏蘆(一兩半),防風(一兩半去蘆頭),黃連(一兩半去須),苦參(二兩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麻黃(二兩去根節)

白話文:

秦艽(二兩,去除根莖),黃耆(二兩,切碎),烏蛇(四兩,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烘烤至微黃),漏蘆(一兩半),防風(一兩半,去除根莖),黃連(一兩半,去除須根),苦參(二兩,切碎),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麻黃(二兩,去除根根節)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酒下,日進二服。

治風毒瘡疥一切風壅等。檳榔煎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混合再搗數百次,做成如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飯後用溫酒送服,一日兩次。

此方用於治療風毒引起的皮膚病、疥癬等一切因風邪阻塞所致的症狀。這是檳榔煎丸的配方。

檳榔(銼),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白牽牛(略炒),黑牽牛(略炒各半兩)

白話文:

  1. 檳榔(切碎)

  2. 羌活(去除蘆頭)

  3. 獨活(去除蘆頭)

  4. 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皮,炒至微黃)

  5. 白牽牛(稍微炒一下)

  6. 黑牽牛(稍微炒一下,各半兩)

上六味,同杵羅為末,用大皂莢一尺以上者一梃,挼汁煎膏和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溫酒或熟水下三十丸,量人虛實加減,久患瘡疥,服之立愈。

治一切風熱疥瘡攻注。牽牛子丸方

白話文:

把六味藥材一起搗成粉末,再採用長度超過一尺的大皁莢,將它搓揉出汁並煎煮成膏,然後將這些成分和在一起製成藥丸,藥丸的大小要和梧桐樹的種子一樣。在睡覺前用溫酒或煮熟的熱水送服三十丸,依據個人的體質虛實來增減服用的數量。對於那些患有瘡疥已久的人,服用此藥後可以立馬痊癒。

牽牛子(一兩一半瓦上炒一半生用),蘹香子(一兩微炒),陳橘皮(二兩水浸於瓦上去白焙乾)

白話文:

牽牛子(一半在瓦上炒,一半生用,共一兩半),蘹香子(一兩,微炒),陳橘皮(二兩,用水浸泡後,在瓦片上焙乾)。

上三味,為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臨臥,用炒鹽湯下十丸。

治瘡疥歲久不愈。烏龍丸方

牽牛子(不拘多少瓦上鋪下慢火逼不得攪待其香即時取下半生半熟放冷作細末)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成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或睡前服用,用炒鹽湯送服十丸。此方可治療久治不愈的瘡疥。

烏龍丸方:

牽牛子(不論多少,放在瓦片上,以慢火烘烤,不可攪動,待其散發香氣後立即取出,半生半熟時放涼,研磨成細粉)。

上以皂莢二大梃,水一大碗,揉取汁濾過,銀石器內熬成膏,入牽牛末同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後臨臥、溫酒下二十丸,或覺微利,便不須服,所患瘡疥立止,不過三五服。

白話文:

將皁莢兩大把,水一大碗,揉搓取汁並過濾,用銀器或石器熬成膏狀,加入牽牛末混合成丸,丸子的尺寸如梧桐子般大小。在飯後睡覺前,用溫酒服用二十丸。如果感到輕微腹瀉,就不再服用。患處的瘡疥就會立刻停止,服用次數不會超過三到五次。

治乾溼疥滿身作瘡,不可療者。何首烏洗湯方

何首烏,艾(等分細銼)

上二味相度瘡多少用藥,並水煎令濃,於盆內盛洗之。

治疥及風瘙苦癢。丹參洗湯方

丹參,苦參,蛇床子(半兩)

上三味銼,以水一斗,煎取六升,濾去滓,溫洗瘡上,用故帛拭過,以藥塗摩,日三五度,即瘥。

治諸疥瘡。神捷散方

白話文:

治療全身乾濕癬、長滿瘡,難以治癒的病症,可用何首烏洗湯方。將何首烏和艾草等量細切,根據瘡的大小決定用藥量,用水煎煮至濃稠,倒入盆中,用藥液洗患處。此方也可治疥瘡和風瘙癢。

