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五 (5)
卷第一百一十五 (5)
1. 耳諸疾
論曰腎開竅於耳,足少陰之經,宗脈所會也,若精氣調和,元臟充盛,則耳聰而諸疾不生,或勞傷氣血,客受風邪,則腎虛而為耳病,有腎間積水而耳聾者,有心氣虛熱而耳聾者,有腦脂下流成耵聹耳垢而耳聾者,其證不一。
治腎間有水耳聾,經年不瘥,澤瀉湯方
白話文:
腎臟的開口通於耳朵,足少陰的經絡,是經脈匯聚的地方。如果精氣協調和諧,臟腑充實旺盛,那麼耳朵就聽得清楚,各種疾病也不會發生。或者因為勞累損傷了氣血,受到風邪的侵襲,那麼腎臟虛弱,就會導致耳朵疾病。有的人因為腎臟積水而耳聾,有的人因為心氣虛熱而耳聾,有的人因為腦垢流到耳朵裡而耳聾。這些情況各不相同。
澤瀉(一兩半),熟乾地黃(焙二兩),五味子,丹參,玄參,防風(去叉),桂(去粗皮),人參,當歸(切焙各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地骨皮(各二兩),磁石(煅醋淬七遍三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甘草(炙),黃耆(銼),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各一兩半)
白話文:
-
澤瀉(75 克)
-
熟乾地黃(焙製後 100 克)
-
五味子、丹參、玄參、防風(去除分叉)、桂枝(去除粗糙的樹皮)、人參、當歸(切片並焙製,各 75 克)
-
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石斛(去除根部)、地骨皮(各 100 克)
-
磁石(先煅燒,再以醋淬火七次,共 150 克)
-
牛膝(去除頭部,用酒浸泡,切片並焙製)
-
甘草(炙製)、黃耆(切碎)、菖蒲(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碎並焙製,各 75 克)
上一十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羊腎一隻,取汁至一盞,去羊腎下藥,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大棗三枚去核,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間有水,使人耳聾,補不足,柏子仁湯方
白話文:
上面十七種藥材,搗碎篩勻,每次取三錢,先用三碗水煮一隻羊腎,取汁一碗,把羊腎取出,加入藥材、一個拍碎的大棗核、三個去核的大棗,一起煮到七分,過濾後在飯前溫熱服用。
柏子仁(酒浸一宿曝乾),桂(去粗皮),白朮(米泔浸一宿銼炒),人參,乾薑(炮),甘草(炙),防風(去叉),烏頭(炮裂去皮臍),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山芋,芎藭,磁石(煅醋淬七遍),芍藥,黃耆,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白話文:
-
柏子仁(浸泡一整夜,曬乾)
-
桂皮(去除粗皮)
-
白朮(用米泔水浸泡一整夜,切碎後炒)
-
人參
-
乾薑(炮製)
-
甘草(炙)
-
防風(去除叉枝)
-
烏頭(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後烘乾)
-
山芋
-
芎藭
-
磁石(用醋煅燒並淬火七次)
-
芍藥
-
黃耆
-
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一兩半)
上一十五味㕮咀,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羊腎一隻,取汁一盞,去羊腎下藥,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損耳聾,針眼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五味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匕,先用水三碗,煮一顆羊腎臟,取一碗湯汁,取出羊腎臟,放入藥物,再加入一顆棗子大小拍碎的生薑,一起煎煮到七分熟,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桑螵蛸(炙十枚),牡丹皮(半兩),白朮(米泔浸一宿銼炒),白茯苓(去黑皮),當歸(切焙),桂(去粗皮),牡荊子(炒),磁石(煅醋淬七遍),附子(炮裂去皮臍),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熟乾地黃(焙各一兩),大黃(銼炒),細辛(去苗葉),芎藭(各半兩)
白話文:
桑螵蛸(烤過的桑螵蛸十枚),牡丹皮(半兩),白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碎後炒),白茯苓(去除黑皮),當歸(切片後烘烤),桂皮(去除粗糙的皮),牡荊子(炒過的牡荊子),磁石(用醋煅燒並淬火七次),附子(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肚臍),菖蒲(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碎後烘烤),熟乾地黃(烘烤過的熟乾地黃,各一兩),大黃(切碎後炒),細辛(去除莖葉),芎藭(各半兩)
