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二 (1)
卷第一百二十二 (1)
1. 咽喉統論
論曰,咽門者,胃氣之道路,喉嚨者,肺氣之往來,一身之中,氣之升降出入,莫急乎是,詳考經絡流注,則咽喉所繫,非特肺胃為然。故孫思邈曰,應五臟六腑往還,神氣陰陽通塞之道也,人之氣血,與天地相為流通,咽喉尤為出納之要,故內經曰,喉主天氣,咽主地氣,若臟熱則咽門閉而氣塞,若腑寒則咽門破而聲嘶,以致腫痛喉痹生瘡懸癰之屬,與夫哽哽如有物妨悶痛癢,多涎唾,其證不一,不可概以實熱為治,大率熱則通之,寒則補之,不熱不寒,依經調之,湯劑盪滌之外,復有針刺等法,要皆急去之不可緩,非若臟腑積久之病,磨化調養,有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白話文:
有人說,咽喉是胃氣通行的道路,而喉嚨則是肺氣出入的通道,一個人體內的氣息升降出入,沒有比這兩個地方更重要的了。如果仔細研究經絡流注的理論,就會發現咽喉所關聯的,不只是肺和胃。所以孫思邈說,咽喉是五臟六腑往來流通、神氣陰陽通塞的管道。人的氣血與天地相通,咽喉更是出納氣血的重要器官。因此,《內經》說,喉嚨主掌天上的氣,咽喉主掌地上的氣。如果臟腑有熱,咽喉就會閉塞而氣息窒塞;如果腑臟有寒,咽喉就會破損而聲音嘶啞,以致腫痛、喉嚨阻塞、生瘡、懸癰等疾病。此外,有些人會覺得咽喉裡有東西堵塞、疼痛、癢、流口水等症狀。這些證狀不盡相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為實熱。一般來說,熱則通之,寒則補之,不熱不寒,就依據經絡的理論來調理。除了湯藥之外,還可以配合針灸等療法。但無論如何,都要及時治療,不可拖延。這不像臟腑累積已久的疾病,需要慢慢地磨化和調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
2. 咽喉閉塞不通
論曰,咽喉閉塞不通者,由脾肺不利,風邪熱毒,攻衝咽喉,故令腫痛,甚則閉塞不通,宜急治之,蓋咽喉者,呼吸之道路,氣之所出入也。
白話文:
古文:論曰,咽喉閉塞不通者,由脾肺不利,風邪熱毒,攻衝咽喉,故令腫痛,甚則閉塞不通,宜急治之,蓋咽喉者,呼吸之道路,氣之所出入也。
喉嚨閉塞不通的人,都是因為脾肺功能失調,風邪熱毒侵犯咽喉,導致咽喉腫痛,嚴重時甚至會閉塞不通。這種情況需要緊急治療,因為咽喉是呼吸的通道,是氣體出入的地方。
治心肺蘊熱,咽喉閉塞不通。二參湯方
白話文:
喉嚨堵塞不通的人,都是因為脾臟和肺臟功能失調,外界的風邪熱毒入侵咽喉,導致咽喉腫痛,嚴重時甚至會完全堵塞。這種情況需要緊急治療,因為咽喉是呼吸的通道,是氣體進出人體的地方。
治療心肺積熱、咽喉閉塞不通,可以使用二參湯。
玄參,紫參,白藥,大黃(銼炒),山梔子(去皮),地骨皮(洗焙),甘草(炙銼),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銼炒),防風(去叉各一兩)
白話文:
-
玄參: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的作用。
-
紫參:另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
白藥:一種止血藥,具有止血、散瘀、消腫的作用。
-
大黃(銼炒):大黃是一種瀉藥,具有瀉下、清熱、涼血的作用。
-
山梔子(去皮):山梔子是一種清熱、涼血、止血的藥物。
-
地骨皮(洗焙):地骨皮是一種清熱、涼血、滋陰的藥物。
-
甘草(炙銼):甘草是一種緩和藥性的藥物,具有補脾、益氣、緩急的作用。
-
柴胡(去苗):柴胡是一種疏肝理氣、退燒的藥物。
-
桑根白皮(銼炒):桑根白皮是一種清熱、涼血、祛風的藥物。
-
防風(去叉):防風是一種祛風、止痛、解表藥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去滓溫服。
治咽喉閉塞不通。泄熱湯方
大黃(炮),甘草(炙各一兩),芒硝(研),防風(去叉各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喉中痛,閉塞不通。升麻湯方
白話文:
這兩種藥方都是用來治療喉嚨閉塞不通的。第一個藥方叫泄熱湯,由大黃、甘草、芒硝、防風四味藥組成,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飯後去渣溫服。第二個藥方叫升麻湯,由升麻、柴胡、黃芩、甘草、桔梗五味藥組成,將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盞水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服用。
升麻(銼),木通(各一兩),射干,絡石,羚羊角(鎊各三分),芍藥,竹葉(洗),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白話文:
升麻(切成片狀),木通(各一兩),射干,絡石,羚羊角(研磨成細末,各三分),芍藥,竹葉(先洗乾淨),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及尖端,雙仁炒後,各半兩)。
上八味,除竹葉外,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竹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心肺客熱,虛煩多痰,咽喉不利。真珠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八種藥物,除了竹葉外,都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三錢的藥量,加水一杯,再加入七片竹葉,煎煮到藥液只剩六成,去掉藥渣,趁溫熱服用,一天三次。
真珠(研如粉半兩),甘草(生末一兩一分),龍腦(研三錢),硼砂(研半兩),凝水石(六兩煅令赤候冷以紙裹埋地坑內一宿出火毒研取四兩),馬牙硝(二兩用膩粉半兩於紙內同拌勻裹定安在一新磚上以火煅煙盡,放冷入在瓷合子內,埋地坑入地可一尺深候一宿研半兩)
白話文:
