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二十三 (4)

1. 咽喉生瘡

論曰,咽喉生瘡,或白或赤,痰唾稠濁,喉中腥臭疼痛,此蓋上焦有熱,脾肺不和,熱摶其經,熏發咽喉故也。

治咽喉疼痛生瘡。黃耆湯

黃耆(炙銼),甘草(炙),麥門冬(去心焙),山梔子仁(各半兩),黃芩(去黑心)人參赤茯苓(去黑皮),檳榔(煨銼),貝母(去心麩炒),紫菀(去苗各一分)

白話文:

黃耆(先用火烤熱,再切碎),甘草(先用火烤熱),麥門冬(去掉中心,用火烤),山梔子仁(各半兩),黃芩(去掉黑色的內層),人參,赤茯苓(去掉黑色的外皮),檳榔(先烘烤再切碎),貝母(去掉中心,炒至表面呈麩狀),紫菀(去掉根莖,各一分量)

上十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日三。

治喉中瘡,並口瘡。龍膽煎

龍膽,黃連(去須),黃柏(去皮蜜炙),升麻(去土),苦竹葉(切),槐白皮大青(各一兩),白蜜(半合),酥(半合)

白話文:

龍膽花、黃連(去除須根)、黃柏(去皮,用蜂蜜烤制)、升麻(去除泥土)、苦竹葉(切碎)、槐樹白色表皮、大青葉(各一兩),白蜂蜜(半合)、酥油(半合)

上九味,細銼七味如麻豆,以水三升半,煮取七合,絞去滓,納蜜及酥,再煎五六沸,每服一匙頭,含化咽津,日可五六服,瘥。

白話文:

將上九種藥材和其中七種細細研磨成芝麻粒大小,再加入三升半的水煮,煮到剩七合,把渣滓濾掉,加入蜂蜜和酥油,再煮五六次直到沸騰。每次服用一小湯匙,含在嘴裡慢慢化開,讓藥汁和唾液混合後吞下。每天可以服用五六次,直到痊癒。

治喉中生瘡,咽嗌痛,咽物有妨。桃紅散

金箔(十片),銀箔(十片),丹砂(研),馬牙硝(研),甘草(炙搗末各一兩),鉛白霜(研少許),凝水石(四兩),太陰玄精石(二兩二味推碎入一合於內煅令通赤取出黃土內埋一宿)

白話文:

金箔(10片)、銀箔(10片)、研磨的硃砂、研磨的馬牙硝、烤過的甘草(研成細末,各一兩)、研磨的鉛白霜(少量)、凝水石(4兩)、太陰玄精石(2兩,將這兩味藥粉碎,放入瓷罐裡,用小火燒紅,取出後埋在黃土裡一個晚上)。

上八味,同研令細,每服一字,甘草水調下,如要丸,以稀糯米粥和為丸,如豌豆大,含化咽津。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的量,使用甘草水調和服用,如果想要製成藥丸,可以使用稀釋過的糯米粥將藥粉和成藥丸,大小約如豌豆,含化藥丸並將津液嚥下。

治咽喉中生瘡,唾血不下食。地黃湯

生地黃(細切二兩半),竹茹玄參,雞蘇苗(各一兩),赤茯苓(去黑皮),升麻,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

白話文:

  • 生地黃:2.5 兩(切碎)

  • 竹茹:1 兩

  • 玄參:1 兩

  • 雞蘇苗:1 兩

  • 赤茯苓:1 兩(去除黑皮)

  • 升麻:1.5 兩

  • 麥門冬:1.5 兩(去除中心,焙乾)

上七味,除地黃外,粗搗篩,入地黃拌勻,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如不能多服,細細含咽。

白話文:

除了地黃外,把前面七味藥材切碎並過篩,將其和地黃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加一杯水煎煮至五分,過濾渣滓後溫熱服用。在飯後臨睡前服用。如果喝不下那麼多,可以慢慢含著它並吞下。

