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五 (3)

1. 瘻瘡

論曰久瘡膿潰不止,故謂之瘻,內經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即此病也,得之諸瘡不瘥,毒氣流注經絡,及針艾妄施,或用力傷折,皆能傷脈,故脈陷而氣漏,是以頸頷四肢,及腰脊背脅,脈有所傷,皆致此病,惟肌肉實處,治之易愈,生於虛處,則難平也,若遲留歲月,或為漏骨疽,及偏枯之病,蓋營衛環周不息,脈有所陷,不行必內侵於骨髓而為疽,血氣漏於一偏,久而虧涸,亦或成偏枯也。

治瘻瘡連年不瘥,出膿水不止。黃耆丸方

白話文:

古文:說起長久不癒合的膿瘡,就會化膿潰爛,所以稱之為瘻。內經中認為陷脈就是瘻,留連在肌肉的紋理之間,就是這種病。患有這種病是因為其他瘡疾沒有治癒,毒氣沿着經絡流動,以及針灸艾灸方法不適當,或者用力傷到折斷,都能夠損傷脈絡,所以脈絡陷落而氣體漏出,因此在頸部、頷下、四肢、以及腰部、脊背、脅肋等部位,脈絡受到損傷,都會導致這種疾病。只有在肌肉豐實的地方,治療起來比較容易痊癒;生長在虛弱的地方,就難以平復了。如果拖延治療,或者會變成漏骨疽,以及偏枯的疾病。這是因為營氣和衛氣環繞周身,沒有間斷,脈絡陷落後,運行不暢就一定會內侵到骨髓而形成疽,血氣在一邊漏出,時間久了就會虧損枯竭,也有可能形成偏枯。

說起長久不癒合的膿瘡,就會化膿潰爛,所以稱之為瘻。內經中認為陷脈就是瘻,留連在肌肉的紋理之間,就是這種病。患有這種病是因為其他瘡疾沒有治癒,毒氣沿着經絡流動,以及針灸艾灸方法不適當,或者用力傷到折斷,都能夠損傷脈絡,所以脈絡陷落而氣體漏出,因此在頸部、頷下、四肢、以及腰部、脊背、脅肋等部位,脈絡受到損傷,都會導致這種疾病。只有在肌肉豐實的地方,治療起來比較容易痊癒;生長在虛弱的地方,就難以平復了。如果拖延治療,或者會變成漏骨疽,以及偏枯的疾病。這是因為營氣和衛氣環繞周身,沒有間斷,脈絡陷落後,運行不暢就一定會內侵到骨髓而形成疽,血氣在一邊漏出,時間久了就會虧損枯竭,也有可能形成偏枯。

黃耆(銼),牡丹皮(各三分),犀角(鎊),甘草(炙銼各一兩),玄參,惡實(炒)木通(銼各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切碎),牡丹皮(各三錢),犀角(磨碎),甘草(炙烤切碎,各一兩),玄參,惡實(炒過),木通(切碎,各一兩半)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晚再服。

白話文:

將上面七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約梧桐子大小一個,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晚上再服一次。

治瘻瘡。狗骨塗敷方

狗頰連齒骨(煅鐵屑),虎糞,鹿角(各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用豬脂調,納瘡孔中,日五六度換,以瘥為度。

治瘻瘡。麝香散方

白話文:

治療瘻瘡,可以用狗頰骨與牙齒骨(用鐵屑煅燒)、虎糞、鹿角(各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適量與豬油混合,填入瘡孔中,每天換藥五到六次,直到癒合為止。也可以用麝香散治療瘻瘡。

麝香(研),突厥白,密佗僧,蜣螂,石灰(研),青蒿心,膩粉(研),硫黃(研各半兩)

白話文:

麝香粉、突厥白粉、密陀僧、蜣螂粉、石灰粉、青蒿心、膩粉、硫磺粉(各半兩)

上八味,搗研羅拌勻,先以鹽漿水洗瘡,用散子填滿瘡口肉,以帛縛定,三兩日肉若有惡物,即除去,依前換藥,如無不用換,不過三兩日,即瘥。

白話文:

把上列八味中藥材搗碎研細,攪拌均勻。先用鹽水清洗潰瘍處,用藥粉填滿潰瘍處的肉,用布包紮。二、三天後,如果潰瘍處有膿或潰爛物,就除去。然後按照先前的步驟換藥。如果沒有,就不需要換藥。通常二、三天後,潰瘍就會痊癒。

治瘻瘡晝開出膿,夜復合。附子塗敷方

附子(一枚搗末),鯽魚(一頭開去腸肚)

