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十 (2)

1. 癰疽大小便不通

論曰:癰疽之人,經絡壅閼,氣血結聚,營衛津液,因以虧燥,邪熱內鼓,流注於大小腸,氣不疏通,故大小便俱不通,治法宜通其閉塞,導去邪毒,使勢無深入,穿通腑臟,茲治之要也。

白話文:

古文:

論曰:癰疽之人,經絡壅閼,氣血結聚,營衛津液,因以虧燥,邪熱內鼓,流注於大小腸,氣不疏通,故大小便俱不通,治法宜通其閉塞,導去邪毒,使勢無深入,穿通腑臟,茲治之要也。

論語說:患有癰疽的人,經絡阻塞,氣血凝結,營衛津液因此虧損乾燥,邪熱在體內鼓動,流注於大小腸,氣機不暢通,所以大小便都不通暢。治療的方法應該疏通阻塞的部位,引導邪毒外出,使病情不繼續深入,穿通腑臟,這是治療的關鍵。

白話文:

《論語》中說:「患有癰疽的人,是因為經絡阻塞,氣血凝結,導致營衛津液虧損乾燥,邪熱在體內鼓動,流注到大小腸,氣機不暢通,所以大小便都不通暢。」治療方法應當疏通阻塞的部位,引導邪毒外出,使病情不再深入,穿通腑臟,這才是治療的關鍵。

治發背一切惡瘡,及乳癰結聚,腫硬熱痛,臟腑餘毒閉澀,可服通泄調氣解毒。木香丸方

白話文:

治療背上膿腫和各種惡瘡,包括乳房膿腫,腫脹堅硬,伴有疼痛,是臟腑餘毒閉塞所致,可用以下藥方通便、理氣、解毒。

木香丸配方:

  • 木香
  • 枳殼
  • 檳榔
  • 石膏
  • 大黃
  • 黃芩
  • 黃連
  • 黃柏
  • 車前子
  • 滑石
  • 芒硝
  • 甘草

木香(一兩),檳榔(生銼三分),芎藭,羌活(去蘆頭各半兩),大黃(銼炒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各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牽牛(一兩半炒半生),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

白話文:

  • 木香(一兩):具有溫暖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疼痛、脘腹脹滿、泄瀉等。

  • 檳榔(生銼三分):具有消積導滯、殺蟲止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等。

  • 芎藭(半兩):具有活血調經、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頭痛、風寒感冒等。

  • 羌活(去蘆頭各半兩):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

  • 大黃(銼炒一兩):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痢疾等。

  • 附子(炮裂去皮臍):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陽虛心悸、胸痹心痛、腎陽不足等。

  • 人參(半兩):具有補氣益血、益智安神、強壯身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虛弱疲勞、氣血虧虛、失眠健忘等。

  • 枳殼(去瓤麩炒三分):具有行氣散寒、消積導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疼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

  • 牽牛(一兩半炒半生):具有瀉熱通便、破積消滯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積食不化等。

  • 陳橘皮(湯去白焙半兩):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

上十味,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合內盛之,每日空心,粥飲下三十丸,通利一兩行,如不利,加至四十丸五十丸。以通疏為度,甚者夜臥時,更服二十五丸。

治發背諸癰腫,丹石藥毒,頭痛壯熱,大小便不利。玄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搗成細末,加入蜂蜜搓成丸藥,像梧桐子的大小,用瓷器容器盛裝。每天空腹,用稀飯送服三十顆丸藥,等藥物通便一到兩次,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增加到四十顆或五十顆丸藥。以藥物通便為基準,情況嚴重的,可以在睡覺前再服用二十五顆丸藥。

玄參(一兩),升麻,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半兩),黃耆(細銼三分),大黃(銼炒一兩半),吳藍(半兩),犀角(鎊屑三分),木通(銼二兩),連翹(三分),朴硝(研一兩半)

白話文:

玄參(60克),升麻、梔子仁和黃芩(去除黑心,各30克),黃耆(研磨成細粉末,18克),大黃(切碎並炒至微黃,90克),吳藍(30克),犀牛角(刮成粉末,18克),木通(切碎,120克),連翹(18克),芒硝(研磨成粉末,90克)。

上十一味,先以十味搗羅為細末,再同朴硝研勻,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米飲下十五丸,如不利,加至二十丸,取快利三兩行為度,瀉下膿,化為黃水,即瘥。

白話文:

將前面所列出的十一種藥材搗成細末,再將朴硝研磨均勻,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天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十五丸,如果無法順利排便,可以增加到二十丸,直到排便通暢、排泄物呈黃色水狀為止,也就是痊癒了。