治咽喉生瘡,嗽唾如鯁,語聲不出。半夏湯

半夏(湯浸去滑七遍二兩),射干乾薑(炮),紫菀(去苗土),桂(去粗皮),當歸(切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獨活(去蘆頭各一兩)

白話文:

  • 半夏(用湯浸泡去除滑液,反覆七次,用量二兩)

  • 射干(一兩)

  • 炮製過的乾薑(一兩)

  • 去除根莖的紫菀(一兩)

  • 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一兩)

  • 切片並焙乾的當歸(一兩)

  • 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並焙乾的陳橘皮(一兩)

  • 去除蘆頭的獨活(一兩)

上十一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初病一二日可發汗,病久者,可加大黃一兩半,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熱,喜怒伏於內,宜加生薑二兩,乾薑茱萸枳實各一兩,修制如前法。

白話文:

把上邊列出的這十一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後取五錢一匙,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到剩下一杯的水量,去掉藥渣,溫熱後服用。如果是剛發病一兩天的病人,可以發汗治療;如果是病情已經很久的病人,可以加大黃的用量到一兩半。如果是在初秋或夏季,突然下暴雨變冷,或是天氣突然變得很熱,加上心情喜怒不定,容易導致疾病內伏,這時應該加入生薑二兩,乾薑、茱萸、枳實各一兩,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加工製藥。

治喉中有瘡咳嗽。白藥丸

白藥子黃藥子,玄參,射干,甘草炙,桔梗(炒各半兩)

白話文:

白藥子、黃藥子、玄參、射干、甘草炙、桔梗(以上各炒半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綿裹含化咽津。

治咽中生瘡,語聲不出,苦酒湯

半夏(五枚湯洗七度去滑切焙),雞子(一枚敲破瀉去黃)

上二味,以苦酒並半夏,納於雞子殼中,於火上煎三五沸,候溫去半夏,就殼分為二服飲之,瘥。

白話文:

將上二味藥品,與苦酒和半夏一起,放入雞蛋殼中,放在火上煮沸三到五次,等候藥品溫熱後取出半夏,將蛋殼中的藥液分成兩份服用,即可治癒。

治咽喉及舌生瘡爛。杏仁丸

杏仁(湯浸去皮尖炒半兩研),黃連(去須為末),甘草(炙為末各一分)

上三味,搗研和勻,綿裹如棗大,含之瘥。

又方

白礬(熬令汁盡二兩),黃連(去須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末,每服一錢匕,綿裹含化咽津,瘥。

治風熱毒氣上攻,咽喉舌頰,腫痛生瘡噎悶,化涎解躁,牛黃金露丸

牛黃(研),龍腦(研各一錢),人參(末二兩),甘草(生為末半兩),丹砂(研水飛一兩),甜硝(研半兩)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粉)、龍腦(研磨成粉,各一錢),人參(磨成粉末,二兩),甘草(生甘草,磨成粉末,半兩),丹砂(研磨,水飛,一兩),甜硝(研磨,半兩)

上六味,同研細,以軟糯米飯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白話文:

將上列六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軟糯米飯和成丸藥,丸藥大小與雞頭果實相似,每次服用一粒,含在口中讓藥物成分慢慢溶解,並將唾液吞下。

治脾胃熱毒上攻心肺,喉咽有瘡,並纏喉風,救命散

大黃(銼炒),黃連(去須),白殭蠶(直者炒),甘草(生各半兩),膩粉(三錢匕),五倍子(一分)

白話文:

  • 大黃(切片並炒過)

  • 黃連(去除鬚根)

  • 白殭蠶(直的炒過)

  • 甘草(生的,各半兩)

  • 膩粉(三錢)

  • 五倍子(一分)

上六味,搗研為細散,每服一字,大人以竹筒子吸之,小兒以竹筒子吹之,如餘毒攻心肺,咽有瘡,用孩兒奶汁,調藥一字,以雞翎探之,嘔者生,不嘔者死。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一字的量,大人用竹筒吸取藥粉,小孩用竹筒吹入藥粉。如果毒素攻入心肺,咽喉有瘡,可以用嬰兒的奶汁調和一字劑量的藥粉,用雞毛探入咽喉,如果嘔吐則可以存活,不嘔吐則可能死亡。

