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二十九 (3)

1. 緩疽

論曰:緩疽者,以寒氣客於經絡,營衛凝澀,其寒氣盛,則腫痛深伏,其狀無頭尾,大如拳,小如桃李,與皮肉相附著。其腫與肉色相似,亦不甚赤,積日不潰,久乃變紫黯色,皮肉俱爛,如牛領瘡,以其初勢緩慢,故名緩疽,以其腫色與肉色相似,故亦名肉色疽。

白話文:

緩疽的論述:緩疽是由於寒氣侵犯經絡,營衛凝結不通,寒氣盛則腫痛深伏,腫塊沒有明顯的頭尾,大的像拳頭,小的像桃子或李子,與皮肉緊緊相連。腫塊的顏色與周圍的皮膚相似,也不太紅,很長時間也不潰爛,久了以後才變成紫黯色,皮肉一起潰爛,像牛領瘡一樣。因為這種腫塊的勢頭緩慢,所以稱為緩疽,由於它的腫塊顏色與周圍皮膚的顏色相似,所以又名肉色疽。

治緩疽。木占斯散

木占斯,乾薑(炮裂),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敗醬防風(去叉),桔梗(炒),栝蔞(去皮各半兩),甘草(炙一分),人參(一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銼三分)

白話文:

木佔斯,乾薑(炮裂),桂皮(去除粗糙的表皮),細辛(去除莖葉),腐敗的醃醬,防風(去除叉),桔梗(炒熟),栝蔞(去除外皮,各半兩),甘草(炙一分),人參(一兩),厚朴(去除粗糙的表皮,用薑汁炙烤並切碎,三分)

上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日晚再服。

治緩疽。芍藥湯

芍藥,當歸(各一兩),黃耆(銼),生乾地黃(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人參,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芍藥、當歸(各1兩),黃耆(切碎),生乾地黃(烘乾),赤茯苓(去黑皮,各1.5兩),人參、炙甘草(各3分)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晚再服。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物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錢為重量單位),加上一杯半的水,加入半分拍碎的生薑,以及切成兩半的兩枚紅棗,一起熬煮成八分滿,過濾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晚上再服用一次。

治緩疽,及諸癰腫,膿血結聚,皮肉堅厚,日久不潰疼痛。黃耆湯

黃耆,沉香,薰陸香,連翹(各三分),羚羊角屑(一兩),雞舌香,漏蘆(去蘆頭),黃芩(去黑心),梔子仁,甘草(生銼),防風(去叉),栝蔞根(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沉香、薰陸香、連翹(各約 1.5 公克),羚羊角屑(約 30 公克),雞舌香、漏蘆(去除蘆頭)、黃芩(去除黑心)、梔子仁、甘草(生,切碎)、防風(去除叉枝)、栝蔞根(各約 15 公克)。

上十二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緩疽,日久穿潰,出膿水不盡。排膿散

貝齒(一兩),黃耆(銼),當歸(銼微炒),赤芍藥,生乾地黃(焙),黃連(去須)升麻,桂(去粗皮),白蘞犀角屑(各三分),甘草(半兩生銼),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貝齒(一兩),黃耆(切碎),當歸(切碎後微炒),赤芍藥,生乾地黃(烘培),黃連(去除根須)升麻,桂皮(去除粗皮),白蘞,犀角屑(各三分),甘草(半兩生切碎),麝香(一分研磨成細末)

上十二味,搗研為散,拌勻再羅,每服溫酒調下二錢匕,不計時候。

治緩疽初結,微腫疼痛。塗貼莽草散

莽草鹿角屑,白蘞,白芨,半夏天南星附子(生去皮臍各一兩),蛇蛻皮(一條炙)皂莢(兩梃去黑皮及子)

白話文:

莽草、鹿角屑、白芷、白芨、半夏、天南星、附子(生鮮,去皮,取肚臍,各一兩),蛇蛻皮(一條,炙烤),皁莢(兩個,去除黑皮和籽)

上九味,搗羅為散,用醋面薄糊調為膏,塗貼腫處,干即再上,以腫散為度。

治緩疽。蛇床散

蛇床子(末),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細入),黃連(去須搗末),乳香(細研各半兩),鹽(一分研),蔓荊根(三兩切爛研)

白話文:

蛇牀子(磨成粉)、杏仁(浸泡熱水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研磨成細末)、黃連(去除須毛,搗碎成粉末)、乳香(研磨成細末,各半兩)、鹽(研磨成粉末,一分)、蔓荊根(三兩,切碎研磨)

上六味,以蔓荊根和藥末,細研令勻,塗敷腫上,干即易之。

治緩疽惡瘡,蝕惡肉。飛黃散

丹砂,雌黃,磁石,曾青,石英,礜石,石膏,石鐘乳,雄黃(各二兩),雲母粉(三兩)

白話文:

丹砂、雌黃、磁石、曾青、石英、礜石、石膏、石鍾乳、雄黃(分別爲二兩),雲母粉(三兩)

上十味,各細研為散,用瓦盆一口,丹砂安南,雌黃安中,磁石向北,曾青在東,白石英在西,礜石當上,石膏次,更下鍾乳,雄黃雲母覆蓋,更用一盆覆蓋定,以泥封。厚一寸,於灶底,以陳葦燒一日取出,看取飛上者研細,敷瘡上,日二度,即瘥。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物,分別研磨成粉末,用一個瓦盆,將丹砂放在南邊,雌黃放在中間,磁石放在朝北的方向,曾青放在東邊,白石英放在西邊,礜石放在上面,石膏放在下面,再放上鍾乳,雄黃和雲母覆蓋在上面,再用一個盆子蓋好,用泥封住。在竈底用陳葦燒一天後取出,把飛起來的藥物研磨成細粉,敷在瘡口上,每天兩次,即可痊癒。

治緩疽,以飛黃散蝕惡肉盡用。雄黃散熏方

白話文:

治療緩疽,用飛黃散腐蝕壞肉直到乾淨為止。雄黃散燻藥方的做法:

雄黃,乾雞屎白藜蘆(去蘆頭),丹砂(細研),干鰻鱺魚(炙焦各一兩)

白話文:

雄黃:天然礦物,具有解毒、殺菌、驅蟲等功效。

乾雞屎白:雞糞曬乾後研磨成的粉末,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炎等功效。

藜蘆:葫蘆科植物的果實,具有消積導滯、散結止痛等功效。

丹砂:硃砂,具有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等功效。

幹鰻鱺魚:鰻鱺魚曬乾後研磨成的粉末,具有補氣血、強筋骨等功效。

上五味,搗羅為散,以青布裹之,安小土灶內,燒熏患處,如是熏三日即止,後用黃耆散常法敷之。

白話文:

把上述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青布包起來。將藥包放在小陶爐裡,燒熱後燻患處。這樣燻三天,症狀就會停止。然後,再用黃耆散按常規方法敷患處。

治緩疽。黃耆散方

黃耆(二兩)

上一味細銼,搗羅為散,敷瘡上,日一度。

又方

漆頭䕡茹(二兩)

上一味,搗羅為散,敷瘡上,日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