珍珠(研成半兩粉末),甘草(生末一兩一分),龍腦(研成三錢粉末),硼砂(研成半兩粉末),凝水石(六兩,煅燒至紅色,待冷後用紙包好,埋在地坑內一晚,取出研成四兩粉末),馬牙硝(二兩,與半兩膩粉一起放在紙上拌勻,包好,放在一塊新的磚頭上,用火煅燒至冒煙停止,待冷後放入瓷盒中,埋在地坑內一尺深,待一晚後研成半兩粉末)
上六味,再研令勻,煮糯米粥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含化咽津。
治咽嗌閉塞。硼砂散方
白話文:
把以上六種藥材,研磨均勻,煮糯米粥和丸子,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睡覺前,含化直到溶化為止。
硼砂(研),膽礬(研各一分),龍腦(一錢),鉛白霜(三錢),馬牙硝(研半兩)
白話文:
硼砂一錢,研成細粉;膽礬一錢,研成細粉;龍腦一錢,研成細粉;鉛白霜三錢,研成細粉;馬牙硝半兩,研成細粉。
上五味,研令細,每以箸頭點於懸癰子兩邊,如開口不得,以筆管吹之,立效。
治喉咽閉塞不利。茯苓湯方
白話文:
取這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用筷子尖點在膿腫的兩側,如果無法打開,就用筆管吹氣,立刻見效。
用於治療喉嚨和咽喉不通暢。茯苓湯方。
赤茯苓(去黑皮),前胡(去蘆頭二兩),生乾地黃,人參,桂(去粗皮),芍藥,甘草(炙銼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三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黑皮):一般是用於利水滲濕、健脾補腎。
前胡(去蘆頭二兩):一般是用於宣肺透疹、消痰止咳、解表散寒。
生乾地黃:一般是用於滋陰補血、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人參:一般是用於補氣扶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
桂(去粗皮):一般是用於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溫陽化氣。
芍藥:一般是用於養血和營、柔肝止痛、斂陰止汗。
甘草(炙銼各一兩):一般是用於清熱解毒、益氣補虛、調和藥性。
麥門冬(去心焙三兩):一般是用於養陰生津、清肺潤燥、清心除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棗二枚劈,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不計時候。
治咽喉閉塞不通。比金散方
白殭蠶(直用生者),蛇蛻皮(燒灰)
上二味等分,細研為散,每用半錢匕,摻咽內,咽津無妨,不計時候。
治一切喉風閉塞,咽喉諸疾。去毒丸方
青綠(信州者煅微赤),胡粉
白話文:
先將八味藥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水,加入兩枚劈開的棗,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藥渣後溫服,一天服用三次,不限時間。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咽喉閉塞不通。
另外,將白殭蠶和燒成灰的蛇蛻皮等量細研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用手指輕輕塞入咽喉,吞下唾液無妨,不限時間。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喉風閉塞和咽喉疾病。
最後,將青綠(信州產的,用火煅燒至微紅色)和胡粉混合使用。
上二味等分,研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暖酒磨化下,如口不開,用白殭蠶末一字,吹入鼻內,口即開吐下毒,立止。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材等分研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皁子。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煮酒磨化後吞服。如果嘴巴打不開,就用白殭蠶磨成粉末,吹入鼻腔中,嘴巴就會打開,並且吐出毒素。立竿見影。
治咽喉閉塞不通方
馬藺根(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取自然汁,熱服三合即通。
治咽喉閉塞不通方
紅藍花(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取自然汁,每服三合,旋旋嚥下,無生花,以乾者浸,攪濃汁,溫服亦通。
治咽喉閉塞不通。立通散方
蚰蜓(陰乾二七條),礬石(半生半燒一分),白梅肉(炒燥二七枚)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用半錢匕,吹入喉內,或水調下,得吐立通。
治咽喉閉塞不通方
桑上白耳(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生蜜浸,每用半匙,綿裹含化,旋旋嚥下,須臾即通。
白話文:
治療咽喉阻塞不通的方法:
馬藺根(用量不限)
將上述藥材搗碎取其自然流出的汁液,加熱後服用三合,咽喉即可疏通。
治療咽喉阻塞不通的方法:
紅藍花(用量不限)
將上述藥材搗碎取其自然流出的汁液,每次服用三合,慢慢吞下。若沒有新鮮的紅藍花,可用乾燥的紅藍花浸泡,攪拌成濃汁後加溫服用,同樣可以疏通咽喉。
治療咽喉阻塞不通的立通散配方:
蚰蜒(陰乾十四條),明礬(半生半燒一兩),白梅肉(炒乾十四粒)
將上述三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使用半錢的份量,吹入喉部,或者用水調和後服用,引發嘔吐即可立即疏通。
治療咽喉阻塞不通的方法:
桑樹上的白木耳(用量不限)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生蜂蜜浸泡,每次使用半匙,用棉布包裹後含在口中慢慢融化,然後慢慢吞下,不久即可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