治年未及四十,氣血強壯,常苦癰疽無定,大小便不通。五利大黃湯方

大黃(銼微炒),升麻(各二兩),黃芩(去黑心一兩),梔子(十枚去皮)

白話文:

治療年齡不到四十歲,體質氣血旺盛,經常遭受不定位的腫毒之苦,並且大小便不通暢。使用五利大黃湯方:

大黃(切碎後微微炒過),升麻(各兩),黃芩(去掉黑色中心部分一兩),梔子(十顆,去皮)。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芒硝一錢匕,空心溫服,快利三兩行為度,未利再服。

治癰疽瘡發,大小便秘澀不通。朴硝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煮到剩下八分滿,去除渣滓後加入一錢芒硝,空腹時溫熱服用,利便三次為宜,若未利便則再服用。

朴硝(研),大黃(銼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葶藶子(微炒各二兩)

白話文:

  • 朴硝(研磨成粉)

  • 大黃(切段後炒至微黃)

  •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再炒熟後研磨成粉)

  • 葶藶子(稍微炒一下,總共二兩)

上四味,先以三味搗羅為細末,入朴硝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煎黃耆湯下二十丸,以通利為度,未利再服。

治表裡俱熱,三焦不通,發背疽瘡,及癰癤,大小便不利。山梔子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先將三味藥搗成細末,加入朴硝和勻,然後用蜂蜜煉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餐飯後,用黃耆湯送服二十丸,以通利為度,若未通利則再服。

山梔子仁(十五枚),大黃(銼微炒二兩),黃芩(去黑心一兩半),知母(焙),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山梔子仁(15枚),大黃(切碎並稍微炒過的兩八分之一臺斤),黃芩(去除黑心的五八分之一臺斤),知母(烘焙過的各五八分之一臺斤),甘草(烘焙切碎的各五八分之一臺斤)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芒硝一錢匕,空心溫服,日再。

治發背癰疽及乳癰,毒氣攻臟腑,大小便不通。木通湯方

白話文:

這五種藥材,稍微搗碎篩過,每次用五錢,加水一碗半,煎到剩一碗,去掉藥渣,加入一錢的芒硝,空腹時溫服,一天兩次。

用於治療發背癰疽及乳房腫痛,毒氣侵犯臟腑,大小便不通。此為木通湯的配方。

木通(銼),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山梔子(去皮),漏蘆根,王瓜根,大黃(銼炒),甘草(炙銼各三分)

白話文:

木通(切碎),黃芩(去掉黑色部分,各一兩),山梔子(去皮),漏蘆根,王瓜根,大黃(切碎炒過),甘草(烤過切碎,各三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朴硝一錢匕,再煎三兩沸,空心溫服,未利再服。

治癰疽取利下後,熱微退,小便不利。小麥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搗碎過篩,每次取五錢的量。用一杯半的水煎煮,煮到剩一杯,過濾藥渣,加入一錢的芒硝,再煎煮三、四次。趁溫熱時,空腹服用。如果沒有通便的效果,可以再服用一次。

小麥(三合),人參,甘草(炙銼),芍藥,石膏(碎),生乾地黃(焙),黃耆(細銼),木通(銼),升麻,黃芩(去黑心),前胡(去蘆頭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白話文:

一、小麥(三合):小麥三合,大約 180 克。

二、人參:人參,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三、甘草(炙銼):炙過的甘草,切成小碎塊。

四、芍藥:芍藥,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五、石膏(碎):碎石膏,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六、生乾地黃(焙):焙乾的地黃,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七、黃耆(細銼):切成細碎的黃耆,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八、木通(銼):切成碎塊的木通,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九、升麻:升麻,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十、黃芩(去黑心):去除黑心的黃芩,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

十一、前胡(去蘆頭各半兩):去除蘆頭的前胡,每味各半兩,約 15 克。

十二、麥門冬(去心焙三分):去除中心並焙乾的麥門冬,用量約 9 克。

上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治發背癰疽,排膿止痛,利小便。瞿麥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中藥,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藥 5 錢,加入 1.5 碗水、7 片竹葉、2 枚撕碎的大棗,一起煎煮至還剩 1 碗藥水,過濾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早晚各服一次。

瞿麥穗,芍藥,桂(去粗皮),赤小豆,芎藭,白蘞,黃耆(細銼),當歸(切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分)

上九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空心日晚各一服。

白話文:

瞿麥穗、芍藥、桂皮、赤小豆、芎藭、白蘞、黃耆(切碎)、當歸(切片和焙製各半兩)、麥門冬(去除芯子,取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