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四 (2)

1. 瘑瘡

論曰瘑瘡者,疥癬之類,由風熱濕毒,客搏皮膚,變化生蟲,其狀生於皮肉之間,手足尤甚,赤根白頭,相對並生,狀如小豆,或若茱萸子,浸淫癢痛,抓之汁出,拆裂成瘡,此蓋脾肺壅滯,風濕折之,與熱相搏,結聚而成,治宜疏滌於內,敷藥於外,淋浴類次第以治之。

白話文:

《內經》上說瘑瘡,和疥癬類似,是因風、熱、濕、毒四種邪氣,侵犯皮膚後,互相搏擊變化而生出的寄生蟲,其症狀發生於皮肉之間,手足尤其嚴重。初初小小的一點紅根白頭,兩兩相對生長,形狀像綠豆,或像棗核,蔓延流汁,又癢又痛,搔抓後汁水流出,破裂成瘡。這是因為脾、肺壅滯,風、濕邪氣乘虛而入,與熱邪相搏結,聚集而成瘑瘡。治療方法宜內服藥物疏導滌蕩,外敷藥物塗抹,還要分階段淋浴等方法治療。

治瘑瘡,樗雞膏

樗雞(十二枚),蜜蜂(十二枚),芫青(八枚去翅足炒),蜈蚣(二條長五寸者無以野葛二兩代之),斑蝥(六十枚去翅足),藜蘆(去蘆頭),䕡茹,鉛丹(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巴豆(六十粒去皮),豬脂(二斤)

白話文:

· 樗雞(12隻)

· 蜜蜂(12隻)

· 芫青(8隻,去翅足後炒熟)

· 蜈蚣(2條,長5寸,如果沒有蜈蚣,可以用2兩野葛代替)

· 斑蝥(60隻,去翅足)

· 藜蘆(去蘆頭)

· 䕡茹(1兩)

· 鉛丹(1兩)

· 附子(2兩,炮裂後去皮臍)

· 巴豆(60粒,去皮)

· 豬脂(2斤)

上一十一味,除豬脂鉛丹外,銼碎,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煎至半日,漉去滓,綿布絞濾過、再煎,下鉛丹,以柳篦攪令勻,以瓷合盛,取塗摩瘡上,日三五上,以瘥為度。

白話文:

上面十一味藥物,除了豬油和鉛丹外,其他藥物搗碎,先將豬油煮沸,放入其他藥物,煎煮至半天,過濾掉藥渣,用棉布絞濾乾淨,再煎煮,放入鉛丹,用柳條攪拌均勻,用瓷盒盛放,塗抹在瘡口上,每天三次到五次,以痊癒為止。

治瘑瘡久不瘥。杏仁膏

杏仁(四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黃連(去須為末),藜蘆(去蘆頭為末各一兩),水銀(一分),豬脂(十兩),巴豆(四十粒去皮心研)

白話文:

杏仁(四十粒,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尖端和雙仁);

黃連(去除須子,磨成粉末);

藜蘆(去除蘆頭,磨成粉末,各一兩);

水銀(一分);

豬脂(十兩);

巴豆(四十粒,去除皮和心,研磨成粉末)。

上六味,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以柳篦攪下水銀令勻,以瓷合盛,先用鹽湯洗瘡去痂,取塗摩瘡上,日三五上,以瘥為度。

白話文:

製作上六味時,先將豬油煮沸,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用柳木篦子攪拌,使水銀均勻混合。將藥膏放入瓷器容器中,先用鹽水清洗傷口並去除痂皮,然後將藥膏塗抹於傷口上。每天使用三次或五次,直至痊癒即可。

治諸瘑瘡,經年蟲生。藜蘆膏

藜蘆(去蘆頭末之),礬石(燒過研細),松脂,雄黃(研各二兩),苦參(末一兩半),豬脂(半斤)

白話文:

  1. 藜蘆(去除蘆頭的末端):這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毒性,但也被用於治療某些疾病。
  1. 礬石(燒過研細):這是一種礦物,經過燃燒和研磨後,可以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疾病。

  2. 松脂:這是從松樹上提取的樹脂,具有抗菌和抗炎的特性。

  3. 雄黃(研各二兩):這是一種礦物,具有毒性,但也被用於治療某些疾病。

  4. 苦參(末一兩半):這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抗菌和抗炎的特性。

  5. 豬脂(半斤):這是一種動物脂肪,可以用於軟化皮膚和治療某些皮膚疾病。

上六味,除豬脂外,和研令勻,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末,以柳篦攪令勻,以瓷合盛,取塗摩瘡上,日三五上,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六味藥中,除了豬脂以外的藥材,研磨均勻,先將豬脂熬製沸騰,再加入藥材末,用柳樹枝條製成的篦子攪拌均勻,將藥膏放入瓷製容器中,塗抹在患處,每天塗抹三到五次,直到痊癒。

