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五 (3)
卷第一百一十五 (3)
1. 聤耳
論曰腎氣通於耳,耳者腎之候,若其經為風邪所乘,毒氣蘊結於耳中,以至膿汁俱出,妨悶疼痛,謂之聤耳。
治聤耳,通氣散方
白話文:
腎臟的氣與耳朵相通,耳朵是腎臟健康的指標。如果腎經受到風邪侵犯,毒氣積聚在耳內,導致膿水流出,伴有堵塞、疼痛感,這就稱為聤耳。
治療聤耳,使用通氣散方。
郁李仁(去皮研半兩),木香(一分),檳榔(銼三枚),大黃(銼一兩),芍藥(半兩),細辛(去苗葉一分),人參(半兩),山芋,桂(去粗皮各一兩),甘草(炙銼),牡丹皮(各一分)
白話文:
郁李仁(去皮研磨半兩),木香(一錢二分),檳榔(切片三枚),大黃(切碎一兩),芍藥(半兩),細辛(去除根莖葉一錢二分),人參(半兩),山藥,桂皮(去粗皮各一兩),甘草(炙烤並切碎),牡丹皮(各一錢二分)
上一十一味,除郁李仁別研外,搗羅為散和勻,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治聤耳出膿血,塞耳,白蘞散方
白話文:
取上述十一味藥物,除了郁李仁需單獨研磨外,其餘藥材搗碎篩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匕,空腹時用溫酒調服。
治療耳內流膿血、耳塞,使用白蘞散方。
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
白話文:
-
白蘞:一種藥材,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
-
黃連(去須):一種藥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注意去須,也就是去除根部的須根。
-
龍骨:一種藥材,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作用。
-
赤石脂:一種藥材,具有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
烏賊魚骨(去甲):一種藥材,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的作用。注意去甲,也就是去除烏賊魚的甲殼。
上五味,搗羅為散,先以綿拭膿干,用藥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聤耳癢膿汁不止,塞耳,菖蒲散方
白話文:
取上方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棉布擦拭乾淨耳內的膿液,取藥粉約一錢,用棉布包好後塞入耳中。
此方用於治療耳內癢且流膿不止的情況。
菖蒲(銼焙),狼毒,磁石(煅醋淬一七遍),附子(炮裂去皮臍),礬石(燒令汁盡各半兩)
白話文:
菖蒲(切碎並烘烤),狼毒,磁石(用醋浸泡炒煉十七次),附子(烤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礬石(燒至汁液殆盡,每種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以羊髓和少許,綿裹塞耳中。
治聤耳出膿水,狼牙散方
狼牙,白蘞,竹中蛀屑(各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入耳中。
治聤耳,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桂(去粗皮),野葛(等分)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羊髓,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可以治療耳漏流膿水。
另外,狼牙、白蘞、竹中蛀屑三味藥材各取一份,研磨成粉末,取少量滲入耳中,也可以治療耳漏。
菖蒲切碎後烘焙,桂皮去粗皮,野葛,三味藥材等量取用,可以治療耳漏、耳塞。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雀腦髓和,綿裹棗核大,先灸耳中宛宛者七壯,後用藥塞耳中,日一易。
白話文:
把上列藥物一起搗碎成散,用雀腦髓拌和,再以棉花包成棗核大小。首先在耳朵中宛宛的部位灸七壯。然後用藥物塞入耳中,每天換一次。
治聤耳出膿,久不瘥者,有蟲,塞耳,鯉魚腸方
鯉魚腸(一具細切),醋(三合)
上二味合搗,布裹棗核大,塞耳中,食頃痛,即有蟲出著布,即拔之,更易新者,蟲盡為度。
治聤耳出膿汁,礬石散方
礬石(燒令汁盡研),食鹽(研各一分)
上二味,各細研為散,先以紙拈子拭去膿汁令乾,次以鹽滲之,次又以礬石滲之,日再。
治聤耳耳中痛,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黃連(去須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聤耳出膿水,紅花散方
紅藍花(一分),礬石(半兩燒灰)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聤耳出膿水,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瓠子(乾者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聤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細辛散方
