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四 (5)
卷第一百一十四 (5)
1. 五聾
論曰五聾不同,曰風聾,曰干聾,曰勞聾,曰虛聾,曰聤聾,是也,腎氣通於耳,足少陰其經也,經虛受風邪,及勞傷血氣,停滯津液,皆能致聾,惟所受不同,故其證各異,葛氏所謂風聾者痛掣,干聾者生耵聹,勞聾者出黃汁,虛聾者肅肅作聲,聤聾者膿汁出,可不辨哉。
治五聾鳴鬧,不聞人聲,出黃水,黃耆湯方
白話文:
《素問》中說:耳聾有五種,分別是風聾、幹聾、勞聾、虛聾、聤聾。《靈樞》中說,腎氣通於耳朵,足少陰是它的經絡。耳朵的經絡虛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或者勞傷所傷傷及血氣,停滯津液,都會導致耳聾。但是,由於受到的原因不同,因此症狀表現也不同葛氏所謂的風聾,就是耳朵疼痛且抽搐;幹聾,就是耳朵生長耵聹;勞聾,就是耳朵流出黃色的分泌物;虛聾,就是耳朵會發出「肅肅」的聲音;聤聾,就是耳朵流出膿汁。這些症狀,難道不能區別嗎?
黃耆(銼一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碎焙乾一兩),磁石(醋淬一七遍三兩),木通(銼),白茯苓(去黑皮),五味子,熟乾地黃(焙),防風(去叉),玄參人參(各一兩一分),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
白話文:
-
黃耆(切碎一兩半)
-
附子(用醋淬七次,去皮去臍一兩)
-
菖蒲(用米泔水浸泡一晚上,切碎,焙乾一兩)
-
磁石(用醋淬七次,三兩)
-
木通(切碎)
-
白茯苓(去除黑皮)
-
五味子
-
熟乾地黃(焙乾)
-
防風(去除叉枝)
-
玄參人參(各一兩一分)
-
杜仲(去除粗皮,炙烤切碎一兩)
上一十二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生薑半分拍碎,大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續吃羊腎粥助之,日四五服,不計時候。
治風聾,雄黃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成麻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拍碎生薑半分,劈破大棗二枚,一起煎煮至一盞,去掉藥渣溫熱服用,再繼續吃羊腎粥來輔助治療,每天服用四五次,不限時間。
雄黃(半兩研),丹砂(三分研),丁香(一分),桂(去粗皮一分),乾蠍(去足炒半兩),烏蛇(酒炙用肉半兩),硫黃(一分研),天麻,人參(各半兩),山芋(一分),天南星(炮三分),白附子(炮一分),麝香(三分研),檳榔(三枚煨銼),木香(一分),麻黃(去根節半兩)
上一十六味,搗研為散,再羅令勻,每服二錢匕,溫酒調服。
治勞聾,內神丸方
白話文:
-
雄黃(半兩研磨)
-
丹砂(三分研磨)
-
丁香(一分)
-
桂皮(去除粗皮,一分)
-
乾蠍子(去除足部,炒過半兩)
-
烏蛇肉(用酒烤過,半兩)
-
硫磺(一分研磨)
-
天麻(半兩)
-
人參(半兩)
-
山藥(一分)
-
天南星(炮製過,三分)
-
白附子(炮製過,一分)
-
麝香(三分研磨)
-
檳榔(三枚烤過,研磨)
-
木香(一分)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半兩)
熟乾地黃(焙),桂(去粗皮各一兩),山芋(一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柴胡(去苗三分),遠志(半兩去心),胡黃連(一分),鍾乳(二兩鵝管者),鹿茸(去毛酒炙),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一兩),人參(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一分),細辛(去苗葉半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經過炮製處理後的地黃,通常是將鮮地黃蒸熟後乾燥而成。
-
桂: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取其內層。
-
山芋:山藥,取一兩半的量。
-
附子: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和肚臍,取一兩的量。
-
柴胡:去除根莖,取三分的量。
-
遠志:取半兩,去掉心。
-
胡黃連:取一分。
-
鍾乳:天然形成的鐘乳石,選擇二兩鵝管狀的。
-
鹿茸:去除毛髮,用酒炙烤,取一兩。
-
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至乾燥,取一兩。
-
人參:取三分。
-
白茯苓:去除黑皮,取一分。
-
細辛:去除根莖,取半兩。
上一十三味,先用甘草水煮鍾乳三日,研三日了後,方搗諸藥為末,卻與鍾乳同研二日,用細絹羅過,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用溫酒下二十丸,日再服。
治干聾生耵聹(上都挺下乃挺切耳垢也)不可出方
蚯蚓(不以多少)
白話文:
把上面十三味藥材先用甘草水烹煮鍾乳三天,研磨三天後,再把所有的藥材搗成末。然後,再與鍾乳研磨兩天,用細絹羅過,加入蜂蜜和丸,把每丸做成梧桐子的大小。每天空腹時,用溫酒服用二十丸,一天服用兩次。
上一味,取自死者,安蔥葉中,面封頭蒸之令熟,去面取出,搗研如泥取汁灌耳中滿,即不過數灌,即挑易出,瘥後發裹鹽塞之。
治聤聾有膿散方。
白話文:
上一種藥方是從死者身上取的,將藥物放在蔥葉中,然後用麵粉封住頭部蒸熟,取出後搗碎成泥狀,取汁灌入耳中直至灌滿,幾次灌注後即可將異物挑出,痊癒後用裹著鹽的紗布塞住耳朵。
烏賊骨,釜底墨,龍骨,伏龍肝(各半兩),附子(一兩),禹餘糧(六銖)
白話文:
烏賊骨、釜底墨、龍骨、伏龍肝(各半兩),附子(一兩),禹餘糧(六銖)。
上六味,搗羅為細末,取皂莢子大,綿裹內耳中,日一易取瘥,不瘥者必有蟲,加麝香一豆大。
治聤聾膿水不絕,宜用此方。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材搗碎,取如皁莢子般大小,用棉花包裹,塞入患耳中,每天更換一次,治療到痊癒。如果仍未痊癒,則可能患耳中有蟲,這時需要加入一豆大的麝香。
白礬(半兩燒灰),麻勃(一分),木香(一分),松脂(一分),花煙脂(一分)
白話文:
-
白礬(半兩燒灰):將白礬燒成灰,重量為半兩。
-
麻勃(一分):麻勃是一種植物,取其一部分。
-
木香(一分):取木香的一部分。
-
松脂(一分):取松脂的一部分。
-
花煙脂(一分):取花煙脂的一部分。
上五味,搗羅為細末,每用時,先以綿子淨拭膿後,滿耳填藥效。
治耳聾,氣塞不通,時作聲,用附子方法
生附子(尖一枚削作小棗核大)
上一味,以綿裹置耳內。
白話文:
取五味藥材,搗成細末,每次使用前,先用棉花仔細擦拭耳內的膿液,然後將藥末填滿耳道,直到藥粉充滿耳朵。
這方子可以用來治療耳聾、氣塞不通、時常耳鳴等症狀,與附子方使用方法相同。
取生附子,削成棗核大小,用棉花包裹後置入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