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二 (1)
卷第一百二 (1)
1. 眼目統論
論曰內經曰肝主目,又曰在臟為肝,在竅為目,難經曰,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五色矣,內經又曰,心者、五臟專精也,目者其竅也,夫目既為肝之竅矣,又為心之竅何也。曰目者、五臟之精華,固不專於肝也,所謂骨之精為瞳仁,筋之精為黑睛,血之精為絡,窠氣之精為白睛,肉之精為約束是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肝臟主導眼睛,同時也說:在臟腑為肝,在竅穴為眼睛,難經也說:肝氣運行到眼睛。眼睛協和則能辨別五種顏色了,古書上又說:心是五臟智慧的凝聚,眼睛是它的竅穴,既然眼睛既是肝臟的竅穴,那麼它又是心臟的竅穴,這是為什麼呢。答曰:眼睛是五臟精華的凝聚,所以它不只專屬於肝臟,所謂的骨髓精華是瞳仁,筋的精華是黑眼珠,血的精華是血管,肝氣的精華是眼白,肌肉的精華是眼皮是也。
析而言之;則通乎五臟,合而言之,則主於肝,夫惟通乎五臟,故曰精明五色者,氣之華於此乎,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夫惟主於肝,故肝虛寒,則目䀮䀮視物生花;肝實熱,則目痛如刺;肝中寒,則目昏而瞳子痛;肝熱沖睛,則目眥赤痛;生息肉,不特如此。神志俱悲而泣下,則以水火相感故也,一水不勝五火而目盲,則以陰陽各並故也。
白話文:
詳細分析而言,肝與五臟相通,而肝中精氣華於眼,故能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評定體表的盛衰,還能預決生死。肝虛寒,則眼睛不明,看東西時,眼前會出現花朵一般的幻覺;肝實熱,則眼睛刺痛;肝中寒,則眼睛昏暗,眼珠疼痛;肝熱沖於眼睛,則眼眥紅痛;生息肉,也不止這些症狀。既傷肝又傷心,則神志憂悲,淚水下流,這是因為水火相感的緣故;一水不勝五火而目盲,這是因為陰陽對峙並存的緣故。
夫五臟陰陽,其變動俱感於目,又況攝養失宜,動過生疾者耶,或多熱食,或嗜五辛,或喜怒不時,或房室不節,以至凌寒冒暑,處濕當風,哭泣不寐,凡過用目力,皆致疾病,其候不一,養生者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五臟的陰陽,其變動都會反映在眼睛上,更何況保養不當,過度使用而導致疾病呢?有些人喜歡吃熱性食物,有些人嗜好辛辣口味,有些人喜怒無常,有些人房事不節制,有些人經受寒冷冒暑,有些人處於潮濕的環境中,有些人哭泣難以入眠,凡是過度使用眼睛,都會導致疾病,其徵兆並不統一,養生的人不可不知。
2. 肝虛眼
論曰肝虛眼,其證不一,巢氏析之,有忽然發腫者、有淚出不止者、有睛生翳暈者、有視物漠漠,不能遠視者、有精彩昏濁,黑白不明而暈者,蓋肝開竅於目,腑臟精華之所聚也,氣血既衰,不足以榮養,故證狀之異如此,龍木論有肝臟虛熱外障,謂其證忽發昏澀,淚出癢痛,摩隱瞳仁黑睛,漸生翳障,視物不明者,宜審治之。
白話文:
中醫認為肝臟虛弱會導致眼睛出現各種問題,古籍中記載,肝虛引起的目疾症狀各不相同,像是突然眼睛腫起來、不停流淚、眼球表面出現白翳、視力模糊看不清遠處、眼白渾濁看不清黑眼珠等。這是因為肝臟與眼睛相通,眼睛是五臟精華匯聚的地方,當肝氣血衰弱,不足以滋養眼睛時,就會出現上述不同的症狀。古代醫書中也提到,肝臟虛熱外障也會造成眼睛問題,症狀包括突然眼睛昏花、視力模糊、眼淚流不停、眼癢疼痛、眼球表面有白翳,視力下降,需要謹慎治療。
在中醫理論中,肝虛眼證狀多種。根據巢氏的分析,有眼睛突然腫脹、淚水不止、眼睛長翳暈、視物模糊、遠視困難、眼睛昏花、黑白不分明等症狀。由於肝臟與眼睛相通,是臟腑精華聚集之處,當氣血不足,無法滋養眼睛時,就會出現這些不同的症狀。
龍木論中還提到肝臟虛熱外障的病症,其證狀包括眼睛突然昏澀、流淚伴有癢痛、眼瞳黑睛被遮擋,逐漸形成翳障,視物不清。對於這種情況,需要仔細診治。
白話文:
中醫認為,肝臟虛弱會導致眼睛出現各種問題。根據巢氏的說法,肝虛眼症的症狀包括:眼睛突然腫脹、不停流眼淚、眼睛長出翳膜、視力模糊、看不清遠處、視力昏花、黑白分不清等等。因為肝臟與眼睛經絡相通,是五臟六腑精華聚集的地方,當肝臟氣血不足,無法滋養眼睛時,就會出現這些症狀。
《龍木論》還提到,肝臟虛熱導致眼睛被外邪侵襲的病症,其症狀包括:眼睛突然昏暗、流眼淚伴隨癢痛、眼珠的黑眼珠被遮擋,逐漸形成翳障,看不清東西。遇到這種情況,需要仔細診治。
治肝腎久虛,積熱風毒,攻注兩眼內惡翳遮睛,瞼赤癢痛,風淚隱澀難開。聖餅子方
白話文:
針對長期肝腎虛損,積聚熱毒和風毒,導致雙眼內出現惡翳遮擋眼睛,眼瞼發紅、發癢、疼痛,風淚隱約不暢,難以睜開的情況,使用聖餅子方進行治療。
川芎(四兩),香附子(三兩),藁本茸,甘草(炙),小椒(出汗各二兩去目),蒼朮(一斤米泔浸切炒乾末),薄荷葉(四錢),蟬殼(一兩),蛇蛻皮(一兩)
白話文:
川芎(四兩),香附子(三兩),藁本茸,甘草(炙),小椒(出汗各二兩去目),蒼朮(一斤,用米泔浸泡,切後炒乾,作成藥末),薄荷葉(四錢),蟬殼(一兩),蛇蛻皮(一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煉蜜和勻,杵一千下,丸如彈子,捻作餅,每服一餅,芝麻一捻,同細嚼茶酒送下,一日三服,一月必效。
治肝虛風毒氣,眼目昏多淚澀痛。菊花散方
白話文:
取上等九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與蜂蜜混勻,研杵一千下,搓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捏成餅狀,每次服用一餅,同時服下一捏芝麻,用細嚼碎的茶葉送服,一天服用三次,一個月後必定見效。
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至微焦),甘草(半兩,炙烤至微微發紅,切碎)
上三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
治肝腎久虛,眼目昏暗。五倍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溫水調服。
用於治療肝腎長期虛弱導致的眼睛昏暗。[五倍丸] 方
紫巴戟(去心一兩),枸杞子(二兩),菊花(三兩),旋覆花(四兩),蕤仁(五兩湯浸去皮別研細)
白話文:
紫河車(去中心臟的部份,一兩),枸杞子(二兩),菊花(三兩),旋覆花(四兩),蕤仁(五兩,以湯水浸泡去皮,另行研磨至細粉)
上五味。搗研為末,用陳粟米粥和丸,如梧桐子大,臨臥好茶下二十丸,冷淚多,赤目翳膜昏暗,可一兩服效,氣暈不睹物,可半劑。
治肝虛眼昏澀,淚出翳生,或散或聚,初時即輕。青葙子丸方
白話文:
把五種中藥研磨成細末,用陳年粟米粥和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一般。在睡覺前服用,用好茶送服二十丸,對於眼淚多、赤目翳膜昏暗的症狀,服用一到兩劑即可見效。如果視物模糊,看不清東西,服用半劑即可。
青葙子(二兩),車前子,細辛(去苗葉),生乾地黃(焙),澤瀉,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一兩半),防風(去叉),赤茯苓(去黑皮),茺蔚子,五味子,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
青葙子(兩百克)
-
車前子(一百五十克)
-
細辛(去除葉子和莖,一百五十克)
-
生乾地黃(烘烤過,一百五十克)
-
澤瀉(一百五十克)
-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搗碎,一百五十克)
-
防風(去除枝杈,一百克)
-
赤茯苓(去除黑皮,一百克)
-
茺蔚子(一百克)
-
五味子(一百克)
-
人參(一百克)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茶湯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
治積熱不散,目赤腫痛,或生障翳。瀉肝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用茶水送服十五丸,可以增加到二十丸。
這藥方用於治療因熱邪積聚不散所引起的紅眼、腫痛或眼睛出現障礙物的情況。這是瀉肝湯的配方。
柴胡(去苗),芍藥,決明子(微炒),青葙子,桂(去粗皮),升麻(各二兩),梔子仁(一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莖),芍藥,決明子(微炒),青葙子,桂皮(去掉粗皮),升麻(各二兩),梔子仁(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取七分,去滓入芒硝半錢匕,放溫食後服,取利為度。
治肝氣不足,兩脅拘急痛,寒熱目不明。甘草湯方
白話文:
把七種藥物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將藥物放入一盞半的水中,加入七片竹葉,煎煮到剩下七分之一的量,去渣後加入半錢的芒硝,讓藥液溫熱後在飯後服用,以促進排便為標準。
