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九 (3)

1. 牙齒歷蠹

論曰牙齒歷蠹者,腎氣虛弱,骨髓不固,氣血衰耗,不能榮潤於牙齒,故令牙齒黯黑,謂之歷蠹。

治牙齒歷蠹黯黑。皂鹽散方

白話文:

論述說,牙齒出現黑色蛀蝕的情況,是因為腎氣虛弱,骨髓不夠堅固,氣血衰竭耗損,無法滋養潤澤牙齒,因此導致牙齒變暗黑,稱為歷蠹。

治療牙齒歷蠹變暗黑的方法,使用皂鹽散的處方。

皂莢(一挺酥炙去皮子),鹽花,槐白皮(各半兩),升麻,白礬(麩令汁枯),甘松香,細辛(去苗葉各一分)

上七味為細散,先以鹽揩齒,後用藥半錢匕,勻敷之。

治齒歷蠹。穀精草散方

白話文:

皁莢(一斤,用火烤酥後去除外皮),鹽花,槐白皮(各半兩),升麻,白礬(用麩皮汁液煎熬至乾燥),甘松香,細辛(去掉根和葉,各一分)

穀精草(燒灰),白礬灰(一分),蟾酥(一片炙乾),麝香(少許)

上四味,細研為散,於宣露處貼之。

治齒歷蠹。柳枝膏方

白話文:

  • 穀精草:將穀精草燒成灰燼。

  • 白礬灰:取白礬,燒成灰燼,比例為一分。

  • 蟾酥:取蟾蜍背部的分泌物,裁成薄片後烘烤乾燥,取一片。

  • 麝香:取少量麝香。

柳枝(銼一握),防風(去叉銼),細辛(去苗葉銼),鹽花(各一分)

白話文:

柳枝(切碎一把),防風(去除分叉切碎),細辛(去除根和葉切碎),鹽花(各一份)

上四味,用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更煎成膏,以瓷器收,每用薄紙,剪如柳葉,塗藥貼齒上。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用三茶杯水煎煮,煎到剩下一茶杯半,去渣後繼續煎成膏狀,用瓷器盛裝起來。每次使用時,用薄紙剪成柳葉狀,塗上藥膏,貼在牙齒上。

治歷齒蠹。麝香散方

麝香(一字),定粉(一錢),黃蠟(半兩)

上先細研前二味,後熔蠟調之,攤在紙上,每臨臥時,剪作片子,貼所患齒齦上。

治牙齒歷蠹,脃壞欲盡方

白礬(不拘多少)

上一味,新綿裹之,以所患齒咬定,有涎即吐。

治牙齒歷蠹,齒根黯黑。升麻散方

白話文:

治療牙齒蛀蝕,可以用麝香散:將麝香和定粉研磨細末,再加入熔化的黃蠟調勻,攤在紙上,每晚睡前剪成小片,貼在患處牙齦上。

如果牙齒蛀蝕嚴重,幾乎要掉光了,可以用白礬治療:將白礬包在棉花裡,咬住患齒,有唾液就吐掉。

治療牙齒蛀蝕、牙根發黑,可以用升麻散。

升麻,槐枝灰(各半兩),白附子(炮),密陀僧(煅),露蜂房(各一分)

白話文:

  • 升麻:半兩

  • 槐枝灰:半兩

  • 白附子:炮製,一分

  • 密陀僧:煅製,一分

  • 露蜂房:一分

上五味為細散,入地黃汁一合,和勻陰乾,每用揩齒。

治牙齒歷蠹,齒根黯黑。胡桐淚散方

胡桐淚(一兩),丹砂(半兩),麝香(一分)

上三味,同研極細,常用揩齒。

白話文:

取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地黃汁調和,陰乾後,每次用少許粉末刷牙,可治牙齒蛀蝕、齒根發黑。

2. 牙齒疼痛

論曰牙齒疼痛有二,手陽明脈虛,風冷乘之而痛者,謂之風痛,蟲居齒根,侵蝕不已,傳受余齒而痛者,謂之蟲痛,二者不同,古方有塗敷漱渫之藥,治風去蟲,用之各有法也。

治牙痛。藁本湯方

白話文:

