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十一 (4)
卷第一百二十一 (4)
1. 牙齒動搖
論曰,手陽明支脈,入於齒,足陽明之脈,又遍於齒,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若經脈虛,風邪乘之,血氣損少,不能榮潤,故令動搖也。
治牙齒動搖疼痛。蜀椒散方
白話文:
醫書上說,手陽明經的支脈,會進入牙齒,足陽明經的經絡,又遍佈於牙齒,是骨頭的最後端,骨髓的養護之處,如果經脈虛弱,風邪趁虛入侵,血氣不足,不能滋潤牙齒,所以才會使牙齒動搖。
蜀椒(二十粒),枳根皮,莽草,細辛,菖蒲,牛膝(以上各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散,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細細含之,以瘥為度。
又方
白話文:
蜀椒(二十粒),枳根皮、莽草、細辛、菖蒲和牛膝(以上各一兩)
芎藭(二兩),細辛(一兩),薏苡仁(二兩),地骨皮(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柳枝(一兩銼)
白話文:
芎藭(40 公克),細辛(20 公克),薏苡仁(40 公克),地骨皮(20 公克),防風(20 公克,去除蘆頭),柳枝(20 公克,切碎)
上六味,搗篩為散,每用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治牙齒動搖疼痛,齒齦宣露,咬物不得,宜用。細辛散方
細辛(二兩),柳枝皮(四兩)
白話文:
取上述六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每次使用半兩,加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一碗,濾去藥渣後趁熱含服,待冷卻後吐出。
用於治療牙齒鬆動疼痛、牙齦紅腫外翻、無法正常咀嚼食物,適合使用此方。
方中包括:細辛(二兩),柳枝皮(四兩)。
上二味細銼,於銚中炒令黃,納大豆一升,和柳皮更炒,候爆聲絕,於瓷器中盛,用好酒五升浸,經一宿,暖一大盞,熱含冷吐,以瘥為度。
又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兩種藥材切細,在鍋中炒至金黃色,然後加入一升大豆和柳樹皮一起炒,直到響聲停止,然後盛放在瓷器中,並浸入五升好酒中,過一夜,然後溫熱一大杯,熱的時候含在口中,冷的時候吐出來,以治癒疾病為原則。
蒼耳子(三合),李根白皮(三兩)
上二味銼碎,每用一兩,水煎熱含冷吐。
治齒風動搖。捍齒勞牙方
白話文:
蒼耳子(三錢),李樹根白皮(三兩)
丹砂(別研一兩),青礬(別研半兩),白礬(別研半兩),防風(去叉半兩),馬牙硝(別研半兩),蠟(一兩),麻油(三兩),松節(銼半兩),當歸(切焙一兩),細辛(去苗葉半兩),松脂(二兩)黃耆(銼一兩),臘月豬脂(半斤)
白話文:
丹砂(另外研磨一兩),青礬(另外研磨半兩),白礬(另外研磨半兩),防風(去掉叉半兩),馬牙硝(另外研磨半兩),蠟(一兩),麻油(三兩),松節(研磨半兩),當歸(切片烘烤一兩),細辛(去掉莖葉半兩),松脂(二兩)黃耆(研磨一兩),臘月豬脂(半斤)
上一十三味,除脂蠟油外,並細銼,先於鐺中煎脂,濾去滓,次下油,煎三兩沸,續下銼藥,煎十餘沸,以棉濾過,去滓更下蠟,並別研藥,慢火養成膏,於瓷合盛,每用少許,塗敷患處即瘥。
治齒動,吃食不穩。地骨皮散方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十三種藥物,除了豬油、蠟和油之外,其餘的都切碎,首先在鍋中煎豬油,過濾掉渣滓,然後放入油,煎至沸騰兩三次,再將切碎的藥物放進去,煎十多次,用棉花過濾,去掉渣滓後,再放入蠟,另外研磨藥物,用文火熬製成膏,用瓷器皿盛裝,每次用少許,塗抹在患處即可治癒。
地骨白皮(微炒一兩),當歸(切焙乾三分),升麻(半兩),桂(去粗皮一分),甘草(炙黃赤色半兩),芎藭(三分),紫礦(炙半兩),寒水石(二兩半),莨菪子(炒香熟半兩)
