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 (5)

1. 諸注統論

論曰諸注者邪氣所注也,皆因精神衰弱,經絡空虛,傷於風寒暑濕,飲食勞倦,或感生死之氣,或挾鬼物之精,初為中惡客忤卒死諸屍之類,雖或暫瘥,必有邪氣伏於經脈,流傳腑臟,深挾骨髓,經久不已,皆成注病,變狀多端,時發時瘥,令人昏悶,無不病處,若因風寒暑濕之邪所注者,則為風注寒注涼注冷注溫注濕注之病,若因飲食勞倦之邪所注者,則為食注飲注酒注水注之病,若因感生死之氣,而為其邪所注者,則為喪注哭注轉註之病,若因挾鬼物之精,而為其邪所注者,則為鬼注邪注屍注殃注之病,犯土禁成注者,為土注,產後得注者,為產注,虛勞所成者為勞注,邪氣外侵為邪注,凡此諸注,以受病之因為名也,邪注於肺,則為氣注,邪注於營,則為血注,久注不已,傷損骨髓,則為骨注,凡此諸注,以病之所在為名也,又有石注者,言其牢強如石,走注者,言其遊走無常,凡此諸注,以病之形變為名也,名類雖多,各有形證,合而言之。

白話文:

古老的醫學典籍說,所謂的「注病」,是指邪氣侵襲人體而造成的疾病。這些邪氣可能來自於精神衰弱、經絡空虛、傷於風寒暑濕、飲食勞倦、接觸生死之氣,或是被鬼怪之精所侵犯。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中惡、客忤、卒死等病症。即使是暫時康復了,也會有邪氣潛伏在經絡、腑臟和骨髓中,久而久之就會演變為注病。這種疾病變化多端,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會讓人昏悶不適,全身到處都有病竈。

如果邪氣是因風寒暑濕而引起的,就會出現風注、寒注、涼注、冷注、溫注、濕注等疾病。如果是因飲食勞倦而引起的,就會出現食注、飲注、酒注、水注等疾病。如果是因接觸生死之氣而引起的,就會出現喪注、哭注、轉注等疾病。如果是因被鬼怪之精所侵犯而引起的,就會出現鬼注、邪注、屍注、殃注等疾病。如果是因觸犯土禁而引起的,就會出現土注。如果是產後得的,就會出現產注。如果是因虛勞而引起的,就會出現勞注。如果是因邪氣外侵而引起的,就會出現邪注。所有的這些注病,都是以致病原因來命名的。

邪氣入侵肺臟,就會出現「氣注」。邪氣侵入營血,就會出現「血注」。如果注病久治不愈,損傷骨髓,就會出現「骨注」。所有的這些注病,都是以病症所在部位來命名的。

此外,還有一些注病,比如「石注」,形容其堅硬如石;「走注」,形容其遊走不定。這些注病都是以其病症的形狀或變化來命名的。雖然注病的種類繁多,但每種注病都有其具體的病症。

皆注病也,治注病者,欲辨是非,但復紙於痛處,燒發令焦,投於紙上,若發黏紙者,注氣引之也,不黏者非注也,審知其因,隨證治之,無專門者,通用諸注法調之,諸注之脈,浮大者可治,細而數者難治。

白話文:

所有疾病都叫注病,治療注病,需要區分是或不是,只要將紙放在疼痛的地方,燒到發焦,然後丟到紙上,如果發黏到紙上的話,是注氣引發的,不黏則不是注病,瞭解原因後,根據證狀對症下藥,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可以用通用治療注病的方法來治療,注病的脈象,浮大的可以治療,細而數的難以治療。

2. 諸注

論曰諸注者,邪氣停住而為病也,蓋由經絡空虛,傷於風寒暑濕,或因飲食勞倦,或因大病後氣虛,邪氣流注,或感死氣,或犯鬼邪,皆致是疾,其狀變易不同,各循其本而治之。

治五注,卒中賊風,遁屍鬼邪,心腹刺痛脹急,大黃飲方

白話文:

古文:論曰諸注者,邪氣停住而為病也,蓋由經絡空虛,傷於風寒暑濕,或因飲食勞倦,或因大病後氣虛,邪氣流注,或感死氣,或犯鬼邪,皆致是疾,其狀變易不同,各循其本而治之。

中醫古書上說,所謂的諸注,是指邪氣停滯在體內而引發的疾病。總的來說,可能是因為經絡空虛,受到風寒暑濕的侵襲,或是因為飲食不當、勞累過度,或者是大病初癒,氣虛體弱,邪氣乘虛而入,又或者是接觸到死氣或鬼邪,都會導致這種疾病。諸注的症狀變化多端,不盡相同,治療時應根據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大黃(煨),桂(去粗皮各一兩半),赤芍藥,甘草(炙銼各一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五枚)

白話文:

大黃(用火烤製),桂皮(去除粗糙的皮,各一兩半),赤芍藥,甘草(烤製後切碎,各一兩),烏頭(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五枚)

上五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蜜一匙頭,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

白話文:

將上等的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甘草、枸杞子,弄碎成小塊,每次取用五錢藥粉,加入一碗半的水,放入切碎生薑一分,加一匙蜂蜜,一起煎煮至七分水,過濾掉渣滓,空腹時溫熱服用。

治中惡五注五屍入腹,胸脅急痛,鬼擊客忤,停屍垂死者,此藥入喉即愈,若口噤則斡開,不可斡者,扣一齒折,以竹管下藥,先以少許湯或水,內藥竹管瀉喉中,五注丸方

白話文:

治療中惡、五注、五屍進入腹部、胸脅急痛、鬼擊客忤、生病垂死的人,此藥一服下即可痊癒,如果嘴巴緊閉,就以器具撐開,不能撐開的,就撬開一顆牙齒,用竹管灌藥進去,先以少量湯或水,把藥物灌入竹管內,灌入喉嚨中。

五注丸藥方:

大黃四兩、阿膠半斤、甘草、蜀椒各一兩、黨參一兩、茯苓一兩半、白術一兩半、黃耆一兩半、澤瀉一兩、香附一兩。

丹砂(研),甘遂(微煨),附子(炮裂去皮臍),雄黃(研各一兩),豆豉(曝乾),巴豆(去皮心壓出油盡各六十枚)

白話文:

丹砂(研磨成粉末狀),甘遂(微火烘烤),附子(炮製裂開後去掉皮和根臍),雄黃(研磨成粉末狀各一兩),豆豉(曬乾),巴豆(去掉皮和心,壓出油,共六十枚)

上六味,除巴豆外,搗研為末,將巴豆同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密器貯之,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以知為度,未知加丸數服,若不發者,以粥飲投之,利不止者,與酢飯一兩匙止之。

治五屍注,赤芍藥丸方

白話文:

六種藥材中的巴豆,另外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巴豆再研磨均勻後,用蜂蜜將藥材混合煉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保存在密封器皿中。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一開始服用的數量適當,如果情況不明就多服幾丸。如果藥力沒有發作,就用稀飯送服。腹瀉不止時,服用一兩勺醋飯即可止瀉。

赤芍藥(銼一兩),吳茱萸(湯浸焙乾炒),丹砂(研),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烏頭(炮裂去皮臍各半兩),乾薑(炮三分),桂(去粗皮一兩)

白話文:

赤芍藥(一兩,切碎),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烘乾,再炒),丹砂(研磨成粉),蜀椒(去掉籽和閉口的那部分,炒到出汗),烏頭(炮製裂開後去掉皮和肚臍,各半兩),乾薑(炮製後,三分),桂枝(去掉粗皮,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腹溫酒下,日三。

治五注瘦病,伏連諸鬼氣,丹砂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一天三次。

此方可用於治療五種邪氣引起的消瘦病症及各種鬼氣所導致的疾病,即丹砂丸方。

丹砂(研一兩),麝香(研三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七十枚)