上一十四味㕮咀,每服三錢匕,先以水三盞,煮豬腎一隻,取汁一盞,去腎下藥,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腦熱腦脂流下,塞耳成聾,大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四味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先用三杯水煮一整個豬腎,取一杯汁液,去除豬腎,加入藥材,煎到剩七分,去除藥渣,於飯前溫熱服用。
大青,大黃(銼炒),梔子(去皮),黃耆(銼),升麻,黃連(去須各一兩),朴硝(二兩)
白話文:
大青:青黛,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大黃:一種中草藥,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需要經過銼炒處理,以增強其藥效。
梔子: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功效。需去除外皮,以減輕其苦寒之性。
黃耆:一種中草藥,具有益氣補中、健脾益胃的功效。需要經過銼碎處理,以增強其藥效。
升麻:一種中草藥,具有升陽舉陷、散寒通絡的功效。
黃連: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需要去除根須,以減輕其苦寒之性。
朴硝: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劑量需控制在二兩,以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下。
治耳內窒塞,如有物點黃耆膏方
黃耆(銼),升麻,大黃(生銼),芍藥(各一分),細辛(去苗葉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水送服。
此方可治療耳朵內阻塞,感覺有異物存在。
藥方如下:
黃芪(切成薄片),升麻,大黃(生品,切成薄片),芍藥(各取一份),細辛(去除枝葉,取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末,以清麻油五合調勻,慢火煎取二合,稀稠得所,以瓷合盛,每用少許,滴耳中,日三。
治耳重,百靈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五合清麻油攪拌均勻,用小火慢慢煎煮,直到藥液濃縮成二合,稀稠度適中。接著,將藥液放入瓷器容器中保存。每次使用時,取少量藥液滴入耳朵裡,每天使用三次。
芫花(醋浸炒乾),蒺藜子(炒去角),地龍(炒),蘹香子(炒),地丁(各一分)
白話文:
芫花(用醋浸泡後炒乾),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刺),地龍(炒熟),蘹香子(炒熟),地丁(各取一份)。
上五味,搗羅為末,以醋和蜜煉熟,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臨臥,溫鹽酒下五丸。
治耳重,滲耳,抵聖散方
瓜蒂,麝香(研),地龍,地丁(各半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以少許滲耳內。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醋和蜂蜜混合後煉熟,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睡前,用溫鹽酒送服五丸。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耳朵沉重、耳漏。方劑包括瓜蒂、麝香(研磨)、地龍和地丁(各半兩),將四味藥材搗碎成散劑,每次取少量放入耳朵中。
治失飢冒暑,及風熱憂愁,使耳暴聾,或一耳塞,因嚥氣而開,咽已復塞,令人煩悶,草還丹方
烏頭(去皮臍),黑豆(各四兩),鹽(一兩)
白話文:
-
治失飢冒暑:治療因為饑餓、冒犯暑熱而導致的疾病。
-
及風熱憂愁:治療風熱引起的煩躁、憂慮。
-
使耳暴聾:導致耳朵突然失聰。
-
或一耳塞:或者只有一隻耳朵塞住。
-
因嚥氣而開:因為吞嚥動作而使阻塞的耳朵暫時打開。
-
咽已復塞:但吞嚥過後,耳朵又阻塞了。
-
令人煩悶:讓人感到煩躁、悶熱。
-
草還丹方:以下為治療此症狀的中醫藥方。
上三味,瓷瓶盛,坐水中,慢火煮令烏頭透,取出細切,與黑豆同焙為末,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時行、心氣奪耳聾,藍實丸方
白話文:
將上三種藥材放入瓷瓶中,放在水中隔水燉煮。小火燉煮至烏頭藥材充分透熟,取出後切碎。將烏頭藥材與黑豆一起焙炒,直至藥材都成藥末。再用麵糊和藥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藍實,茯神(去木),防風(去叉各一兩一分),黃連(去須一兩半),人參(半兩),菖蒲遠志(去心各等分)
白話文:
藍實、茯神(去木)、防風(去叉各一兩一分)、黃連(去須一兩半)、人參(半兩)、菖蒲遠志(去心各等分)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水下。
治汗後耳聾,獨聖散方
靈磁石(有竅子如針眼者)
上一味,搗研為細散,每服一錢匕,冷水調下。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時以溫水送服。
治療汗後耳聾,使用獨聖散方:
取靈磁石(需選擇表面有如針眼般小孔的)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匙,以冷開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