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二十九 (2)

1. 胃脘癰

論曰:內經謂人病胃脘癰者,當候胃脈,其脈沉細者氣逆,氣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夫陰陽升降,則營衛流通,氣逆而隔,則留結為癰,胃脘癰者,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寒熱不調,故血肉腐壞,以氣逆於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下通,故頸人迎甚盛,令人寒熱如瘧,身皮甲錯,或咳或嘔,或唾膿血,觀伏梁之病,亦有挾胃脘內癰者,以其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故也。

治熱聚胃脘,留結為癰。連翹升麻湯方

白話文:

《內經》指出人患胃脘癰,應觀察胃脈,脈沉細者氣逆,氣逆則人迎脈盛,盛則熱。人迎脈正是胃脈,氣逆而盛,熱氣積聚於胃口無法散去,故而形成胃脘癰。陰陽升降使營衛流通,氣逆阻隔則留結成癰。胃脘癰是由寒氣阻隔陽氣,熱氣積聚於胃口,寒熱失調,導致血肉腐爛。因氣逆於胃,所以胃脈沉細;因陽氣無法下達,所以頸部人迎脈盛。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如瘧疾,身體皮膚如披甲般刺痛,或咳嗽、嘔吐,或吐膿血。觀察伏梁之病,也有夾雜胃脘內癰者,因為膿血包裹在腸胃之外。

治療熱氣積聚胃脘,留結成癰,可使用連翹升麻湯。

連翹,升麻,射干(去毛),獨活(去蘆頭),桑寄生,木通(銼各二兩半),大黃(銼微炒二兩以上搗為粗末),木香,沉香(鎊),薰陸香,丁香,麝香(各等分以上搗研為細末)

白話文:

連翹、升麻、射干(去掉細毛)、獨活(去掉蘆頭)、桑寄生、木通(分別銼成二兩半)、大黃(銼碎,微炒後搗成粗末,二兩以上)、木香、沉香(磨成粉末)、薰陸香、丁香、麝香(每種等分,以上搗碎研磨成細末)。

上十二味,每抄前藥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入後五香末二錢匕,再煎至一盞,溫服日三服,以快利為度。

治胃腑實熱,留結為癰,陽氣不得下,胃脈沉細者。犀角湯方

白話文:

前面十二種藥材,先各取五錢放入藥渣中,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半的藥湯,去掉藥渣,加入後面的五香末二錢,繼續煎煮至剩下一碗的藥湯,溫服,一天服用三次,以排便通暢為標準。

犀角(鎊),梔子仁,赤芍藥,赤茯苓(去黑皮),黃芩(去黑心),射干(去毛),大黃(銼炒各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研成粉末),梔子仁,赤芍藥、去皮赤茯苓,去心黃芩,去毛射干,各一兩。大黃切片,炒過。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蜜一匙攪勻,再煎一兩沸,食後溫服。

治營衛不流,熱聚胃口,血肉腐壞,胃脘成癰。射干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使用五錢的份量,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一碗,濾去藥渣後加入一匙蜂蜜攪拌均勻,再稍微煎煮一兩次沸騰即可,在飯後溫熱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營衛運行不暢,熱氣聚集在胃部,導致血肉腐敗,胃部形成腫瘍的情況。此方名為射乾湯。

射干(去毛),梔子仁,赤茯苓(去黑皮),升麻(各一兩),赤芍藥,白朮(各一兩半)

白話文:

射干:去除表面的絨毛

梔子仁:去掉種皮的梔子

赤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的茯苓

升麻:一兩重

赤芍藥:一兩半重

白朮:一兩半重

上六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三沸,溫服不拘時候,日二服。

治熱氣留聚胃脘,內結成癰。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剉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加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去掉渣滓,加入生地黃汁一合,蜂蜜半合,再煎煮三沸,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每天服用兩次。

麥門冬(去心焙),犀角(鎊),葳蕤,薺苨,赤芍藥,石膏(各一兩半),甘草(炙銼),紅雪(各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後烘焙),犀牛角(研成粉末),葳蕤,薺苨,赤芍藥,石膏(各15克),甘草(炙熱後切碎),紅雪(各10克)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竹瀝一合,再煎三兩沸,溫服。

治胃脘蓄熱,結聚成癰。芍藥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八種藥物粗略搗碎後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藥液只剩八分之一,去除渣滓後加入一合竹瀝,再次煎煮三到兩沸,溫服服用。

赤芍藥,犀角(鎊),木通(銼),石膏(碎),升麻(各二兩),甘草(生銼),朴硝,玄參,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赤芍藥、犀角(研磨成粉)、木通(切碎)、石膏(搗碎)、升麻(各二兩)、甘草(生切碎)、朴硝、玄參、麥門冬(去心烘焙,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