白話文:

丹砂(研磨一兩),麝香(研磨三分),桃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炒熟研磨成粉,共七十枚)

上三味,各研細,再和研勻,入少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三。

治諸注令人沉默,不知所苦,累年積月,以至全家流注,備急獺肝散方

獺肝(一具陰乾)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熟水調下,日三服。

治五注伏連,及親近死屍,致惡氣入腹,終身不愈者方

阿魏(研一分)

白話文:

將上列的三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再混合研磨均勻,加入少許煉蜜,搓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

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各種中風導致患者沉默不語,不知病痛,長期積累,甚至影響到全家人的情况,屬於急救的藥方。

另外,獺肝(一隻陰乾的獺肝)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溫水調服,一天三次。

這個藥方則是用來治療五種中風的患者,以及因靠近屍體而吸入惡氣,導致長期不愈的情况。

最后,阿魏研磨成粉末,用量為一份。

上一味,以頭醋和麵半兩,入阿魏裹作小餛飩,熟煮作三次吞之,一日令盡服,滿三七日永瘥。

治五注積年心痛,鬼氣蠱毒,百病悉療,麝香丸方

白話文:

最後一劑,用醋和半兩麵粉攪拌,加入阿魏做成餛飩,煮熟三次分三次吃掉,一天吃完,滿三七天疾病就會痊癒。

麝香(研三分),牛黃(研),藜蘆(炙),赤朱,鬼臼(去毛炙各半兩),當歸(切焙三分),蜈蚣(炙去頭足一枚),芍藥(銼),雄黃(研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金牙(碎)桂(去粗皮),人參(各三分),乾薑(炮),吳茱萸(湯浸焙炒),貫眾(各半兩),丹砂(研三分),鬼箭羽(半兩),巴豆(去皮心膜出油一兩),蜥蜴(炙去頭足一枚),獺肝(炙熟一具)

白話文:

麝香(研磨成粉末,三分)

牛黃(研磨成粉末)

藜蘆(烘焙後用)

赤朱

鬼臼(去除毛髮後烘焙,各半兩)

當歸(切片後烘焙,三分)

蜈蚣(烘焙後,去掉頭和腳,一隻)

芍藥(切碎)

雄黃(研磨成粉末,各半兩)

白茯苓(去除黑色表皮)

桔梗(炒熟)

金牙(搗碎)

桂皮(去除粗糙表皮)

人參(各三分)

乾薑(炮製後用)

吳茱萸(用湯浸泡,烘焙後炒)

貫眾(各半兩)

丹砂(研磨成粉末,三分)

鬼箭羽(半兩)

巴豆(去除外皮和心膜,提取油脂,一兩)

蜥蜴(烘焙後,去掉頭和腳,一隻)

獺肝(烘焙至熟,一整具)

上二十二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飲下,日再服,稍加至七丸。

治五注伏屍等病,殺鬼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二十二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粒,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可以慢慢增加到每次七粒。

此藥方用於治療五注、伏屍等病症,名為殺鬼丸。

虎頭骨(酒炙三兩),藜蘆(六兩),豬牙皂莢(炙),鬼臼,雄黃(研),蕪荑仁,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七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每夜燒一丸,五月五日午時合佳。

白話文:

  • 虎頭骨(用酒炙三兩)

  • 藜蘆(六兩)

  • 豬牙皁莢(炙)

  • 鬼臼

  • 雄黃(研磨)

  • 蕪荑仁

  • 天雄(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治五勞七傷,屍注所侵,心腹㽲痛,飲食不化,兩脅鼓脹,皮膚攣縮等病,萬病丸方

白話文:

可用來治療五勞七傷、屍毒所侵犯、心腹部絞痛、飲食不消化、兩肋鼓脹、皮膚攣縮等疾病的藥方。

遠志(去心),澤瀉,石槲(去根),柏子仁(別研),雲母(水飛),石葦(去毛),杜仲(去粗皮炙),天雄(炮裂去皮臍),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菖蒲,山芋,熟乾地黃(焙),肉蓯蓉(酒浸切焙),續斷,乾薑(炮),甘菊花,桂(去粗皮),五味子,蛇床子(炒),山茱萸(各半兩),桔梗(炒),防風(去叉),白朮(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四枚),天門冬(去心焙一兩半),細辛(去苗葉三分)

白話文:

遠志(去掉裡面黑色的花蕊),澤瀉,石槲(去掉根),柏子仁(研磨至細),雲母(經過水飛提煉),石葦(去掉表皮的毛),杜仲(去掉粗皮後炙烤),天雄(炮製使其開裂後去掉皮和肚臍),牛膝(用酒浸泡切片後焙烤),白茯苓(去掉黑色的外皮),菖蒲,山藥,熟乾地黃(焙烤),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後焙烤),續斷,乾薑(炮製),甘菊花,桂皮(去掉粗皮),五味子,蛇牀子(炒製),山茱萸(各半兩),桔梗(炒製),防風(去掉分叉的根),白朮(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四枚),天門冬(去掉花蕊後焙烤一兩半),細辛(去掉莖葉三分)

上二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春秋日再服,夏季日一服,冬季日三服,如久服,即減天雄附子各一半。

治諸注,麝香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二十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混合並搗杵一千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時以溫酒送服。春秋季節每天服用兩次,夏季每天一次,冬季每天三次。如果服用時間長了,就把天雄和附子的用量減半。

烏雌雞(一隻籠罩勿與食三日只與水吃至第四日後日以活蜣螂與雞食之飽後便下糞焙乾取一兩),麝香(一分),獺肝(炙熟乾一兩)

白話文:

  • 烏雌雞(一隻。不能餵牠吃東西,只能給牠喝水。到第四天,給牠吃活的蜣螂,直到牠吃飽為止。然後將糞便曬乾,取一兩。)

  • 麝香(一分。)

  • 獺肝(烤熟曬乾,一兩。)

上三味,以獺肝搗羅為散,次入麝香雞糞,再研極細,每服三錢匕,以米飲調下、日三。

治五注,與鬼神狐貍精魅鬼疰交通,野狐丸方

白話文:

將這三味藥材,用獺肝搗碎並篩成粉末,然後加入麝香和雞糞,再次研磨至非常細緻。每次服用時取三錢匕的量,用水調和後飲用,一天三次。

這個方劑用來治療五注症狀,以及由鬼神、狐狸精等邪靈引起的疾病。[野狐丸]

野狐鼻(七枚),豹鼻(七枚炙),貍頭骨(一枚炙),雄黃(一兩),阿魏(二兩),鬼箭羽(一兩),露蜂房(一兩炙),白朮(一兩),大蟲頭骨(一兩炙),驢馬狗駝牛毛(各四分燒作灰若用骨加妙),故人腦骨(一兩炙)

白話文:

  • 野狐鼻(七枚)

  • 豹鼻(七枚,炙烤)

  • 貍頭骨(一枚,炙烤)

  • 雄黃(一兩)

  • 阿魏(二兩)

  • 鬼箭羽(一兩)

  • 露蜂房(一兩,炙烤)

  • 白朮(一兩)

  • 大蟲頭骨(一兩,炙烤)

  • 驢馬狗駝牛毛(各四分,燒成灰燼。如果使用骨頭,效果會更好)

  • 故人腦骨(一兩,炙烤)

上一十五味,搗羅為末,攪和令調勻,又以水煮松脂候烊,接取以和之時,勿以手攪,將大蟲爪和攪為丸,用水磨下一丸,分一半、別搗雄黃末為衣,以床下火燒之,衣被覆之,勿令泄藥煙並氣,未汗出,水磨二丸,分飲一半,須臾候等時,如汗不通,約行十里,再暖餘一服,溫吃服後,平身坐,少時平身臥,熱烘衣被,和頭通身蓋,臥令厚暖,服藥處,須在暖房中,無令風入,如汗出,以燈燭照,手足指及節間,當有毫毛生出,如青黃白色,即一服見效,如赤色,須三次服,如毛黑色,必死之證,如汗出,以青絹拭遍身,日出時,於黑漆盆內洗,當有蟲如麩片是驗,大腸取下黑水紫黯惡黃白膿涎,如諸般蟲等物是效,次即服和氣藥。

