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五 (6)

1. 結陽

論曰內經謂結陽者腫四肢,夫熱勝則腫,而四肢為諸陽之本,陽結於外,不得行於陰,則熱菀於四肢,故其證為腫,況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以其氣留,故為腫也。

治結陽四肢腫滿,熱菀不散,犀角湯方

白話文:

《素問》中說,結陽的人四肢會腫脹。這是因為熱勝則腫,而四肢是諸陽的本源。陽氣結聚在體表,不能運行於陰脈,就會導致熱邪積聚在四肢,於是出現腫脹的症狀。況且六腑有邪氣,陽脈就會不和。陽脈不和,氣就會留滯。由於氣的壅滯,所以產生腫脹。

犀角(鎊屑),玄參,連翹,柴胡(去苗各半兩),升麻,木通(銼各三分),沉香(銼),檀香(銼),射干(去毛),甘草(炙銼各一分),芒硝,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研磨成粉末),玄參,連翹,柴胡(去掉根莖,各半兩),升麻,木通(切碎,各三分),沉香(切碎),檀香(切碎),射干(去掉茸毛),甘草(炙烤並切碎,各一分),芒硝,麥門冬(去掉中心,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治結陽氣壅,四肢腫熱,大小便秘澀。木香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稍微搗碎過篩,每次使用五錢的量,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濾去藥渣,飯後溫服,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陽氣鬱結,四肢腫脹發熱,大小便不通暢。此為木香丸的處方。

木香,芎藭,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各二兩),大黃(銼如半慄大醋炒紫色),檳榔(煨),郁李仁(湯浸去皮研如膏各四兩)

白話文:

木香、芎藭、羌活(去掉根莖部分)、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各兩),大黃(切碎成半個栗子的大小,用醋炒成紫紅色)、檳榔(煨熟)、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皮,研磨成膏狀,各四兩)

上七味,先以六味搗羅為末,入郁李仁再研勻,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生薑湯下,空腹臨臥各一服。

治四肢腫熱,氣脈壅滯。防己丸方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品,先用六味藥研成細末,加入郁李仁再研勻,用蜂蜜和成丸,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20粒或30粒,用生薑湯送服。空腹時,睡前各服用一次。

防己(銼三兩),牛膝(去苗酒浸焙),薏苡仁(炒),生乾地黃(焙),枳殼(去瓤麩炒各二兩),芍藥(去土銼),檳榔(煨銼各二兩一分),茯神(去木一兩),桂(去粗皮一兩一分),麥門冬(去心),木香(各一兩半),大黃(銼如半栗子大醋炒紫色三兩)

白話文:

防己(切碎成三兩),牛膝(去掉根鬚,用酒浸泡後烘烤),薏苡仁(炒熟),生乾地黃(烘烤),枳殼(去掉瓤麩,炒製,各取二兩),芍藥(去掉泥土,切碎),檳榔(烘烤切碎,各取二兩一分),茯神(去掉木心,取一兩),桂皮(去掉粗皮,取一兩一分),麥門冬(去掉芯),木香(各取一兩半),大黃(切成半個栗子大小,用醋炒至紫色,三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食後生薑湯下三十丸。

治熱菀四肢,腫實不散,令人氣壅。白蘚皮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合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

治療熱氣鬱積於四肢,導致腫脹硬實不易消散,使人感到氣悶。此為白蘚皮散的方劑。

白蘚皮,黃芩(去黑心),升麻,玄參,白蒺藜(微炒去刺),桔梗(去蘆頭炒),防風(去叉),前胡(去蘆頭),百合,甘草(炙),梔子仁,茯神(去木各半兩),馬牙硝(一兩),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白話文:

白蘚皮、黃芩(去除黑色的內芯)、升麻、玄參、白蒺藜(略微炒去刺)、桔梗(去除莖節後炒)、防風(去除枝叉)、前胡(去除根部且炒)、百合、甘草(炙熟)、梔子仁、茯神(去除外皮,各半兩)、馬牙硝(一兩)、麥門冬(去除中心,一兩半)。

上一十四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匕,食後薄荷湯調下。

治熱毒流於四肢,腫痛不消。升麻湯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薄荷湯送服。

治療熱毒流注四肢,導致腫痛不消的症狀,可用升麻湯方。

升麻,大黃(銼如半慄大醋炒紫色各二兩),前胡(去蘆頭),梔子仁,射干(去毛炙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犀角(鎊屑各一兩),豉(炒半升),羚羊角(鎊屑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日三。

白話文:

升麻、大黃(以醋炒紫紅色,大小如半個板栗,各二兩)、前胡(去蘆頭)、梔子仁、射干(去毛後以火烤至微焦,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犀角(磨成粉末,各一兩)、炒過的豉(半升)、羚羊角(磨成粉末,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