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二十一 (7)

1. 揩齒

論曰,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摧伏諸谷,號為玉池,揩理盥漱,叩琢導引,務要津液榮流,滌除腐氣,令牙齒堅牢,齦槽固密,諸疾不生也,聖惠論或緣揩理無方,招風致病者,蓋用之失宜,反以為害,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古語有云,牙齒是骨骼的末端,由骨髓滋養。牙齒能咀嚼食物,有助消化,因此被稱為「玉池」。如果想要牙齒堅固,牙齦緊密,遠離疾病,就必須勤加刷牙漱口,叩齒導引,使津液充盈,清除腐朽之氣。聖惠論中提到有些人因為刷牙不當,反而招致疾病,這都是因為使用不當,導致反效果,不可不知。

細辛(去苗葉),升麻甘松香(去土),零陵香,藿香葉當歸(切焙),鉛丹(研),白芷地骨皮,凝水石,筍灰,牛膝(切焙),麝香(別研各一分),白檀香(銼一兩)

白話文:

  • 細辛(去除莖葉)

  • 升麻

  • 甘松香(去除泥土)

  • 零陵香

  • 藿香葉

  • 當歸(切片並烘烤)

  • 鉛丹(研磨成粉)

  • 白芷、地骨皮

  • 凝水石

  • 筍灰

  • 牛膝(切片並烘烤)

  • 麝香(另外研磨,各一份)

  • 白檀香(切碎,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研為末,與麝香同研令勻,每用少許揩齒,溫水漱之。

揩齒龍腦散

龍腦(研),細辛(去苗葉),石膏藁本(去苗土),白芷,芎藭,升麻(各一分),龍葵花(無花以海蛤代之半兩),凝水石(末),鹽花(研各半兩)

白話文:

龍腦(研磨),細辛(去掉根部和葉子),石膏,藁本(去掉根部和泥土),白芷,芎藭,升麻(各取一分),龍葵花(沒有花時用半兩海蛤代替),凝水石(研磨成粉),鹽花(研磨各取半兩)

上一十味,搗研為散,以瓷器盛,別用生地黃三斤,以竹刀切細曝乾,入鹽花水拌,於銅器中炒令黑色,又取巨勝子五兩炒,豬牙皂莢三斤,以鹽水浸一宿炙,梧桐淚半兩,牛膝半斤切,搗羅為散,與前散和令勻,每日早晨臨臥,以指點揩齒上。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瓷器盛裝。另取生地黃三斤,用竹刀切細曬乾,加入鹽水攪拌,用銅器炒至呈黑色。再取巨勝子五兩炒熟,豬牙皁莢三斤,用鹽水浸泡一夜後烤乾,梧桐淚半兩,牛膝半斤切碎,搗碎過篩成粉末,與前述的散劑混合均勻。每天早晨睡覺前,用手指沾取藥粉擦拭牙齒。

秦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一分),乾漆(炒煙盡),生乾地黃(焙),馬齒莧(重午日收陰乾半兩),石榴皮柳枝桑根白皮胡桃皮,白刺皮(各一分)

白話文:

秦椒(去除籽和花蕊炒至出汗,一錢)、乾漆(炒至冒煙消失)、生乾地黃(火焙)、馬齒莧(端午節當天採摘,曬乾後半兩)、石榴皮、柳枝、桑根白皮、胡桃皮、白刺皮(各一錢)

上九味細銼,入瓷瓶內,以鹽泥固濟,用炭火十斤燒,以炭銷為度,待冷細研,每日早晚揩齒,髭發白即變黑。

揩齒貝齒散

貝齒(研),文蛤(研),石膏(搗末),凝水石(搗末),石決明(各一兩),丹砂(研半兩),龍腦(研一分),海蛤(研三分)

白話文:

貝殼(研磨成粉)、文蛤(研磨成粉)、石膏(搗碎成末)、凝水石(搗碎成末)、石決明(各重一兩)、丹砂(研磨成粉,份量為半兩)、龍腦(研磨成粉,份量為一分)、海蛤(研磨成粉,份量為三分)