白話文:
-
白地骨皮(輕微炒過,一兩)
-
當歸(切片並烘乾,三分)
-
升麻(半兩)
-
桂枝(去除粗皮,一分)
-
甘草(烘烤至黃赤色,半兩)
-
芎藭(三分)
-
紫礦(烘烤,半兩)
-
寒水石(二兩半)
-
莨菪子(炒香至熟,半兩)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用一錢匕,塗齒根下,甚者綿裹如彈子大,日吞三兩丸,欲得口中含化,亦妙。
治齒根出露,搖動疼痛,宜含防風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一小撮,塗抹在牙齒根部;若情況嚴重,可用棉布包裹藥粉,大小如彈珠,每日吞服三到四次。也可以將藥粉放在嘴裡慢慢溶化,效果也很好。
治療牙齒根部外露、搖晃及疼痛,適合含漱防風湯。
防風(一兩),蔓荊子(一兩),細辛(半兩),川升麻(半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半兩),芎藭(一兩)
白話文:
防風(6克),蔓荊子(6克),細辛(3克),川升麻(3克),地骨皮(3克),赤茯苓(3克),芎藭(6克)
上七味,都細銼和勻,每用半兩,以水一大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就於患處,良久冷即吐,含盡為度,日二,盡此一劑,永瘥矣。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都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每次使用半兩,用一大杯水和一杯酒一起煎煮,煮到只剩下原來的一杯,把藥渣濾掉,趁熱含在嘴裡,含到冷了就吐掉,含到藥液都含完為止。每天含兩次,一劑藥吃完以後,病就會痊癒了。
又方
莽草(不以多少)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綿裹內蚛孔中,或於痛處咬之,低頭吐津,勿咽之,痛便定。
治牙齒動搖,根腐肉爛。細辛散方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
取莽草(用量不限)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裹後放入蟲蛀的洞中,或者放在疼痛的地方咬住,低頭讓口水流出,不要吞下,這樣疼痛就會停止。
用於治療牙齒鬆動,牙根腐爛,肉組織壞死的情況。此為細辛散的配方。
細辛(去苗),川升麻(一兩),地骨皮,角蒿(各三兩),牛膝(三兩去苗),生地黃(五兩)
白話文:
細辛(去除根鬚),川升麻(一兩),地骨皮,角蒿(各三兩),牛膝(三兩,去除根鬚),生地黃(五兩)
上六味為末,先以荊芥鹽湯漱口良久,揩疼處令熱為度,有涎吐之,每日早晨夜臥用。
治牙齒動搖,解骨槽毒氣,令齒堅牢。麝臍散方
白話文:
將上藥六種磨成粉末,先用荊芥鹽的湯漱口,含在口中很久才吐出來,用此方擦拭疼痛的地方,直感到溫熱舒服就好。每天早晨、晚上睡覺前使用。
麝臍(十個無香者皮子細切),木律(四兩),郁李仁(二兩),牛膝(去蘆頭細切一斤),黃茄子(秋熟出子者二枚切細)
白話文:
麝臍:十個沒有香味的麝臍,切成細末。
木律:四兩。
郁李仁:二兩。
牛膝:一斤,去蘆頭切成細末。
黃茄子:秋天成熟、長出種子的黃茄子,切成細末。
上五味,入鐵臼內,搗令相著,握作團,入罐子內,上用瓦子蓋口,留一小竅,用鹽泥固濟,燒令通赤,候煙白色,即取去火,新土罨一復時,取出入麝香一錢,再同研細,每日早晨臨臥,揩牙動處,須臾溫水漱口。
治牙齒疼,動搖,作臭血出。石菖蒲散方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放入鐵臼內研磨,直到它們充分混合,然後捏成團狀,放入罐子內,用瓦片蓋住開口,留一個小孔,用鹽泥封住,燒到罐子通紅,冒出白煙,立即取下火,用新土將罐子埋起來一整晚,取出來後加入一錢麝香,一起研磨成細末,每天早晨睡覺前,擦在牙齒上有問題的地方,過一會兒用溫水漱口。
石菖蒲,棘針(燒灰),細辛(去苗葉各半兩),乾薑(炮裂),雞舌香(各一分)
白話文:
