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 (4)
卷第一百一 (4)
1. 面齄疱
論曰諸陽皆會於面,風邪熱氣,客於膚革,不能流通,因發為齄疱,形似米粟,色有赤白,亦有緣醉酒露臥,及飲酒未解,以冷水洗濯而得之者,率由風熱在皮膚間,外感冷氣,擊搏而成。
治面齄疱。柏子仁散方
白話文:
經典醫書上說,五臟之陽氣都匯集在臉上,若有風寒之邪熱氣,積聚在皮膚肌肉之間,流通不暢,就會引發皮疹,形狀如粟米,顏色有紅有白。也有些人因為醉酒後睡在露地,或飲酒後不久用冷水清洗,導致風寒之邪熱氣在皮膚間和外在的寒氣相擊搏鬥,而生此病。
柏子仁(研),冬瓜子(炒),冬葵子(炒),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
白話文:
-
柏子仁(研磨成粉)
-
冬瓜子(炒熟)
-
冬葵子(炒熟)
-
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三兩)
上四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以溫酒調服,食後日午臨臥各一服。
治面齄疱。木蘭膏方
白話文:
將上面四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溫酒調和後服用。飯後、中午以及睡前各服用一次。
治療面部痤瘡。[木蘭膏]方
木蘭皮,防風(去叉),白芷(留兩小塊子驗藥熟),辛夷(去毛),木香,牛膝(酒浸切焙)獨活(去蘆頭),藁本(去土),芍藥,白附子(炮),杜蘅,當歸(切焙),細辛(去苗葉),芎藭(各一兩),麝香(研半兩),臘月豬脂(二斤以水浸去赤汁)
白話文:
木蘭皮,防風(去掉枝叉),白芷(保留兩小塊種子以驗藥是否已煮熟),辛夷(去掉毛),木香,牛膝(以酒浸泡後切片焙乾),獨活(去掉蘆頭),藁本(去掉泥土),芍藥,白附子(炮製過),杜蘅,當歸(切片焙乾),細辛(去掉莖葉),芎藭(各一兩),麝香(研磨成半兩),臘月豬脂(二斤,以水浸泡去除雜質)
上一十六味。除麝香豬脂外,並銼碎,先將豬脂入鍋中令銷,下諸銼藥。以文火煎三上三下,候白芷塊子黃色膏成,用新綿濾去滓,入麝香攪勻,稀稠得所,瓷合盛,每臨臥時,先以溫漿水洗面,後塗膏,日三次。
治面齄疱。白芷膏方
白話文:
以上十六味藥材,除了麝香豬脂之外,都切成小碎丁,先把豬脂放進鍋中溶化,再加入切碎的藥材。用文火煎煮,每煎煮三次之後,把蓋子打開,待藥膏冷卻凝固後,再煎煮三次。如此重複以上步驟,直到白芷塊變成黃色膏狀。用新的棉花過濾掉雜質,加入麝香攪拌均勻,使藥膏稠度適中,然後裝入瓷器盒中。每天睡覺前先用溫熱的漿水洗臉,然後塗抹藥膏,每天三次。
白芷(留兩小塊子驗所煎膏),白蕪荑,木蘭皮,細辛(去苗葉),藁本(去苗土),白附子(炮各三分),芎藭(半兩),防風(去叉半兩),丁香,零陵香,松花,麝香(研各一分),熊脂(三斤如無以酥代)
白話文:
白芷(留兩小塊,用來驗證膏藥的煎製程度),白蕪荑,木蘭皮,細辛(去除根莖葉),藁本(去除根莖土),白附子(各三錢,炮製),芎藭(半兩),防風(去除叉枝,半兩),丁香,零陵香,松花,麝香(研磨,各一錢),熊脂(三斤,如果沒有,可以用酥油代替)。
上一十三味。除麝香熊脂外,並銼碎,入淨器中,以酒二升浸一宿,先將熊脂入銅鐺中化令銷,次下酒中諸藥,以文火煎之,三上三下,候白芷黃色膏成,用新綿濾去滓,入麝香攪勻,稀稠得所。瓷合盛,每臨臥時,先以澡豆溫漿水洗面,後塗膏大效。
治面齄疱。杏仁膏方
白話文:
以上共十三種藥物。除了麝香和熊脂之外,將其餘藥物搗碎,放入乾淨的容器中,加入二升酒浸泡一整夜,先將熊脂放入銅鍋中加熱使其融化,然後加入酒中浸泡的藥物,用小火煎煮。反覆三次,直到白芷變成黃色的膏狀。用新的棉花過濾掉藥渣,加入麝香攪拌均勻,稀稠度適中。用瓷器盛裝保存。在睡覺前,先用澡豆和溫熱的水洗臉,然後塗抹藥膏,效果很好。
杏仁(湯浸去皮尖研半兩),硫黃(研一分),密陀僧(研半兩),硇砂(研一錢),白鵝脂(煉成油二兩)
白話文:
-
杏仁(在熱水中浸泡去皮,研磨成粉,半兩)
-
硫磺(研磨成粉,一分)
-
密陀僧(研磨成粉,半兩)
-
硇砂(研磨成粉,一錢)
-
白鵝脂(煉製成油,二兩)
上五味。除鵝脂外,再同研如粉,入鵝脂油,更研令勻,傾入瓷合子,坐煻灰火中養之,攪令稀稠得所成膏。每臨臥以紙拭疱令乾塗之。
治肺藏風毒,及過飲成齄疱。防風散方
白話文:
先把五味藥材,除了鵝脂以外,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鵝脂油,繼續研磨至均勻。倒入瓷合子中,放在溫暖的灰火中加熱,邊加熱邊攪拌,使藥膏達到適當的稠度。每晚睡前,用紙巾擦拭皮膚表面,使局部乾燥,然後塗上藥膏。
防風(一兩去蘆頭),石膏(二兩細研水飛過),小荊子(一兩),梔子仁(一兩),薺苨(一兩),枸杞子(一兩微炒),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八味。搗羅為末,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食後日二。
白話文:
防風(一兩,去除蘆頭),石膏(二兩,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小荊子(一兩),梔子仁(一兩),薺苨(一兩),枸杞子(一兩,微炒),白蒺藜(一兩,微炒,去除刺),甘草(半兩,炙烤至微赤,切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