治屍注傳屍,服逐下藥後,補虛,防己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搗爛研磨成細末,攪拌均勻,再以水煮松脂,待其融化後取適量混合。注意,不要用手攪拌。接著,將大蟲爪和研磨成粉末,將藥物混合後製成丸劑。使用研磨器磨下一粒丸藥,分成兩半,另外將雄黃研磨成粉末作為藥衣,放在牀下用火烘烤,然後用衣被蓋住,不要讓藥物散發出來的煙氣洩漏。如果服藥後還沒出汗,繼續研磨兩粒丸藥,分兩次服用。若仍未見效,約莫走十里的路程後,再服用剩下的一副藥。服藥之後,要平躺著坐一會兒,休息之後再平躺著睡下,用衣被蓋住身體並保持溫暖。服藥的場所必須在溫暖的房間內,避免風吹。如果出汗了,可以用燈燭照著手腳的指縫和關節處,應該會看到毛髮生長出來。如果毛髮是青黃白色,表示服藥見效了;如果毛髮是紅色,則需要再服藥三次;如果毛髮是黑色,則是必死的徵兆。如果出汗了,可以用青色的絹布擦拭全身,到了日出時分,用黑漆盆洗澡,如果在水中看到像麩皮一樣的蟲子,則是服藥見效的徵兆。服用藥物後,大腸會排出黑色的水和暗紫色的膿液,如果出現各種蟲子或其他物體,也是服藥見效的徵兆。服用藥物之後,要再服用和氣藥。

防己,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鬼臼,鬼箭羽,附子(炮裂去皮臍),曲(炒各一分)

白話文:

防己、人參、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鬼臼、鬼箭羽、附子(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肚臍)、曲(炒製,每種各取一份)。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以桃仁研泔一盞,煎至六分,溫服,日五服。

治諸注,皂莢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用桃仁研磨後加入一碗米泔水,煎煮至剩下六分量時,溫熱服用,每天服五次。

用來治療各種邪氣所致病症,這是皂莢丸的配方。

豬牙皂莢(去黑皮酥炙研),白馬夜眼(炒令黑色研),安息香(炒令黑色研),斑蝥(以糯米炒令米黑色去米並翅足不用余即研之),蜈蚣(一條炙令黃色),蛇蛻(一條炒令黑焦研),粉霜(二錢面二錢水滴和為餅子煨令黃色研以上各秤二錢),雄黃(研),丹砂(研),硇砂(研)牛黃(研),犀角屑,胡黃連(各一錢)

白話文:

豬牙皁莢(去除外面黑皮後,小火烘烤至酥脆,研磨成粉末),

白馬夜眼(炒熟到變黑後,研磨成粉末),

安息香(炒熟到變黑後,研磨成粉末),

斑蝥(用糯米炒,炒到米粒變黑,將米粒去除,翅膀和腳也不要,只留下身體研磨成粉末),

蜈蚣(一條,烘烤到變成黃色),

蛇蛻(一條,炒到焦黑後,研磨成粉末),

粉霜(二錢,塗在面紙上,用二錢的水滴於紙上,使其浸潤成餅狀,烘烤成黃色後研磨成粉末),

雄黃(研磨成粉末),

丹砂(研磨成粉末),

硇砂(研磨成粉末),

牛黃(研磨成粉末),

犀角屑、胡黃連(各一錢),

上一十三味,同研令勻,以黃狗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別以丹砂末為衣,每服五十丸,四更盡,以桃仁煎湯下。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均勻,用黃狗膽汁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另以丹砂粉末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十丸,在四更天盡頭,以桃仁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