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六 (1)

1. 氣腫

論曰內經謂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則腫毒之作,蓋有因於氣者,以諸氣屬於肺,肺主皮毛,為風邪所搏,則鬱而不通,腫見於皮毛之中,然氣虛無形,故狀如癰,無頭虛腫而色不變,皮上雖急,動之乃痛。

白話文:

論語中說,內經上說,腫脹是因為氣,四肢互相交替,那麼腫毒的產生,就可能是由於氣的緣故,因為肺主皮毛,風邪侵犯肺部,就會鬱結不通,腫脹出現在皮毛之中,然而氣虛無形,所以狀如癰,沒有膿頭,腫脹虛浮,顏色不變,皮膚雖然緊繃,但動之纔會疼痛。

治毒氣在肌肉之中,腫痛寒熱,急者數日殺人,若心腹悶,當急服。大五香湯方

白話文:

治療毒氣進入肌肉,導致腫痛、寒熱的症狀,病情危急者數日內會死亡,若心腹悶脹,應立即服藥。

大五香湯方:

  • 天雄:1錢
  • 附子:1錢
  • 獨活:1錢
  • 桂枝:1錢
  • 防風:1錢
  • 當歸:2錢
  • 川芎:2錢
  • 芍藥:2錢
  • 生地:2錢
  • 白芷:2錢
  • 甘草:1錢
  • 生薑:1錢
  • 大棗:3個

用法:將所有藥材加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天。

雞舌香,沉香,藿香(各五兩),薰陸香,麝香(研一錢),甘草(炙),吳茱萸(湯洗焙炒各三分),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各半兩),升麻(一兩一分)

白話文:

  • 雞舌香、沉香、藿香:各五兩

  • 薰陸香、麝香:研一錢

  • 甘草:炙

  • 吳茱萸:湯洗焙炒各三分

  • 細辛:去苗葉

  • 桂:去粗皮各半兩

  • 升麻:一兩一分

上一十味,除麝香外,粗搗篩,入麝拌勻,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治氣腫走注疼痛不可忍者。虎骨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除了麝香之外,其餘的都粗略搗碎過篩,然後加入麝香拌勻。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去渣後溫服,一日三次。

用於治療氣腫移動性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這是虎骨丸的方子。

虎脛骨(去筋肉刷洗淨塗酥炙黃),黃耆(銼),杜仲(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麝香(別研),乳香(別研各半兩)

白話文:

虎脛骨(去除肌肉,刷洗乾淨,塗抹酥油,烤至金黃色),黃耆(切碎),杜仲(去掉粗皮),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各二兩)麝香(研磨),乳香(研磨,各半兩)

上六味,將四味搗羅為細末,入麝香乳香再研令勻,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加至三十丸。

治氣腫不消。犀角湯方

白話文:

將六種中藥材中的四種搗碎成細末,加入麝香和乳香研製均勻,用米酒煮麵糊,將藥粉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犀角(鎊),獨活(去蘆頭),生麥門冬(去心焙),大黃(銼炒各二兩),枳殼(去瓤麩炒),木香,沉香,白蘞(各三兩),丁香(一兩半),玄參(九兩),連翹(六兩),漏蘆(半兩),木通(銼)甘草(炙),朴硝(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犀角(磨成粉),獨活(去掉蘆頭),生麥門冬(去掉心並烤乾),大黃(銼碎炒熟,各二兩),枳殼(去瓤炒焦),木香,沉香,白芷(各三兩),丁香(一兩半),玄參(九兩),連翹(六兩),漏蘆(半兩),木通(銼碎)、甘草(烤焦),朴硝(各一兩)。

治氣腫行走無定,或起如蚌,或大如甌,或著腹背,或著臂腳。海藻浸酒方

白話文:

治療氣腫,行走不定,或發作時腫脹如蚌,或腫脹很大如碗,或長在腹部和背部,或長在手臂和腿上。海藻浸泡在酒中的治療方法:

海藻(洗去咸),赤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三兩),鬼箭(去莖用羽),當歸(切焙各二兩),大黃(銼醋炒四兩)

白話文:

海藻(清洗掉鹹味),赤茯苓(去除黑皮),防風(去掉叉枝),獨活(去掉蘆葦頭),附子(焙烤裂開去皮臍),白朮(各三兩),鬼箭(去掉莖,只用花),當歸(切片,焙乾,各二兩),大黃(切碎,用醋炒四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生絹囊貯,以酒二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三合,空心午時臨臥各一服,若頻利即減,未利加至四五合,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上等九味藥,切碎如麻豆般大小,放入生絲製成的袋子中,以二斗酒浸泡,春天和夏天浸泡五天,秋冬七天,第一次服用三合,空腹於中午和臨睡前各服用一次,如果大便次數頻繁,就減少藥量,如果沒有大便,就增加藥量至四到五合,以治癒為目標。

治氣毒腫疼痛,變走諸處,或牽引小腹、及腰臍痛,桃仁酒方

桃仁(一升湯浸去雙仁皮尖炒),酒(三升)