石菖蒲、棘針(燒成灰)、細辛(去苗葉,各半兩)、乾薑(炮裂)、雞舌香(各取一份)
上五味,搗羅為散,以綿裹一錢匕,貼牙齦上,有涎吐之。
治齒動搖。地黃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裝一錢的份量,貼在牙齦上,如果有口水則吐掉。
用於治療牙齒鬆動。地黃丸方。
生地黃(五斤粗者取汁),山芋(四兩),人參(四兩),枸杞根(三兩粗大者),白茯苓(去黑皮四兩)
白話文:
生地黃(五斤,較粗的取汁),山藥(四兩),人參(四兩),枸杞根(三兩,粗大的),白茯苓(去黑皮四兩)
上五味,先煎生地黃汁,搗諸藥末,用好酒一斗,別煎至三升,去滓入煎下地黃汁,同再煎入白蜜一斤,酥少許,煎候可丸即成,丸如小豆大,每服酒下二十丸,一日三服,漸加至五服。
治牙齒動搖疼痛,及骨槽風。草烏頭散方
白話文:
首先將五味藥材加入生地黃汁中煎煮,然後將其他藥材搗碎成粉。接著,使用一斗好酒分開煎煮至三升,去除酒渣後加入煎煮好的生地黃汁中,再次一起煎煮。最後,加入一斤白蜜和少許酥油,煎煮至可以製丸的程度。將藥丸製成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一日服用三次,逐漸增加至五次。服用時可以用酒送服。
草烏頭(實大者一兩分作三分一分燒存性二分燒黑色為度),青鹽(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地龍(去三合分)
白話文:
川烏(一個質量很重的一兩川烏可分為三份,其中一份燒成黑色,另外兩份燒成灰)
精製的鹽(半兩)
細辛(除去根部葉子後,取剩下的半兩)
地龍(去三合粉)
上四味,搗羅為散,早夜如齒藥,揩牙齒動搖處。
治風沖牙齒搖動。芎藭湯方
芎藭(銼一兩半),防風(去叉一兩),薏苡仁(一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以水三盞,煎一二十沸,去滓熱含冷吐,咽津無妨。
治牙齒動搖。黑聖散方
草烏頭(三兩燒令赤地上用碗合定良久取出),硼砂(研半兩)
上二味,搗羅研細,每用一錢匕,沸湯點,先渫牙,後用藥少許,揩牙齒動搖處,日三五度。
治齒動搖欲墮方
上取生地黃肥者細切,以綿裹如彈丸大,於所患齒處嚼之,咽汁盡,即更用,日三度。
又方
上以皂莢不蚛者,不計多少,燒存性,搗羅為末,代齒藥揩之。
又方
白話文:
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牙齒鬆動。芎藭湯的配方如下:
使用芎藭(切碎成一兩半)、防風(去掉分岔部分的一兩)、薏苡仁(一兩)、細辛(去掉芽葉部分半兩)這四種藥材,
將它們粗略捣碎後過筛,每次取用五錢的量,加入三盞水煎煮至十到二十次沸騰后,濾去沉渣,趁着藥液還溫熱時含在口中,待其變涼后吐出,吞咽過程中產生的唾液對身體無害。
另一治療牙齒鬆動的方劑名為[黑聖散]:
需要草烏頭(三兩,燒紅后埋入地中,用碗蓋住一段時間再取出)和硼砂(研磨成半兩)這兩味藥,
同樣地,將它們捣碎并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一錢的量,用沸水調和后,先用來漱口清潔牙齒,再用少量藥膏擦拭在牙齒鬆動的地方,每天進行三到五次。
還有一個治療牙齒搖晃近乎脫落的方子:
選取肥厚的鮮地黃切成細片,用棉布包裹成彈丸大小,放在患病的牙齒處咀嚼,咽下汁液后,繼續換新的使用,每天三次。
另一種方法是:
取無蟲蛀的皂莢,不論數量多少,燃燒至剩餘灰烬,然後搗碎並篩制成粉末,可用來代替牙粉擦拭牙齒鬆動的部位。
最後一個方子是:
上以皂莢不限多少,燒作黑灰色便研,然後以地黃汁和,如雞子大,又燒令通赤,搗羅訖,又以地黃汁和,又燒,如此者三遍,搗羅為散,貼齒痛神效。
白話文:
用皁莢,不限數量,燒成黑色或灰色,研成粉末,然後加入地黃汁,混合成雞蛋大小的丸子,再次燒制至通紅,搗碎篩過,再次加入地黃汁,再燒製,如此重複三次,最後搗碎成粉末,用它來敷牙痛,有奇效。
治牙齒動搖,烏髭明目,牢牙方
黑鉛(半斤大鍋內熔成汁旋入桑條灰柳木錘研令成沙)
白話文:
治療牙齒鬆動、烏黑鬍鬚、明亮眼睛的牢固牙齒方:
黑鉛(半斤,在大鍋中熔化成液體後,立即加入桑枝灰,用柳木錘搗研磨至成為沙狀)
