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三 (1)

1. 目赤痛

論曰內經謂心主血,又曰肝受血而能視,蓋肝開竅於目,若肝氣壅盛,心經熱實,熱氣既熾,血乃湧溢而上衝於目,故令目赤痛也,經所謂痛者為實。宜散壅滯,決邪實,則病可已。

治目赤痛。青葙子散方

白話文:

古籍中說,心主血,而肝臟也與血相連,能幫助我們視物,因為肝臟與眼睛相通。如果肝氣過盛,心經熱實,熱氣旺盛,血液就會上湧衝擊眼睛,從而引起眼睛充血疼痛,這在醫書中被稱為「痛者為實」。因此,要治療這種疾病,應當疏散壅滯,消除邪實,這樣才能治癒。

青葙子,決明子(炒),黃連(去須),秦艽(去苗土),前胡(去蘆頭),大黃(銼炒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升麻,梔子仁,秦皮(去粗皮),枳殼(去瓤麩炒),地骨皮,玄參,赤芍藥(各半兩),羚羊角,車前子(各三分),菊花,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青葙子,決明子(炒),黃連(去除根須),秦艽(去除根系泥土),前胡(去除蘆頭),大黃(切碎炒過各一兩)黃芩(去除黑色的芯),升麻,梔子仁,秦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枳殼(去除瓤和麩炒過),地骨皮,玄參,赤芍藥(各半兩),羚羊角,車前子(各三分),菊花,甘草(烤過各半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食後溫熟水調下,臨臥再服,春夏加白芷一兩,秋冬加防風一兩。

白話文:

上面十八種藥材搗成散,每次服用二錢匙,在吃飯後用溫熱的水調和服用,睡覺前再服用一次。在春夏季節加入一兩白芷,在秋冬季節加入一兩防風。

治眼赤痛、生障翳。乍瘥乍發,多淚羞明,隱澀腫癢,心神煩躁。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治療眼睛發紅疼痛、生長眼障翳。時好時發,流淚畏光,腫脹、隱痛、搔癢,心神煩躁。

方劑:麥門冬散

組成:

  • 麥門冬
  • 菊花
  • 桑葉
  • 車前草
  • 夏枯草
  • 蟬蛻
  • 黃連
  • 黃芩
  • 當歸
  • 芍藥
  • 白芍
  • 生甘草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3~5 克,每日 2~3 次,溫水沖服。

麥門冬(去心焙),防風(去叉),玄參,地骨皮,遠志(去心),大黃(銼炒),車前子,茺蔚子,決明子(炒),蔓荊實(去白皮),細辛(去苗葉),黃芩(去黑心),黃連(去須),犀角屑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焙烤),防風(去除分叉),玄參,地骨皮,遠志(去除中心),大黃(切斷炒熟),車前子,茺蔚子,決明子(炒),蔓荊實(去除白色外皮),細辛(去除莖葉),黃芩(去除黑色中心),黃連(去除根鬚),犀角粉末、甘草(烘烤,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治目昏赤痛。宜服洗肝膽車前子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水煎煮至七分滿,去渣後,在飯後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眼睛昏暗紅腫疼痛。適合服用洗肝膽車前子散。

車前子(二兩),石決明(炒一兩半),蕤仁(去皮一兩半),龍膽(半兩),青葙子(一兩),地膚子(半兩),前胡(去蘆頭三分),菊花,甘草(炙各半兩),梔子仁(一兩)

白話文:

*車前子(90公克)

*石決明(炒過後43公克)

*蕤仁(去皮後43公克)

*龍膽(22公克)

*青葙子(45公克)

*地膚子(15公克)

*前胡(去蘆頭後10.5公克)

*菊花(22公克)

*甘草(炙過後,各22公克)

*梔子仁(30公克)

上一十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以粟米飲調下,食後臨臥再服。

治肝心風熱,目赤痛。羚羊角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空腹時用粟米湯調服,飯後臨睡前再服用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肝心風熱引起的目赤痛。這是羚羊角湯的配方。

羚羊角(鎊),蔓荊實(去白皮),菊花(各三分),防風(去叉),芍藥(各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一兩),玄參(半兩)

白話文:

羚羊角(研成粉末),蔓荊實(去除白色外皮),菊花(各取三分),防風(去除分叉的枝葉),芍藥(各取一兩半),黃芩(去除黑色的心,取一兩),玄參(取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馬牙硝半錢匕,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治目赤痛。黃芩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品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藥匙,加入一杯水的分量,煎煮至藥液剩七分滿,去除藥渣後加入半錢馬牙硝,在飯後溫服,睡前再服一次。