細辛(去苗銼),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蔥汁和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聤耳,塞耳,黃礬散方
黃礬(半兩)
上一味,內瓶中,火燒令汁盡,細研為散,綿裹一錢匕,塞耳中。
治聤耳出膿血,塞耳,桃仁方
桃仁(湯去皮尖雙仁炒)
上一味,搗如泥,拈如棗核大,谷葉裹,塞耳中,或以故緋帛裹亦佳。
治聤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桂膏方
桂(去粗皮半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魚膏和,拈如棗核大,塞耳中。
治聤耳,塞耳,雀腦方
五月五日雀腦
上一味,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
巴豆(去皮心二七粒)
白話文:
治療耳流膿且久治不癒,疑似有蟲的患者,可以採用鯉魚腸方。將鯉魚腸切細,加入醋,混合搗碎,用布包裹成棗核大小,塞入耳中。過一會兒,耳中會感到疼痛,蟲就會爬出來黏在布上,此時就可以將布取出,再換新的布繼續治療,直到蟲全部去除為止。
治療耳流膿水的患者,可以採用礬石散。將礬石燒至汁液蒸發,研磨成粉末,再將食鹽也研磨成粉末,二者混合,先用紙擦拭掉耳內的膿水,再用鹽粉塗抹,最後用礬石粉塗抹,每天重複兩次。
治療耳痛的患者,可以採用附子散。將附子炮製去皮和臍,與黃連混合搗碎過篩,取少量粉末塞入耳中。
治療耳流膿水的患者,可以採用紅花散。將紅藍花與燒成灰的礬石混合搗碎過篩,取少量粉末塞入耳中。
治療耳流膿水的患者,可以採用黃連散。將黃連去須,與乾瓠子混合搗碎過篩,取少量粉末塞入耳中。
治療耳痛流膿血的患者,可以採用細辛散。將細辛去苗切碎,與炮製去皮和臍的附子混合搗碎過篩,用蔥汁調和,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
治療耳流膿血的患者,可以採用黃礬散。將黃礬放在容器中,用火燒至汁液蒸發,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
治療耳流膿血的患者,可以採用桃仁方。將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熟,搗成泥狀,捏成棗核大小,用谷葉或舊紅布包裹後塞入耳中。
治療耳痛流膿血的患者,可以採用桂膏方。將桂去粗皮,搗碎過篩,用魚膏調和,捏成棗核大小,塞入耳中。
治療耳流膿血的患者,可以採用雀腦方。將五月五日取的雀腦用棉花包裹少許,塞入耳中。
另外,也可以用巴豆去皮心,取二十七粒進行治療。
上一味,以雞卵一枚,破頭作小竅,內巴豆盡,以紙封之,卻安雞窠中,候雞抱卵日余,卵雛出,取藥綿裹少許,塞耳中。
白話文:
最後一味藥,用一個雞蛋,在蛋的頂部開個小洞,倒入巴豆粉,用紙封起來,然後放回雞窩中,等待雞孵蛋幾天後,小雞從蛋中孵出,將藥物用棉花包住少許,塞入小雞的耳朵中。
又方
伏龍肝(細研半兩)
上一味,以豬膏和,拈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
又方
釭中膏(車脂也)
上一味,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
干蚯蚓(一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
母鼠肝(一具)
上一味,旋取活鼠,乘肝熱時,以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
鐺墨
上一味細研,先淨拭去耳中膿,以少許糝耳中。
又方
茶籠上蚛屑(半兩)
上一味,細研,滲滿耳中。
又方
蒲黃(細研)
上一味,以一豆大滲耳中。
又方
生油(一合)
上一味,內蔥管內,隔宿取出,滴耳中。
治聤耳方
松脂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膿止即瘥。
治聤耳出膿,杏仁膏方
杏仁(不拘多少)
上一味,炒令赤,搗如膏,以綿裹塞耳中。
治聤耳方
石首魚(腦中枕子)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即瘥。
白話文:
伏龍肝(細研半兩) 取伏龍肝一味,細磨至半兩,與豬油調和,捏成棗核大小,用綿布包裹後塞入耳朵中,白天更換兩次,晚上更換一次。
另一種方法 使用釭中的油脂(即車軸的潤滑脂), 同樣取一塊如棗核大小,用綿布包裹後置於耳中。
再一方法 取干蚯蚓一兩, 將其搗碎成細末,用綿布包裹成棗核狀,塞入耳朵。
又一方 取母鼠的肝臟一個, 即刻從活鼠身上取得,趁肝臟還溫熱時,製成棗核大小,塞進耳朵裡。
另一療法 使用鐺墨, 將其細磨,首先清潔並拭乾耳朵中的膿液,然後撒少量入耳。
另一處方 取茶籠上的蟻屑半兩, 細磨之後,均勻填滿耳朵內部。
又一方 使用蒲黃(需細磨), 取豆粒大小的量,點入耳中。
另一治療方式 取生油一合(約30毫升), 將其倒入蔥管中,放置過夜後取出,滴入耳朵。
治療聤耳的方子 使用松脂, 磨成粉末後,點入耳朵,當膿液停止流出,病狀即好轉。
治療聤耳流膿的杏仁膏方 取杏仁不限數量, 炒至微紅,搗爛成膏狀,用綿布包裹後塞入耳中。
治療聤耳的另一方 取石首魚的腦中枕骨部分, 磨成粉末,點入耳朵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