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五 (4)
卷第五 (4)
1. 脾中風
論曰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舉。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又曰。踞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又曰、熻熻發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肉瞤動短氣。脾埤諸臟灌四旁者也。所主四肢。故脾中風則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脾者、倉廩之官。
白話文:
脾風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多汗怕風、身體疲倦無力、四肢不想動、面色蒼白微黃、沒有食慾。在診斷時,鼻子上的顏色會呈現黃色。另外,還會出現坐著的時候肚子脹滿、全身發黃、吐出鹹液的症狀。還有,身體發熱像燒著一樣、看起來像喝醉的人、腹部沉重、皮肉抽動、呼吸短促等。因為脾臟就像倉庫,供給全身能量,它主導四肢。所以脾風時,就會出現身體疲倦無力、四肢不想動的現象。脾臟是五臟六腑的倉庫,負責儲存營養物質。
故病則不嗜食。診在鼻、中央之位也。其色黃。黃、土之色也。煩重發熱。風之候也。形如醉人者。邪氣之甚也。
治脾臟中風。肢體緩弱。言語不利。熻熻發熱。獨活湯方
白話文:
所以病人就會不想吃東西,診斷的部位在鼻子和身體中間,這個部位的顏色是黃色的,黃色是土的顏色,病人感覺煩躁、沉重、發熱,這是風邪的徵兆,病人表現得像喝醉酒的人一樣,這是邪氣很重的緣故。
獨活(去蘆頭),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乾),防風(去叉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羚羊角(鎊),人參,前胡(去蘆頭),沙參(去蘆頭),旋覆花,黃耆,半夏(湯洗七遍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獨活(去掉蘆頭),麻黃(去掉節,先煎煮後把泡沫撇掉,烘乾),防風(去掉分叉,各一兩),白茯苓(去掉黑皮),羚羊角(研成粉),人參,前胡(去掉蘆頭),沙參(去掉蘆頭),旋覆花,黃耆,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切片烘乾),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各三分),甘草(炙烤過,半兩)
上一十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同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
治脾臟中風。身體拘急。舌強不能語。秦艽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一匙。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切片,一起煎煮,取七分之一的量。去渣溫服。不限服用時間,每天三次。
秦艽(去苗土),麻黃(去根節沸湯掠去沫焙乾),石膏(各一兩),獨活(去蘆頭),赤茯苓(去黑皮),山茱萸,芎藭,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白朮,人參,防己,附子(炮裂去皮臍),杏仁(湯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三分),乾薑(炮),甘草(炙),細辛(去苗葉各半兩)
白話文:
秦艽(去掉根須和泥土),麻黃(去掉根節,用沸水焯去浮沫,焙乾),石膏(各一兩),獨活(去掉蘆頭),赤茯苓(去掉黑皮),山茱萸,川芎,防風(去掉叉枝),桂枝(去掉粗皮),白朮,人參,防己,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杏仁(用湯去皮和尖端,雙仁用麩皮炒至各三分),乾薑(炮製),甘草(炙烤),細辛(去掉根苗和葉子,各半兩)。
秦艽(去除根須和泥土),麻黃(去除根節,用沸水焯去浮沫,焙乾),石膏(各一兩),獨活(去除蘆頭),赤茯苓(去除黑皮),山茱萸,川芎,防風(去除叉枝),桂枝(去除粗皮),白朮,人參,防己,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肚臍),杏仁(用湯去除外皮尖端,雙仁用麩皮炒至三分),乾薑(炮製),甘草(炙烤),細辛(去除根苗和葉子,各半兩)