上一味,以熟絹羅為末,每日早晨如常揩牙,後用溫水漱在盂子內,卻用其水洗眼,亦治諸般眼疾,髭黃白者用之,皆變黑也。
治齒風搖動,或食物傷。捍齒膏方
白話文:
這種藥材的其中一種用法,是將熟絹羅研磨成細末,每天早晨像平常刷牙一樣刷牙,然後用溫水漱口,將漱口水吐在容器內,再用漱口水洗眼睛,也可以治療各種眼疾。鬍鬚、頭髮發黃發白的人用了這種藥,都會變成黑色。
臘月豬脂(二兩),丹砂(研),青礬(研),綠礬(研),白礬(熬枯),馬牙硝,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各一兩一分),蠟(一兩),當歸(銼焙一兩),脂麻油(三兩),松脂(二兩),黃耆(細銼一兩三分)
白話文:
臘月豬脂(二兩)
丹砂(研成粉末)
青礬(研成粉末)
綠礬(研成粉末)
白礬(熬製至乾燥)
馬牙硝
防風(去掉叉枝,並研磨細)
細辛(去掉苗葉,並研磨細,各一兩一分)
蠟(一兩)
當歸(切片並烘烤,一兩)
脂麻油(三兩)
松脂(二兩)
黃耆(研磨細,一兩三分)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細散,先煎油沸,次下豬脂及蠟,次下諸藥,如魚眼沸,三上三下,入瓷器收,旋揩齒,仍取臘日合即妙。
治牙齒搖動,齒齦宣露,口氣腥臭,不能飲食,宜貼棘刺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三種藥材搗成細末,先用油煮沸,然後放入豬油和蠟,再放入所有的藥材,煎至藥液沸騰如魚眼般大時,上下翻動三次,倒入瓷器中密封保存。等到臘月時,取出藥膏與牙齒摩擦,效果最佳。
棘刺(炒),當歸(銼焙),青葙子,乾薑(炮),菖蒲,莎草根(炮),雞舌香,青木香,青黛(研),胡桐淚(各等分)
白話文:
棘刺(炒後使用),當歸(銼碎後焙乾),青葙子,乾薑(炮製後使用),菖蒲,莎草根(炮製後使用),雞舌香,青木香,青黛(研磨成粉),胡桐淚(各等份)
上一十味,搗羅為細散,綿裹半錢匕,貼齒上。
治牙齒疼痛,風齲蟲蝕,挺出搖落者。礬石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絹布包裹半錢的份量,敷在牙齒上。
治療牙齒疼痛,風濕引起的蛀牙,以及牙齒鬆動脫落。這是礬石散的配方。
白礬(熬枯),藜蘆(去蘆頭),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白朮,乾薑(炮),蛇床子(微炒),甘草(炙銼),附子(炮製去皮臍)
白話文:
-
白礬:熬製至乾燥無水。
-
藜蘆:去除蘆頭。
-
防風:去除分叉的枝條。
-
細辛:去除苗葉。
-
蜀椒:去除蒂目和閉口的果實,炒至出汗。
-
白朮:使用乾燥的白朮。
-
乾薑:炮製過的乾薑。
-
蛇牀子:微炒。
-
甘草:炙烤並切碎。
-
附子: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肚臍。
上一十味等分,搗羅為細散,溫酒調三錢匕,熱漱冷吐,勿咽汁,日三兩次。
治牙齒搖落,復安令著。堅齒散方
熟銅(末細研二兩半),當歸(切焙三分),地骨皮,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各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等量,搗碎成細粉末,用溫酒調和三錢匕的藥粉,熱熱地漱口,冷了之後吐掉,不要吞下藥汁,每天早晚各漱口一次。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牙齒鬆動脫落,使牙齒重新穩固。這個方子叫做「堅齒散」。
材料:熟銅末(研成細粉,二兩半),當歸(切片,用文火烘烤,三分),地骨皮,細辛(去掉苗葉),防風(去掉叉枝,各半兩)。
上五味,搗研為細末,再同研如粉,齒才落時,熱黏齒槽中,貼藥齒上,五日即定,一月內,不得咬硬物。
白話文:
把上列五味藥搗碎研磨成細末,然後再研磨成粉末,在牙齒剛掉落時,將藥粉加熱並黏貼在牙槽中,並將藥粉貼在牙齒上,五天後藥物就會固定,一個月內不能咬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