白話文:

治療瘻瘡白天流出膿液,晚上又合攏。使用附子搗成粉末,與一整條去腸的鯽魚一起使用。

上二味,將附子末,納魚肚中滿,以泥固濟,炭火上燒通赤,取出去泥,研細為末,塗敷瘡口內,日用三五次,以瘥為度。

白話文:

把上二種藥的藥末,裝入魚肚內直到裝滿,用泥糊住封口,放在炭火上燒通紅,取出後把泥去掉,研成細末,塗敷在瘡口內,每天使用三次或五次,直到痊癒為止。

治遠年瘻瘡。黍葉裹敷方

黍葉

上一味,爛搗,裹敷瘡上,日三度。

又方

栝蔞根

上一味,搗為末,塗敷瘡上,日三五度。

治遠年瘻瘡不瘥。殭蠶塗敷方

白殭蠶(炒)

上一味,搗羅為末,塗敷瘡口內,以熟艾作炷灸之,癢痛,初惡膿出,後清血出,更用蠶末塞瘡內,以帛裹定。

治瘻瘡。伊蘭草塗敷方

伊蘭草(七葉),狗頭骨(燒過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塗敷瘡口內,日一換,以瘥為度。

治瘻瘡。朝生暮落花敷方

朝生暮落花(陰乾為末)

上一味,取塗敷瘡上,日三次。

治瘻瘡。巴豆塗敷方

巴豆(一分去心皮膜出油盡),肥棗(十枚去核皮)

上二味細研,以水一升,煮稀稠如膏,於布中絞取汁,塗敷瘡上,日一次。

治瘻瘡。麝香丸紝瘡方

白話文:

治療多年瘻瘡,可以將黍葉搗爛敷在患處,每天三次;也可以將栝蔞根搗成粉末,塗抹在患處,每天三到五次。

對於久治不愈的瘻瘡,可以用炒白殭蠶搗成粉末,塗抹在瘡口,再用艾灸,初期會感到癢痛並排出膿液,之後會排出清血,最後用蠶末填塞瘡口,以布固定。

治療瘻瘡,也可以將伊蘭草和燒過的狗頭骨搗成粉末,塗抹在瘡口,每天換藥一次,直到痊癒。

另外,可以用陰乾的朝生暮落花粉末,塗抹在患處,每天三次。

治療瘻瘡,也可以將巴豆去心皮膜後,與去核去皮的肥棗一起研磨,用水煮成膏狀,用布包裹擠出汁液,塗抹在患處,每天一次。

最後,也可以用麝香丸治療瘻瘡。

麝香(研),石膽(研),膩粉(研),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分),香鼠(一枚去腸胃洗淨炙乾),巴豆(一粒去心皮膜出油盡)

白話文:

麝香:將麝香研磨成粉末。

石膽:將石膽研磨成粉末。

膩粉:將膩粉研磨成粉末。

杏仁:將杏仁去皮、去尖端,取雙仁,炒香,各取一份。

香鼠:取一隻香鼠,去除腸胃,清洗乾淨,炙乾。

巴豆:取一粒巴豆,去除內心和皮膜,榨出全部油分。

上六味,搗研為末,用麵糊和丸,黍米大,紝在瘡內,日一二次。

治下部瘻瘡。砒黃敷方

砒黃(研),蛔蟲(陰乾為末各半兩)

上二味,研令勻,敷瘡口中,以帛裹定,日二次。

治諸瘻。雞子塗敷方

雞子(三枚蒸熟去殼白取黃炒黑色)

上一味,先用鹽湯洗瘡,後塗敷,日三五次。

又方

臘月豬脂

上取塗敷瘡口內,日三五次,用紙貼定,以瘥為度。

又方

上取新生兒屎一百日以來者,收置密器中,取塗敷瘡口內,日三五度即瘥。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黍米般,放入瘡內,每天服用一到兩次,可治療下部瘻瘡。

砒黃研磨成粉,蛔蟲陰乾研磨成粉,各取半兩,混合均勻後敷在瘡口上,用布包裹固定,每天敷兩次,可治療各種瘻瘡。

將雞蛋蒸熟去殼取蛋黃,炒至黑色,先用鹽湯清洗瘡口,然後塗敷在瘡口上,每天敷三到五次,可治療瘻瘡。

另外,也可取臘月豬脂塗敷在瘡口內,每天敷三到五次,用紙貼緊,直到痊癒為止。

還有一種方法,取新生兒一百天以內的糞便,收存於密封容器中,塗敷在瘡口內,每天敷三到五次,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