牙齒疼痛有兩種,一種是手陽明經脈虛弱,風寒乘虛而入而引起的疼痛,叫做風痛;另一種是牙根中有蟲,不斷侵蝕牙齒,並傳播到其他牙齒而引起的疼痛,叫做蟲痛。這兩種疼痛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

古方中有很多治療牙齒疼痛的藥物,包括塗抹、漱口和潔淨牙齒等方法,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用法。

藁本(去苗土),芎藭,防風(去叉),蔓荊實(去皮),細辛(去苗葉),羌活(去蘆頭),升麻,木通(銼各三兩),楊白皮(細切二兩),露蜂房(炙劈碎),狼牙草(切),莽草(去梗),鹽(各半兩)大豆(炒令香熟二合)

白話文:

藁本(去除苗和泥土),川芎,防風(去除叉子),蔓荊實(去除外皮),細辛(去除苗和葉子),羌活(去除蘆頭),升麻,木通(切碎,每種三兩),楊白皮(切碎,二兩),露蜂房(炙烤後劈碎),狼牙草(切碎),益母草(去除梗),鹽(每種半兩),大豆(炒香,二合)

上一十四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水一盞,入生地黃汁少許,煎十餘沸,去滓熱漱冷吐。

治牙齒疼痛。芎藭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五錢放入藥勺中,加水一杯,加入少量生地黃汁,煎煮沸騰十幾次,過濾藥渣,趁熱漱口,然後吐出。

芎藭(三分),莽草(去枝半兩),獨活(去蘆頭銼一兩),防風(去叉三分),細辛(去苗葉半兩),郁李仁(微炒去皮三分),莨菪子(炒令熟一分)

白話文:

  • 芎藭(三分):三錢的川芎。

  • 莽草(去枝半兩):半兩重的莽草,並除去枝幹。

  • 獨活(去蘆頭銼一兩):一兩重的獨活,並除去蘆頭並切碎。

  • 防風(去叉三分):三錢的防風,並除去叉枝。

  • 細辛(去苗葉半兩):半兩重的細辛,並除去苗葉。

  • 郁李仁(微炒去皮三分):三錢的郁李仁,並微炒後去除外皮。

  • 莨菪子(炒令熟一分):一錢的莨菪子,並炒至熟透。

上七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以酒一升,煎三五沸,去滓熱漱冷吐。

治牙齒疼痛。茯神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稍微搗碎後篩選,每次使用五錢的份量,用一升酒煎煮至沸騰三到五次,濾去藥渣,趁熱漱口,最後將藥液吐出。

此方用於治療牙齒疼痛。[茯神散]方

茯神(去木一分),白茯苓(去黑皮一分),松脂(一分熬),青葙子(半兩炒令焦),白礬(一兩熬令汁枯),丹砂(一分研),麝香(半兩研),乳香(一分研)

上八味,搗羅為散,貼於牙齒疼痛處。

治牙齒痛。丁香膏方

白話文:

茯苓(除去木質部分一分),白茯苓(除去黑色外皮一分),松脂(一分熬製),青葙子(半兩炒至焦黑),白礬(一兩熬製直至汁液乾枯),丹砂(一分研磨),麝香(半兩研磨),乳香(一分研磨)。

丁香(三兩好者以水三升煎至半升),黃蠟(三兩),沉香(二兩水煎至半升),麝香(一兩別研),松脂(一兩煉),黃耆(銼一分),丹砂(半兩研如粉),細辛(三兩去苗葉水三升煎至半升),硫黃(一兩研如粉),鉛丹(三兩)

白話文:

丁香(選取最好的三兩,用三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半),黃蠟(三兩),沉香(二兩,用三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半),麝香(一兩,研磨成粉),松脂(一兩,熔煉後備用),黃芪(切片,量為一份),丹砂(半兩,研磨成粉),細辛(三兩,除去苗葉,用三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半),硫磺(一兩,研磨成粉),鉛丹(三兩)

