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五 (5)
卷第一百三十五 (5)
1. 毒腫
論曰毒腫之病,風毒結腫於皮膚肌肉之中,亦有根於虛軟處,邪氣不出,入人腹中,乃至不救,古方謂與風腫不殊,蓋以同受於風,特輕重之異耳,令人壯熱憎風,比風腫之證,不止為虛浮而已。
治毒腫初結,膿血未潰,發熱疼痛,宜先服。五香連翹湯方
白話文:
古文:論曰毒腫之病,風毒結腫於皮膚肌肉之中,亦有根於虛軟處,邪氣不出,入人腹中,乃至不救,古方謂與風腫不殊,蓋以同受於風,特輕重之異耳,令人壯熱憎風,比風腫之證,不止為虛浮而已。
中醫認為毒腫是風毒入侵皮膚肌肉引起的,也可能與身體虛弱有關。當邪氣無法排出體外,就會進入腹中,導致嚴重的後果。古方認為毒腫與風腫相似,都是因為風邪引起的,只是嚴重程度不同。毒腫患者會感到發熱、惡風,比風腫患者更虛弱。
連翹,射干,升麻,獨活(去蘆頭),桑寄生,木通,沉香,木香,薰陸香(研),麝香(研各二兩),丁香(一兩),大黃(炒三兩)
白話文:
連翹、射干、升麻、獨活(去除蘆頭)、桑寄生、木通、沉香、木香、薰陸香(研磨)、麝香(研磨各二兩)、丁香(一兩)、大黃(炒製三兩)。
上一十二味,㕮咀十味,如麻豆大,再研入研藥和勻,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竹瀝三分,再煎一沸,去滓溫服,以微利為度。
治一切毒腫,服之腫化為水。犀角丸方
白話文:
上面十二味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再研磨入研藥和勻,每次服用五錢匕,加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加入竹瀝三分,再煎一沸,去滓溫服,以微利為度。
犀角(鎊三兩),升麻,黃芩(去黑心),防風(去叉),人參(銼),當歸(銼焙),黃耆(銼)乾薑(炮),蓼藍(焙),黃連(去須),甘草(炙),梔子仁(各四兩),大黃(銼三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膜炒黃)
白話文:
犀牛角(磨成三兩的粉末),升麻、黃芩(去除外皮的黑色部分),防風(去除分叉的根莖),人參(切成薄片),當歸(切成薄片並焙炒),黃耆(切成薄片)乾薑(炮製過的),蓼藍(焙炒過),黃連(去除根鬚),甘草(炙過的),梔子仁(各四兩),大黃(切成三分),巴豆(二十枚,去除皮和膜後炒黃)
上一十四味,研巴豆令極細,余並搗羅為細末,入巴豆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米飲下,加至十丸,以利為度,得利以溫漿水粥助之,常服即減丸數,腫消即止。
治毒氣攻肌肉中,腫痛寒熱,心煩悶。大五香湯方
白話文:
先將上述十四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細粉,然後與巴豆混合均勻,加入蜂蜜煉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服五丸,以米湯送服,逐漸增加至十丸,以排便通暢為準。排便通暢後,改用溫米漿或粥來幫助藥效發揮。如果長期服用,就可以逐漸減少丸數,直到腫脹消退為止。
木香,雞舌香,沉香(銼),藿香(葉),犀角,薰陸香(各一兩),甘草(炙),升麻,細辛(去苗葉),吳茱萸(湯洗去涎炒),麻黃(去節根),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雞舌香、沉香(切碎)、藿香(葉)、犀角、薰陸香(各一兩),甘草(烤過)、升麻、細辛(去除梗和葉)、吳茱萸(用熱水洗乾淨然後炒熟)、麻黃(去除葉和皮)、桂皮(去除粗皮,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毒腫。木香湯拓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二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濾去藥渣後溫服,服用時間不限。
