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 (4)

1. 屍注

論曰屍注者、屍病注易於人也,多因哭泣,感染屍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淋瀝,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無處不惡,或腹痛脹滿,喘急不得息,上衝心胸,傍攻兩脅,或磥塊踴起,或攣引腰脊,或舉身沉重,精神不爽,每更節令,愈加頓滯,不治者死,死則注易傍人,故名屍注。

治屍注,發作無時,腹脹喘急,上衝心胸,傍攻兩脅,茯苓湯方

白話文:

古文:論曰屍注者、屍病注易於人也,多因哭泣,感染屍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淋瀝,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無處不惡,或腹痛脹滿,喘急不得息,上衝心胸,傍攻兩脅,或磥塊踴起,或攣引腰脊,或舉身沉重,精神不爽,每更節令,愈加頓滯,不治者死,死則注易傍人,故名屍注。

所謂的屍注,就是屍體的病氣很容易傳染給人。多是因為哭泣,感染了屍體的病氣,流注到身體裡,使人寒熱交加,淋漓不爽,沉悶寡言,不知自己哪裡不舒服,而且什麼都覺得不對勁。有的人會腹痛脹滿,喘急得不得安寧,往上衝到心胸,旁邊攻到兩脅。有的人會出現硬塊隆起,或腰脊抽搐,或全身沉重,精神不振。每到節令變化時,病情就加重,拖延不治就會死亡,死後病氣又會傳染給身邊的人,所以叫做屍注。

赤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各三分),芍藥,當歸(切焙),生乾地黃(焙),木香,芎藭(各半兩),鬼箭羽,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三分)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 赤茯苓(去除表皮的黑色外皮),肉桂(去除粗糙的樹皮,各三分)。

  • 芍藥、當歸(切片後烘烤),生乾地黃(烘烤)。

  • 木香、芎藭(各半兩,約30克)。

  • 鬼箭羽、桃仁(去除外皮,尖端和雙仁炒過,各三分)。

治屍注、心亂如醉,狂言驚悸,夢與鬼交,精神錯謬,疾勢數變,阿魏丸方

白話文:

治療屍注,症狀有心神恍惚,言語狂亂,驚悸不安,夢中與鬼交,精神錯亂,病情變化多端。

藥方:阿魏丸。

阿魏(半兩醋化去砂石面和作餅炙研),安息香(一兩酒化細研),木香,甘草(炙銼),檳榔(銼各半兩),皂莢(十四梃如豬牙者酥炙去皮子),天靈蓋(酥炙),麝香(研),人中白(研各一分),豉(微炒一合)

白話文:

阿魏:半兩,用醋化去砂石表面,和成餅狀,炙熱後研成細末。

安息香:一兩,用酒化開,研成細末。

木香、甘草:各半兩,炙熱後切碎。

檳榔:半兩,切碎。

皁莢:十四個,像豬牙狀的,用酥炙熱後去皮。

天靈蓋:用酥炙熱。

麝香:研成粉末。

人中白:研成粉末,各取一分。

豉:一合,微炒。

上一十味,將六味搗為細末,與別研四味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用童子小便一盞,入烏梅三枚,蔥白三寸,浸一宿,煎數沸,五更初、下二十丸。

治屍注發歇無時,心腹切痛,桂香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將六味搗成細末,與另外研磨的四味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童子的小便一盞,放入烏梅三枚,蔥白三寸,浸泡一夜,煎煮幾沸。五更初,服用二十丸。

桂(去粗皮),芍藥,木香,柴胡(去苗各一兩),芎藭,鱉甲(去裙襴醋炙),乾薑(炮),吳茱萸(湯浸焙乾炒),常山(各三分)

白話文: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芍藥、木香、柴胡(去除根苗,各一兩)、川芎、鱉甲(去除裙襴,用醋炙烤)、乾薑(炮製)、吳茱萸(用湯浸泡,焙乾後炒)、常山(各三分)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屍注寒熱,不思食味,心腹刺痛,虎掌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九味粗搗篩過後,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渣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時間。

此方用於治療屍注所引起的寒熱症狀、食慾不振以及心腹刺痛。[虎掌丸]

虎掌,丹砂(研各半兩),白茯苓(去黑皮),龍齒(各一兩),當歸(焙),蓬莪朮(煨銼各三分)

白話文:

  • 虎掌、丹砂(各研磨成半兩)

  • 白茯苓(去除黑皮),龍齒(各一兩)

  • 當歸(焙乾),蓬莪朮(煨過並研磨成細末,各三分)

上六味,搗羅為末,用酒煮阿魏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烏梅湯下。

治屍注惡氣,兼治百病,鸛骨丸方

白話文:

將六味中藥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阿魏和麵粉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和烏梅煮的水送服。

鸛骨(一寸炙),桂(去粗皮半兩),虻蟲,斑蝥(各十四枚去翅足炒),巴豆(三十枚去皮心膜炒)

白話文:

  • 鸛骨:一寸長的鸛骨,炙烤至焦黃。

  • 桂:半兩去粗皮的桂皮。

  • 虻蟲:十四隻虻蟲,除去翅膀和腳,炒熟。

  • 斑蝥:十四隻斑蝥,除去翅膀和腳,炒熟。

  • 巴豆:三十枚巴豆,除去皮和心膜,炒熟。

上五味,搗研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溫水下,日三。

治屍注鬼邪,日漸沉頓,獺肝散方

獺肝(一具陰乾)

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水調下、日三,如一具未瘥,更作服。

治屍注鬼注,變動多端,丹砂丸方

白話文:

將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溫水送服,一天三次。

治療屍注鬼邪,患者日漸虛弱沉重,可以使用獺肝散方。

取陰乾的獺肝,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水調服,一天三次。如果一次服用未見效,可以再次服用。

治療屍注鬼注,患者症狀變幻莫測,可以使用丹砂丸方。

丹砂(研),雄黃(研各一兩),鬼臼,莽草(各半兩),蜈蚣(二條赤足者生用),巴豆(四十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研)

上六味,將三味搗羅為末,與別研三味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溫酒下不拘時。

白話文:

丹砂(研磨一杯),雄黃(研磨各一兩),鬼臼、莽草(各半兩),蜈蚣(兩條活的赤足蜈蚣),巴豆(四十粒,去皮、心膜,勿磨出油)

治臨屍哭泣,屍氣入腹,沉滯臟腑,有時發動,取勞積神效,密陀僧散方

白話文:

治療碰到臨終者而哭泣,屍氣進入腹部,沉積在臟腑中,有時發作,取用勞積有顯著的效果,密陀僧散方的藥方。

密陀僧(半斤煅醋淬淘研控干取六兩),京三稜(煨搗末二兩),訶黎勒(不去核生用搗末一兩)

白話文:

密陀僧(六兩,先用醋煅燒的藥粉,然後淬取,淘洗,研磨,晾乾後再取六兩)

京三稜(二兩,用煨烤過的三稜粉末,搗碎成末)

訶黎勒(一兩生訶黎勒,不需去核,直接搗碎成末)

上三味,合研令勻,每服二錢匕,用煮麵濃湯調下,當晚不食,臨臥一服,余時勿服,並服三夜,次夜當下惡物,不下第三夜加生牽牛子末一錢匕,同調下。

白話文: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兩匙,用煮好的濃湯送服。當天晚上不要吃東西,睡覺前服用一次,其他時間不要服用。連續服用三天,第二天晚上應該會排出髒東西。如果沒有排出,第三天晚上再加一匙生牽牛子粉,用湯送服。

治屍注,杏仁丸方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亂髮灰(各一分)

上二味研勻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豬膏酒調下。

治屍注,蜀椒熨方

蜀椒(一斤)

上一味,帛裹於註上,以熨斗盛火,熨椒令熱,汗出神效。

治五屍蠱注,中惡客忤,心腹刺痛,丹砂丸方

白話文:

治屍注,杏仁丸方

【組成】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亂髮灰(各一分)

【製法】

上二味研磨均匀,製成丸劑,如小豆大小。

【用法】

每次服用五丸,用豬膏酒送服。

治屍注,蜀椒熨方

【組成】

蜀椒(一斤)

【製法】

將蜀椒用布包好,放在熨斗上,用火烤熱。

【用法】

用熱的蜀椒熨敷在患處,直至汗出即可。

治五屍蠱注,中惡客忤,心腹刺痛,丹砂丸方

(此方缺失,需要补充内容才能翻译)

丹砂(研),乾薑(炮),芎藭,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赤芍藥,桂(去粗皮各二兩),野葛,吳茱萸(湯浸焙炒各三分),巴豆(去皮心熬出油二十粒),芫花(醋浸半日炒焦色半兩)

白話文:

  1. 丹砂(研磨成粉末)

  2. 乾薑(炮製過的生薑)

  3. 芎藭(一種中藥材)

  4. 烏頭(炮裂後去除皮和臍,各取一兩)

  5. 赤芍藥(一種中藥材)

  6. 桂皮(去除粗皮,各取二兩)

  7. 野葛(一種中藥材)

  8. 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焙炒,各取三分)

  9. 巴豆(去除皮和心,熬出油,共二十粒)

  10. 芫花(用醋浸泡半日,炒至焦色,取半兩)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米飲下,日二服。

治屍注,邪氣流傳,忽然悶絕,時發寒熱淋瀝,或腹痛脹滿,鸛骨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粒,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屍注,症狀包括邪氣在體內流傳,病人會突然昏迷,時常發作寒熱交替、小便淋灕不盡,或腹部疼痛脹滿。這是鸛骨丸的處方。

鸛骨(酒炙),雄黃(研各一兩),桂(去粗皮),大黃(銼炒各三分),麝香(研半兩),丹砂(研一分),赤足蜈蚣(酒浸炙一條)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桃枝煎湯下。

白話文:

  • 鸛骨(用酒炙烤)

  • 雄黃(研磨成一兩)

  • 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

  • 大黃(切碎並炒製,共三分)

  • 麝香(研磨成半兩)

  • 丹砂(研磨成一分)

  • 赤足蜈蚣(用酒浸泡並炙烤,共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