上一十味,先以銀器中,煎丁香沉香汁,次入細辛汁,煎一半以來,次入松脂又煎,次下諸藥末,候藥無水氣,即入好麻油五兩,以柳木篦子攪,不得住手,候膏成,即入銀器中盛之,如牙齒疼痛,以塗絹可牙齒大小貼之,立效,貼藥後,或齦腫出膿血,並是病蟲出也。

治牙齒痛。定愈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先用銀器將丁香和沉香煎汁,然後加入細辛汁,煎至一半時,再加入松脂繼續煎,最後加入其他藥物的末。等到藥物沒有水氣時,加入好麻油五兩,用柳木篦子攪拌,不能停手,等到藥膏成形,就裝入銀器中。如果牙齒疼痛,可以將藥膏塗在絹布上,貼在疼痛的牙齒上。此方立竿見影,貼藥後,如果有牙齦腫脹或流出膿血,這是因為病蟲被逼出來了。

乳香(半兩),白礬(一兩燒灰),松脂(一兩熬汁盡),青葙子(一兩熬令熟不得焦),麝香(三分好者),丹砂(半兩研如粉),黃耆(半兩銼),琥珀(一兩)

白話文:

乳香(半兩)、白礬(一兩,燒成灰)、松脂(一兩,熬到沒有汁液)、青葙子(一兩,熬熟,但不能焦黑)、麝香(三分,好的)、丹砂(半兩,研磨成粉)、黃耆(半兩,切碎)、琥珀(一兩)

上八味,搗研為散,更別搗乳香煉熟為汁,入前藥中,如有疼痛蟲孔之處,干貼之,不用諸物,貼藥之時,不得用水,其痛立止。

治牙齒疼痛。草烏頭散方

白話文:

將上列的八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另外將乳香搗碎,加熱煉製成汁液,加入前面製成的藥粉中。如果有疼痛或蟲蛀的地方,直接將藥粉貼在患處即可,不需要其他東西。貼藥時不能用水,這樣疼痛就會立刻停止。

草烏頭(米泔浸一宿去皮切作片炒一兩),高良薑(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蓽茇(半兩),白殭蠶(半兩),五靈脂(半兩),乳香(一錢)

白話文:

草烏頭(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去皮切片,炒一兩)、高良薑(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蓽茇(半兩)、白殭蠶(半兩)、五靈脂(半兩)、乳香(一錢)。

上七味,搗羅為散,凡用一字揩牙,合口少時去涎盡,以鹽湯漱口。

治牙齒痛,塞鼻。乳香丸方

白話文:

取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使用時,取少量藥粉擦拭牙齒,閉嘴片刻後吐掉口中唾液,再用鹽水漱口。

此方用於治療牙痛,也可用來堵塞鼻孔。乳香丸的配方。

乳香,雄黃,硫黃,砒霜(各一分),阿魏,麝香(各半分)

白話文:

乳香,雄黃,硫黃,砒霜(各一錢),阿魏,麝香(各半錢)

上六味,研羅為末,炊餅皮丸如雞頭實大,如左邊痛,即用藥一丸,以薄綿裹,塞左鼻竅內,痛止即去之,右邊亦然。

治牙齒疼痛,生齦肉,去熱毒,解外風。升麻散方

白話文:

將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並以麵粉皮包成雞頭大小的丸子。若左側疼痛,就將藥丸以薄棉花包裹後塞入左側鼻孔內,疼痛停止後即可取出。右側疼痛也以相同方式處理。

升麻,當歸(切焙),防風(去叉各一兩),藁本(去苗土),甘草(炙),白芷,細辛(去苗葉),芎藭(各半兩),木香(一分)

白話文:

升麻:具有解表透疹、升舉陽氣的功效。

當歸(切焙):當歸經過切片、焙乾後,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防風(去叉各一兩):防風去掉叉枝後,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藁本(去苗土):藁本去掉根部土壤後,具有透疹、止汗的功效。

甘草(炙):甘草經過炙制後,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白芷:具有祛風解表、宣通鼻竅的功效。

