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三 (2)

1. 眯目

論曰眯目者,簸糠飛塵等物,入於目中也,治宜亟出之,久不出,著於瞼眥,因而傷動,則為澀痛淚出,古方初眯時,令以綿裹箸撩去之,或以墨汁,或以雞血,浮出之皆良。

白話文:

原文分析:

「論曰眯目者」:古人對眯眼的論述。

「簸糠飛塵等物,入於目中也」:眯眼是因為有簸糠、飛塵等東西進入眼中。

「治宜亟出之」:治療應該儘快將異物取出。

「久不出,著於瞼眥」:如果異物長時間不取出,就會附著在眼皮上。

「因而傷動,則為澀痛淚出」:異物刺激眼皮,就會引起澀痛和流淚。

「古方初眯時,令以綿裹箸撩去之」:古方在眯眼初期,用棉花包裹筷子,將異物撩出。

「或以墨汁,或以雞血,浮出之皆良」:或者使用墨汁、雞血等,將異物浮出,效果良好。

古人說眯眼是簸糠、飛塵等東西進入眼中引起的,治療應該儘快將異物取出。如果異物長時間不取出,就會附著在眼皮上,刺激眼皮,引起澀痛和流淚。古方在眯眼初期,用棉花包裹筷子,將異物撩出。或者使用墨汁、雞血等,將異物浮出,效果良好。

治飛塵眯目,因此生翳暈,車前子散

車前子(洗焙),五味子(炒),芍藥(各一兩半),細辛(去苗葉),白茯苓(去黑皮),玄參人參大黃(銼炒),桔梗(銼炒各一兩)

白話文:

車前子(洗淨、烘培),五味子(炒熟),芍藥(各一兩半),細辛(去根和葉子),白茯苓(去掉黑皮),玄參、人參,大黃(切碎並炒熟),桔梗(切碎並炒熟,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食後臨臥,溫米泔調服。

治沙土入眼,痛不可忍,腫赤者,龍鹽膏

鹽,龍腦,硼砂(研),馬牙硝(研),硇砂(研飛過),蕤仁(各一分),杏仁(去皮尖雙仁二七枚)

白話文:

鹽巴、龍腦、硼砂(磨成粉)、馬牙硝(磨成粉)、硇砂(研磨過濾)、蕤仁(每樣各一份)、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共有 54 顆仁)

上七味,各研細,再同研勻,以生蜜和,稀稠得所,新瓷合盛,用竹箸臥點之。

治眯目不出,生膚翳,瞿麥散

瞿麥(穗),乾薑(炮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食後以井華水,調服二錢匕,日二。

治雜物眯目不出方

蠶砂(揀令淨)

上空心用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

治稻芒等物入目方

生蠐螬

上一味,取新布覆目上,將蠐螬於布上摩之,芒即出著布。

治雜物眯目不出方

桑根白皮

上一味,取新者一片,如箸大,削一頭,薄椎令軟滑,漸漸入目中撥之,須臾自出。

又方

大麥(半合)

上一味,煮汁漸注目中,即出。

又方

豬脂(一分)

上一味,取塞鼻,隨左右用之,出。

又方

白蘘荷根

上一味取心,搗絞汁,滴入眼中,立出。

又方

甑帶(燒灰)

上一味細研,每服二錢匕,水調服之,即出。

又方

東牆上馬齒莧(燒灰)

上一味細研少許,點眥頭即出。

又方

粟米(七顆)

上一味爛嚼,並唾洗之,即出。

雲母等入眼方

好墨

上一味,研為細末,用新筆蘸,點眼大小眥頭,即時隨墨出。

又方

雞肝中血少許

上一味,取滴目中、即出。

又方

衣中白魚

上一味,曝乾研為末,點眥中即出。

又方

豉(三七粒)

上一味,以水浸洗目,視之即出。

又方

羊筋

上一味,取粗者,椎開梢頭,口中熟嚼過,輕挼瞼上,來往開眼,拭二七遍,眯隨手出,以平旦日未出時用。

又方

上一味,以少許內鼻中,隨眯目左右,垂頭臥少時,令流入目中,淚與眯物同出。

2. 針眼

論曰針眼者,以邪熱搏於血脈,上攻眼目,發於瞼眥,結焮腫痛,赤根白頭,包裹膿汁,痛如針刺,治法當詳其外證,隨宜砭刺,決泄邪毒,後以消腫敗熱之劑,斷其根本。

白話文:

典籍上說所謂針眼,是邪熱之氣激搏血脈,向上侵犯眼目,發作於眼瞼邊緣,形成一個焮腫痛,赤根白頭,包裹膿汁,宛如針刺般的疼痛,治療方法應詳細觀察其外證,隨機選擇砭刺,泄除邪毒,然後用消腫敗熱的藥劑,斷絕其根本。