甘草(炙銼),防風(去叉各一兩),烏豆(一合),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各半兩),柏子仁,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蕤仁(去皮一兩爛研)
白話文:
-
甘草(炙烤切碎),
-
防風(去掉分叉的枝條,各取一兩),
-
烏豆(一合),
-
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
-
細辛(去掉莖葉,各取半兩),
-
柏子仁,
-
白茯苓(去掉黑皮,各取二兩),
-
蕤仁(去掉皮,研磨成粉,取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治肝虛風眼睛疼,風眩目如欲脫,視物不得,眉間疼重。前胡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的水和兩枚剖開的大棗一起煎煮至剩七分量,去渣滓,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用來治療肝虛引起的風眼痛、眩暈目眩好像眼睛要脫落一樣、視物不清以及眉間疼痛沈重。這是前胡湯的配方。
前胡(去蘆頭),防風(去叉),決明子(炒),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細辛(去苗葉),車前子,升麻(各一兩),苦參(二兩),菊花(三分)
白話文:
前胡(去掉蘆頭),防風(去掉叉枝),決明子(炒過),黃連(去掉須子),枳殼(去掉瓤麩,炒過),細辛(去掉苗葉),車前子,升麻(各一兩),苦參(二兩),菊花(三分)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治肝虛受風,筋脈拘急,手足𤸷痹,目視不明。五加皮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去掉藥渣,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用來治療肝虛受風、筋脈拘緊、手足麻木不靈以及視力模糊不清。這是五加皮湯的方子。
五加皮(銼),玄參,獨活(去蘆頭),桑根白皮(銼各一兩),茯神(去木),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
白話文:
五加皮(切碎),玄參,獨活(去除蘆頭),桑根白皮(切碎各一兩),茯神(去除木質部分),麥門冬(去除心部並烤焙各二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投荊瀝半合,再煎三兩沸,空心晚食前溫服。
治肝虛中風,頭痛目眩昏暗,胸中客熱,心煩悶。升麻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材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掉藥渣後加入荊瀝半合,再煎煮兩三次沸騰即可。應該在空腹時或是晚餐前溫熱服用。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肝虛引起的中風、頭痛、視物模糊昏暗、胸中感覺有熱以及心煩意亂的情況。這是升麻湯的處方。
升麻,羚羊角(鎊),葛根(銼),前胡(去蘆頭),酸棗仁,地骨皮(各一兩)
白話文:
升麻、羚羊角(打成粉)、葛根(切碎)、前胡(去掉根鬚)、酸棗仁、地骨皮(各一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入竹瀝半合,食後臨臥溫服。
治肝虛寒,眼目昏暗,脅下痛脹滿氣急。檳榔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粗略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加上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七分,去掉藥渣,加入半杯竹瀝,飯後睡覺前溫服。
檳榔(銼生用),陳橘皮(湯浸去白),桔梗(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吳茱萸(湯洗焙乾炒),桂(去粗皮各半兩),白朮(二兩)
白話文:
檳榔(生用,切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桔梗(各一兩),白茯苓(去除黑皮,一兩半),附子(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部),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烘乾炒熟),桂皮(去除粗皮,各半兩),白朮(二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若氣喘急,加半夏半兩,薑湯洗去滑,芎藭甘草各一兩。
治腎虛眼目昏暗,及風毒上衝,腦脂流下,變為內障。摩頂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中藥材搗碎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加上一杯半的水,再放入一個棗子大小的生薑,拍碎後一起煎煮,煮到剩八分滿時,去除渣滓,溫熱後服用,不受時間限制。如果胸悶氣喘很急,可以再加入半兩半夏,用薑湯洗去其滑膩,再加入一兩川芎和甘草。
生麻油(二大升),酥(三兩),蓮子草汁(一大升七八月採),竹葉(一握),長石(別研一兩半一名理石),槐子(一兩一分),曾青(研一兩),鹽花(三兩),梔子葉,朴硝(碎),葳蕤,大青,吳藍(各一兩半)
白話文:
生麻油(兩升)、酥(三兩)、蓮子草汁(一大杯,七月至八月採摘)、竹葉(一把)、長石(研磨成粉,一兩半,別名理石)、槐子(一兩一分)、曾青(研磨成粉,一兩)、鹽花(三兩)、梔子葉、朴硝(磨碎)、葳蕤、大青、吳藍(各一兩半)
上一十三味。除油酥外細銼,以厚綿裹,先下油並酥在鐺內煎,後下綿裹藥,並蓮子草汁,文火養經三日,漸加火急煎,以蓮子汁盡為度,膏成絞去滓,用瓷瓶盛,每夜臥時,取半匙許塗頂上,漸漸不住手摩,令消散入發內,覺腦中清涼為度,輕者不過五六度瘥,重者半劑即愈。
白話文:
上述的十三味藥物,除了油酥之外,都要切碎。將藥物用厚棉布包起來,先把油和酥倒入鍋子中煎,然後放入包著藥物的棉布,再加入蓮子草汁,用文火燉煮三天,漸漸地增加火候,加緊煎煮,煎到蓮子汁全部都沒有為止,膏狀物生成後,將它過濾掉渣滓,用瓷瓶盛裝起來。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取半匙左右的藥膏塗抹在頭頂上,然後不斷用手按摩,讓藥膏滲透到頭髮裡面。直到感覺到腦子裡面清涼為止,病情較輕的人大概五、六次就會痊癒,病情較重的人,半劑藥膏就會見效。
治肝虛視物漠漠,不能遠見,睛輪昏暗澀痛,翳暈時聚時散,補肝元。柏子仁丸方
白話文:
治療肝臟虛弱,眼睛模糊,看不到遠處的東西,眼球昏暗疼痛,翳暈時聚時散,需要補肝元氣。柏子仁丸配方如下:
- 柏子仁:10克
- 當歸:10克
- 熟地:10克
- 白芍:10克
- 川芎:6克
- 枸杞子:10克
- 菊花:6克
- 麥冬:10克
- 五味子:6克
- 山藥:10克
- 茯苓:10克
- 澤瀉:10克
- 豬肝:200克
製作方法:
-
將柏子仁、當歸、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菊花、麥冬、五味子、山藥、茯苓、澤瀉一起搗碎成粉末。
-
將豬肝洗淨,切碎,與藥粉混合均勻。
-
將混合物製成丸劑,每丸重約3克。
-
每日服用2次,每次3丸,溫水送服。
柏子仁(研),薏苡仁,烏麻仁,車前子,枸杞子,庵䕡子,菟絲子(酒浸別搗末各一兩)牡荊子,青葙子,五味子,蛇床子,桂(去粗皮),菊花,山芋(各半兩),熟乾地黃(焙),肉蓯蓉(酒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白話文:
柏子仁(研磨)、薏苡仁、烏麻仁、車前子、枸杞子、杏仁、菟絲子(用酒浸泡後再搗碎,各一兩)牡荊子、青葙子、五味子、蛇牀子、桂皮(除去粗皮)、菊花、山芋(各半兩),熟乾地黃(烘烤)、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白茯苓(除去黑色外皮,各一兩)
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肝虛血弱,目久昏暗。石決明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在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用於治療肝虛血弱導致的眼睛長期昏暗不清。這是石決明丸的配方。