丹參洗湯方可用於治療疥瘡。將丹參、苦參、蛇床子(半兩)切碎,用水一斗煎煮至六升,過濾藥渣,溫熱後用藥液洗患處,再用舊布擦拭,最後塗抹藥液,每日三次至五次,即可痊癒。

神捷散方則用於治療各種疥瘡。

吳茱萸(一兩),赤小豆(四十九粒),白蒺藜(一兩),白蕪荑仁(半兩),輕粉(五錢匕),石硫黃(少許研)

白話文:

吳茱萸(60公克),赤小豆(49粒),白蒺藜(60公克),白蕪荑仁(30公克),輕粉(30公克),石硫黃(適量研磨)

上六味,搗研為散、令勻,每用生油調藥半錢匕,於手心內摩熱後,遍揩周身有疥處便睡,睡覺其疥自愈。

治諸疥。砒黃熏方

砒黃(研),雄黃(研),石硫黃(研各半兩),熟艾(五兩)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使用時,取半錢匕的藥粉,用生油調和,在手掌心中搓熱後,全面塗抹在患有疥瘡的部位,然後入睡,睡醒後疥瘡自然痊癒。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疥瘡。配方包括:砒黃(研磨)、雄黃(研磨)、石硫黃(研磨,各半兩)、熟艾(五兩)。

上四味,同研和令勻,將藥鋪在紙上令勻,緊卷如餅餤樣,用麵糊黏卻,切為四段,患人早食,及大小便了,當仰臥,安藥於四口瓦內,兩腋下兩骽下,以火燒煙出,先用舊布單蓋上,以厚衣復,不令通風,候汗出,至晚藥煙盡,即去藥瓦,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上列的四種藥物,一起研磨混和均勻,把藥粉鋪在紙上,使其均勻平整,緊緊捲起來,如同薄餅一樣,用麵糊黏貼起來,切成四段。患病者在早晨進食,並且大小便完畢後,應該平躺下來,將藥物放在四個瓦器內,放在患病者腋下和膝蓋以下的位置,用火燒,讓藥物冒出煙霧。首先用舊布單蓋在上面,再蓋上厚衣服,使煙霧不會散逸。等患病者出汗,直到晚上藥物煙霧消失,就可以拿掉藥物和瓦器,以痊癒為止。

治諸疥。烏頭散方

烏頭,吳茱萸,石硫黃,莨菪子(各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用生油調如糊,塗患處,日三五度即瘥。

治惡疥瘡。雞子塗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疥瘡,可用烏頭散。烏頭、吳茱萸、石硫黃、莨菪子各一兩,搗碎過篩成散劑,用生油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每天三到五次,即可痊癒。治療頑固性疥瘡,可用雞子塗方。

雞子(七枚煮熟取黃鐺中熬成膏),膩粉,亂髮灰,白礬灰(各一分),石硫黃(半兩研)

白話文:

雞蛋(七個煮熟並取出蛋黃,放在鍋中熬成膏),滑石粉,燒焦的頭髮灰,明礬灰(各取一份),石硫磺(半兩研成粉末)

上五味,除雞子外,研為末,入雞子膏,和研令勻,塗敷患處,日三五度即瘥。

治瘡疥。藜蘆膏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除了雞蛋之外,研磨成粉末,放入雞蛋膏中,攪拌均勻,塗抹在患處,每天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藜蘆(去蘆頭一兩半),石硫黃(研),豬牙皂莢,乳香(各半兩研),附子(一分),杏仁(去皮研半兩),膩粉(一分),巴豆(去殼研半分),豬膽(二枚),酥(二兩),白礬灰(研一分),豬脂(五兩)

白話文:

藜蘆(去除蘆頭,取一兩半),石硫黃(研磨成粉),豬牙皁莢,乳香(各取半兩,研磨成粉),附子(取一分),杏仁(去皮,研磨成粉,取半兩),膩粉(取一分),巴豆(去除外殼,研磨成粉,取半分),豬膽汁(取兩個豬膽的膽汁),酥油(取二兩),白礬灰(研磨成粉,取一分),豬油(取五兩)。

上一十二味,搗研九味為末,先熬脂酥膽汁令沸,即下諸藥末,攪令勻,以瓷合盛,每日塗摩三五度。

治諸疥。硫黃塗敷方

石硫黃(一錢研),蜀椒(去目及合口者),吳茱萸,黃柏(各一兩)

上四味,搗研為散,用生油調如糊,塗敷疥上,日二三。

治乾疥久不瘥,皮膚瘙癢。方

白話文:

先將前十二味藥材搗碎,再將其中九味磨成粉末。然後用豬油和膽汁煮沸,趁熱加入藥粉,攪拌均勻,裝入瓷器容器中。每天塗抹患處三到五次,可以治療各種疥瘡。

另外,還有一種治療乾性疥瘡久治不愈,皮膚瘙癢的方子:將石硫黃、蜀椒、吳茱萸、黃柏等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生油調成糊狀,塗抹在患處,每天兩到三次。

水銀(一分並胡粉點少水研令星盡),胡粉(一兩),蛇床子(半兩搗為末),黃連(三分去須搗為末)

白話文:

水銀(一錢,加上鉛粉一點,少量的水研磨,直到均勻如星光閃耀),鉛粉(一兩),蛇牀子(半兩,搗成末粉),黃連(三分,去除鬚毛,搗成末粉)

上四味,細研令勻,以生麻油和如稀膏,每用藥時,先以鹽漿水洗,後以藥塗之,干即更換,不過三五度瘥。

治皮膚風熱生疥干癢,宜塗。皂莢膏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細研磨均勻,用生麻油調和成稀軟的膏狀。每次用藥之前,先用鹽水溶液清洗,然後用藥物塗抹。等藥膏乾了之後,立即更換新的藥品塗抹。通常塗抹不超過三到五次,瘡口就會癒合。

豬牙皂莢,膩粉,硫黃(細研),臭黃(細研),白礬灰,黃蠟,巴豆(去皮),烏頭(生用)吳茱萸(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豬牙皁莢、膩粉、硫黃(研細)、臭黃(研細)、白礬灰、黃蠟、巴豆(去皮)、烏頭(生用)吳茱萸(以上各一份)

上九味,搗羅為末,再研令勻,先入麻油三二合,以慢火銷蠟盡,攪和令勻,日二塗之。

又方

白礬(一兩燒灰),硫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半去須末),雌黃(一兩細研),蛇床子(三分末)

上五味,細研令勻,煉豬脂油和如餳,每用先以鹽漿水,洗令淨,拭乾塗之。

治疥瘡生干痂,癢不止。方

皂莢(一兩),臭黃(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細末,以醋二升,熬成膏塗之,日二三易。

又方

豬脂(一斤),巴豆(半兩去皮研爛),蠟(半兩),疏黃(一分末)

上四味,先煎豬脂令沸,入巴豆煎,候變色,次下蠟令熔,又下硫黃末,攪令勻,盛於瓷合內,日三五度塗之。

又方

硫黃(一兩),硝石(半兩)

上二味,細研如粉,以生麻油調塗之。

治一切疥風癢瘑瘡等。烏蛇散方

白話文:

將下列九種藥材磨碎成粉末,然後進一步研磨直至均勻。首先加入麻油約60到120毫升,用小火慢慢加熱使蠟完全融化,期間持續攪拌使其混合均勻。每日塗抹兩次。

另一個配方:

使用一兩已經燒成灰的白礬、一兩細磨的硫磺、一兩半去须後磨成粉的黃連、一兩細磨的雌黃,以及三分蛇床子磨成粉末。

將上述五種藥材細心研磨至均勻,之後與煉過的豬脂混合成像蜜一樣的黏稠度。每次使用前,先用鹽水洗凈患處並擦乾,然後塗抹藥膏。

治療疥瘡導致皮膚乾燥、結痂,且瘙癢不止的方子:

取一兩皂莢和一兩臭黃,將這兩味藥物搗碎成細末,用二升醋熬煮成膏狀,每天塗抹二到三次,並且需要頻繁更換。

另一個治療方案:

取一斤豬脂、半兩去皮並搗爛的巴豆、半兩蠟以及一分疏黃粉末。

先將豬脂加熱至沸騰,接著加入巴豆一同煎煮,直到顏色變化,再放入蠟使其融化,隨後加入硫磺粉末並充分攪拌均勻。將此混合物裝入瓷罐中,每天三到五次塗抹於患處。

再提供一個方子:

取一兩硫磺和半兩硝石,將這兩種藥物細磨成粉狀,然後用生麻油調和後塗抹。

治療各種疥癬、風癢、疥瘡等症狀的「烏蛇散」方。

烏蛇(酒塗炙去皮骨二兩),羌活(去蘆頭),白蘚皮,苦參,枳實(去瓤麩炙),蒺藜子(炒去角),人參,黃芩(去黑心),山茱萸,漏蘆,牡蠣(熬),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殭蠶(炒),玄參,甘草(炙銼),秦艽(去苗土),防風(去叉),甘菊花(擇各一兩)

白話文:

烏蛇(用米酒塗抹並燒烤去除皮和骨,二兩)

羌活(去除蘆頭)

白蘚皮

苦參

枳實(取出瓤和麩,並烤炙)

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

人參

黃芩(去除黑色的部分)

山茱萸

漏蘆

牡蠣(煮熟)

附子(烤至裂開,去除皮和肚臍)

白殭蠶(炒熟)

玄參

甘草(烤炙並切碎)

秦艽(去除幼苗和泥土)

防風(去除叉枝)

甘菊花(挑選,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五錢匕,空心酒調下。

治一切癬疥癩瘡。祛風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八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空腹時用酒送服。

治療各種皮膚病,如癬、疥、癩、瘡等。此為祛風丸的配方。

槐牙(焙乾),皂莢牙(焙乾各一斤),苦參(三兩),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各一兩三分),烏蛇(一條酒炙去皮骨),使君子(一兩半)

白話文:

槐牙(烘烤至乾),皁莢牙(烘烤至乾各一斤),苦參(三兩),防風(去除分叉),羌活(去除蘆頭各一兩三分),烏蛇(一條,用酒烤過,去除皮和骨頭),使君子(一兩半)。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夜蜜湯下。

治脾肺風毒攻衝生疥癬方

升麻,桃白皮,苦參(各半兩)

上三味,細銼,用水二斗,煎取一斗,去滓候溫洗之。

治癬疥方

白礬灰,石硫黃

上二味,等分,搗為末,和生油調塗之。

治一切惡疥瘡方

黃柏(末),石灰(研)

上二味,等分,研令極細,以生麻油和如薄麵糊,淨洗瘡,塗四五遍瘥。

治瘡疥甚者。烏豆煎方

烏頭(一兩每枚四破之),大豆(一兩半)

上二味,同入沙瓶,煮極爛,每服烏頭一片,豆少許,空腹酒下。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晚上則用蜜湯送服。這是治療脾肺風毒引起的疥癬的藥方。

取升麻、桃白皮、苦參各半兩,切碎,用水二斗煎煮至一斗,去渣,待溫後用藥液清洗患處。這是治療疥癬的藥方。

取白礬灰和石硫黃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患處。這是治療一切惡性疥瘡的藥方。

取黃柏粉末和研磨好的石灰等量,研磨至極細,用生麻油混合成薄麵糊狀,清洗患處後,塗抹四五遍,即可痊癒。這是治療嚴重疥瘡的藥方。

取烏頭(每枚切成四瓣)一兩,大豆一兩半,一同放入沙瓶中煮至極爛,每次服用烏頭一片,大豆少許,空腹時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