細辛(去苗葉):細辛去掉根莖和葉子後,具有祛風通竅、溫散寒邪的功效。

芎藭(各半兩):芎藭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

木香(一分):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

上九味,搗羅為散,更於乳缽中研令細,塗貼齒齦粗者,以水二盞,藥五錢匕,煎三五沸,去滓熱漱冷吐、即瘥。

治牙齒疼痛。防風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種藥物搗碎成粉末,再在乳缽中研磨成更細膩的粉末。將藥粉塗抹在牙齦腫脹處。

用兩杯水和五錢的藥物煎煮三到五次,去渣後趁熱漱口,然後吐出藥水,疾病即可痊癒。

防風(去叉),當歸(切焙),芎藭,細辛(去苗葉各一兩),附子(炮裂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除叉子一樣的刺後),當歸(切片並炒焙),芎藭,細辛(去除根莖上面的幼苗,各一兩),附子(砲製裂開,半兩)

上五味,㕮咀如麻豆,每用藥五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十餘沸,去滓熱漱冷吐。

治牙齒疼痛,頭面浮腫,吃冷熱物不得。細辛散方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物一起研磨,像麻豆一樣大小,每次使用五錢勺的藥量,加入一杯水,放五片生薑,煎煮十幾次,去除渣滓,熱的時候漱口,冷的時候吐出來。

細辛(去苗葉),芎藭,藁本(去苗土),獨活(去蘆頭各一兩),地骨皮(半兩),蒺藜子(三分)

白話文:

細辛(去除莖葉),川芎,藁本(去除莖葉和泥土),獨活(去除蘆根,各一兩),地骨皮(半兩),蒺藜子(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散,綿裹如豇豆大,含化咽津,每日三五度易之,去膈間風熱,若患頭風鼻塞,先以油塗頂心,以手摩一二百遍,次用散一錢匕,又摩頂心,依前摩數遍、必瘥。

白話文:

把上六味藥搗碎成粉末,用棉布包起來,像豇豆般大小,含在嘴裡化開,每天吃三到五次。這樣可以祛除隔間的風熱,如果患有頭風鼻塞,先用油塗抹頭頂,用手按摩一二百遍,然後用一錢匕的藥粉,再按摩頭頂,依前按摩數遍,即可痊癒。

治牙齒疼痛,吃物不得。地骨皮湯方

地骨皮(一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生乾地黃(切一兩),戎鹽(研二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以水二盞,煎三五沸,去滓熱漱冷吐,以瘥為度。

治牙齒疼痛。槐枝湯方

白話文:

治療牙齒疼痛,吃東西都困難,可以服用地骨皮湯。用地骨皮一兩、細辛半兩(去掉苗葉)、生乾地黃切成一兩、戎鹽研磨成二分,混合後粗搗篩過,每次取五錢用兩盞水煎煮三到五沸,去渣後趁熱漱口,冷卻後吐出,直到症狀減輕。

另外,治療牙齒疼痛還可以服用槐枝湯。

槐枝(五握銼),升麻,莽草,胡桐淚(各一兩)

白話文:

槐枝(五把,切成碎末),升麻,莽草,胡桐淚(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分三服,每服水三盞,煎三兩沸,通口漱渫,大止牙痛。

治牙齒疼痛。鉛丹丸方

鉛丹(一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一分),莽草(半兩),附子(半生半熟一枚)

上四味,搗羅為末,以麵糊丸,如芥子大,用綿裹一丸,納蟲孔中即瘥。

治牙齒疼痛。桃白皮湯方

桃白皮,槐白皮,柳白皮(各二兩)

上三味,銼如麻豆,分為六帖,每帖以酒一升,浸一宿,煎三五沸,去滓熱漱冷吐。

治牙齒疼痛。藜蘆散方

藜蘆(去蘆頭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麝香(一分研)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用半錢匕,糝於齒上,如牙有蟲孔,即以綿裹少許納之。

治牙齒疼痛。地龍散方

地龍(去土),延胡索,蓽茇

上三味等分,搗羅為散,如左牙疼,用藥一字入左耳內,右牙疼,入右耳內。

治牙齒疼痛。蜀椒湯方

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鹽(研),土蜂房(各一分)

白話文:

治療牙齒痛的方法有數種,以下是根據古代中醫文獻整理的幾種療法:

  1. 鉛丹丸方: 藥材包括鉛丹一兩、去除籽粒並炒過的蜀椒一分、莽草半兩、半生半熟的附子一枚。將這四種藥材粗略搗碎後篩選,然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芥菜籽,用棉布包裹一粒放入牙痛處的蛀洞中,能有效緩解牙痛。

  2. 桃白皮湯方: 需要桃樹白皮、槐樹白皮、柳樹白皮各二兩,將這些材料切碎至麻豆大小,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用一升酒浸泡一夜,次日加熱煎煮至沸騰三到五次,去掉沉渣後,趁熱漱口後吐出,可減輕牙痛。

  3. 藜蘆散方: 使用去除了蘆頭的藜蘆半兩、炮製去皮的附子一分以及研磨的麝香一分。將這些藥物搗碎成粉末,每次使用半錢勺的量撒在患牙上。如果牙齒有蟲洞,可以將少量藥粉用綿布包裹後塞入洞中。

  4. 地龍散方: 地龍(去土)、延胡索和蓽茇等分量混合。將其搗碎成散狀。如果左邊牙齒痛,就將一「字」量(約等于少量)的藥粉放入左耳內;若右邊牙痛,則放入右耳內。

  5. 蜀椒湯方: 使用去除籽粒並炒至出汗的蜀椒、研磨的鹽以及土蜂房各一分。這些材料雖列出,但具體如何配製和使用此方的後續步驟未在原始文本中明確給出,一般來說,此類方劑可能涉及煎煮後飲用或局部應用以治療牙痛。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三盞,入蔥白三寸拍破,煎十餘沸,熱漱冷吐,日三五度。

治牙齒疼痛。乳香丸方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三盞水,放入拍碎的三寸蔥白,煎煮十多次,熱漱口後吐出,冷後再漱口,每天三至五次。

乳香(一塊如豌豆大),白礬(一塊如皂莢子大)

白話文:

乳香(一塊像豌豆般大小),白礬(一塊像皁莢子般大小)

上二味以鐵匙先於炭火中,熔白礬成汁,次下乳香安心中,急以手就丸乳香在礬內,以綿裹,疼處牙咬之,有涎即吐卻。

白話文:

將以上二種藥材:白礬和乳香,放在鐵湯匙上,放在炭火中,把白礬熔化成汁,然後把乳香放在白礬汁中,立刻用手把乳香做成丸狀,用棉花包裹,放在疼痛的地方,用牙齒咬,有涎水就吐掉。

治牙齒疼風腫,時復發歇。青鹽散方

青鹽(研),烏頭(粗銼各二兩)

白話文:

治療牙齒疼痛及風濕腫脹,時有反覆發作的情況。使用青鹽散方:

青鹽(研磨),烏頭(粗碎,各二兩)。

上二味,一處入銚子內,文武火炒,候皆紫色,即住火,待冷卻入臼中,搗羅為散,瓷器中盛,臨睡如常揩齒,溫水漱口,久患者不過五七遍永瘥。

白話文:

將上述兩種藥材,一起放入煎藥的鍋子內,以文武火炒,等到兩種藥材都變成紫色,立即熄火,等到藥材冷卻後放入研缽中,搗碎研磨成藥粉,用瓷器盛裝,在睡覺前像平常一樣刷牙,用溫水漱口,即使是長期的患者,不過五到七次就能夠痊癒。

治牙齒疼。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湯洗焙炒),白芷

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散,用沸湯浸藥一錢匕,漱疼處。

治牙齒痛不可忍。乳香散方

乳香(半錢研),蜀椒(輕炒取紅為細末一錢)

上二味,合研為散,每用半字一字,揩貼痛處良久,溫荊芥渴漱口立效。

治牙齒疼痛。蓽茇丸方

蓽茇,胡椒

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末,化蠟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納蚛孔中。

治牙齒痛,久不瘥。細辛湯方

細辛(去苗葉),蓽茇

上二味等分,粗搗篩,每用錢匕,水一盞,煎十數沸,熱漱冷吐。

治牙齒痛。乾地黃湯方

生乾地黃(焙三兩),獨活(去蘆頭一兩)