治瘑疥瘡有蟲。胡粉膏

胡粉(研三兩),水銀(二兩),皂莢(十挺椎以水浸挼濾取濃汁一升)

上三味,先熬皂莢汁,至五合,下粉水銀,以柳篦攪令勻,以瓷合內盛,先以鹽湯洗瘡,取塗摩瘡上,日三五次、即瘥。

白話文:

上面三種藥材,先熬製皁莢汁,直到五合,然後加入粉末水銀,用柳木梳攪拌均勻,將藥液盛裝在瓷合內。先用鹽湯清洗傷口,再將藥液塗抹在傷口上,每天三次或五次,即可痊癒。

治瘑瘡。雄黃膏

雄黃(研),黃連(去須為末各一兩),黃芩(去黑心末之),松脂(各二兩),亂髮灰(一分末),豬脂(六兩)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末),黃連(去除鬚根磨成粉末,各一兩),黃芩(去除黑色心臟部分,磨成粉末),松脂(各二兩),亂髮灰(磨成粉末,一分),豬脂(六兩)

上六味,先熬脂令沸,下松脂,煎令熔盡,即下藥末,以柳篦攪令勻,瓷合內盛,取塗摩瘡上,以瘥為度。

治久瘑瘡。野葛膏

野葛,黃連(去須),細辛(去苗葉),杏仁(去皮尖),莽草,芍藥,藜蘆(去蘆頭),附子(去皮臍),亂髮灰,䕡茹,芎藭,白芷,桂(去粗皮),藁本(去苗土),烏頭(去皮臍),白朮吳茱萸(洗焙乾炒),天雄(去皮臍),當歸(各一兩),蜀椒(去目及合口),黃柏(去粗皮),蛇床子(各半兩),豬脂(三斤半),雄黃(研),斑蝥(去翅足),巴豆(去皮)

白話文:

野葛、黃連(去除須根)、細辛(去除葉子和根)、杏仁(去除皮和尖端)、莽草、芍藥、藜蘆(去除蘆頭)、附子(去除皮和臍)、亂髮灰、䕡茹、芎藭、白芷、桂皮(去除粗皮)、藁本(去除根部和泥土)、烏頭(去除皮和臍)、白朮、吳茱萸(洗淨、焙乾、炒熟)、天雄(去除皮和臍)、當歸(各一兩)、蜀椒(去除眼睛和合口)、黃柏(去除粗皮)、蛇牀子(各半兩)、豬脂(三斤半)、雄黃(研成粉末)、斑蝥(去除翅膀和腿)、巴豆(去除皮)

上二十七味,除雌黃礬石和豬脂外、銼碎,先熬脂令沸,下諸藥,煎候白芷黃黑色漉出,以綿布絞濾過,即下雌黃礬石末,以柳篦攪令勻,以瓷合盛,每日三五度,取摩塗瘡上、即瘥。

白話文:

上述二十七種藥材,除了雌黃、礬石和豬脂之外,都搗碎。先把豬脂熬熱,再加入其他藥材,煎至白芷變為黃黑色,用綿布過濾。然後加入雌黃、礬石粉末,用柳篦攪拌均勻,裝入瓷器中。每天三次到五次,取適量塗抹在患處,很快就能痊癒。

治諸瘑瘡,經年瘙癢出白膿,久則有蟲生。藜蘆膏方

藜蘆(去蘆頭),黃連(去須),苦參(各一兩半),雄黃(研),礬石(研),松脂(各二兩),豬脂(一升)

白話文:

  1. 藜蘆(去除蘆頭)

  2. 黃連(去除須)

  3. 苦參(各取一兩半)

  4. 雄黃(研磨成粉)

  5. 礬石(研磨成粉)

  6. 松脂(各取二兩)

  7. 豬脂(一升)