上一十七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二。
治脾中風。身重不舉。便利無度。補脾安胃。調氣止痛。當歸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七種藥材,研磨至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取其八分之量,去除殘渣後溫服。每日兩次,不限時辰。
用於治療脾臟受風,身體沈重無法抬起,排便失禁無度,具有補脾安胃、調理氣機、止痛的功效。此為當歸丸的配方。
當歸(切焙),乾薑(炮),酸棗仁(炒各八兩),黃耆(銼),地骨皮(各七兩),乾地黃,芎藭,天雄(炮裂去皮臍各六兩),桂(去粗皮),防風(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五兩),甘草(炙銼),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秦艽(去苗土),秦椒葉(各四兩),大棗(二十枚去核焙),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二兩半)
白話文:
當歸(切片並焙乾),乾薑(炮製),酸棗仁(炒製,各八兩),黃耆(切碎),地骨皮(各七兩),乾地黃,芎藭,天雄(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各六兩),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防風(去除分叉處),附子(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白朮(各五兩),甘草(炙烤並切碎),厚朴(去除粗糙的樹皮,用生薑汁炙烤並切碎),秦艽(去除根部和泥土),秦椒葉(各四兩),大棗(二十枚,去除核後焙乾),吳茱萸(用熱水清洗,焙乾並炒二兩半)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十丸。日再服。
治脾中風。口面偏斜。言語謇澀。心煩氣濁。手臂腰腳不遂。檳榔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酒送服三十丸,一天服兩次。
治療脾臟受風引起的症狀,包括口眼歪斜、說話不利索、心中煩躁、氣息混濁、手臂及腰部或腿部活動不便等症狀。此為檳榔丸的處方。
檳榔(煨半兩),防己(三分),赤芍藥(三分),羚羊角(鎊三分),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薏苡仁(炒一兩一分),獨活(去蘆頭三分),芎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防風(去叉一兩),酸棗仁(炒三分),當歸(切焙半兩),柏子仁(生用半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三分),熟乾地黃(焙乾冷搗一兩)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食前。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
檳榔(烘烤過的,半兩)
-
防己(三分)
-
赤芍藥(三分)
-
羚羊角(研磨成粉末,三分)
-
人參(半兩)
-
白茯苓(去除黑皮,半兩)
-
薏苡仁(炒過的,一兩一分)
-
獨活(去除蘆頭,三分)
-
芎藭(半兩)
-
桂皮(去除粗皮,半兩)
-
附子(炮製過、去皮、去臍的,一兩)
-
防風(去除叉枝,一兩)
-
酸棗仁(炒過的,三分)
-
當歸(切片烘烤過的,半兩)
-
柏子仁(生的,半兩)
-
杏仁(用熱水去除皮尖,雙仁炒過的,三分)
-
熟乾地黃(烘烤過後,冷卻研磨成粉末,一兩)
治脾中風。手臂不收。行步腳弱。屈伸攣急。痿躄疼痛。𤸷痹不仁。牛膝酒方
白話文:
治療脾臟中的風濕病。手臂無法伸縮。走路時腳部虛弱。彎曲伸展時痙攣急促。萎縮癱瘓疼痛。麻痺不仁。牛膝酒方
牛膝(去苗二兩半),秦艽(去土二兩半),天門冬(去心二兩半),薏苡仁(炒三分),獨活(去蘆頭三兩三分),細辛(去苗葉炒一兩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三分),巴戟天(去心一兩三分),五加皮(去粗皮二兩半),桂(去粗皮二兩),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三分),石南葉(酒醋微炙一兩三分)
白話文:
牛膝(去掉根須,取二兩半),秦艽(去掉泥土,取二兩半),天門冬(去掉根須,取二兩半),薏苡仁(炒熟,取三分),獨活(去掉根須,取三兩三分),細辛(去掉根須和葉子,炒熟後取一兩三分),附子(用火炮裂,去掉皮臍,取一兩三分),巴戟天(去掉根須,取一兩三分),五加皮(去掉粗皮,取二兩半),桂枝(去掉粗皮,取二兩),杜仲(去掉粗皮,炙熟後切碎,取一兩三分),石南葉(用酒和醋稍微炙炒,取一兩三分)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生絹囊貯。以酒三斗浸之。冬十日。春七日。秋五日。夏三日。每服二合。漸加至三四合。日三夜一服。
治脾中風。手足不遂。腰痛腳弱。行履艱難。茯神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二種藥材切碎,如麻豆般大小。裝入生絹袋中,以三斗酒浸泡。冬季浸泡十天,春季浸泡七天,秋季浸泡五天,夏季浸泡三天。每次服用二合,逐漸增加到三、四合。每天三次,晚上一次。
茯神(去木銼一兩),羚羊角(鎊三分),防風(去叉銼一兩),桂(去粗皮三分),檳榔(煨銼三分),五加皮(銼三分),人參(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一兩),丹參(去苗三分),木香(半兩),牛膝(去苗半兩),柏子仁(生用三分),枳殼(炒去麩三分),薏苡仁(炒一兩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杏仁(湯退去皮尖並雙仁炒三分),熟乾地黃(銼焙乾一兩)
白話文:
-
茯苓(一兩,去掉木屑,切碎)
-
羚羊角(三錢,切細)
-
防風(一兩,去掉叉子,切碎)
-
桂枝(三錢,去掉粗皮)
-
檳榔(三錢,煨過後切碎)
-
五加皮(三錢,切碎)
-
人參(三錢)
-
麥門冬(一兩,去掉中心,焙乾)
-
丹參(三錢,去掉花苗)
-
木香(半兩)
-
牛膝(半兩,去掉花苗)
-
柏子仁(三錢,生用)
-
枳殼(三錢,炒過後去掉麩皮)
-
薏苡仁(一兩一錢,炒過)
-
附子(三錢,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
-
杏仁(三錢,用熱水泡去皮和尖端,炒過,並取出雙仁)
-
熟乾地黃(一兩,切碎,焙乾)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食前溫酒下二十丸。
治脾中風。手臂不遂。口唇喎僻。人參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脾臟受風,導致手 臂不能自如活動,以及口唇歪斜。此為人參散的處方。
人參(四兩),烏雌雞(一隻中分、一半治如食法、剝去腸胃並皮膚前骨及頭足不用),附子(四枚炮裂去皮臍),細辛(去苗葉微炒四兩),桂(去粗皮二兩半),乾薑(炮裂二兩),雄黑豆(炒香熟去皮四兩粒小者是)
白話文:
-
人參(160 公克)
-
烏雌雞(一隻,切成兩半,一半照食譜烹飪,去除腸胃、皮膚、前骨、頭和腳)
-
附子(四個,炮裂去除皮和臍)
-
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略微炒過,160 公克)
-
桂皮(去除粗皮,90 公克)
-
乾薑(炮裂,90 公克)
-
雄黑豆(炒香煮熟,去除皮,粒小的為宜,160 公克)
上七味。以雞分半邊。炙令黃黑干。刮去黑者。與藥同搗、細羅為散。每服溫酒調下一錢至二錢匕。空心午時各一服。稍加之至三錢匕。
治脾中風。身體緩急。手足不遂。不能言語。麻黃方
白話文:
將上面七種藥物混合在一起。用雞的半邊,烤至黃黑色並乾燥。颳去黑色的部分。將其與藥物一起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藥時,用溫酒攪拌一錢至二錢,空腹在中午各服一次。逐漸增加藥量,直到每次服三錢。
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乾),桂(去粗皮各一兩半),甘草(炙),人參,芍藥,芎藭,黃芩(去黑心),防風(去叉),當歸(切焙乾各一兩),石膏(二兩碎研),白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枚),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二十枚)
白話文:
-
麻黃:去除節點,煎煮後撈去泡沫,焙乾。
-
桂皮:去除粗皮,每種一兩半。
-
甘草:炙烤過的甘草。
-
人參:一兩。
-
芍藥:一兩。
-
芎藭:一兩。
-
黃芩:去除黑心。
-
防風:去除叉枝。
-
當歸:切片,焙乾,每種一兩。
-
石膏:二兩,研碎。
-
白朮:半兩。
-
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臍部,一顆。
-
杏仁:用熱水去除皮和尖端,雙仁炒熟,二十顆。
上一十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夜一。不計時候。
