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六 (6)

1. 鼻淵

論曰內經謂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夫腦為髓海,藏於至陰,故藏而不瀉,今膽移邪熱上入於腦,則陰氣不固,而藏者瀉矣,故腦液下滲於鼻,其證濁涕出不已,若水之有淵源也,治或失時,傳為衄衊瞑目。

治腦熱鼻淵,下濁涕不止,防風散方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膽經的熱氣上移至腦部,就會出現鼻子流濁涕不止的症狀。因為腦部是髓海,藏於至陰之處,所以應該保持陰氣充足,不外泄。如今膽經的邪熱上攻腦部,導致陰氣不足,髓液外泄,所以鼻腔分泌濁涕不止,就像水源不斷流出一樣。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成鼻衄、視力模糊等更嚴重的病症。

治療腦熱導致的鼻淵,以及濁涕不止,可以服用防風散。

防風(去叉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人參,甘草(炙銼),芎藭,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白話文:

  • 防風:一兩半,去除叉子

  • 黃芩:一兩,去除黑心

  • 人參:一兩

  • 甘草:一兩,炙熱並切碎

  • 芎藭:一兩

  • 天門冬:一兩,去除中心並烘焙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沸湯調下、日三。

治腦熱鼻塞多涕,前胡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開水調服,一日三次。

治療腦部發熱、鼻塞多痰的情況,使用前胡湯的方子。

前胡(去蘆頭),木通(銼),石膏(各二兩),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各一兩半),大黃(銼炒一兩)

白話文:

前胡(去除草根的根莖),木通(銼成小塊),石膏(各二兩),黃芩(去除黑心),甘草(烘烤並切碎,各一兩半),大黃(切碎並炒過,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蔥白一寸,豉二十粒,生薑一棗大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腦熱肺壅,鼻淵多涕,雞蘇丸方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材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匙,加入一杯水,再放入一寸長的蔥白、二十粒豉、一顆大棗,以及切碎的生薑。將這些材料煮沸後,再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後趁溫熱時服用,服用時間不限。

雞蘇葉(乾者),麥門冬(去心焙),桑根白皮(銼),芎藭,黃耆(炙銼),甘草(炙銼各一兩),生乾地黃(切焙二兩)

白話文:

雞蘇葉(曬乾的),麥門冬(去中心烘烤),桑根白皮(切成小塊),芎藭,黃耆(烘烤並切成小塊),甘草(烘烤並切成小塊,各一兩),生地黃(切塊烘烤,二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臨臥人參湯下。治腦熱鼻淵多涕,芎藭,散方

白話文:

把上述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和成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睡覺前用人參湯送服。此方可治療腦熱、鼻淵、流鼻涕等症狀。

芎藭,莎草根(炒各二兩),石膏(研水飛一兩),龍腦(研一分)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荊芥臘茶清調下。

治肺壅腦熱,鼻淵不止,荊芥散方

白話文:

將川芎和白芷各兩錢,石膏研成細粉一錢,龍腦研成粉末一分,混合研磨成藥粉。每次服用兩錢匕,飯後用荊芥茶送服。此方可治療肺部壅塞、腦部發熱、鼻淵不止等症狀,為荊芥散方。

荊芥穗,藿香葉(各一兩),芎藭,莎草根(炒去毛各二兩),石膏(研如粉一兩半),龍腦(研一錢)

白話文:

荊芥穗、藿香葉(各12克),芎藭、莎草根(炒去毛,各24克),石膏(研成粉末,18克),龍腦(研成粉末,3克)。

上六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荊芥湯調下。

治肺熱鼻塞多涕,辛夷膏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荊芥湯送服。

治療肺熱引起的鼻塞和多涕,使用辛夷膏的方子。

辛夷(一分),白芷(三錢),藁本(去苗土),甘草,當歸(各半兩)

白話文:

辛夷(一分),白芷(三錢),藁本(去除泥土),甘草,當歸(各半兩)

上五味細銼,以清酒二盞,羊髓十兩,銀器內微火煎五七沸,傾入閤中澄凝,每取豆許內鼻中,日夜各一。

白話文:

將上等五味藥研磨成粉,加入兩杯清酒和十兩羊髓,在銀器內用小火煮沸五到七次,然後倒入容器中讓它凝固。每次取豆子大小的一粒,塞入鼻中,早晚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