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九 (6)
卷第一百二十九 (6)
1. 風疽
論曰:風疽者,本由風濕之氣,入於腠理,流注血脈,凝澀不利,攣曲腫起,發作瘡疽,所以疼痛,經久不瘥者是也。蓋風勝則動,故其疽留止無常,得之醉臥,汗出當風,風入膚腠,客於經絡,與營衛相搏而成。
白話文:
風疽的病因是風濕之氣侵入皮膚和肌肉之間,流入血管,導致氣血凝滯,不通暢,引起肌肉攣縮腫脹,形成瘡疽,因此疼痛難忍,久治不愈。這是因為風性喜動,所以風疽的部位不定,常因醉酒臥睡、汗出受風,風寒侵入皮膚和肌肉,停留於經絡,與氣血相搏而發病。
文中討論了風疽的病因和發作機制。風疽是由於風濕之氣進入皮膚腠理,流注血脈,凝結成塊,導致局部腫脹疼痛,繼而發展為瘡癤。風勝則動,所以風疽的位置不定,時發時止。風疽多發於醉酒後睡覺,或汗出當風時,風邪趁虛而入,侵襲經絡,與營衛之氣相搏結而成。
治風毒結腫,聚為惡膿瘀血,毒壅不散,發作成疽。五香連翹湯方
白話文:
古代醫籍關於風疽的病因與發作機制:
風疽是一種由風濕之氣引起的皮膚病。當風濕之氣侵入皮膚腠理,流入血脈,就會凝結成塊,導致局部腫脹疼痛,進而形成瘡癤。由於風性善動,所以風疽的位置不定,時而發作,時而停止。
風疽常在醉酒後睡覺,或汗出當風時發作,這是因為人在醉酒或出汗時,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被風邪趁虛而入,侵襲經絡,與體內的營衛之氣相搏結而形成風疽。
當風毒在體內凝聚成腫塊,形成惡膿瘀血,毒素壅塞不散時,就會發育成風疽。針對風毒結腫,可以用五香連翹湯來治療。
連翹,射干,獨活(去蘆頭),桑寄生,木通,升麻(各二兩),大黃(三兩),丁香(一兩)木香,沉香,薰陸香,麝香(各二兩)
白話文:
連翹、射干、獨活(去除蘆頭)、桑寄生、木通、升麻(各二兩),大黃(三兩),丁香(一兩),木香、沉香、薰陸香、麝香(各二兩)。
上十二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入竹瀝半合,再煎取沸,去滓溫服,未瘥再服。
白話文:
上面的十二味藥材,研磨成芝麻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水兩杯,煎煮至剩下一杯,加入竹瀝半合,再次煎煮至沸騰,去除藥渣,趁溫熱服用,若未痊癒可再次服用。
治風毒中人,留血脈不散,與營衛相搏,結成風疽,身體煩熱,昏冒腫痛。防風湯方
白話文:
治療風毒侵襲人體,血液瘀阻不通,與營氣和衛氣相搏,形成風疽,身體發熱,昏迷,腫痛。防風湯方:
防風 四兩
荊芥 四兩
蟬蛻 四十個
地骨皮 五兩
升麻 三兩
甘草 三錢
大青葉 二錢
僵蠶 三十個
桔梗 三兩
連翹 二錢
皁角刺 二錢
荊芥穗 二錢
銀花 三錢
藿香 二錢
防風(去叉),柴胡(去苗),白芷,桔梗(炒),木通(銼),當歸(切焙各一兩半),羌活(去蘆頭),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叉子),柴胡(去掉苗),白芷,桔梗(炒熟),木通(銼碎),當歸(切片和烤熟,各一兩半),羌活(去掉蘆頭),麻黃(去掉根節,煎煮後去除泡沫,烤熟),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甘草(烤焦後銼碎,各一兩)
上十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各一,如欲出汗,空心並兩服,後以熱薑稀粥投,蓋復取汗,慎外風。
治熱毒風結成疽,腫痛行履不得。海桐皮浸酒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焙乾、研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煎至藥液剩八分,過濾掉藥渣溫服,飯後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如果想要發汗,則空腹時連續服用兩次,然後喝熱的薑湯稀粥,加蓋繼續讓汗水排出,注意不要被外風吹到。
海桐皮(銼),五加皮(銼),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乾蠍(炒),杜仲(去粗皮切)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薏苡仁(炒各一兩),生乾地黃(焙三兩)
白話文:
海桐皮(切碎),五加皮(切碎),獨活(去掉蘆葦頭),防風(去掉叉子),乾蠍子(炒熟),杜仲(去掉粗皮並切片)牛膝(用酒浸泡,切片並烘烤),薏苡仁(炒熟),各一兩 ; 生乾地黃(烘烤),三兩。
上九味,粗搗篩,生絹囊貯,以好酒一斗五升,浸於瓷瓶中密封,秋夏三日,春冬七日開取,食前溫酒三合,加至四五合,不拘時,甚者常令酒氣相續。
治熱毒風腫成疽,日夜熱痛。大豆酒方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搗碎後,用粗篩子篩過,再裝入生絹袋中。用一斗五升的好酒浸泡在瓷瓶中密封。秋天和夏天浸泡三天,春天和冬天浸泡七天後取出。在飯前溫熱三合酒,逐漸增加到四五合。不限時間,酒量大的人常常讓酒氣不斷。
