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 (3)

1. 面皯皰

論曰面皯皰者。面生齄疱,細起如粟谷狀,由風熱相搏而生,蓋諸陽在於頭面。風熱乘之,結而不散,故成皯皰。養生方說醉不可露臥,及飲酒熱未解,冷水洗面,令人面發瘡,輕為齄疱,正謂此也。

白話文:

中醫說面部生瘡皰,是臉上生出細小如粟米或穀粒樣的瘡皰,這是由於風熱相互搏擊而產生的。陽經都分佈在頭面部,風熱乘虛而入,凝聚而不消散,所以形成瘡皰。《養生方》說喝醉了酒不能露宿,或者飲酒後熱氣未消散就用冷水洗臉,會導致臉上生瘡,輕則生瘡皰,這就是說這個道理。

治面皯皰令光白。黃連散

黃連(去須十五兩),木蘭皮(十兩),大豬肚(一個去筋膜)

白話文:

  • 黃連(去掉須子,十五兩)

  • 木蘭皮(十兩)

  • 大豬肚(一個,去掉筋膜)

上三味。將二味搗羅為末,內豬肚中,縫合口,入五斗米甑內,蒸令熟,取出細切曝乾,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水調,空心臨臥服。

白話文:

上三種藥材。把其中兩種研碎成粉末,放入豬肚中,縫合開口,放入五斗米甑內蒸熟,取出切碎曬乾,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用溫水調服,空腹臨睡前服用。

治面皯皰令光白。冬葵子散

冬葵子(炒研),柏子仁(別研),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兩)

白話文:

冬葵子(炒熟後研磨成粉末),柏子仁(另外研磨成粉末),白茯苓(去除黑皮,各三兩)

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食後臨臥。

治面皯皰令光白,塗面。玉屑膏

玉屑珊瑚,木蘭皮(各三兩),辛夷(去毛),白附子(炮),芎藭,白芷(各二兩),冬瓜子牛脂,豬脂(臘月收者各十八兩),商陸(切碎五兩),桃仁(湯浸去皮尖別研五兩)

白話文:

  • 玉屑、珊瑚、木蘭皮(各 150 公克)

  • 辛夷花(去除毛茸茸的部分)、炮附子、芎藭、白芷(各 100 公克)

  • 冬瓜子、牛油、豬油(在 12 月收獲的,各 750 公克)

  • 商陸(切碎,200 公克)

  • 桃仁(在熱水中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並單獨研磨,200 公克)

上一十二味。除牛豬脂入鍋中化成油外,諸藥同搗研為細末,入脂油內,以文火煎令稀稠得所,濾去滓,瓷閤中盛,每洗面後塗藥,大去皯皰。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先將豬牛脂放入鍋中融化成油,其餘的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放入融化的油中,用小火慢煎至稀稠適度,濾去藥渣,放入瓷盒中盛裝起來,每次洗完臉後塗抹藥膏,就可以去除臉上的皯皰。

治面皯皰令光白,塗面。麝香膏

麝香(研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切焙),芎藭,細辛(去苗葉),杜蘅,白芷,芍藥(各一兩),臘月豬脂(一斤以水浸去赤汁)

白話文:

麝香:0.5錢,搗碎成粉。

附子:1錢,炮製裂開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當歸:1錢,切片後烘烤。

芎藭:1錢。

細辛:1錢,去除莖葉。

杜蘅:1錢。

白芷:1錢。

芍藥:1錢。

臘月豬脂:一斤,用清水浸泡後,去除豬油中的赤色血汁。

上九味。先將豬脂入鍋中,化成油,余藥並銼如小麥大,入脂油中,以文火煎,稀稠得所,濾去滓,入麝香攪勻,傾入瓷閤中收。每塗藥,先以漿水洗面。

白話文:

上九味:首先將豬脂放入鍋中,熬成油,把其餘的藥材全都研磨成小麥大小,放入豬油中,用文火慢慢煎煮,稀稠適度,過濾掉渣滓,加入麝香攪拌均勻,倒入瓷盒中保存。每次塗抹藥膏前,先用漿水洗臉。

治面皯皰令光白,塗面。白芷膏

白芷,白蘞(各三兩),白朮(三兩半),白附子(炮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一兩半),白芨,細辛(去苗葉各三兩)

白話文:

白芷、白蘞(各180克),白朮(210克),白附子(用炮製法製成,90克),白茯苓(去黑皮,90克),白芨、細辛(去苗葉,各180克)

上七味。搗羅為末,用雞子白搜和勻,丸如彈子大,瓷閤中盛,每臥時先洗面,後取一丸,以漿水研化塗面,明旦並華水洗之,不過七日大效。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均勻,丸成彈子般大小,瓷罐中盛放。每天睡覺前先洗臉,然後取一粒藥丸,用漿水研磨化開塗在臉上,第二天早上再用清水洗掉。不用七天就能見效。

治面皯皰令光白,塗面。礬石散

礬石(燒令汁盡),白石脂(各一分),白蘞(三分),杏仁(湯浸去皮研半兩)

白話文:

礬石(燒到汁液全部消失),白石脂(各一分),白蘞(三分),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研磨成半兩)

上四味並研為散。以雞子白調令勻,入瓷閤中盛,臨臥時先用漿水洗面,後塗藥,明旦以井華水洗之。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把雞蛋清調和均勻,放入瓷盒中盛裝。睡覺前,先用漿水洗臉,然後塗抹藥物,第二天早上用井水洗淨。

治面皯皰令光白。浮水膏

水萍(曝乾五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白蜜稠和,稀稠得所,入瓷閤中盛,每臥時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