石決明,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末),五味子(各一兩),熟乾地黃(焙),細辛(去苗葉),知母(焙),山芋(各一兩半)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石決明、菟絲子(用酒浸泡一夜,再搗碎成末)、五味子(各一兩)、熟乾地黃(烘烤過)、細辛(去掉嫩苗和葉子)、知母(烘烤過)、山芋(各一兩半)
治肝虛淚出不止,翳暈侵睛,視物不遠,或睛昏濁,黑白不明。乾地黃丸方
白話文:
治療肝虛導致的流淚不止,翳膜和暈輪侵犯眼晴,視物不遠,或者眼晴昏濁,黑白不明。
乾地黃丸配方:
- 乾地黃:30克
- 枸杞子:30克
- 山茱萸:30克
- 山藥:30克
- 澤瀉:15克
- 茯苓:15克
- 丹皮:10克
- 黃柏:10克
- 牡蠣:10克
- 龜板:10克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調製成丸劑,每丸重約3克。
用法:每天服用3次,每次3-5丸。
功效:滋補肝腎,養陰清熱,明目退翳。
熟乾地黃(焙),五味子,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蕤仁(去皮研),車前子(各一兩),細辛(去苗葉),甘草(炙銼),防風(去叉),白茯苓(去黑皮),柏子仁(研各半兩)
白話文:
熟乾地黃(將新鮮地黃切片,曬乾,再以文火焙乾)、五味子、菟絲子(先將菟絲子以酒浸泡一晚,再搗碎)、蕤仁(去皮並研磨成粉)、車前子(各取一兩)、細辛(去掉細辛的莖葉)、甘草(以火炙烤,再切碎)、防風(去掉分叉的枝條)、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柏子仁(研磨成粉,各取半兩)。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肝臟虛血弱,不能上助目力,視物昏暗。還睛丸方
茺蔚子,防風,人參,細辛,決明子,車前子,芎藭(各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治肝臟風虛,時多冷淚,眼目昏暗。龍腦青葙子丸方
白話文:
將十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好的蜂蜜混合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此方可治肝臟虛血弱,無法滋養眼部,導致視力昏暗。
另外,將七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好的蜂蜜混合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茶水送服。此方可治肝臟風虛,容易流眼淚,眼睛模糊不清。
龍腦(半兩細研),青葙子(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車前子(一兩),牛黃(半兩細研)白茯苓(一兩),旋覆花(三分),芎藭(一兩),羌活(一兩),細辛(一兩),天麻(一兩),麝香(一分細研),防風(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石決明(一兩細研水飛),曾青(半兩燒細研)
白話文:
取龍腦半兩研磨成粉末,青葙子、人參(去蘆頭)、車前子各取一兩,牛黃半兩研磨成粉末,白茯苓一兩,旋覆花三分,芎藭、羌活、細辛、天麻各取一兩,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防風(去蘆頭)、黃耆(切片)各取一兩,石決明一兩研磨成粉末再用清水漂洗,曾青半兩燒成灰燼後研磨成粉末。
上十六味。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拌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羌活湯嚼下十丸。
白話文:
上述十六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物,拌勻,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搗杵 300~400 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於飯後服用,以煎煮好的羌活湯送服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