上二味,㕮咀如麻豆,每用五錢匕,以酒一盞,浸一宿,煎十餘沸,去滓熱漱冷吐,以瘥為度。

治牙齒痛。地龍丸方

地龍末,麝香(各一分)

白話文:

牙齒疼痛時,可用吳茱萸和白芷等量搗碎成粉末,取一錢匕浸泡在沸水中漱口。

若疼痛難忍,可用乳香研磨成半錢粉末,與輕炒至紅色的蜀椒細末一錢混合,取半字或一字份量塗抹在疼痛處,並以溫熱的荊芥水漱口,可迅速止痛。

對於牙齒疼痛,也可將蓽茇和胡椒等量搗碎成粉末,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蠟丸,取一丸放入牙縫中。

若牙齒疼痛久治不癒,可用細辛去除苗葉後,與蓽茇等量粗搗篩過,取一錢匕用一盞水煎煮十數沸,趁熱漱口,冷後吐出。

另外,將生乾地黃焙乾後研磨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與去蘆頭的獨活一起,取五錢匕用一盞酒浸泡一晚,再煎煮十餘沸,去渣後趁熱漱口,冷後吐出,直到疼痛減輕。

牙齒疼痛時,亦可用地龍粉末和麝香各一分混合,......

上二味,於乳缽中,細研為末,熔蠟為丸,如粟米大,每用一丸,納蟲孔中即瘥。

白話文:

將這兩種藥材放在乳缽中磨成細末,和入融化的蠟中,做成粟米大小的丸藥,每次只要用一丸,塞入蟲孔即可治癒。

治牙齒痛。細辛湯方

細辛(去苗葉),苦參(各一兩)

上二味,銼如麻豆,以水一盞,藥五錢匕,煎五七沸,去滓熱漱冷吐。

治牙齒痛。蒼耳湯方

蒼耳子(一合用根亦佳)

上一味,粗搗篩,以水二盞,煎十餘沸,入鹽少許,去滓熱漱冷吐。

治牙齒痛。地黃餅方

地黃(五斤)

白話文:

治療牙齒疼痛,可以用細辛湯、蒼耳湯或地黃餅。細辛湯用細辛和苦參各一兩,切碎成麻豆大小,用一盞水煎煮五到七沸,去渣後趁熱漱口,涼了再吐掉。蒼耳湯用蒼耳子一合,連根更好,粗搗篩過,用兩盞水煎煮十餘沸,加少許鹽,去渣後趁熱漱口,涼了再吐掉。地黃餅用地黃五斤。

上一味,淨擇去苗後,於甑內蒸,先鋪布一重,以土一層,密閉令熟,出曝之,當日干,如此經三度,以生地黃汁二升灑之,卻曝乾,然後搗為餅子含化,一治齒,二生津液,三變白髭鬢,其功極妙。

白話文:

上一種藥材,去除了苗後,在蒸籠裡蒸,先在蒸籠裡放一層布,然後放一層土,密封蒸熟,取出在陽光下曬乾,當天就乾。如此經過三次,再用生地黃汁二升灑上去,然後再曬乾,然後搗成餅子含化。一能治癒牙齒疾病,二能生津止渴,三能使白鬍鬚和鬢毛變黑,功效非常神妙。

治牙齒疼痛。無食子散方

無食子(不拘多少)

上一味,搗羅為散,以綿裹一錢,當痛處咬之即定,有涎吐之。

治牙齒疼痛。槐枝烙方

槐枝(燒令熱)

上於痛處齒縫中,烙之即瘥。

治牙齒痛。李木皮方

李木皮(不拘多少)

上取細嚼汁浸痛處,不過三五次,即瘥。

治牙齒痛。白楊醋方

頂心(一握細銼)

上以醋二升,煎十餘沸,去滓熱漱即吐。

治牙齒痛。松節湯方

松節(細銼如麻豆一合)

上一味,以水三盞,煎藥二盞許,去滓漱牙立止。

治牙齒痛。瓜蒂散方

瓜蒂(七枚)