治喉咽生瘡,連舌頰痛,不可忍者。薔薇根飲

薔薇根皮(一兩),升麻(三分),生乾地黃,黃柏(各半兩),鉛白霜(研一錢)

白話文:

  • 薔薇根皮(50公克),

  • 升麻(15公克),

  • 未曬乾生地黃,黃柏(各25公克),

  • 鉛白霜(5公克,研磨成粉)。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入鉛霜研勻,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蜜半匙,煎至七分,稍通口,熱漱咽嗌,冷即吐之,及時用藥末摻瘡上。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搗碎,另外四種藥材磨成粉末,加入鉛霜研勻,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加入半匙蜂蜜,煎至七分,稍微涼一點,熱熱的漱口,漱完後再吐出來,及時將藥末敷在瘡口上。

治咽喉生瘡。升麻湯

升麻(銼),甘草(炙),石膏(研),牡丹皮(各一兩)

白話文:

升麻(切碎)、甘草(烤過)、石膏(研成粉末)、牡丹皮(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細細服。

治喉中生瘡,久患積勞,不下食,日漸羸瘦。黃連湯

黃連(去須半分),豉(半合),薤白(切四莖),豬膽(半個)

白話文:

  • 黃連(去掉根鬚,取半錢分量):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引起的上吐下瀉、赤白痢疾、便血、濕熱黃疸、心煩口渴等症狀。

  • 豉(半合):豉即大豆經過發酵後製成的豆豉,具有清熱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 薤白(切四根):薤白具有清肺化痰、寬中通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促、胸悶腹脹等症狀。

  • 豬膽(半個):豬膽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目赤腫痛、翳障遮睛等症狀。

上四味,先以童子小便八合,煎黃連豉薤白取四合,去滓下豬膽,煎至三合,空腹頓服,每隔日,依法再服。

治咽喉內生瘡疼痛。桔梗湯

桔梗(銼炒),甘草(生),惡實(微炒各一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白話文:

把上列三味藥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三錢的藥量,加入一杯水和十片竹葉,煎至藥液只剩下六分之一,去掉渣滓即可,不限時間,溫熱著喝。

治咽喉生瘡腫痛方

硇砂(半錢)

上一味,以綿裹,細細嚥汁,瘥。

又方

臘月豬尾(一枚)

上一味,燒灰細研為散,每服半錢匕,水調服,不計時。

治上焦有熱,咽喉生瘡,赤根白頭,痰唾稠濁,口中腥臭,化涎生津去毒。玫瑰丸

白話文:

治療上焦有熱、咽喉生瘡、赤根白頭、痰唾稠濁、口中腥臭的方劑。

玫瑰丸方:

  • 玫瑰花:10克
  • 生地黃:10克
  • 玄參:10克
  • 麥冬:10克
  • 石膏:10克
  • 甘草:5克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粉,加入蜂蜜調成丸子,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3次。

功效: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化痰止咳。

主治:

上焦有熱、咽喉生瘡、赤根白頭、痰唾稠濁、口中腥臭等症。

五倍子,紅雪(研各一兩),馬勃,升麻,礬蝴蝶(研),硼砂(研各半兩),丹砂(研),麝香(研),龍腦(研各一分),甘草(生用三分)

白話文:

五倍子、紅雪(各研磨一兩),馬勃、升麻、礬蝴蝶(研磨)、硼砂(研磨,各半兩),丹砂(研磨)、麝香(研磨)、龍腦(研磨,各一分),甘草(生用,三分)。

上十味,搗研為細末,糯米飯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含化,不計時候。

治咽喉生瘡,腥臭疼痛。硼砂散

硼砂(研一分),馬牙硝(研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銼一分)

上四味,搗羅二味為細末,入研藥二味和勻,每用半錢匕,不以時候,含化咽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