用於治療毒腫。此為木香湯的拓展方。
木香,雞舌香,鱉甲(去裙襴醋炙),升麻,薰陸香(研),烏藜根,雄黃(研),吳茱萸(湯洗去涎炒),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雞舌香、鱉甲(去裙襴用醋炙)、升麻、薰陸香(研磨)、烏藜根、雄黃(研磨)、吳茱萸(用湯清洗去除涎水後炒)、甘草(炙制,各半兩)
上九味,研七味如麻豆大,入研藥和勻,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用故帛三五重浸湯中,更互拓腫上,不計遍數,冷再暖用,夏月去茱萸。
白話文:
將上九味藥研成細末後,再將其中七味藥研成麻豆大小,入研藥和勻,以三升水煎至二升,去渣,用三至五層舊布浸泡藥液,交替擦拭腫處,次數不限,冷了再加熱使用,夏季去除茱萸。
解惡毒風腫。檀香飲方
白檀香,沉香(各一塊重一分),檳榔(一枚)
上三味,各於砂盆中,以水三盞,細磨取盡,濾去滓,銀石銚內煎沸候溫,分作三服。
治風毒熱結,日夜疼痛,心煩懊悶。大黃丸方
白話文:
治療惡毒風腫,可以服用檀香飲,用白檀香、沉香各一錢,檳榔一枚,將三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 治療風毒熱結,日夜疼痛,心煩懊悶,可以服用大黃丸。
大黃(切作小塊灑醋微炒三兩),甘草(炙三兩),杏仁(去皮尖並雙仁研如膏四兩),訶黎勒(煨取皮三兩),芒硝(研五兩)
白話文:
-
大黃:將大黃切成小塊,並以醋微炒至三兩重。
-
甘草:將甘草炙烤至三兩重。
-
杏仁:將杏仁去皮尖並研磨成膏狀,共四兩重。
-
訶黎勒:將訶黎勒煨製取皮,並取三兩重量。
-
芒硝:將芒硝研磨至五兩重。
上五味,先將三味搗羅為末,後入芒硝末杏仁膏,同和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水下,初服未利,加二十丸,腑臟實則三十丸,量虛實服之,以效為度。
治腫毒。皂莢乳香酒方
白話文:
將五味藥中,前三味藥搗碎成末,然後加入芒硝末和杏仁膏,一起混合均勻,再加入煉蜜做成丸劑,以梧桐子大小為準,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水送服。如果服藥後沒有通便效果,可增加到二十丸,如果腑臟實熱,則服用三十丸,根據個人虛實情況酌量服用。以藥效為準。
皂莢刺大者一枚,銼作十餘片,用乳香一塊,雞頭實大,銀石器內,炒令煙起,入皂莢刺同炒,候香纏在刺上,便入醇酒一盞,同煎令沸,濾去滓作一服,腫未成者便消,已成者則膿毒自破。
治一切毒腫疼痛,摩風止痛。玉龍膏方
白話文:
皁莢刺要挑選大一點的,把一個皁莢刺切成十來片,然後配上乳香,分量要和雞頭籽一樣多,放在銀製的器具裡,烘烤到微微冒煙為止,再把皁莢刺放進去一起炒,等乳香黏附在皁莢刺上時,加入一杯醇酒,一起煮到沸騰,去渣過濾後可作一劑藥,要是腫還沒成形,喝了這劑藥很快就會消腫,已經成形的話,膿毒也會破掉流出來。
栝蔞(大者一枚取瓤子細銼爛為度),零陵香,芍藥,藿香葉,甘草(炙),黃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各一分),香白芷(半兩),清油(一十兩),黃蠟(一兩半),麝香(研一分),當歸(一分),烏蛇(酒浸取肉焙半兩),生薑(切一兩)
白話文:
栝蔞(大的一個取出瓜瓤,細細切碎為止),零陵香、芍藥、藿香葉、甘草(炒過的)、黃耆、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剝皮尖端,以仁各一分),香白芷(半兩),清油(十兩),黃蠟(一兩半),麝香(研磨成一分),當歸(一分),烏蛇(用酒浸泡後取出肉烘烤半兩),生薑(切成一兩)。
上一十四味,除黃蠟麝香外,細銼,如麻豆大,以油浸於銀石器內,慢火養一日,次日添火,熬令黃色,用綿濾去滓後,入黃蠟攪勻,看硬軟欲凝,方可下麝香,傾在瓷罐子內,候冷貼腫處。
治惡毒風腫,及一切腫毒。大黃散拓方
白話文:
以上14種藥材,除黃蠟、麝香外,都切成細碎,如麻豆般大小,用油浸泡在銀製或石製器皿中,用文火溫養一天,第二天加火,熬煮至藥液變黃色,用棉花濾去藥渣,加入黃蠟攪拌均勻,觀察到藥膏軟硬適中,將要凝固時,才能加入麝香,倒在瓷罐中,等到藥膏冷卻後,敷在腫脹處。
大黃(生銼五兩),白蘞(生銼三兩),寒水石(生研),紫葛(生用),木香(各一兩),硝石(研),黃芩(去黑心),大青,苦參(銼各二兩)
白話文:
-
大黃(生的,銼成五兩)
-
白蘞(生的,銼成三兩)
-
寒水石(生的,研磨成粉)
-
紫葛(生的,直接使用)
-
木香(各一兩)
-
硝石(研磨成粉)
-
黃芩(去掉黑色的心)
-
大青
-
苦參(銼成,各二兩)
上九味,搗羅七味為細末,入研藥,和牛乳調如膏,塗於故帛,拓腫上,隨拓即消,干復易之。
白話文:
使用九味中藥,搗碎七味藥材成細末,放入研磨好的藥物中,用牛乳調和成膏狀,塗抹在舊布上,貼敷在腫脹處,隨著貼敷,腫脹會隨之消退。乾燥後更換新的藥膏。
治惡毒風腫,及白虎風痛。蔥熨方
釅醋(五升取三年者),蔥白(切三升)
上二味,相和煮沸,漉出蔥,用熟布帛熱裹,當腫上熨之,冷即更煮依前熨,以瘥為度。
治惡毒風腫熱痛。水銀拓方
水銀(五十兩)
白話文:
治療惡毒風腫和白虎風痛,可以用蔥熨的方法。將三年陳醋五升和切成三升的蔥白一起煮沸,濾出蔥,用熱布裹好,敷在腫脹處熨燙,冷了就再煮,重複熨燙,直到病症減輕為止。
治療惡毒風腫熱痛,可以用水銀拓的方法。取水銀五十兩……
上一味,以紙分為兩裹,密系頭,更以熟絹帛重裹,勿令走失,更互於腫上按拓,覺溫即易,置水銀裹,於濕冷地,不住按拓熱毒腫處,盡即止。
治卒得惡毒風腫,不消結成堅核。莽草散貼方
白話文:
最後一種藥方,用紙分為兩個包裹,並緊緊地紮好頭部,再用熟絹帛重重地包裹,不要讓藥物散失,互相交替在腫脹處按壓推動,感覺溫熱就立刻更換藥物,把藥物放在水銀包裹中,放在潮濕寒冷的地方,不停地按壓推動有熱毒的腫脹處,直到消腫為止。
莽草(銼),附子(去皮臍生銼),木香,白蘞,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莽草(切碎)、附子(去皮並切碎)、木香、白茯苓、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別以榆根銼,搗絞取汁調藥,於故熟帛上貼,開一小竅子出毒,干則易之。
治惡毒風腫,塗令消。大黃散方
大黃(生銼),木通(銼),葶藶子(各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細散,以水和調塗腫上,干則易之。
治諸腫毒。保救膏方
楸葉(五斤),馬齒莧(連根三斤各淨洗切焙)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搗碎成細末,再將榆樹根切碎,搗碎榨取汁液,用汁液調和藥末,塗抹在熟布上,開個小孔讓毒氣排出,布乾了就換新的。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惡性的風腫,塗抹後可以使腫消退。
大黃散方:
大黃(生切片),木通(切片),葶藶子(各兩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成細末,用水調和塗抹在腫塊上,乾了就換新的。