大豆(緊小者三升),麻子仁(研碎三升),烏蛇(一條去頭尾皮骨重四兩椎碎)
白話文:
大豆(選擇緊小的,三升),麻子仁(研磨成碎末,三升),烏蛇(一條,去掉頭尾、皮、骨,重量四兩,搗碎)
上三味,相和令勻,就甑內蒸,臨熟去甑底湯,將好酒一斗五升,就甑中淋,候酒熱又淋,凡七八遍,入瓷瓶內密封,候冷量性飲之,常帶酒氣,佳。
治醉酒汗出,風入經絡,成風疽。麻黃方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混合均勻,放入蒸鍋中蒸,等到快要蒸熟的時候,將鍋底的湯汁倒掉,加入一斗五升的好酒,倒入鍋中,等酒熱了再倒入,重複這個步驟七八次,然後將酒倒入瓷瓶中密封,等到涼了之後就可以少量飲用,常常帶著酒氣,很好。
麻黃(去根節三兩),五加皮(一兩半),防風(去叉),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當歸(切焙),芎藭,乾薑(炮各二兩),附子(生去皮臍一枚),牛膝(二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八十枚)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和節,約三兩),五加皮(一兩半),防風(去除分叉的部分),獨活(去除蘆頭),桂皮(去除粗皮),當歸(切片並烘烤),芎藭,乾薑(炮製,各二兩),附子(生的,去除皮和臍,一枚),牛膝(二兩半),杏仁(去除皮和尖端,雙仁八十枚)。
上十一味,各細銼,以水九升,先煎麻黃掠去沫,納諸藥,煎取三升,絞去滓,每用一盞溫服,並三服,溫復微汗,慎外風。
治風毒氣客經絡,成風疽。秦艽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皆切成細末,以九升水煎煮,先煎麻黃,撇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取三升藥液,濾去渣滓,每次服用一盞溫熱的藥液,連續服用三次,服用後會微微出汗,注意不要受風寒。
秦艽(去土),苦參,升麻,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叉),惡實(炒各四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蒺藜(炒各五分)
白話文:
秦艽(去泥土),苦參,升麻,黃芩(去黑心),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叉),惡實(炒,各四分),烏蛇(浸泡在酒中,去皮骨炙),蒺藜(炒,各五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後,以蒺藜子煎湯,下二十丸。
治酒醉汗出,風入經絡,久成風疽。黃耆丸方
白話文:
取上等九味藥材,搗研成細末,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劑,丸子的大小和梧桐子一樣。早晚飯後,用蒺藜子煎湯,服用二十丸藥丸。
黃耆(銼),犀角(鎊各三兩),黃連(去須),茯神(去木),當歸(切焙),防風(去叉),芍藥,升麻,黃芩(去黑心各五分),木通(八分),甘草(生銼三分),麝香(別研半分)
白話文:
-
黃耆:切成碎塊。
-
犀角:研磨成粉末,用量各三兩。
-
黃連:去除鬚根。
-
茯神:除去木質部分。
-
當歸:切碎並烘烤。
-
防風:去除根須。
-
芍藥、升麻、黃芩:去除黑色心部,各取五分。
-
木通:取八分。
-
甘草:生用,切成碎片,取三分。
-
麝香:研磨成粉末,取別半分量。
上十二味,搗研為末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生薑湯下,食後再服,即煎麥門冬湯下。
白話文:
將上面十二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均勻混合後,再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藥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飯後再服用一次,這次則用麥門冬湯送服。
治風疽,搔之黃水出。大豆汁塗方
大豆(一升),馬尿(二升),白蜜(半斤)
白話文:
治療風疹,抓了之後會流出黃水。使用大豆汁塗抹的方法。
取大豆一升,馬尿二升,白蜜半斤,混合後塗抹於患處。
上三味拌勻,用青竹筒盛築實,架在炭火上當中慢燒,將瓷碗兩頭盛取汁,先用泔清入鹽少許和,溫洗瘡上拭乾,後以藥汁塗,日三五度。
又方
胡麻子
上一味細嚼,塗敷疽上,以綿裹縛之,日三兩上,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均勻拌勻,用青色竹筒裝滿壓實,放在炭火上,用最小的火慢慢燒烤,用瓷碗在竹筒兩端盛取藥汁,先用泔水和少量鹽混合,溫熱後清洗瘡口並拭乾,然後用藥汁塗抹,每天三次或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