上八味,搗研為散,早晨臨臥,以指點藥揩齒,去口氣,益牙齒。

揩齒丹砂散

丹砂(研一兩),麝香(研少許),白檀香(半兩),丁香皮,藿香葉,茅香,甘松(去土),白芷,升麻,莎草根(炒去毛),鉛丹(各一兩),石膏(末四兩),凝水石(末一斤),零陵香(半兩),豬牙,皂莢(燒存性二兩)

白話文:

丹砂(研磨成一兩粉末),麝香(研磨成少量粉末),白檀香(半兩),丁香皮,藿香葉,茅香,甘松(去除泥土),白芷,升麻,莎草根(炒熟去除毛髮),鉛丹(各一兩),石膏(研磨成四兩粉末),凝水石(研磨成一斤粉末),零陵香(半兩),豬牙,皁莢(燒製成性狀,取二兩)

上一十五味,搗研為末令細,每日如常揩齒。

揩齒防風散

防風(去叉),升麻,細辛(去苗葉各一分),鍾乳粉,凝水石(搗),石英(搗各半兩),丹砂(研),沉香(銼),丁香,麝香(研各一分)

白話文:

防風(去除叉枝) 、升麻、細辛(去除根鬚和葉子,各一份) 、鍾乳石粉末、凝水石(搗碎)、石英(搗碎,各半兩)、丹砂(研磨成粉末)、沉香(切碎)、丁香、麝香(研磨成粉末,各一份)

上一十味,搗研為散取細,每日如常揩齒。

揩齒白芷散

白芷(一分),升麻(三分),藁本(去苗土),細辛(去苗葉),沉香(銼),丁香,石膏(研)貝齒(研),麝香(研各一分),豬牙皂莢(燒存性),凝水石(研一兩)

白話文:

  • 白芷(一分):具有祛風散寒、宣通鼻竅的作用。

  • 升麻(三分):具有升陽舉陷、透疹解毒的作用。

  • 藁本(去苗土):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

  • 細辛(去苗葉):具有溫中止瀉、散寒解表的作用。

  • 沉香(銼):具有行氣止痛、溫中補腎的作用。

  • 丁香:具有溫中止瀉、降逆止嘔的作用。

  • 石膏(研):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 貝齒(研):具有清熱瀉火、收斂固澀的作用。

  • 麝香(研):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作用。

  • 豬牙皁莢(燒存性):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凝水石(研一兩):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上一十一味,搗研為細散,早夜用,如常揩,益牙齒,去惡氣。

揩齒皂莢散

皂莢(二挺去皮),空青,曾青,胡桐淚,戎鹽(研),石膏(研),丹砂(研各半兩),麝香(研一錢)

白話文:

皁莢(取兩根去皮),空青、曾青,胡桐淚,戎鹽(研碎),石膏(研碎),丹砂(研碎,各半兩),麝香(研碎,一錢)

上八味,除丹砂麝香外,搗羅為散,用濕紙三五重裹,更以黃土泥外裹,用炭火燒通赤,去火候冷,去泥入丹砂麝香,同研為散,每日如常揩齒。

白話文:

將上列的八種藥材,除了丹砂和麝香外,研末成散,用三五層的濕紙包好,再用黃土泥包在外面,用炭火燒至通紅,取出後讓它冷卻,除去泥土,加入丹砂和麝香,一起研成散,每天像平常一樣刷牙。

石英(一兩),珊瑚,海蛤,琥珀(各半兩),海水沫,丹砂,鍾乳(研各一分)

白話文:

白石英(六錢),珊瑚、海蛤、琥珀(各三錢),海水沫、丹砂、鐘乳(各零點六公克,研末)

上七味,搗研為細散,每用少許,揩齒鮮白。

揩齒細辛散

細辛(去苗葉),藜蘆(去蘆頭燒各一兩),莽草,曲頭棘(燒灰),東牆衣(炒各半兩),鹽花(研三合),蕎麥麵(炒三合)