上一味,炒黃碾散,以麝香相和,新綿裹,病牙處咬之。

治牙齒疼久不瘥。橘針湯方

臭橘針(不拘多少)

上一味,銼如麻豆,每用一合,水一碗,煎五七沸,熱漱牙疼處立效。

治齒痛舌癢,食物不得。防風飲方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了許多治療牙痛的偏方,像是用無食子搗碎後用布包起來咬住患處,或是用燒熱的槐枝放在牙縫中烙,還有用李木皮嚼碎後浸在患處,或是用白楊樹皮煮醋漱口,以及用松節煮水漱口等等。另外,瓜蒂炒黃碾碎後混入麝香,用布包起來咬住患處也能治牙痛,而臭橘針煎水漱口則可以治療牙痛和舌頭癢的症狀。

防風(去叉),升麻,桂(去粗皮),白石脂(研),當歸(切焙),檳榔(銼),桑根白皮(銼炒),乾木瓜,人參,黃連(去須),羌活(去蘆頭),芎藭(銼),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二兩),黃芩(去黑心一兩),遠志(去心半兩)

白話文:

防風(去掉分叉的部分),升麻,桂樹皮(去掉粗皮),白石脂(研磨成粉),當歸(切片後焙乾),檳榔(切碎),桑根白皮(切碎後炒熟),乾木瓜,人參,黃連(去掉根鬚),羌活(去掉蘆頭),芎藭(切碎),天雄(炮製後裂開,去掉皮和肚臍,各兩兩),黃芩(去掉黑色心,一兩),遠志(去掉心,半兩)。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七,以水一盞,生薑五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治齒痛、連牙頜疼。柳枝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使用三錢七分,用水一碗,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七分,去除殘渣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牙痛,以及連帶牙骯疼痛。此為柳枝湯的方劑。

柳枝(切),槐枝(切),黑豆(各一合),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出汗半兩),鹽,細辛(去苗葉),羌活(去蘆頭各一分)

白話文:

  1. 柳枝(切碎),2. 槐枝(切碎),3. 黑豆(各一合,約240毫升),4. 蜀椒(去籽,用鹽炒至出汗,約半兩),5. 鹽,6. 細辛(去苗葉),7. 羌活(去蘆頭,各一分,約6公克)。

上七味,除椒鹽外,並粗搗篩,先以水六盞,煎取二盞,去滓入椒鹽,再煎取一盞,通口漱之,不拘時,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除了花椒和鹽之外的七種藥材,一起搗碎篩過,先用六碗水煎煮,取二碗藥液,去掉滓後加入花椒和鹽,再煎煮取一碗藥液,不限時間,含在口中漱口,直到痊癒為止。

治牙齒疼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莽草(一分),桑寄生(一分),地骨皮(半兩),槐白皮(半兩銼),防風(半兩去蘆頭),藁本(一分),柳枝(一握銼)

上八味,搗篩為散,每用五錢匕,以水二大盞,入鹽末一錢,荊芥五穗,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日三用。

治牙齒疼痛方

槐白皮(一握),荊芥穗(半兩)

上二味,以醋一升,煎至五合,入鹽少許,熱含冷吐,以瘥為度。

又方

豬牙皂莢(一梃炙去皮子),川椒(七粒)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用一錢匕,綿裹於痛處咬之,有涎即吐。

白話文:

治牙齒疼痛

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莽草(一分),桑寄生(一分),地骨皮(半兩),槐白皮(半兩,銼成碎片),防風(半兩,去蘆頭),藁本(一分),柳枝(一握,銼成碎片)。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取五錢,用兩大碗水,加入一錢鹽末,五穗荊芥,煎煮至一碗,去渣後趁熱含在口中,冷卻後吐出,每日三次。

治牙齒疼痛方

槐白皮(一握),荊芥穗(半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一升醋煎煮至五合,加入少許鹽,趁熱含在口中,冷卻後吐出,以疼痛消失為止。

又方

豬牙皂莢(一根,炙烤後去皮),川椒(七粒)。

將以上兩味藥材,搗碎過羅篩,製成細散劑。每次取一錢,用棉布包好,咬在疼痛的地方,有口水就吐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