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 (3)

1. 斑豆瘡入眼

論曰傷寒熱毒氣盛,發於肌肉作斑豆,不已則上熏眼目,腫澀而痛,片見黃赤,若玳瑁色,或碎如粟粒是也,點藥入眼,必致損爛,惟宜服利脾肺解熱毒之藥,亦可敷藥於眼瞼上下,稍削其勢。

白話文:

原文大意為:傷寒熱毒之氣充盈,發作於肌肉之上,呈現斑豆大如麻疹,若不及時治療,熱毒上攻至眼目,便會腫脹疼痛,混濁模糊,甚至出現黃色或淡紅色斑點,有如玳瑁的顏色,有時也會出現粟米粒大小的斑點。若直接將藥液點入眼內,可能會造成眼目損傷潰爛。此時,應服用能夠清熱解毒、益氣健脾的藥物,亦可將藥物敷在眼瞼上下,以緩解症狀。

治斑瘡後,翳膜忽生,及風毒暴赤等眼,羚羊角飲

羚羊角(一對鎊取細末),車前子決明子(微炒),防風(去叉),升麻黃耆(銼),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芒硝(各二兩)

白話文:

  1. 羚羊角(一對,研成細末)

  2. 車前子

  3. 決明子(微炒)

  4. 防風(去除分叉的根莖)

  5. 升麻

  6. 黃耆(切碎)

  7. 大黃(切碎並炒過)

  8. 黃芩(去除黑色的芯)

  9. 芒硝(各取二兩)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傾入瓷瓶內,用油單紙封。系懸在井中一宿,至次日取出,微暖動,臨時徐徐呷,不得枕頭,睡至明見效,如勢不可緩,急要服者,空心日午各一服。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一起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煎煮至七分藥液,過濾藥渣,倒入瓷瓶中,用油紙封好。然後將藥瓶懸掛在井中一整晚,第二天取出,稍微溫熱一下,在睡前慢慢喝下,服後不得枕頭睡覺。一般睡到天亮即可見效。如果情況比較著急,需要緊急服用,可以空腹在白天中午各服用一次。

治斑瘡入眼,決明散

決明子(微炒一兩半),秦皮(銼),甘菊花(各一兩),細辛(去苗葉三分),羚羊角(鎊一兩),赤芍藥(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升麻,黃芩(去黑心),黃連(去須各一兩),朴硝(研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決明子(微炒過的一兩半),秦皮(切碎),甘菊花(各一兩),細辛(去掉枝葉的三分),羚羊角(研磨成粉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烘焙),升麻,黃芩(去掉黑色心),黃連(去除鬚鬚,各一兩),朴硝(研磨成粉的一兩半),甘草(炙烤過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以溫米泔調服,臨臥再服。

治斑瘡入眼,茯神湯

茯神(去木),赤芍藥,葛根(銼各一兩),升麻,地骨皮(銼),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大黃(銼炒一兩)

白話文:

茯苓(去皮),赤芍藥,葛根(各切碎一兩),升麻,地骨皮(切碎),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大黃(切碎炒過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服。

治斑豆瘡入眼,黃芩湯

黃芩(去黑心),梔子仁,黃連(去須),葳蕤,升麻,蕤仁(去皮),甘草(炙銼並等分)

白話文:

  • 黃芩(去除黑心):具有清熱、燥濕、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證、痢疾、便血等。

  • 梔子仁:具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

  • 黃連(去除須):具有清熱、燥濕、瀉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濕熱證、痢疾、黃疸等。

  • 葳蕤:具有清熱、解暑、利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小便不通等。

  • 升麻:具有升陽、解表、託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邪表證、頭痛、發熱、惡寒等。

  • 蕤仁(去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癤腫痛、毒蛇咬傷等。

  • 甘草(炙銼並等分):具有補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等。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四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各一。

治斑豆瘡入眼,宜服去脾肺,熱毒氣,柴胡湯

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梔子仁赤芍藥,升麻,麥門冬(去心),甘草(炙銼等分)

白話文:

柴胡(去除根鬚),黃芩(去除黑色的芯),梔子仁、赤芍藥、升麻、麥門冬(去除芯),甘草(炙烤後切碎,等份)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小盞,去滓放溫,食後臨臥服。

治眼內有瘡,但睛不損者,並可療,蒺藜子丸

蒺藜子(炒去角一兩),兔糞(喂黑豆後收者二兩焙),蟬蛻(去土炒),蛇蛻(炙),木賊(以合盛之略燒存性為末),決明子(微炒各一兩)

白話文:

蒺藜子(炒熟後去除尖角,一兩)

兔糞(餵食黑豆後的兔子所產生的糞便,二兩,烘焙後使用)

蟬蛻(去除泥土後炒熟)

蛇蛻(烘烤後使用)

木賊(用鍋子盛裝後稍微燒一下,保留其藥性後磨成粉末)