治脾中風。四肢不舉。志意昏濁。言語謇澀。丹砂散方
丹砂(研二兩),天麻,威靈仙(去土),人參,烏頭(炮裂去皮臍),白朮(炮),當歸(切炮),乾薑(炮各一兩),羊躑躅(去心酒蒸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食後酒調下。漸加至二錢。日三服。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的碎塊。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一盞半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去渣後溫熱服下。每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不需計較時間。
此方可治療脾臟受風所致的四肢不舉、神志昏迷、言語不清等症狀。
丹砂散的組成:丹砂(研磨成粉末二兩)、天麻、威靈仙(去土)、人參、烏頭(炮製去皮和臍)、白朮(炮製)、當歸(切片炮製)、乾薑(炮製,各一兩)、羊躑躅(去心,用酒蒸半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飯後用酒調服,逐漸加量至二錢,每天服用三次。
治脾中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面色黃不嗜食。藿香湯方
白話文:
治療脾中風的方劑。症狀包括多汗、怕風、身體疲倦、四肢不想動、臉色發黃、沒有食慾。
藿香湯的配方如下:
- 藿香:10克
- 佩蘭:10克
- 蒼朮:10克
- 肉桂:5克
- 甘草:5克
- 生薑:5克
- 大棗:5枚
- 水:1000毫升
製備方法:
將所有藥物放入水中,煮沸後小火慢燉30分鐘,然後將藥湯過濾,即可服用。
用法:
每日服用兩次,早晚各一次。
藿香葉,人參,陳橘皮(湯去白焙各半兩),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各一分),草豆蔻(去皮半兩),桔梗(炒),木香(各一分),半夏(湯洗七遍焙乾二兩),芎藭,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乾薑(炮),甘草(炙),薏苡仁(各一分)
白話文:
藿香葉,人參,陳橘皮(將湯汁煮乾,焙乾,各半兩),羌活(去除根莖鬚),獨活(去除根莖鬚,各一分),草豆蔻(去除果皮,半兩),桔梗(炒製),木香(各一分),半夏(煮七次,焙乾,二兩),芎藭,吳茱萸(煮,焙乾,炒製),乾薑(炮製),甘草(炙烤),薏苡仁(各一分)。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服。
治脾臟中風。身體怠惰。四肢緩弱。惡風頭疼。舌本強直。言語謇澀。皮膚腳膝𤸷痹。
天麻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六分滿。去渣,在空腹時服用。
治療脾臟中風,身體疲倦無力,四肢乏力,畏風頭痛,舌根僵硬,言語不利,皮膚及腳膝麻木不仁。
天麻(銼焙),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節焙),桂(去粗皮),烏蛇肉(酥炙黃各一兩),人參,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當歸(切焙),白朮(銼焙),羚羊角(屑),薏苡仁(炒),乾蠍(去土微炒),牛膝(酒浸切焙),芎藭,茯神(去木),天南星(炮),白殭蠶(炒各三分),牛黃(研),龍腦(研),麝香(研各一分),丹砂(細研半兩)
上二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不拘時候溫酒下。
白話文:
天麻(切碎烘焙),獨活(去除根須),附子(炮裂去皮臍),麻黃(去除節點烘焙),桂枝(去除粗皮),烏蛇肉(酥炙到金黃,各一兩),人參,防風(去除叉枝),細辛(去除幼苗和葉子),當歸(切片烘焙),白朮(切碎烘焙),羚羊角(研成粉末),薏苡仁(炒熟),乾蠍子(去除泥土,微炒),牛膝(浸泡在酒中,切片烘焙),川芎,茯苓(去除木質部分),天南星(炮製),白殭蠶(炒熟,各三分),牛黃(研磨),龍腦(研磨),麝香(研磨,各一分),硃砂(研磨成細粉,半兩)
治脾風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舉。色黃面熱。腹滿短氣。一字散方
白話文:
治療脾風引起的盜汗、怕風、身體疲懶、四肢無力、面色發黃、臉色發熱、腹脹、呼吸急促。
一字散方:
- 黃耆:四錢
- 防風:三錢
- 白朮:三錢
- 茯苓:三錢
- 人參:二錢
- 炙甘草:二錢
- 生薑:二錢
- 大棗:十枚
用法: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取藥液飲用。