白話文:

細辛(去掉根部和葉子)一兩,藜蘆(去掉蘆頭並燒成灰)一兩,莽草、曲頭棘(燒成灰)各半兩,東牆衣(炒過)半兩,鹽花(研磨後)三合,蕎麥麵粉(炒過)三合。

上七味,搗羅為散,取細,每日如常揩齒。

揩齒牛膝散

牛膝(焙乾),生地黃(切),地骨白皮,馬齒莧(焙),鹽(研),豬牙皂莢(去皮子各一分)蘭香根(半兩),饙飯(曝乾一兩)

白話文:

牛膝(烘烤乾燥),生地黃(切片),地骨白皮,馬齒莧(烘烤),鹽(研磨),豬牙皁莢(去皮各一份)蘭香根(半兩),饙飯(曬乾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散,以麵裹,炭火燒令煙盡,取出去面,細研為末,每日揩齒。

揩齒細辛散方

細辛(去苗葉),升麻,白芷,藁本(去苗土),沉香(銼),丁香,石膏(研各一分)

上七味,搗研為散,每日用柳枝咬頭令軟,點藥揩齒為妙。

揩齒升麻散

升麻,生乾地黃,皂莢,干石榴子,柳枝,巨勝(各半兩)

上六味銼細,入瓷油瓶中,以鹽泥固濟,炭火燒通赤,候冷搗研為散,如常揩齒。

揩齒金牙散

金牙(入瓷瓶內泥固濟火燒一日研五兩),蟾酥(少許),細辛(去苗葉),黃芩(去黑心),白芷(各半兩),升麻(一兩)

白話文:

  • 金牙(放入瓷瓶內,加入泥漿密封,經過燒製一天後取出研磨,取五兩。)

  • 蟾酥(少量,約一錢,或按病情增減。)

  • 細辛(根莖入藥,需去除苗與葉。)

  • 黃芩(去黑心,選用優良的黃芩根。)

  • 白芷(各半兩。)

  • 升麻(一兩。)

上六味,搗研為末,別用蕎麥麵四兩,以新麻油和成片,將前藥末裹作團,頓磚上,四畔以炭火燒一飯久,取出候冷,和團再搗羅為細末,別研龍腦麝香各少許,丹砂雄黃各半兩,再同研勻,用瓷合盛,逐日點藥揩齒上,即以暖水漱之,如牙齒疼血出,揩三五次瘥,久揩黑髭發。

白話文:

取上好的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另外準備四兩蕎麥麵,用新榨的麻油和成麵團,將前面研磨成的藥粉包在麵團裡,放在砧板上,四面點燃炭火,燒製一頓飯的時間。取出後,等麵團冷卻,和成新的麵團,再研磨成細末。另外將龍腦和麝香各研磨少許,丹砂和雄黃各半兩,混合研磨均勻。將藥粉放入瓷盒中保存,每天取少量藥粉刷在牙齒上,然後用溫水漱口。如果是牙齒疼痛、出血,刷藥三到五次就能治癒。長期使用還可以使黑色的鬍鬚和頭髮變黑。

蓮子草,升麻(銼),牛膝(切),茜草(切),丁香(各半兩),生地黃(切二兩)

白話文:

蓮子草、升麻(銼碎)、牛膝(切片)、茜草(切片)、丁香(各半兩)、生地黃(切片二兩)

上六味,入瓶子內,用泥封頭,燒令通赤,取出搗羅為散,每如常揩齒。

治䘌疼,齒根宣露。揩齒白芷散

白芷,芎藭,甘草(炙),地骨皮,石菖蒲(各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日常以白楊枝,搵藥揩齒上。

揩齒桑椹散

桑椹,升麻,生乾地黃,槐白皮,皂莢(鹽水浸一宿焙乾各一兩)

白話文:

  • 桑椹:6公克

  • 升麻:6公克

  • 生乾地黃:6公克

  • 槐白皮:6公克

  • 皁莢(用鹽水浸泡一夜後烘乾):6公克

上五味細銼,用糯米飯和為團,以炭火燒令通赤後,細研為散,先以漿水漱口,早晨臨臥,以指點搵藥揩齒,令光潤,黑髭。

白話文:

將上等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糯米飯和在一起做成小丸子,用炭火燒到通紅後,研磨成細末。用漿水漱口後,在早晨睡覺前,用手指沾取藥物擦拭牙齒,使牙齒光亮潤澤,鬍鬚烏黑。

槐枝(一兩),皂莢(兩挺),巨勝子(炒),青鹽(研),生乾地黃(各一兩)

白話文:

  • 槐枝(50克)

  • 皁莢(100克)

  • 巨勝子(炒熟),青鹽(研磨)

  • 生乾地黃(各50克)

上五味,並細銼,入新瓷瓶內盛,固濟,於瓶口上,只留一孔,如錢大,後以文武火燒,候藥性絕為度,便取出搗羅為細散,每用揩齒。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均勻研磨成細末,放入新的瓷瓶中盛裝,封好瓶口,只留一個銅錢大小的孔洞。然後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燒製,直到藥物失去藥性為止。取出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用來刷牙。

牢牙益齒。大聖散

皂莢(銼二挺),訶黎勒皮,鹽(各一兩)

上三味搗碎,以麵裹成團,用槐枝火燒,煙盡為度,別入升麻細辛各一兩,同研為末,每日早夜揩牙,溫水漱口。

白話文:

把以上三種藥材搗碎,用麵粉裹成藥團,用槐樹枝火燒,直到煙霧消失為止。另外加入升麻和細辛各一兩,一起研磨成細粉。每天早晚刷牙,並用溫水漱口。

揩齒皂莢散方

皂莢(不蛀者),雞腸草(燒各半斤),青鹽(二兩)

上三味,細研為散,每用揩齒。

揩齒龍花蕊散

龍花蕊(二兩龍葵花是),凝水石(搗研四兩),生乾地黃(焙二兩)

上三味,搗為散,日常用揩齒。

揩齒胡桃灰散方

胡桃仁(燒作灰研),貝母(去心各一兩)

上二味,搗研為散,每用揩齒。

揩齒令白淨。七寶散

海蛤,琥珀,真珠,白石英,瑪瑙,光明砂(各一兩),麝香(一分)

上七味,搗羅為細散,於乳缽內,重研令細,每日取柳枝打碎一頭,點藥揩齒,甚良,及咽津無礙。

揩齒,烏髭鬢,兼治牙齒一切疾病。黑金散

麻籸(三斤細杵不用羅),地黃(三斤揀擇勻停好者曬乾銼),青鹽(二兩杵碎不用羅),皂莢(九挺肥好不蛀者截作三段為度),東引桃皮,柳枝,桑枝(各十截如指闊各長一寸),馬齒(一斤取牆頭上生者良採時不得令他人見雞犬不聞須自身採取於淨室內陰乾秤數收用之)

白話文:

麻籸(三斤,細杵,不用過濾),地黃(三斤,揀選好品質的,曬乾,切成碎末),青鹽(二兩,杵碎,不用過濾),皁莢(九挺,肥美、沒有蟲蛀的,切成三段),東引桃皮、柳枝、桑枝(各十截,如手指般寬,各長一寸),馬齒(一斤,採摘自牆頭上生長的,最好在採摘時不要被他人看見,也不要讓雞犬聞到,必須由採摘者本人在乾淨的室內陰乾,稱重後收好)。

上八味,取盛三升以來瓦罐子一隻,將前件藥物,隨味分作三處,隨一味一重,重下於罐子內放藥,繼用新瓦一片,可罐子口蓋復,瓦先穿一小竅,外以紙筋泥固濟候乾,炭火燒通赤,候竅子煙出,火塞竅子,用冷黃土培一兩宿,取出,更用升麻白芷各一兩,同前藥一處細搗,羅為末,以新瓷器密收,逐次旋取,不以旦暮揩齒表裡,久用髭鬢黑潤,牙齒堅白,除口氣。