保救膏方:
楸樹葉(五斤),馬齒莧(連根三斤,分別洗淨切碎後烘乾)
上二味,用水五斗慢火煮,時將柳木篦攪,至一斗許,住火放冷,濾去滓,將汁再熬令濃,以新瓷罐子盛,用時以雞翎掃藥,如瘡腫痛,以軟帛子貼之。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用水五斗用小火慢慢煮,時常以柳樹木篦攪動,直到煮到一斗左右(一斗水的量約是15公斤),停止火源讓藥湯自然冷卻,將藥渣過濾掉,再將藥汁熬煮到濃稠,並用新的瓷罐盛裝。使用時,用雞毛刷蘸藥,如果用於治療瘡瘍腫痛,用柔軟的布條將藥敷貼在患處。
追風毒。消腫散方
附子(生去皮臍銼),石硫黃(研),天南星(生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細散,醋調塗在腫處,干則易之。
解惡毒風腫,或著人陰,或偏著一邊,疼痛攣急,牽引小腹,悶亂難忍。蘹香草飲方
生蘹香草(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研絞取汁,每服一合,用溫酒三合,同煎令沸,空心晚食前溫服。
治一切毒腫,不問硬軟。楸葉貼方
楸葉(新摘者)
上一味,取十重複腫上,以故帛裹之,日三度易,如冬月葉乾,以鹽水浸良久用,或取根皮銼搗敷之,亦得。
又方
肌肉
上一味,熟搗,和生油調塗之,即瘥。
治毒腫。繁柳散方
繁柳(焙乾燒灰二兩),白蘞(一兩),赤小豆(一合),大黃(銼一兩)
上四味,搗羅為細散,以新汲水調和如糊,塗貼腫上,干即易,以瘥為度。
治毒腫灶土塗方
上取灶底黃土,以醋和研塗腫上,日三五度。
治諸毒腫膏方
白話文:
【消腫散】藥方
材料包括:生附子(去皮及中心芽後捣碎)、石硫黃(細磨)、生天南星(各半兩重)。
將上述三種藥材捣碎並篩選成細粉末,再以醋調和成糊狀,塗抹於腫脹部位,待幹後更換新的藥糊。
此方能夠解除由惡毒風邪引起的腫脹,無論是風濕侵襲下體,或是單側身體受影響,伴有疼痛、抽搐緊張感,甚至導致小腹不適、痛苦難耐的情況都能有所緩解。
【蘹香草飲】方
所需材料為新鮮蘹香草(用量不限)。
將蘹香草搗碎榨汁,每次服用一合(約20毫升),加入溫酒三合(約60毫升),一同加熱至沸騰後,在早晨空腹或晚餐前溫熱服用。
適用於治療各種毒性引起的腫塊,無論腫塊堅硬或柔軟。
【楸葉貼敷】方
使用新摘的楸樹葉。
取十層楸樹葉覆蓋於腫胀部位,再用舊布包裹固定,每日更換三次。冬季若葉片乾枯,可先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後使用;或者,可以使用楸樹根皮搗碎敷於患處,效果也佳。
另一個方法:
僅需肌肉組織(具體來源未明,或指特定動物肌肉)。
將肌肉組織煮熟後搗爛,拌入生油調勻塗抹於患處,即可見效。
【繁柳散】藥方
配方含繁柳(烘烤後燒成灰二兩)、白蘞(一兩)、赤小豆(一合)、大黃(捣碎後一兩)。
將這四味藥材捣羅成細末,加入新汲的冷水調和成糊狀,塗抹於腫塊上,待幹後重新塗抹,直至症狀消失為止。
【灶土塗方】
取灶底的黃土,與醋混合研磨後塗抹於腫脹處,每日三到五次。
以上各方皆為治療不同類型毒腫的中醫療法。
升麻,白蘞,漏蘆(去蘆頭),連翹,芒硝(各二兩),黃芩(去黑心),蛇銜草(各三兩),蒴藋根(四兩),山梔子(二十枚)
白話文:
升麻、白蘞、漏蘆(去蘆頭)、連翹、芒硝(各二兩)黃芩(去黑心),蛇銜草(各三兩),蒴藋根(四兩),山梔子(二十枚)。
上九味,搗碎,酒浸半月,以豬膏二升煎之,候氣歇膏成,濾去滓,瓷器盛,塗貼腫處。
治一切熱毒腫並乳癰方
白話文:
取上述九種藥材,搗碎後用酒浸泡半個月,再加入兩升豬油煎煮,等到藥氣散盡油膏形成後,過濾掉藥渣,用瓷罐裝好,塗抹於腫脹處。