黃芩(去黑心一兩),梔子仁(三分),大青,黃連(去須),決明子(炒各半兩),地骨皮(一兩半),木通(銼),秦艽(去苗土各三分),大黃(銼炒兩半),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 黃芩(去掉裡面的黑心,一兩)

  • 梔子仁(三分)

  • 大青(半兩)

  • 黃連(去掉細須,半兩)

  • 決明子(炒過,半兩)

  • 地骨皮(一兩半)

  • 木通(切碎,半兩)

  • 秦艽(去掉枝苗和泥土,三分)

  • 大黃(切碎並炒過,兩半)

  • 甘草(炙過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馬牙硝半錢匕,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治目赤疼痛如脫,視物不明。前胡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味藥材粗搗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後加入半錢匕的馬牙硝,飯後溫服,臨睡前再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眼睛紅赤疼痛如要脫出,視物不清。這是前胡湯的方劑。

前胡(去蘆頭二兩),決明子(炒),防風(去叉),車前子(各一兩),甘菊花,黃連(去須各半兩),細辛(去苗葉),苦參(各三兩),枳殼(去瓤麩炒),升麻(各二兩)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二兩),決明子(炒過),防風(去除叉子形狀的刺),車前子(各一兩),甘菊花,黃連(去除須各半兩),細辛(去除苗葉),苦參(各三兩),枳殼(去除果肉和麩糠後炒過),升麻(各二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馬牙硝半錢匕,食後溫服,臨臥再服,如已疏利,即不用入硝。

治目赤澀疼痛。梔子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去掉藥渣,加入馬牙硝半錢匕,飯後溫服,睡覺前再服用一次。如果已經大便通暢,就不必加入馬牙硝。

梔子仁(半兩),黃連(去須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一兩),枳實(麩炒三分),龍膽(一兩)甘草(炙三分),芍藥(一兩),大黃(銼炒一兩半)

白話文:

將梔子仁半兩、黃連去須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一兩、麩炒枳實三分、龍膽一兩、炙甘草三分、芍藥一兩、銼炒大黃一兩半,混合在一起。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治目赤痛。旋覆花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掉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睡前再服用一次。

用於治療眼睛紅腫疼痛。這是旋覆花湯的方子。

旋覆花,升麻,秦艽(去苗土),防風(去叉),羚羊角(鎊),葳蕤(各一兩),黃連(去須),柴胡(去苗各一兩半),黃柏(去粗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旋覆花、升麻、秦艽(去掉根鬚和泥土)、防風(去掉叉枝)、羚羊角(研成粉末)、葳蕤(各一兩)、黃連(去掉須根)、柴胡(去掉根鬚,各一兩半)、黃柏(去掉粗糙的外皮)、甘草(炙烤過,各半兩)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治目赤痛,見明不得。葳蕤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濾去渣滓,在飯後溫熱服用,臨睡前再服一次。

用來治療眼睛紅腫疼痛,怕見光的情況。這是葳蕤湯的配方。

葳蕤,黃連(去須),秦皮(去粗皮),決明子(炒各一兩半),甘菊花,防風(去叉),梔子仁,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臨臥再服。

白話文:

葳蕤、黃連(去須)、秦皮(去粗皮)、決明子(炒過,各一兩半)、甘菊花、防風(去叉)、梔子仁、甘草(炙過,各一兩)

治風毒攻注,眼目赤疼,大退翳膜,去瘀肉,及能洗去風沙等。洗輪散方

白話文:

治療風毒攻注,眼睛變紅疼痛,大幅度消除角膜翳膜,去除瘀肉,可以洗掉眼睛中的風沙等。

洗輪散的配方:

  • 銅綠2.5克
  • 綠礬1.5克
  • 寒水石5克
  • 滑石5克
  • 朴硝5克
  • 冰片0.6克
  • 生熊膽0.3克

製做方法:先將銅綠、綠礬、寒水石、滑石、朴硝研磨成細粉末,再將冰片和生熊膽混合均勻,混合以上兩種粉末均勻即可。

仙靈脾(去梗),秦皮(去粗皮),黃連(去須),槐花(炒等分),生犀(少許鎊)

白話文:

  • 仙靈脾(去掉根莖):具有健脾益氣、止瀉固腸的功效,常用於脾虛腹瀉、氣虛乏力等症狀。

  • 秦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斂瘡的功效,常用於瘡瘍腫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症狀。

  • 黃連(去掉鬚根):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濕熱痢疾、黃疸、熱毒瘡瘍等症狀。

  • 槐花(炒至相同程度):具有止血涼血、清熱止痢的功效,常用於便血、尿血、痢疾、崩漏等症狀。

  • 生犀角(少量研磨成粉):具有清熱涼血、定驚安神,還可解毒的功效,常用於熱病傷津、神志不安、驚厥抽搐等症狀。

上五味。搗羅為細散,每用半錢匕,以新水調,澄清洗之,沙末等只三兩上,自退在水中,如風毒眼,每用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乘熱淋洗。

白話文:

取五味子。將五味子搗碎成細末,每次取半錢,用新水調和,澄清洗滌。沙末等只需三兩,自退在水中。如果是風毒眼,每次取一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趁熱滴眼。

治赤眼腫痛。黃連湯方

黃連(去須),梔子仁,馬牙硝(各一兩),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治療眼睛紅腫疼痛的黃連湯配方如下:

黃連(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梔子仁,馬牙硝(各一兩),甘草(烤過的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竹葉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目赤痛。地骨皮湯方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搗碎篩過,每次取一錢匙,加水一杯,竹葉十片,一起煎煮至七分水量,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地骨皮,茺蔚子(各一兩半),防風(去叉),黃芩(去黑心),玄參,大黃(銼炒),細辛(去苗葉各一兩),芒硝(二兩)

白話文:

地骨皮、茺蔚子(各一兩半),防風(去除叉枝),黃芩(去除黑色心部),玄參,大黃(切碎並炒過),細辛(去除莖葉,各一兩),芒硝(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後臨臥服。

治目赤痛,心躁口乾。甘草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水煎煮至剩下七分,濾去藥渣放溫,飯後臨睡前服用。

用來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心情煩躁及口乾的症狀。這是甘草湯的方劑。

甘草(炙一兩),地骨皮(五兩),薺苨(五兩),葛根(銼一兩)

白話文:

  • 甘草(烤過的一兩)

  • 地骨皮(五兩)

  • 薺苨(五兩)

  • 葛根(刨碎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竹葉七片,前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後臨臥服。

治目赤痛,瀉肝。防風湯方

防風(去叉),茺蔚子,大黃(銼炒),桔梗(銼炒各二兩)

白話文:

將這四味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七片竹葉,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去渣放溫,飯後睡前服用。這方子可以治療眼睛紅腫疼痛,瀉肝火。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芒硝半錢匕,食後臨臥溫服。如已疏利,即不用入芒硝。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一盞,去渣後加入半錢匕芒硝,在飯後睡覺前溫服。如果已經通便了,就不需要加入芒硝。

治赤眼。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一兩),蒺藜子(炒去角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石決明(炒各一兩),豉(炒一合)

白話文:

治療紅眼的黃連丸配方如下:

黃連(去掉不需要的部分,使用一兩),蒺藜子(炒過後去掉刺,使用一兩半),枳殼(去掉內部的瓤並用麩皮炒過),石決明(炒過,使用一兩),豆豉(炒過,使用一合)。

上五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漿水下,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把五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煉成藥丸,每粒藥丸的大小就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粒藥丸,飯後用溫水送服,逐漸增加至三十粒藥丸。

治赤眼腫痛,退暈。涼肝散方

芎藭,梔子仁,槐蛾(炒各一兩),荊芥穗(二兩),甘草(炙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沙糖水調下一錢,或二錢匕,食後服。

治目赤痛。蒼朮散方

白話文:

治療眼睛紅腫疼痛,退暈,可以用涼肝散方:川芎、梔子仁、槐花(炒各一兩)、荊芥穗(二兩)、甘草(炙半兩),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糖水調和服用,每次一錢或二錢,飯後服用。

治療眼睛紅痛,可以用蒼朮散方。

蒼朮(一兩),蟬蛻,木賊(銼),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白話文:

蒼朮(一兩),蟬蛻(去翼),木賊(切碎)黃芩(去中心臟的部分,各半兩)。

上四味。生搗為散,每服一錢匕,新汲水調下,食前服,服後仰臥少時。

治赤眼疼痛,不可忍者。當歸散方

當歸(切焙一分),防己,龍膽(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水調下,食後服。

治赤眼腫痛。玉柱膏方

白話文:

將當歸切片烘乾,再與防己和龍膽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溫水調和服用,飯後服用。這方劑可以治療眼睛紅腫疼痛。

硼砂,龍腦,馬牙硝,青鹽,輕粉,雄膽(各一錢並研令極細),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出油五枚),蕤仁(四十九粒去皮出油)

白話文:

硼砂、龍腦、馬牙硝、青鹽、輕粉、雄膽(各一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雙仁取出,共五枚),蕤仁(四十九粒,去皮,取出油脂)

上八味。一處再研細,煉蜜為膏,每點粟米大目眥上。

治目赤痛。黃連煎點眼方

黃連(去須搗末半分),大棗(三枚劈破),燈心(劈碎一握)

白話文:

將上述八種材料一起再次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膏狀,每次取如粟米大小的量點在眼角上。

用於治療眼睛紅腫疼痛。[黃連煎]點眼方的成分包括:去掉根須後搗成粉末的黃連半分,三枚剖開的大棗,以及一把劈碎的燈心草。

上三味。以水一盞半,銀石器內,煎至五分,以新綿濾去滓,內瓷閤中,每用銅箸點少許目眥頭,日三五上,臨臥再點。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用一杯半的水,放入銀器或石器中,煎至五分之一,用乾淨的棉花過濾掉藥渣,將藥液放入瓷罐中。每次用銅製的筷子沾取少量藥液點在患眼的眼瞼上,每天點三到五次,睡覺前再點一次。

治目赤痛。點眼竹葉煎方

竹葉(洗淨切二握),大棗(劈破五枚),古字銅錢(七枚),黃連(去須搗末半兩)

白話文:

治療眼睛紅痛。使用竹葉煎方:

竹葉(洗淨切好兩把),大棗(剖開五顆),古舊的銅錢(七枚),黃連(去掉須根搗成粉末半兩)

上四味合和,內銅石器中,以水一升,煎至五合,濾去滓,又重煎取三合,內瓷瓶中,每以銅箸點少許目眥頭,日三五次。

治赤眼腫痛,退翳膜。水龍膏方

白話文:

將上面四味藥物混合在一起,放進銅或石頭製成的容器中,加入一升水,煎煮至剩五合,過濾掉藥渣,再繼續煎煮至剩三合,然後倒入瓷瓶中。每天用銅筷子蘸取少量藥液,塗抹在眼角,早晚各三次。

黃連(去須一分),當歸(切焙),乳香(研),青鹽(研),硼砂(研各一錢),硇砂(皂子大一塊),枯礬(皂子大一塊),龍腦

白話文:

黃連(去掉須毛,取一錢分量),當歸(切片,並經過焙炒),乳香(研磨成粉末狀),青鹽(研磨成粉末狀),硼砂(研磨成粉末狀,各取一錢),硇砂(取皁子大小的一塊),枯礬(取皁子大小的一塊),龍腦(研磨成粉末狀)。

上八味。搗研為末,一處和勻,煉蜜四兩,與藥共入竹筒內,以蠟紙密封,重湯內煮令蜜熟,取出以綿濾過,點粟米大目眥頭,不拘時。

治目赤痛,晝夜不定。點眼枸杞煎方

白話文:

把上面八味藥搗碎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入四兩煉過的蜂蜜,一起放入竹筒中,用蠟紙封好,放入大滾的湯中煮到蜂蜜煮熟,取出後用棉花過濾,取粟米般大小的藥膏塗在眼瞼上,不限時間。

枸杞葉(研取汁半升),杏仁(去皮尖雙仁七枚),黃連(去須搗末一分),膩粉(一錢),青鹽(研半錢)

白話文:

  • 枸杞葉:取半升枸杞葉的汁液。

  • 杏仁:取七枚杏仁,去皮和尖端,剩下雙仁。

  • 黃連:取一分黃連,去須搗成粉末。

  • 膩粉:取一錢膩粉。

  • 青鹽:取半錢青鹽,研成粉末。

上五味。將後四味研為末,以新綿裹,內淨瓷閤中,將枸杞汁調,候至一復時,絞去滓,以鋼箸點少許目眥頭,日三五度。

治肝熱,眼目赤痛。黃連丸方

白話文:

先把五味藥材浸泡,然後將後面的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新的棉花包起來,放進乾淨的瓷盒中,用枸杞汁調和,等待一個時辰,過濾掉渣滓,用鋼針蘸取少許藥粉點在眼角,每天三次或五次。

