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四 (1)

1. 凍爛腫瘡

論曰經絡氣血,得熱則淖澤,得寒則凝澀,冬時嚴寒,氣血凝聚不流,則皮肉不溫,瘃凍焮赤,腫痛而成瘡,輕則潰爛,重則損壞肢節也。

白話文:

經絡中的氣血,遇到熱就會變得溫潤通暢,遇到寒就會凝結阻塞。冬天天氣嚴寒,氣血凝聚不流動,皮肉就會不溫暖,化為凍瘡、凍瘡發炎紅腫,甚至形成瘡。輕微的會潰爛,嚴重的會損傷肢節。

治大人小兒,凍手皴裂成瘡。白蘞散

白蘞末(三分),白芨末(半兩),油麻(二合生搗)

上三味,用蒸萊菔一個爛研,與藥拌勻,以酒調成膏,先以童子小便洗瘡塗之。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用蒸熟的蘿蔔一個搗爛,與藥物拌勻,用酒調成膏狀,先用童子小便清洗瘡口,然後塗抹藥膏。

治凍爛。豬蹄膏方

豬後懸蹄

上一味,至夜半時燒為灰研細,以豬脂和敷之。

治凍面凍耳,並諸凍瘡久不瘥,年年發歇,先癢後痛,然後腫破黃水及血出不止,雉腦膏

白話文:

治療凍傷面部和耳朵,以及各種凍瘡長期不癒、年年發作、先癢後痛,然後腫脹破裂黃水和血水不止,可使用雉腦膏。

方劑組成:

  • 雉腦 一錢
  • 冰片 一錢
  • 麝香 二分
  • 樟腦 一錢
  • 凡士林 一兩

製備方法:

  1. 將雉腦、冰片、麝香、樟腦研成細末。

  2. 將凡士林隔水加熱至溶化。

  3. 將研細的中藥粉末與凡士林混合均勻。

  4. 待混合物冷卻後即可使用。

用法用量:

  • 將雉腦膏塗抹在患處,每日2-3次。

注意事項:

  • 本方外用,切勿內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 如使用後出現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

雉腦(一枚搗爛),黃蠟(與腦等分),清油(比蠟減半)

上三味,同於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塗摩。

治凍瘡、手足指欲墮,及耳欲落。柏葉膏

柏葉(炙乾為末四兩),杏仁(去皮研四十粒),頭髮(一拳大),鹽(研半兩),乳香(研一分),黃蠟(一兩),油(一升)

白話文:

  • 柏葉(焙乾至乾爽後研磨成粉末,重四兩)

  • 杏仁(去皮後研磨成粉末,共有四十顆杏仁的份量)

  • 頭髮(一拳大小的份量)

  • 鹽(研磨成粉末,重半兩)

  • 乳香(研磨成粉末,重一分)

  • 黃蠟(重一兩)

  • 油(一升)

上七味,先煎油沸,次下五味藥,以發銷盡為度,次下黃蠟攪勻,瓷器中收,先以熱小便洗瘡,以綿浥干後,以藥塗,即以軟帛包裹,勿令寒氣侵入,每日一洗一換,如瘡漸瘥,即三四日一換。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先煎至油沸,再加入後五味藥材,煎至藥材煮沸將油分熬盡後,再加入黃蠟攪拌均勻,並將藥品收納於瓷器中。

首先以熱小便清洗傷口,待傷口以棉花拭乾後,再將藥品塗抹於患處,並以柔軟的布匹包覆,避免寒氣入侵傷口。

每天清洗並更換藥物一次,若傷口逐漸好轉,即可改為每隔三至四天更換藥物一次。

治冬月寒凍,面目手足肉裂。蜀椒湯洗方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白芷防風(去叉),鹽(各一分),芎藭(三分)

白話文:

蜀椒(除去果蒂和閉合的果實)、白芷、防風(除去分叉的枝條)、鹽(各取一份)、芎藭(取三份)

上五味銼碎,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溫洗,冷即再暖頻洗。

治寒凍腫癢。羊肉湯洗方

羊肉,蔥(並細切各半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溫洗,日三兩度。

又方

蔥葉(一握細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溫洗,日三兩度。

治寒凍足跟,開裂血出疼痛。牛膠散

牛皮膠(燒灰)

上一味,細研為末,以唾調塗之。

治手足凍瘡腫爛。車膏塗方

車膏

上一味,熬令熱,塗瘡上,又以羊脂和蜜,熬勻塗敷,日三兩上。

又方

冬瓜藤(半斤細銼)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汁浸洗,日三兩次。

又方

赤小豆(半升)

上一味,煮汁,熱浸洗瘡,日三五次。

治手足生逆臚,及被凍,瘃損痛疼。真珠散

真珠末(一分),乾薑末(半分)

上二味,和勻,塗敷瘡上,日三五度。

又方

蜀椒(五兩揀淨)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至四升,去滓乘溫漬瘃痛處,冷即將椒滓再溫,依前漬之,以瘥為度。

治人足無冬夏常皺裂,名曰屍腳。方

雞糞(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乘溫漬腳,冷即易用,以瘥為度。

又方

咸齏汁(三升)

上一味,熱暖浸洗,日三兩次。

治寒凍手足破裂。松葉湯洗方

松葉(一斤)

上一味,爛搗,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和滓溫洗。

又方

生薑(拍碎二兩)

上一味,用淘飯飲三升,和煎至二升,乘熱熏洗患處,日三五度。

又方

茄子根(半斤銼碎)

上一味,以水五升,煎至四升,去滓溫洗瘡上,日三五度。

又方

白餳(五兩)

上一味,細研燒灰,敷瘡上,日三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