決明子(微微炒熟,各一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用淡豆豉一兩,白麵一匙,先爛研豉,入水和麵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淡竹葉湯下十丸。加至二十丸,早晚食後。

白話文:

將上列六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淡豆豉一兩、白麵一匙,先將豆豉研磨成泥狀,加入水和麵粉煮成糊狀,再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以淡竹葉湯送服十丸。服用量逐漸增加到二十丸,早晚在飯後服用。

治斑瘡入眼,黃連湯

黃連(去須),細辛(去苗葉),紫菀(去苗土),決明子(微炒),車前子,苦蕒根(乾者銼碎等分)

白話文:

黃連(去須):黃連的根部,去除鬚根。

細辛(去苗葉):細辛的根莖,去除細辛苗和葉子。

紫菀(去苗土):紫菀的根莖,去除細辛苗和泥土。

決明子(微炒):決明子的種子,微炒至微黃。

車前子:車前草的種子。

苦蕒根(乾者銼碎等分):苦蕒草的根部,乾燥後銼成碎末,與其他藥材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

治豆瘡入目生翳,累醫不效者,膩粉膏

膩粉,水銀粉霜(各一分)

上三味。用瓷缽令男子溺六十日後,用銚子內鋪紙一重,襯三味藥,以濕紙冪銚面,中心留一竅,如指大,以前瓷缽復之,用濕紙封縫,更以濕沙厚擁四面,缽上置水一盞。慢火熬,候乾冷取缽,掃取水銀,令患者就病目臥,取藥半豆大,內在耳中,少時目癢揉之,翳隨手落,避風將息三兩日。

白話文:

上列三味藥,用瓷缽盛裝後,讓男性小便浸泡六十天,然後用銚子裡面鋪一層紙,將三味藥放在紙上,再用濕紙覆蓋銚面,中間留一個孔,大約如手指般大小,再將先前盛裝藥物的瓷缽覆蓋在上面,用濕紙封住縫隙,再用濕沙將銚子的四面厚厚包覆起來,並在缽上放一杯水。以慢火熬煮,等候水乾後取下瓷缽,收集水銀,讓患者躺臥在患病的眼睛側,取半顆豆大的藥物,放入耳中,不久後耳朵會發癢,這時揉一揉耳朵,翳障就會跟著手掉下來,之後避風靜養兩三天即可。

治麩豆瘡入眼。宜外貼黃藥膏方

黃藥子木香(各一兩),大黃(三兩生用)

上三味,搗研為細散,更重研令勻細,每用時,以漿水調為膏,攤生絹上,貼眼瞼上下。不得入眼內,干即易。

白話文:

上述三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再研磨至均勻細膩。每當需要使用時,用漿水調成膏狀,塗抹在生絹上,貼在上下眼瞼處。藥膏不得入眼,乾燥後即可更換。

治斑瘡入眼,及諸般眼疾,硇砂散

硇砂(明淨者生用一字),硼砂(半錢),龍腦(一錢)

白話文:

硇砂(晶瑩剔透的生硇砂,一字的量)

硼砂(半錢)

龍腦(一錢)

上三味,各研為末,再同研令勻細,每以少許滲放翳上,日三四次。

治豆瘡入眼睛上作白翳,遮障不明,刺痛不可忍者,神聖粉

輕粉(一分)

上一味,用少炭灰滲地面,如盎大,次燒小木炭十數片,簇定吹令火盛,即傾粉其上,以新大瓷盎一隻蓋之,四下速撥灰塞縫,勿令煙透,更滴十數滴冷水於盎底,候冷取起盎,見粉煙飛黏盎內,旋以指點水刮洗下,用兩重楮紙裹盛,絞出水銀珠子,如赤豆大,以指甲挑入不病眼邊耳內,須側臥,搖令藥到耳底,以軟紙塞耳,當時不痛,即開得眼,或未效,次日再如前法煅,取一豆大,挑入病眼邊耳內,立效。

白話文:

最後一樣藥方,用些許木炭灰塗抹在平地上,像大甕一樣大,接著將十幾片小木炭燒紅,將它們堆成一堆並吹使火勢旺盛,接著立刻將藥粉倒在木炭上,用一個全新的瓷甕蓋住,迅速將周圍的灰燼填到縫隙中,不要有煙霧散出,再向甕底滴上十幾滴冷水,等到冷卻後取起瓷甕,就會看見藥粉的煙霧都黏在甕內,接著用手指醮水輕輕地刮下來,用兩層楮紙包起來,擠出裡面的水銀珠子,像紅豆一樣大,用指甲將藥物挑入不疼痛的眼睛邊緣或耳朵內,需要側躺,晃動頭部讓藥物流到耳底,用軟紙塞住耳朵,當下就不會覺得疼痛,眼睛立刻就能張開,如果沒有效果,第二天再按照前面的方法煅燒,取出與大豆一樣大的藥物,挑入疼痛的眼睛或耳朵邊緣,就可以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