黃連(一斤去須水洗淨細銼用水五升浸五宿用綿濾過銀石器熬成膏),龍腦(研一錢),硼砂(研一分)

白話文:

黃連(一斤,去除鬚根,用水洗淨,切碎,用五升水浸泡五天,用棉布過濾,用銀石器具熬成膏),龍腦(研磨一錢),硼砂(研磨一分)

上三味。後二味細研,入前黃連膏內,旋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新汲水浸過,點目眥內。

白話文:

上三種藥材。後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前述黃連膏內,搓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使用一丸,用剛取來的新水浸過,塗抹在眼瞼內。

治肝熱目赤痛。乳汁煎點眼方

人乳汁(半合),古字銅錢(十文)

上二味。以乳汁於銅器中,磨錢令變色,稀稠成煎即止,內瓷瓶中盛,每以銅箸點少許目眥頭,日三五度。

治赤眼昏澀腫痛。神錦散方

桑灰(一兩),黃連(半兩)

上二味為末,每用一錢匕,沸湯浸、澄清洗之。

治赤眼腫痛。犀角膏方

白話文:

治療肝火上炎導致的眼睛紅腫疼痛,可以用人乳汁煎煮後點眼。取人乳汁半合,用古銅錢十文,在銅器中研磨乳汁,直到銅錢變色,乳汁稀稠成煎即可,盛入瓷瓶中,每次用銅箸沾取少許滴入眼角,每日三到五次。

治療眼睛赤紅昏暗腫痛,可以用桑灰和黃連製成散劑。取桑灰一兩,黃連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匕,用沸水浸泡、澄清後洗眼。

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可以用犀角膏。

犀角末(半兩),秦艽(去苗土二兩),黃連(去須),滑石(碎),馬牙硝(各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半兩出油)

白話文:

犀牛角末粉(半兩),秦艽(去苗和泥土二兩),黃連(去須),滑石(碎),馬硝(各一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雙仁半兩榨出油)

上六味。搗研為末、和勻,以沙糖水入藥一處熬成膏,每用皂子大,沸湯化洗之。

治赤眼腫痛。通頂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六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加入沙糖水與藥粉一同熬煮成膏狀。每次使用時取如皂角大小的量,用沸水溶解後洗眼睛。

用於治療眼睛紅腫疼痛。這是通頂散的配方。

苦葫蘆子(四十九粒),穀精草(一錢),瓜蒂(十四枚燒灰),乳香(研半錢),薄荷葉(一錢)

白話文:

  1. 苦葫蘆子:49 粒。

  2. 穀精草:1 錢。

  3. 瓜蒂:14 顆,燒成灰。

  4. 乳香:研磨成粉,取半錢。

  5. 薄荷葉:1 錢。

上五味。搗研為末,入龍腦少許,鼻內搐一字、立效。

治目赤熱痛,羞明淚出,或生翳障。青葙子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五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的龍腦,然後取一點點吸入鼻孔中,立刻見效。

用於治療眼睛紅腫熱痛、畏光流淚或視力出現障礙的情況。這是青葙子丸的配方。

青葙子,五味子,菟絲子(酒浸別搗為末),地骨皮,生乾地黃(焙),決明子(炒),葶藶子(隔紙炒各三兩),車前子,麥門冬(去心焙),地膚子,葳蕤,赤茯苓(去黑皮),子芩,澤瀉,防風(去叉各二兩半),兔肝(一具炙乾),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細辛(去苗葉),桂(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青葙子、五味子、菟絲子(用酒浸泡後搗碎成粉末狀)、地骨皮、生曬的生地黃(烘焙過)、決明子(炒熟)、葶藶子(隔著紙炒,各三兩)、車前子、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過)、地膚子、葳蕤、赤茯苓(去除黑色的表皮)、子芩、澤瀉、防風(去除叉枝,各二兩半)、兔肝(一整塊,烤乾)、杏仁(去除表皮、尖端,雙仁炒熟研磨成粉)、細辛(去除根莖和葉子)、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一兩)

上一十九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米飲下,日三服。

治目赤多眵,磣痛。寒冰散方

馬牙硝(三兩研入新竹筒中密封入地埋四十九日取出更研)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九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後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眼睛紅赤、分泌物多且伴有疼痛的情況。[寒冰散] 的配方中提到需要馬牙硝三兩,先研細放入新的竹筒中密封,埋入地下四十九天後取出再次研細使用。