治熱客目眥,結成腫疱,俗呼偷針者,半夏湯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細辛(去苗葉各一兩),前胡(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各二兩),烏梅肉(半兩)

白話文:

• 半夏(以清水清洗七遍,去除滑潤的粘液)

• 細辛(去除細辛根部的葉子和芽,各一兩)

• 前胡(去除前胡莖的頂端,二兩)

• 枳殼(去除果核和果皮,炒至二兩)

• 烏梅肉(半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白話文:

取五味藥(川芎、白芷、防風、羌活、獨活),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取五錢的藥粉,加水一盞半,放入一顆拍碎的生薑(約有棗子大小),一起煎煮到藥液剩六成,將藥渣濾掉,在吃完飯後,睡覺前溫熱服用。

治熱氣客目,內眥腫起,前胡湯

前胡(去蘆頭二兩),芍藥,青葙子決明子(微炒),細辛(去苗葉),車前子梔子仁(各一兩)

白話文:

前胡(去掉蘆頭,用二兩),芍藥(一兩),青葙子(一兩),決明子(稍微炒一下,用一兩),細辛(去掉莖葉,用一兩),車前子(一兩),梔子仁(一兩)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去滓入芒硝末一錢匕,再煎一沸,食後臨臥溫服,微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面七種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約15公克)的藥材,加入一盞半(約300毫升)的水,再放入七片竹葉,一起煎煮到剩七分(約210毫升)的量,然後過濾掉藥渣,加入一錢(約3公克)的芒硝末,再煮沸一次即可。在吃完飯後臨睡前溫熱服用,直到稍微有通便的作用即可。

治目內眥成疱,三五日間,生膿汁者,麥門冬湯

麥門冬(去心焙),旋覆花木通(銼),大青(各一兩半),茯神(去木),黃連(去須各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掉種子,然後烤乾),旋覆花,木通(切成碎塊),大青(各半兩),茯神(去掉木頭),黃連(去掉莖葉,各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入生地黃汁半合,芒硝末半錢匕,更煎三二沸,食後臨臥溫服。

白話文:

將上六味藥粗略研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匙,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加入生地黃汁半茶杯,芒硝末半錢匙,再煎煮三到四沸,於飯後睡前溫熱服用。

治熱毒攻目眥,目腫起有膿汁者,芍藥湯

赤芍藥(一兩半),羚羊角(鎊),玄參防風(去叉),黃芩(去黑心各一兩),蔓荊實,甘菊花(各三錢)

白話文:

赤芍藥(一兩半):一種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常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疼痛、閉經等症狀。

羚羊角(鎊):指羚羊角的粉末,具有清熱涼血、鎮驚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等症狀。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防風(去叉):指去除叉枝的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指去除黑心的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黃疸、痢疾、咽喉腫痛等症狀。

蔓荊實:具有清肝明目、利膽退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炎、黃疸、視力模糊等症狀。

甘菊花(各三錢):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眼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入馬牙硝一錢匕,食後臨臥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取5錢,加水一杯半,煎煮至七分,過濾後加入馬牙硝1錢,於飯後睡前溫服。

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湯

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

白話文:

1.大黃(切碎炒焦),枳殼(去內膜炒焦),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除黑核,各二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治針眼暴腫痛不得開,點眼石膽散

石膽(研如粉一分),黃連(去須搗),黃柏(去粗皮搗各三分),蕤仁(去皮研),銅青(研)芒硝(各半兩)

白話文:

石膽(研成粉末一錢),黃連(去掉鬚根搗碎),黃柏(去除粗皮搗碎各三錢),蕤仁(去掉外皮研碎),銅青(研碎),芒硝(各半兩)。

上六味末,更入乳缽中,重研令極細勻,每取如黍米大,點目眥頭。

治熱毒攻注,目眥腫結赤痛,點眼蕤仁煎

蕤仁(去皮研),秦皮(去粗皮),黃柏(去粗皮),青竹茹(洗切各一兩),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蕤仁(去掉外皮再研磨成粉狀),秦皮(去掉粗糙的外皮),黃柏(去掉粗糙的外皮),青竹茹(清洗切碎,各取一兩),梔子仁(取半兩)

上五味,銼碎拌勻,以水三升,入銅器內,煎取一升,以綿濾取清汁點眼,日三五度。

治眼忽結腫,洗眼石膽散

石膽(煅令白去火毒),滑石(研各一兩),秦皮(半兩為末),膩粉(二錢匕)

白話文:

石膽(將石膽煅燒至白色,去除火毒),滑石(研磨成粉末,各取一兩),秦皮(半兩,研磨成末),膩粉(二錢匕,即二錢的量)

上四味,同研勻,每用一字,湯浸候溫,閉目洗兩眥頭,以冷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