上七味,除雄黃松脂豬脂外,銼碎搗羅為末,先熬豬脂令沸,下松脂熔盡,即下諸藥末,以柳篦攪令勻,瓷合盛,一切風瘡,不同深淺,經年不瘥,或疽瘡肥汁出,不生痂,百藥療之不瘥,悉主之,瘑瘡痔疥瘡頭赤熱者,起瘡便生白膿是也,黃爛瘡者,起瘡淺,但出黃汁,名肥瘡也,浸淫者,淺瘡,搔之經年不止是也,瘙瘡者,初起如疥,搔之轉甚,瘡汁相連著者是也,瘑瘡者,初作亦如瘙瘡,喜著手足,相對痛癢,春冬秋夏隨著是也,並取塗摩,日三五上,以瘥為度。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物,除掉雄黃、松脂、豬脂外,將其搗碎成粉末,先將豬脂融化,加熱到沸騰,再放入松脂熔化,之後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柳木做的炊具攪拌均勻,存放在瓷器容器中。若遇到輕微或嚴重的各種皮膚瘡腫,無論經年累月無法痊癒、或毒瘡流出濃汁導致無法結痂,經過多種藥物治療無效的,都適合使用這個方劑。

  1. 抓傷瘡:發病時會產生白色的膿,是傷口感染的症狀。

  2. 黃水瘡:發病時瘡口較淺,只會流出黃色的膿汁,稱為肥瘡。

  3. 潰爛瘡:很淺的瘡口,搔抓後經年不好是也。

  4. 癢瘡:初期看起來像疥瘡,搔抓之後更加嚴重,瘡口會連在一起。

  5. 癬瘡:一開始出現的症狀跟癢瘡相似,好發部位在手腳,疼痛又癢。春夏秋冬都會發病。

以上所有的瘡口通通適用,塗抹在痘瘡患處,每天塗抹三到五次藥物,直到痊癒為止。

治久瘑瘡毒,五黃膏

雌黃(研),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黃芩(去黑心),雄黃(研),木香,白芷(各一兩),亂髮(如雞子許),雞舌香(半兩),狼跋(四十枚),豬脂(一斤半)

白話文:

雌黃(研磨碎)、黃連(去掉根鬚)、黃柏(去掉粗糙的外皮)、黃芩(去掉黑色的核心)、雄黃(研磨碎)、木香、白芷(各一兩)、亂髮(如雞蛋大小),雞舌香(半兩)、狼跋(四十枚)、豬脂(一斤半)

上十一味,除豬脂外、銼碎,先熬脂令沸,下諸藥亂髮,煎發盡漉出,以綿布濾去滓,瓷合盛,取塗摩患上,日三五度、即瘥。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除了豬脂以外,都切碎,先將豬脂熬沸,然後加入所有藥材均勻攪拌,等到藥材煎到乾盡,用濾布過濾掉渣滓,用瓷器容器盛裝,取適量塗抹在患處,每天三次到五次,就能夠痊癒。

治三十年瘑瘡,及小兒干瘑濕瘑瘡壞爛。丹砂膏

丹砂(研),雄黃(研),雌黃(研各一兩),䕡茹(三兩末),亂髮灰(半兩),豬脂(一斤)

上六味,面向東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末,以柳篦攪令勻,瓷合盛,先用鹽湯洗瘡,取塗摩瘡上,日三五上即瘥。

白話文:

把六味藥,朝著東方擺放,先把豬油煮沸,加入藥粉,用柳木篦子攪拌均勻,用瓷合盛裝,先用鹽水清洗傷口,取出藥膏塗抹在傷口上,每天三到五次,很快就會痊癒。

治濕瘑。黃連膏塗敷方

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杏仁(去皮尖),蔓荊子,胡粉,水銀(各一兩一分),豬脂(一斤),豉心(三合)

白話文:

黃連(去除鬚根),黃柏(去除粗皮),杏仁(去掉皮和尖端),蔓荊子,胡粉,水銀(各一兩一分),豬脂(一斤),豉心(三合)

上八味,除胡粉水銀豬脂外、銼碎,先熬脂令沸,下諸藥,煎候黃黑色漉出,以綿濾過,入粉水銀,攪令勻,以瓷合盛,取塗摩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白話文:

先將除胡粉、水銀、豬脂之外的八味藥材切碎,先煮豬脂至沸騰,再加入藥材,煎煮至藥液呈現黃黑色,然後過濾,再用棉布過濾一次,加入研磨成粉狀的水銀,攪拌均勻。把藥膏放入瓷器容器中,塗抹於患處,每天塗抹三到五次,即可治好瘡。

治濕瘑。藜蘆膏方

藜蘆(去蘆頭為末),苦參(末各一兩半),礬石(研),松脂,黃連(去須為末),雄黃(各研二兩),豬脂(一斤)

白話文:

藜蘆(去掉蘆頭後研成粉末),苦參(研成粉末,各一兩半),礬石(研磨成粉末),松脂,黃連(去掉須後研成粉末),雄黃(各研磨成粉末,各二兩),豬脂(一斤)

上七味,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末松脂煎,以柳篦攪令勻,瓷合內盛,取塗敷瘡上每日三五度、即瘥。

