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2)

1. 平治

昔人概舉萬病,亦頗有不治自愈者,蓋欲藥石無妄投,針灸無妄用,使五臟安平,不相干擾,無戀卷愴囊之偽為也。姑摭一二證之,肝脈鶩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心脈搏堅而長,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重身而喑,十月當復,陽厥之病要在奪食則已。

白話文:

古時候醫生將所有的疾病大致歸類,但有些疾病特別的治療過後能自癒,這主要是為了讓藥物和針灸的使用不超過合理的範圍,讓五臟保持安靜、穩定,避免互相干擾,不執著於一些虛假治療。

姑且舉出幾個證據說明這個說法。肝脈快速跳動,突然受驚嚇,脈搏可能停止跳動,好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這種情況不用治療就會自己好。心脈搏動堅硬而長,舌頭捲曲說不出話,這種情況應該要服用消化系統的藥物,這種情況會自己好轉。脈搏有規律地跳動,但突然受到驚嚇,三四天後會自行消失。身體沉重,而且啞巴,十個月後會復發,陽厥的疾病只要不吃東西就會自己好了。

是數者備見於經,苟能緣類而知,則不治而瘳者,率皆瞭然於胸次,倘不察此,必以毒藥攻其內,針石湯火鑠其外。膠膠擾擾,力不暇給,奚足以議平治之道。

白話文:

這些方法在醫書中都有記載,如果能夠按照類別來認識這些方法,那麼不用治病也能讓生病的人康復,這些道理都瞭然於胸。如果沒有明白這些道理,一定會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疾病,用針灸、藥物和火來醫療疾病。這樣一來,就會忙得手忙腳亂,沒有精力來討論治病的基本方法了。

2. 本標

病有本標,治有緩急,知所先後,乃得其宜。凡言本標,其說有三,有氣之本標,若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是也。有病之本標,若百病之生,或生於本,或生於標,或生於中氣是也。有治之本標,若取本而得,取標而得是也。三者雖若不同,要之皆以所因為本,所應為標。

白話文:

疾病有本病和標病,治療有緩急之分,知道先後順序,才能恰到好處地治療。凡是說本標,其說法有三種:一是氣的本標,比如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二是疾病的本標,比如百病的產生,有的來自本,有的來自標,有的來自中氣。三是治療的本標,比如抓住根本而治癒,抓住標誌性症狀而治癒。這三種雖然好像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是以病因爲本,以症狀為標。

是故有病傷寒者,因寒而得,即以寒為本,隨其變傳所在,或客於陽,或客於陰,即以陰證陽證為標,以至風暑燥濕。飲食勞倦,喜怒憂恐,皆可類舉。然邪氣所傷,如風雨寒暑之類,本自外至,腑臟生病,如喜怒憂懼之類,本由內生,及病成而變,有先表后里者,治法皆當治其本,唯先病而後中滿,及大小不利之病,則治其標,此無他,以救里為急故也。

白話文:

所以有病傷寒的人,因為寒冷而得病,就要以寒冷為根本,隨着病情變化的地方,或者侵犯到陽氣,或者侵犯到陰氣,就要以陰證陽證為標,同樣可以推廣到風暑燥濕。飲食勞倦,喜怒憂恐,都可類舉。然而邪氣所傷,如風雨寒暑之類,本來從外而至,腑臟生病,如喜怒憂懼之類,本來由內而生,及病成而變,有先表后里者,治法都應該治療其根本,只有先生病而後腹滿,及大小便不利之病,則治療其標,此無他,以救裏為急故也。

故曰病非其本,得標之病,治非其本,得標之方,審究逆從,以施藥石,標本相得,邪氣乃服,病者知此,則病以許治為本,治者能此。則治以適當為工,是以內經又言,病為本工為標。

白話文:

因此說病情並不是根本,得到表淺的病情,治病的方法也不是根本,得到表淺的治病方法,應該深入研究是順著病勢還是逆著病勢,從而使用藥物,使標本互相配合,邪氣才能降伏,病人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治病就以治好根本為根本,醫生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醫術就恰到好處,所以《內經》又說,病情是根本,醫術是標誌。

3. 通類

治寒以熱,治熱以寒,工所共知也,治寒以熱而寒彌甚,治熱以寒而熱彌熾,殆未察五臟有陰陽之性,各因其類而取之耳,經不云乎,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假有病熱,施以寒劑,其熱甚者,當益其腎,腎水既滋,熱將自除,人有病寒,施以熱劑,其寒甚者,當益其心,心火既壯,寒將自已。此所謂察陰陽之性,因其類而取之也。

白話文:

在治療方面,治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熱病用寒涼藥物,這是醫生們都共同知道的。然而,在治療寒病時,如果使用溫熱藥物,寒病反而更加嚴重;在治療熱病時,如果使用寒涼藥物,熱病反而更加猛烈。這大概是因為沒有注意到五臟具有陰陽兩種性質,而沒有根據五臟的陰陽性質來選擇藥物。經書上不是說過嗎?治療寒病而熱甚的,應該滋補陰,治療熱病而寒甚的,應該滋補陽。假如有人得了熱病,使用了寒涼藥物,其熱病很嚴重,那應該滋補其腎陰。腎水充盈之後,熱病就會自動消除。假如有人得了寒病,使用了溫熱藥物,其寒病很嚴重,那應該滋補其心陽。心火壯盛之後,寒病就會自動消除。這便是所謂的考察陰陽性質,根據五臟的陰陽性質來選擇藥物。

經又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於有無言求,於盛虛言責何耶。夫求者求其所以治,與夫所以致益也,責者責其所當瀉,與夫所宜補也,假有或熱或寒,治須汗下。此所謂有者求之,寒甚而熱之,或不熱,則致益其心,熱甚而寒之或不寒,則致益其腎。

白話文:

著作中又說到:有人在已經有的東西上索求,有人在沒有的東西上索求;有人對旺盛的東西責怪,有人對虛弱的東西責怪;在已經有的東西上索求、在旺盛的東西上責怪,這說得通嗎?索求就是要索取可以治療的藥物,以及可以增益身體的東西;責怪就是要責罰應該瀉下的東西,以及應該滋補的東西。假如有的時候是熱性病,有的時候是寒性病,那麼治療應該要發汗和瀉下。這就是所謂的在有熱的時候索求,在太寒的時候用熱來治療,如果沒有寒症,那麼就要增益心臟;在太熱的時候用寒來治療,如果沒有熱症,那麼就要增益腎臟。

此所謂無者求之,假有心實生熱,必瀉其心,腎強生寒,必瀉其腎,此所謂盛者責之,假有心虛多寒,必補其心,腎虛多熱,必補其腎。此所謂虛者責之,大抵五行之理,互有盛衰,而補瀉消長,在通其倫類而已。

白話文:

這所謂虛弱者要治療它,假使是心中陰虛則會產生燥熱的癥狀,一定要瀉除心中的燥熱,腎臟強壯則產生寒冷的癥狀,一定要瀉除腎臟的寒冷。這所謂旺盛者要治療它,假使是心中陽虛而有嚴重的寒冷癥狀,一定要補益心中的陽氣,腎臟虛弱而產生嚴重的燥熱癥狀,一定要補益腎臟的陰氣。這所謂虛弱者要治療它,大體上五行互相盛衰,而補和瀉消長,只要能夠通達五行的倫理規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