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九 (2)

1. 舌腫強

論曰心氣通於舌,脾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心脾二經受風邪,則舌本強,不能卷舒,又或熱氣加之則腫,腫則筋脈脹急,勢連咽喉,礙於呼吸,法宜刺之,泄去惡血,及餌以藥。

白話文:

中醫理論認為,心臟的氣通到舌部,脾臟的經絡經過咽喉,與舌根相連,並分散在舌頭下面。當心臟和脾臟受到風邪侵襲時,舌根部位會變硬,不能自由舒展。如果再有熱氣加入,舌頭就會腫脹。腫脹則筋脈脹急,勢必影響到咽喉,妨礙呼吸。此時應該採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將邪惡之血放出,並用藥物治療。

治舌腫強。白茯苓湯

茯苓(去黑皮),牛黃(研各三分),犀角(屑一分),甘草(炙),人參羚羊角(屑),熟乾地黃(焙),白朮,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 白茯苓(去黑皮):磨成粉

  • 牛黃:磨成粉,各取三分

  • 犀角:磨成細屑,取一分

  • 甘草:炙烤,取半兩

  • 人參:取半兩

  • 羚羊角:磨成細屑,取半兩

  • 熟乾地黃:焙烤,取半兩

  • 白朮:取半兩

  • 桂皮(去粗皮):取半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木舌腫強,及天行病,丹石發動,一切熱毒。射干湯方

射干,木通(銼),大黃(銼炒),馬藺子(各一兩半),漏蘆(去蘆頭),升麻當歸(切焙)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射干、木通(銼碎)、大黃(銼碎炒熟)、馬藺子(各一兩半)、漏蘆(去除蘆頭)、升麻、當歸(切片焙乾)、桂枝(去除粗皮)、甘草(炙黃各一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分溫服,日三夜二。

治傷寒舌腫。黃連湯

黃連(去須),大黃(生用各一兩),大青(去根),升麻,黃藥(各半兩),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黃連(去掉須根),大黃(生用,各一兩),大青(去掉根部),升麻,黃藥(各半兩),甘草(炙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黑豆一撮,同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病未退,每服更加芒硝末半錢匕,湯成下,以微利為度。

白話文:

以上這六種藥材,粗略地搗碎後篩過,每次取五錢匕的藥量,加入兩杯水和一小撮黑豆,一起煎煮至剩下一杯水,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如果病情沒有好轉,每次服用的時候可以再加入半錢匕的芒硝末,煮好藥之後服用,以輕微的瀉下為度。

治牙疼連牙關急,口眼相引,木舌腫強不能轉。牡蠣散

牡礪(煅研),伏龍肝附子(炮裂去皮臍),白礬(煅研各半兩)

白話文:

  • 牡礪(煅研):煅燒研磨過的牡蠣殼

  • 伏龍肝:龍肝,但實際上是指豬肝

  • 附子(炮裂去皮臍):炮製裂開的烏頭,去除皮和肚臍

  • 白礬(煅研各半兩):煅燒研磨過的明礬,各半兩

上四味,搗研為散,以酒和如泥,每用一錢,於患處塗貼,吐津。

治舌本強,兩邊痛。柴胡散

柴胡(去苗),升麻(各一兩),梔子仁(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熟水調下、日三。

治舌忽緊硬,逡巡能塞殺人者。塗百草霜方

百草霜,好鹽(各半兩)

上二味,同研勻,表裡塗之立效。

治舌強不能語。礬石散

白礬(研),桂(去粗皮各一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用一錢匕,或半錢匕,安舌下。

治舌腫滿口,言語不得。䗪蟲散方

䗪蟲(五枚炙),鹽(半兩)

上二味,細研為散,以水二盞,煎十餘沸,去滓熱含冷吐,以瘥為度。

治舌強不語。麝香散

麝香皂莢(各半兩)

上二味,研搗為散,每用半錢,滲舌腫上、吐津。

又方

蛇膽(一枚焙乾)

上一味,碾為末,敷舌上,有涎吐之。

治木舌腫強。螵蛸散

桑螵蛸(十二月者炙黃)

上一味為散,每服半錢匕,萊菔汁調下。

治舌腫滿口,氣息不通,須臾殺人,急以手指刺破,潰去惡血,亦可用微針決破,次用半夏酒

白話文:

治療舌頭腫脹塞滿嘴巴,呼吸困難,很快就會死亡,趕緊用手指刺破它,將瘀血排出,也可以用細小的針刺破,接下來用半夏酒方。

半夏(十枚)

上一味,以苦酒一升,煮取八合,稍稍漱口,熱含冷吐,半夏動人咽喉,以薑汁解之。

治舌腫滿塞喉欲死。蚯蚓塗方

蚯蚓(一條)

上一味,以少許鹽花化為水,以塗咽喉舌上,良久漸消。

治舌卒腫起,滿口塞喉,氣息不通,頃刻殺人,以針決舌下兩邊第一大脈出血,以銅箸燒令赤,熨瘡數遍,令血絕,仍以甘草湯治之方

白話文:

治療舌頭突然腫起來、充滿嘴巴堵住喉嚨、呼吸不通暢,瞬間就會致命。方法是用針刺舌頭下方的左右兩側的第一條大脈放血,再用銅製筷子燒紅,熨燙傷口多次,直到血停止流出。最後,用甘草湯治療。

甘草(不拘多少)

上一味,濃煎湯,熱含冷吐,未瘥更以釜底炲煤,和苦酒調塗舌上下,脫去更塗,須臾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