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5)

1. 肺中風

論曰肺中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瘥。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又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喘而腫脹。偃臥則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夫熱生風。風盛則熱。腠理開多汗者。熱勝故也。風薄於內。所以惡風。皏然而白。金之色也。在變動為咳。又肺主氣。

白話文:

醫書上說肺中風的症狀是:多汗怕風、膚色蒼白,有時咳嗽氣短,白天病情會好轉,晚上病情會加重。診斷這種疾病時,應注意病人的眉毛上部,如果眉毛上部的顏色發白,並且病人感到口乾、呼吸急促,身體沉重、呼吸困難,平躺著的時候胸悶氣短,冒冷汗,這都是肺中風的症狀。熱能生風,風盛則熱。腠理疏鬆多汗,是因為熱勝的緣故。風邪在體內薄弱,所以怕風。面色蒼白,是金的顏色。在肺臟中變化,就表現為咳嗽。此外,肺主氣。

故時咳短氣也。風陽也。陽晝則在表。暮則在裡。陽里而風應之。故暮則甚也。診在眉上其色白。肺之色也。身運而重。風使然也。喘而腫脹。偃臥而胸滿短氣。以肺主氣故也。

白話文:

因此,到晚上咳嗽氣喘。這是風陽引起的。陽氣白天在體表,晚上在體內。陽氣在體內而風氣與之相應,所以晚上症狀加重。診斷時看眉毛上面的顏色,顏色發白這是肺的顏色。身體沉重,這是風引起的。喘息併發腫脹,躺著胸悶氣短。這是因為肺主氣的緣故。

治肺中風項背強直。胸滿短氣。身如蟲行。四肢無力。防風散

防風(去叉二兩),天麻(三兩),白殭蠶(炒二兩),白附子(炮裂二兩),烏蛇(酒炙用肉二兩)人參(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羌活(去蘆頭一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三遍二兩),獨活(去蘆頭一兩),蟬殼(微炙一兩半),白蒺藜(炒一兩半)芎藭(一兩),蔓荊實(揉去白皮一兩半),犀角(鎊一兩),羚羊角(鎊一兩),當歸(切焙一兩),檳榔(煨銼一兩),大麻仁(一兩),郁李仁(湯退皮並雙仁炒一兩),木香(一兩春時即去木香用大黃一兩半銼如生慄醋炒令紫色),牛黃(研半兩)

白話文:

  • 防風(二兩,去掉叉枝)

  • 天麻(三兩)

  • 白殭蠶(炒過,二兩)

  • 白附子(炮製裂開的,二兩)

  • 烏蛇肉(用酒炙過的,二兩)

  • 人參(一兩半)

  • 白茯苓(去掉黑皮,一兩半)

  • 枳殼(去掉瓤麩,炒過的,二兩)

  • 羌活(去掉蘆頭,一兩)

  • 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過三遍,二兩)

  • 獨活(去掉蘆頭,一兩)

  • 蟬殼(微微炙過的,一兩半)

  • 白蒺藜(炒過的,一兩半)

  • 芎藭(一兩)

  • 蔓荊實(揉掉白皮的,一兩半)

  • 犀角(鎊過的,一兩)

  • 羚羊角(鎊過的,一兩)

  • 當歸(切開焙過的,一兩)

  • 檳榔(煨過銼碎的,一兩)

  • 大麻仁(一兩)

  • 郁李仁(用湯去掉皮和雙仁,炒過的,一兩)

  • 木香(一兩。春天時就不用木香,改用大黃一兩半,銼成生栗子大小,用醋炒成紫色)

  • 牛黃(研磨過,半兩)

上二十三味。先將二十二味。搗羅為散。次入研者牛黃同拌勻。每服食後溫酒調下二錢匕。日二夜一。如要丸。入麝香半兩。與未同研。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溫酒下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上面這二十三種藥物,先把二十二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然後加入研磨好的牛黃,一起攪拌均勻。每次服用後,用溫酒調服二錢匙,每天服用兩次,每隔一天服用一次。如果要製成藥丸,加入半兩麝香,與未研磨的藥材一起研磨,用煉過的蜂蜜和成藥丸,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溫酒送服十丸,每天服用三次。

治肺中風。項背強直。心胸煩滿。冒悶汗出。語聲嘶塞。少氣促急。羚羊角散

白話文:

治療肺中風,患者項頸、背脊強直不適,心胸煩亂,悶塞,冒汗,說話的聲音嘶啞,呼吸急促。

方劑組成:

羚羊角、地黃、人參、麥冬、五味子、甘草、石斛、北沙參、川貝母、百合、阿膠、當歸、川芎、桃仁、紅花

羚羊角(鎊),人參,防風(去叉),赤箭,麻黃(去根節),藁本(去苗土),羌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甘菊赤芍藥,枳殼(去瓤麩炒),當歸(切焙),甘草(炙各一兩),麝香(研半分)牛黃(研一分)

白話文:

  • 羚羊角(切成薄片)

  • 人參

  • 防風(去除叉枝)

  • 赤箭

  • 麻黃(去除根和節)

  • 藁本(去除根莖和泥土)

  • 羌活(去除蘆葦頭)

  •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

  • 甘菊

  • 赤芍藥

  • 枳殼(去除果瓤,炒製)

  • 當歸(切片,烘烤)

  • 甘草(炙烤,各一兩)