上一味。每用一字同黑豆末少許,以水調如糊,後同藥調勻,攤紙花子上,貼太陽穴,及半月,其目必瘥。

白話文:

上一味。每用一字和少許黑豆末,用水調和成糊狀,再與藥物調勻,塗在太陽穴附近,堅持半個月,眼睛的疾病必定痊癒。

治目赤熱痛,障翳不退。黃連點眼方

黃連(去須四兩),鉛丹(研二兩),蜜(四兩)

上三味同和。先蒸一次,再曝一日,綿裹雞頭實大,冷水浸點眼。

白話文:

治療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不清,可以用黃連、鉛丹、蜂蜜調和,先蒸煮一次,再曬一天,用棉布包裹雞冠花果實,放入冷水中浸泡後滴眼。

治目脈暴赤,邪熱攻瞼膜隱腫,瘀成瘡、眥爛,乍瘥乍發。祛風退熱湯方

白話文:

治療眼睛脈絡暴紅,邪氣熱毒攻入眼瞼,眼瞼隱隱腫脹,瘀血結成瘡口,眼角腐爛,時而癒合時而發作。祛風退熱湯的方劑是:

當歸一兩

川芎四錢

荊芥四錢

薄荷二錢

防風四錢

連翹三錢

生甘草三錢

白芷錢半

桔梗二錢

柴胡四錢

丹參錢半

黃芩三錢

熟地一兩

澤瀉三錢

茯苓三錢

山藥三錢

丹皮三錢

白芍三錢

赤芍三錢

雞血藤一兩

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取汁服用。

防風(去叉),當歸(銼焙乾去土),芍藥,甘草(炙),人參(各一兩),山梔子仁(半兩),大黃(半兩炙),柴胡(去苗一兩)

白話文:

  • 防風(去掉樹叉),當歸(切碎、烘烤,去掉泥土),芍藥,甘草(烘烤),人參(各一兩),山梔子仁(半兩),大黃(半兩,烘烤),柴胡(去除草葉苗,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眼赤澀,障翳侵睛磣痛。馬牙硝點眼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七分量,濾去渣滓後溫服,不拘時間。

用來治療眼睛紅腫、乾澀,以及障礙物侵擾眼睛所導致的疼痛。另外還有一個馬牙硝點眼的方子。

馬牙硝(研半兩),蕤仁(去皮研七粒),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七枚),石膽(研兩綠豆大),烏賊魚骨(去甲研半分),赤石脂(研一綠豆大),黃連(去須為末),象膽(研各一分),真珠(十粒黃泥裹燒去泥研)

白話文:

  • 馬牙硝(研磨半兩)

  • 蕤仁(去皮研磨七粒)

  •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十七枚)

  • 石膽(研磨成兩顆綠豆的大小)

  • 烏賊魚骨(去甲研磨半分)

  • 赤石脂(研磨成一顆綠豆的大小)

  • 黃連(去須磨成粉末)

  • 象膽(研磨各一分)

  • 真珠(十粒裹在黃泥中燒去泥研磨)

上九味同研極細,瓷合內盛,每取黍米許大,旋用清水和點。

治上焦壅熱,目赤口乾。石膏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一同研磨至極細,放入瓷罐中保存。每次取約黍米大小的量,臨時用清水調和服用。

用於治療上焦堵塞引起的熱症,如眼睛紅腫、口乾等症狀。這是石膏散的配方。

石膏(碎),甘菊花,羌活(去蘆頭),白附子(炮),白殭蠶(炒),玄參,黃連(去須)

上七味等分。搗羅為散研勻,每服二錢匕,生薑茶清調下。

白話文:

  1. 石膏(碎):石膏性寒,味辛、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外感發熱、口渴咽乾、心煩不寐等症。

  2. 甘菊花:甘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明目退翳的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3. 羌活(去蘆頭):羌活性微溫,味辛、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關節疼痛等症。

  4. 白附子(炮):白附子性溫,味甘、辛,入心、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陽痿、宮冷、痛經、手足厥冷等症。

  5. 白殭蠶(炒):白殭蠶性微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定驚、平肝息風的功效。用於治療驚風抽搐、癲癇、失眠多夢等症。

  6. 玄參:玄參性微寒,味苦、鹹,入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胃火牙痛、陰虛發熱等症。

  7. 黃連(去須):黃連性寒,味苦,入心、小腸、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心火亢盛、口舌生瘡、濕熱痢疾、熱毒瘡瘍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