天南星(醋浸三日焙乾),白附子(炮),天麻,乾蠍(全者炒各一兩),沉香(銼),牛黃(研),乳香(研),麝香(研),雄黃(研各半兩)
白話文:
天南星:浸泡在醋中三天,然後烘乾。
白附子:經過炮製。
天麻:使用整株。
乾蠍:炒至全熟。
沉香:研磨成碎屑。
牛黃、乳香、麝香:研磨成粉末。
雄黃:研磨成粉末。
上九味。除四味研外。余藥搗羅為細末。後入研藥。一處研令極細。每服一字匕溫酒調下。如要丸時。用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急風。豆淋酒化三丸。一切風頭目昏暗。肢體疼痛。溫酒嚼下一丸。小兒化半丸服。
治脾臟中風。四肢緩弱。志意恍惚。獨活丸方
白話文:
把九種藥材拿來。除了四種研碎的之外,其他的藥材搗碎成細末。然後把研碎的藥材放入,一起研磨到非常細膩。每次服用一字匙,用溫酒調和服用。如果要製成丸劑,可以用煉蜜和丸,丸子的體積和梧桐子一樣大。如果是急風的情況,把藥丸用豆淋酒化成三丸,治療一切因風邪引起的頭昏眼花、肢體疼痛的症狀,用溫酒把藥丸嚼碎吞服一丸,小孩子的劑量減半。
獨活(去蘆頭),黃耆(銼各二兩),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各一兩半),南木香,人參枳殼(去瓤麩炒),澤瀉,白茯苓(去黑皮),龍齒(各三分),天雄(炮裂去皮臍),白蒺藜(炒去角各一兩),芍藥(炒半兩)
白話文:
獨活(去除蘆頭):2兩
黃耆(切碎):2兩
桂枝(去除粗皮):1.5兩
巴戟天(去除種子):1.5兩
南木香:3分
人參:3分
枳殼(去除果肉,炒黃):3分
澤瀉:3分
白茯苓(去除黑皮):3分
龍齒:3分
天雄(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肚臍):1兩
白蒺藜(炒熟,去除角):1兩
芍藥(炒熟):0.5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荊芥酒下。
治脾臟中風。口面偏斜。語澀虛煩。手臂腰腳不遂。羚羊角丸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荊芥酒送服。
治療脾臟受風,出現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虛煩不安,以及手臂、腰部、腿部活動不便的情況,此為羚羊角丸的處方。
羚羊角(屑),防己,白芍藥,獨活(去蘆頭),白茯苓(去黑皮),防風(去叉),酸棗仁(微炒),杏仁(去皮尖並雙仁炒黃),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柏子仁(炒),人參,檳榔(銼),芎藭,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半兩),薏苡仁,附子(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焙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羚羊角(研成細末),防己,白芍藥,獨活(去掉蘆頭),白茯苓(去掉黑皮),防風(去掉叉子狀的根須),酸棗仁(微炒),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麥門冬(去掉心,炒焙,各三分),柏子仁(炒),人參,檳榔(切碎),芎藭,桂皮(去掉粗皮),當歸(切片、炒焙,各半兩),薏苡仁,附子(炮裂,去掉皮和臍),熟乾地黃(炒焙,各一兩)
治脾臟中風。言語謇澀。神思昏沉。口乾食少。肢體虛汗。大腸秘澀。羚羊角丸方
白話文:
治療中風引起的脾臟功能失調。
症狀包括:言語表達不清、思考遲鈍、口乾、食慾不振、身體虛汗、大便乾結。
處方:羚羊角丸。
羚羊角(屑),防風(去叉),麻黃(去根節),人參,柏子仁,訶黎勒皮(各一兩半),白檳榔(煨銼),熟乾地黃(焙),大麻仁(研各二兩),羌活(去蘆頭),茯神(去木),桂(去粗皮),芎藭,枳殼(麩炒去瓤),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腹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羚羊角(研末),防風(去掉分叉的部分),麻黃(去掉根和節),人參,柏子仁,訶黎勒皮(各取一兩半),白檳榔(烤過並切碎),熟乾地黃(烘烤過),大麻仁(研磨,各取二兩),羌活(去掉根莖),茯神(去掉木質的部分),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芎藭,枳殼(用麩皮炒過並去掉果肉),杏仁(去皮、去尖端並炒過,各取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