白話文:

取盛三公升的水,和一個瓦罐。將前述的藥物按照藥味分作三份,每放一份藥材,之後接著放一塊新瓦片,將瓦罐密封,在瓦片上先鑽一個小孔,用紙筋泥封住小孔,等乾燥後,用炭火燒紅後,等小孔冒煙時將小孔堵住,用冷黃土覆蓋一兩天,取出藥材,再加入各一兩的升麻和白芷,與之前的藥材一起搗碎,過篩成粉末,用一個新的瓷器容器密封保存,每次取少量藥粉,不論早晚,用來刷牙和漱口,長期使用可以使鬍鬚和鬢髮烏黑潤澤,牙齒堅固潔白,去除口臭。

揩齒,變白髭。槐枝散

槐枝,無食子(搗末),馬齒莧,生乾地黃,烏賊魚骨(搗末),胡桃(燒灰),青橘皮(去白),地黃花,皂莢,槲葉蔥須(各一分)

白話文:

槐樹的枝條、沒有籽的烏梅(搗碎)、馬齒莧、生鮮的熟地黃、烏賊魚骨(搗碎)、胡桃(燒成灰)、青橘皮(去掉白色的部位)、地黃花的果實、皁莢、槲樹的葉子、蔥須(各取一份)

上一十一味,並細銼,入瓷瓶內,蓋口火燒煙出,細研為散,每日三上揩齒。

揩齒,髭鬢變白為黑。芰實花散

芰實花(陰乾),糯米花(陰乾),黯子花(陰乾各五兩),烏菱(三七枚),麝香(三分),胡桃(三七枚取油入內),不蚛皂莢(銼寸段兩挺)

白話文:

  • 芰實花(在陰涼處曬乾)

  • 糯米花(在陰涼處曬乾)

  • 黯子花(在陰涼處曬乾,各五兩)

  • 烏菱(37片)

  • 麝香(三分)

  • 胡桃(37枚,取油放入藥中)

  • 不蚛皁莢(切成一寸長的段,兩支)

上七味,除麝香外,搗羅為細末,用糯米飯搜為團,以炭火燒令通赤,候冷入麝香三分,都研令細,每日早晨及夜臨臥,先以漿水漱口,後揩齒。

白話文:

將上文提到的七種藥材(除麝香外),研磨成細粉,再用糯米飯做成糰子,用炭火燒成通紅,待稍微冷卻後,加入研磨成細粉的麝香三分,並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天早晨及晚上睡覺前,先用漿水漱口,然後用藥粉擦拭牙齒。

揩齒,烏髭鬢,及治牙齒諸疾,若用此藥,永不患牙病。華山石刻散

雞腸草,旱蓮草茜草根,晚蠶砂白礬,青鹽,不蚛皂莢呵子(以上各等分)

白話文:

雞腸草、旱蓮草、茜草根、晚蠶砂、白礬、青鹽、不蚛皁莢呵子(以上各等分份量)

上八味,㕮咀如麻豆,入瓶子內,外用鹽泥固濟,口上留一竅,如皂子大,用木炭五升煅之,煙盡為度,杵為細末,每日三二次揩牙,熱氣微癊,少時用漿水漱口內,髭發黃白者皆黑。

白話文:

八種藥材研磨成麻子大小,放入瓶子中,用鹽泥密封,瓶口留一個像皁果大小的小孔,用木炭五升煅燒,燒到煙霧消失為止,然後研磨成細末,每天早晚或早中晚刷牙,牙齒上的熱氣和污垢都能去除。用漿水漱口,鬍鬚和頭髮變黃變白的都能變黑。

揩牙烏髭,及治牙疳出血,久不瘥。當歸散

當歸(末),鯽魚(洗去腹中物留鱗內當歸末令滿)

上二味,以紙裹泥固濟,燒成黑灰,入燒鹽同和,揩牙如常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