  • 麝香(研磨成粉末,半錢)

  • 牛黃(研磨成粉末,一分)

上一十五味。除研二味外。搗羅為散。入研藥再羅勻。每服荊芥薄荷湯。調下二錢匕。不計時候。

白話文:

以上的十五味藥材,除了研磨的二味外,其他的都搗成粉末。然後將研磨過的藥物加入,再一起搗勻。每次服用時,以荊芥薄荷湯送服二錢匙,不限時間。

治肺中風𤸷痹麻木不仁。手足牽急。大排風天麻散

天麻(二兩),烏蛇(酒炙用肉一兩一分),羌活(去蘆頭一兩),獨活(去蘆頭一兩),秦艽(去苗土二兩半),當歸(切焙一兩一分),桂(去粗皮三分),白芷(炒一兩一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二兩一分),細辛(去苗葉二兩),青葙子(微炒二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白蒺藜(炒二兩),羚羊角(鎊半兩),芍藥(一兩一分)

白話文:

  • 天麻:2兩

  • 烏蛇:用酒炙過的蛇肉,1兩1錢

  • 羌活:去蘆頭,1兩

  • 獨活:去蘆頭,1兩

  • 秦艽:去苗土,2兩5錢

  • 當歸:切片焙乾,1兩1錢

  • 桂枝:去粗皮,3分

  • 白芷:炒過,1兩1錢

  • 麻黃:去根節,先煎煮後掠去沫,焙乾,2兩1錢

  • 細辛:去苗葉,2兩

  • 青葙子:微炒,2兩

  • 枳殼:去瓤麩炒過,2兩5錢

  • 附子:炮裂去皮臍,1錢

  • 白蒺藜:炒過,2兩

  • 羚羊角:研磨成粉,5錢

  • 芍藥:1兩1錢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散。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酒調下二錢匕。

治肺中風。心胸煩滿。項背強直。皮膚不仁。白花蛇散

白花蛇(酒浸一宿去皮骨取肉炙三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白附子(炮半兩),天麻(半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葉一兩),乾蠍(炒一兩),白芷(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白蘚皮(一分),丹砂(別研一分),麝香(別研二錢),牛黃(別研一分)

白話文:

白花蛇(浸泡一晚上,去除皮、骨、肉,烤熟三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除黑皮,半兩),當歸(切片、焙炒半兩),甘草(烤熟,半兩),麻黃(去除根莖,半兩),白附子(炮製,半兩),天麻(半兩),川芎(半兩),羌活(去除蘆頭,半兩),藁本(去除莖葉,半兩),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臍,半兩),細辛(去除莖葉,一兩),乾蠍子(炒熟,一兩),白芷(半兩),防風(去除叉枝,半兩),白蘚皮(一分),硃砂(另研磨,一分),麝香(另研磨,二錢),牛黃(另研磨,一分)

上二十味。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即入研藥。再羅勻細。每服二錢匕。蔥白臘茶調下。

白話文:

上面二十味藥材,除了另研的藥材之外,把其餘藥材搗爛成散狀藥粉,然後再和研細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匙,用蔥白和臘茶調和後服用。

治肺中風氣急。背項強硬。語聲嘶敗。羚羊角丸

羚羊角(鎊二兩),白蘚皮(一兩半),升麻(一兩),蔓荊實(一兩),天麻(二兩白者),秦艽(去苗土二兩),惡實(炒一兩),枳殼(去瓤麩炒一兩)

白話文:

羚羊角(研成二兩粉末),白蘚皮(一兩半),升麻(一兩),蔓荊實(一兩),天麻(二兩,選用白色的),秦艽(去根和泥土,二兩),惡實(炒至微焦,一兩),枳殼(去瓤和麩皮,炒至微焦,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食後煎桑根白皮湯。下十五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材搗碎成細末,用蜂蜜和丸,丸藥大小如同梧桐子。服用後,用桑根白皮煎湯,服用十五丸藥,一天服用三次。

治肺中風。項強鼻塞。語聲不出。喘鳴肩息。胸滿短氣。薺苨湯

薺苨(二兩),防風(去叉),人參(各一兩半),獨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赤箭,芎藭,羚羊角(鎊各半兩),麻黃(去根節二兩),桔梗(銼炒三分),前胡(去蘆頭),甘草(炙銼),石膏(碎各一兩),蔓荊實,白蘚皮(各半兩)

白話文:

薺苨(二兩):一種草本植物,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防風(去叉): 一種中藥材,可祛風散寒、止痛消炎。

人參(各一兩半):一種名貴中藥材,可大補元氣、生津止渴。

獨活(去蘆頭): 一種中藥材,可祛風濕、活血止痛。

細辛(去苗葉):一種中藥材,可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赤箭、芎藭:兩種中藥材,可活血化瘀、止痛。

羚羊角(鎊各半兩):一種名貴中藥材,可鎮驚安神、清熱解毒。

麻黃(去根節二兩): 一種中藥材,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桔梗(銼炒三分): 一種中藥材,可宣肺止咳、祛痰。

前胡(去蘆頭):一種中藥材,可疏肝理氣、化痰止咳。

甘草(炙銼):一種中藥材,可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石膏(碎各一兩):一種礦物藥材,可清熱瀉火、止渴生津。

蔓荊實、白蘚皮(各半兩):兩種中藥材,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