白話文:

上述七種藥物,先將豬油熬至沸騰,然後加入所有藥物末和松脂一起煎煮,用柳木篦子攪拌均勻,盛在瓷盒裡,取藥膏塗抹在瘡口上,每天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治濕瘑積年不瘥,四邊肉青起。亂髮灰膏塗敷方

亂髮灰,蛇蛻灰(各一分),豬脂(一兩)

上三味,細研二味,以脂調如糊,先用曲末一升,石灰湯二升,攪和令勻,洗瘡了,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白話文:

以上三樣藥材,研磨成細末,與油脂調在一起成為糊狀,然後使用曲末一升、石灰湯二升,攪拌均勻,洗淨傷口後,將藥泥塗抹在傷口上,每天三到五次,就可以痊癒。

治瘑瘡,燥濕。沉香瀝塗敷方

沉香(半斤劈如指許大),松節(半斤劈如指許大)

上二味,以布袋盛,於麻油中浸半食久、漉出,取一口瓷坩,穿底作孔,大如雞子,以松葉一小把,鋪安孔上,取藥袋入坩中,以白鹽復之,用泥固濟,令厚五分,藥上以火燒,坩下著碗一口,盛取瀝流入碗中,候火盡,即取瀝,塗敷瘡上,日三五度,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物裝在布袋中,浸泡在麻油中很長時間,過濾出來,找一個直徑與雞蛋大小相同的瓷坩鍋,在鍋底穿一個洞,鋪上一小把松葉,將藥袋放入鍋中,再覆蓋一層白鹽,用泥巴密封好,厚度約五分,在鍋上用火燒,鍋下放一個碗,收集滴下來的藥液,等到火燒盡,取下藥液,塗抹在瘡口上,每天三次到五次,直到痊癒。

治瘑瘡。水銀膏塗敷方

水銀(唾研入藥),黃連(去須為末),胡粉(研各一兩)

上三味,和研令勻,以乳汁調如糊,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瘑瘡。螺殼散塗敷方

螺殼(十四枚末),亂髮灰(研),龍膽末,胡粉(研各半兩)

上四味,和研令細,以三年油澱腳調,塗敷瘡處,日三五度,以瘥即止。

治瘑瘡。韭塗敷方

生韭(一把細切),醋(一升)

上二味,和煎,令韭爛,細研更熬如糊,取塗敷瘡上,日三五度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人屎(燒灰二兩),水銀(半兩)

上二味,用生油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亂髮(燒灰),頭垢(各三分),蝸牛殼(二七枚燒灰)

上三味,細研為末,以豬脂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吳茱萸(洗焙),赤小豆,屋塵(各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用豬脂調如糊,先用鹽湯洗瘡,取糊塗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瘑瘡。伏龍肝膏塗摩方

伏龍肝(一兩細研),楮木白汁(一合),豬脂(二兩),小蒜(去皮半兩細研)

白話文:

伏龍肝(一兩,研細粉末),楮木白汁(一合),豬脂(二兩),小蒜(去皮、半兩,研細粉末)

上四味,和調令勻,取塗摩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上爛搗桃葉,以醋調和,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蜜中蜂(不拘多少)

上一味,取細研,入醋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上生刺蛇取血,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卒得瘑瘡。常攻在兩腳方

苧根(銼碎不拘多少)

上一味,取爛搗令細,入醋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瘑瘡。荊瀝塗洗方

荊條(一把)

上一味,取燒瀝汁,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瘑瘡。躑躅花塗洗方

躑躅花(三斤)

上一味,以水五升,於瓷瓶內浸半月,濾去滓,取洗瘡上,日三兩度,更炙鮓,塗摩瘡上,蟲當出即瘥。

治濕瘑。干蝦蟆灰塗敷方

干蝦蟆(一個燒灰)

上一味,取細研為末,以豬脂調,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

治濕瘑。胡燕窠塗敷方

胡燕窠(取大者曾抱子窠)

上一味,搗羅為末,先以漿水甘草鹽煎湯,洗瘡了,塗敷上,日三五度即瘥,若患惡刺以醋和調如糊,塗里定,三兩日刺易出,即瘥。

白話文:

將上一個方劑的藥物搗碎成粉末,先用甘草和鹽煎水,清洗傷口,再將藥粉塗抹上去,每天三到五次即可痊癒。如果患有惡刺,可以用醋和藥粉調成糊狀,塗在患處,兩三天後刺就會很容易地出來,隨即痊癒。

治瘑瘡久不瘥。豉塗敷方

豆豉(炒令乾)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米泔清先洗瘡,以生油調如糊,塗敷瘡上,日三五度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