此方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腫脹及乳腺炎。
木香,紫葛,檀香(銼),朴硝(各二兩),赤小豆(二合),升麻(銼),白蘞,白礬(研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紫葛、檀香(切碎)、朴硝(各兩),赤小豆(兩合),升麻(切碎),白蘞、白礬(研磨各一兩)。
上八味,搗研為散,入水和如稀麵糊,以榆皮汁亦佳,可隨腫大小塗貼,干即易。
治熱毒腫方
蔓荊根,蕓薹苗葉根(各三兩)
上二味,搗篩為散,以雞子清和貼,熁干即易。
治毒腫無定處,或振慄惡寒,或心腹刺痛。射干飲方
白話文:
將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成稀糊狀,也可以用榆皮汁代替水,依腫脹的大小塗抹敷貼,乾了就換新的。
治療熱毒腫脹的藥方
蔓荊根、蕓薹苗葉根(各三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敷貼,燒乾就換新的。
治療毒腫位置不固定,伴隨發抖惡寒,或心腹刺痛的藥方:射干飲。
射干,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兩),商陸根(薄切二兩),赤小豆(炒三合),麻子(一升半)
白話文:
射干,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各三兩),商陸根(切成薄片,二兩),赤小豆(炒熟,三合),麻子(一升半)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先煮麻子取三升,去滓研麻子令破,以麻子汁煮藥,以豆熟為度,去滓取二升,分溫空腹四服,日夜令盡,小便利,即毒腫消。
白話文:
把五種藥草切成碎末,加入五升水,先用麻子煮三次,取出三升的湯汁,去渣,把麻子搗碎,用麻子汁煮藥,直到豆子煮熟為止,去渣取二升,分成四份,空腹溫服,一日一夜服完,尿液通暢,毒腫就會消退。
治初覺腫痛令消。大黃敷方
大黃(銼炒一兩),木通(銼),葶藶(紙上炒),莽草(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以水和塗之,干即易。
治一切風熱毒腫,忽發頸項胸背,才發即封之,便不成膿。方
生地黃(切四兩),豉(三兩),芒硝(五兩)
上三味,搗令熟爛、敷腫上,厚二分,日五六度敷,消盡即止。
治腫毒。蒺藜散貼方
蒺藜子(一升熬黃去角)
白話文:
治療初次感到腫痛,使其消除。
大黃(磨碎炒至一兩),木通(磨碎),葶藶(在紙上炒),莽草(各半兩)
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篩過成為粉末,用水調勻塗抹於患處,乾了就換新的。
治療一切因風熱毒引起的腫脹,突然出現在頸部、胸部或背部,剛出現時就用此方法封住,就不會形成膿包。
生地黃(切片四兩),豆豉(三兩),芒硝(五兩)
以上三種藥材,搗碎至熟爛,敷在腫脹部位,厚度約兩分,每日敷五到六次,直到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治療腫毒。蒺藜散外用方
蒺藜子(一升炒至發黃去角)
上一味,搗羅為散,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敷故帛上,看腫大小貼之,勿開孔,無蒺藜子者,以小豆末和雞子敷之。
白話文:
將前一味藥搗成粉末,再用麻油和成泥狀,用小火炒成焦黑色,塗抹在舊布頭上面,根據腫瘤的大小來將藥布貼上,不要弄破藥布上的孔洞,如果沒有蒺藜子,就用小豆粉末和雞蛋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