上二味,先乘熱搗桃仁如膏,漸入酒,研絞去滓,每服五合,空心夜臥溫服。

治毒氣腫,當頭上如刺痛。甘草酒方

甘草(炙),升麻,沉香(銼),麝香(別研各半兩),豉(一兩半)

白話文:

治療氣毒引起的腫痛,疼痛遊走不定,或牽連小腹、腰臍疼痛,可以使用桃仁酒方。將桃仁(一升)用湯浸泡,去皮尖後炒製,再加入酒(三升)。先將熱桃仁搗成膏狀,慢慢加入酒,研磨絞汁去渣,每次服用五合,空腹晚上睡前溫服。

治療毒氣腫,頭部像被針刺一樣疼痛,可以使用甘草酒方。用炙甘草、升麻、沉香(銼碎)、麝香(研磨成粉,各半兩)和豉(一兩半)等藥材。

上五味,除麝香外,粗搗篩,入麝香拌勻,每服五錢匕,酒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早晚食前各一服,其滓熱敷腫上,甚者取豉半升,梔子仁十四枚,葵菜二兩,三味用水二升半,煎至一升,濾去滓,溫分三服,空心日午晚間,服盡為度。

治一切毒腫,或癢或痛。檳榔散方

白話文:

除了麝香之外,將其他五種藥材搗碎過篩,再加入麝香拌勻。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的酒煎煮,煮至八分去渣,早晚飯前各服用一劑。將渣滓熱敷在腫脹處。如果腫脹嚴重,另取半升黃豆、十四枚梔子仁、二兩葵菜,三種藥材用水二升半煎煮,煮至一升,濾去渣滓,溫熱分三次服用,空腹在早上、中午和晚上服用,服完為止。

檳榔(銼),凝水石(煅過各一兩),烏頭(大者一枚去臍皮生用),吳茱萸(一錢半生用),硫黃(半兩研)

白話文:

  1. 檳榔(搗碎),凝水石(煅製過,各一兩),烏頭(大個的,一個,去掉中心的皮,生用),吳茱萸(一錢半,生用),硫磺(半兩,研成粉)。

上五味,為細末,用生油調敷之。

治氣腫其狀如癰,虛腫色不變,皮上急痛。蒺藜塗敷方

蒺藜子(炒去角),赤小豆(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用雞子白調如糊,塗敷腫上,干即易之。

治氣攻腫痛,坐臥不得。獨頭蒜塗方

獨頭蒜

上一味,去殼,入油少許,同研如泥,塗敷腫上,日三次。

治一切腫。馬齒莧塗方

生馬齒莧

上一味,不以多少,入水搗熟,於銅器中,用新汲水沉令冷,敷腫上,熱即易,如無以慎火草代之。

治氣腫痛,狀如瘤無頭,但虛腫色不變,皮急痛,白薇散方

白話文:

材料

: 蒺藜子(炒過並去掉刺角)、赤小豆(各一兩)

做法

: 將這兩味藥物捣碎並篩成細末,使用雞蛋清調和成糊狀,塗抹在腫脹部位,待幹燥後再次更換。

治氣攻腫痛,坐臥不得。獨頭蒜塗方

材料

: 獨頭蒜

做法

: 取獨頭蒜一顆,剝去外皮,加入少量生油一同搗爛成泥,塗抹在腫痛處,每天塗抹三次。

治一切腫。[馬齒莧]塗方

材料

: 生馬齒莧

做法

: 不論份量多少,將新鮮的馬齒莧放入水中搗爛至熟,然後置於銅器內,用新汲取的冷水浸泡使其冷卻,之後敷在腫胀部位,一旦敷料變暖就更換,如果沒有馬齒莧,可以用慎火草代替。

治氣腫痛,形狀像瘤但無突出頭部,同樣是虛性水腫且顏色不變,皮膚緊繃疼痛,可使用[白薇散]方進行治療。

白薇,防風(去叉),射干,朮(各一兩),當歸(切焙),防己,木香,天門冬(去心焙)烏頭(炮裂去皮臍),枳殼(去瓤麩炒),獨活(去蘆頭),山茱萸,葳蕤(各一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一兩一分),柴胡(去苗),白芷,莽草椒(各半兩),秦艽(去苗土二兩)

白話文:

白薇、防風(去除叉枝)、射干、術(各一兩)、當歸(切片烘烤)、防己、木香、天門冬(去除中心烘烤)、烏頭(炮製裂開去除皮臍)、枳殼(去除瓤麩炒製)、獨活(去除蘆頭)、山茱萸、葳蕤(各一兩)、麻黃(去除根部節點,用湯煮沸後撇去浮沫,一兩一分)、柴胡(去除苗)、白芷、莽草椒(各半兩)、秦艽(去除苗,用土炒二兩)

上一十九味,搗羅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寸匕,仍以五香湯瀉之,次以蒺藜散敷之。(本方並在前)

白話文:

把上文所列的19味藥搗成散劑,用漿水服用一茶匙的量,每天三次。加上到兩茶匙的量,然後用五香湯瀉下,然後用蒺藜散敷在患處。(本藥方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