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七 (1)

1. 大便秘澀

論曰大便秘澀,蓋非一證,皆營衛不調,陰陽之氣相持也,若風氣壅滯,腸胃乾澀,是謂風秘,胃蘊客熱,口糜體黃,是謂熱秘,下焦虛冷,窘迫後重,是謂冷秘,或因病後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氣不足,是謂虛秘,或腎虛小水過多,大腸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實燥結,時作寒熱者,中有宿食也,治法雖宜和順陰陽,然疏風散滯,去熱除冷,導引補虛之法,不可偏廢,當審其證以治之。

治大腸秘澀,疏風順氣,木香丸方

白話文:

古文:論曰大便祕澀,蓋非一證,皆營衛不調,陰陽之氣相持也,若風氣壅滯,腸胃乾澀,是謂風祕,胃蘊客熱,口糜體黃,是謂熱祕,下焦虛冷,窘迫後重,是謂冷祕,或因病後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氣不足,是謂虛祕,或腎虛小水過多,大腸枯竭,渴而多祕者,亡津液也,或胃實燥結,時作寒熱者,中有宿食也,治法雖宜和順陰陽,然疏風散滯,去熱除冷,導引補虛之法,不可偏廢,當審其證以治之。

古書上說,大便不通,堵塞,不僅是一種病症,都是營衛之氣不調和,陰陽之氣互相牽制。如果風氣壅塞,堵滯,腸胃乾燥,這叫做風祕;胃中積有外來的熱,嘴裡長瘡,身上發黃,這叫做熱祕;下焦虛火不足,感到拘束,排便困難,這叫做冷祕;或者因為生病之後津液損耗過多,或者因為年老體弱,血氣不足,這叫做虛祕;或者腎虛,小便過多,大腸乾燥,感到口渴而經常便祕的,這是因為津液耗損的緣故;或者胃中積實,乾燥,堵塞,時而發熱、時而發冷的,這是胃中宿食堆積的緣故。治療的方法雖然應該和順陰陽,但是疏風散滯,消除熱氣,排除寒氣,引導和補益虛弱的治療方法,也不能偏廢,應當辨證論治。

木香,檳榔(生銼),羌活(去蘆頭),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大黃(濕紙裹煨二兩),牽牛子(用半斤取末四兩)

白話文:

木香、檳榔(生片)、羌活(去掉根鬚)、桂皮(去掉粗皮)、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烘焙後各一兩)、大黃(用濕紙包起來烘焙二兩)、牽牛子(用半斤取末四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以生薑紫蘇湯下,漸加至三十丸。

治津液燥少,腸胃挾風,大便秘澀,氣道不勻,勻氣丸方

白話文:

把上面七種藥物搗碎成細末,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紫蘇湯送服,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麻仁(別研二兩),人參,訶黎勒皮,枳殼(去瓤麩炒),桂(去粗皮各一兩),木香(一兩半),郁李仁(湯去皮別研),白檳榔,大黃(炙微赤各三兩)

白話文:

  • 麻仁(研磨成細末,二兩)

  • 人參(一兩)

  • 訶黎勒皮(一兩)

  • 枳殼(去瓤、麩炒後,一兩)

  • 桂皮(去粗皮後,一兩)

  • 木香(一兩半)

  • 郁李仁(用水煮過,去皮、研磨成細末)

  • 白檳榔(三兩)

  • 大黃(炙烤至微微發紅,三兩)

上九味,搗羅七味為末,入麻仁等再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熟水下,不計時候。

治大腸風熱秘澀,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九種藥材搗碎,再將羅氏七味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麻仁等藥材後再次均勻研磨,將蜂蜜煉製成丸,大小約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至五十丸,用溫熱的水送服,不限服藥時間。

牛黃(細研一分),大黃(銼炒二兩),巴豆(去皮心膜麩炒研新瓦上取霜半兩)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細末,一分)

大黃(切成薄片,炒至黃色,二兩)

巴豆(去皮、去心膜,用麩皮炒至表面呈白色,研磨成粉末,在新的瓦片上取半兩)

上三味,搗研為末,酒煮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臨臥米飲下,量虛實加減。

治大便澀秘,牽牛散方

牽牛子(半生半炒),檳榔(生銼各半兩)

白話文:

將上三種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在睡覺前用米湯送服,根據身體的虛實情況調整服用量。

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薑湯調下,未利良久以熱茶投,疏利為度。

白話文:

上面兩種藥物,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的量,用生薑湯調和服用,如果大便不通暢很長時間了,就用熱茶送服,以通暢大便為度。

治胃氣虛弱,飲食無味,上隔寒壅冷積癥瘕氣,食不消化,肺氣積聚,心胸痰逆喘急,卒中風毒腳氣,大腸秘澀,奔豚氣痛,木香檳榔丸方

白話文:

治療胃氣虛弱,沒有食慾,上腹有寒冷阻塞導致的癥瘕氣,消化不良,肺氣積聚,心胸痰逆喘急,中風、腳氣,腸道不暢,小腹疼痛,用木香、檳榔丸方。

木香,檳榔(銼),羌活(去蘆頭),芎藭,桂(去粗皮各一兩),郁李仁(去皮雙仁研),大黃(銼炒各二兩)

白話文:

木香、檳榔(先切碎)、羌活(去除蘆頭)、芎藭、桂皮(去除粗糙的皮,每種各一兩)、郁李仁(去除外皮,將兩顆種仁研成粉末)、大黃(切碎並炒製,各二兩)

上七味,搗羅六味為末,與郁李仁同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薑湯下,或諸氣痛,溫酒下。

白話文:

將上列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與郁李仁一同研磨至均勻,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服用前以生薑湯送服,或者針對諸氣痛的問題,則以溫酒送服。

治諸風濕痹,筋攣膝痛,胃中積熱,口瘡煩悶,大便秘澀,大豆麨方

大豆黃卷(炒熟搗末一升),酥(半兩)

上二味研勻,不拘食前後,溫水調下一匙。

治熱毒風、大便秘澀,及心風健忘,肝風眼暗,羚羊角丸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風濕痺痛、筋攣膝痛、胃中積熱、口瘡煩悶、大便秘澀,可以服用大豆麨方:將大豆黃炒熟後搗成粉末一升,加入酥半兩,研磨均勻,不分飯前飯後,溫水調和,每次服用一匙。

治療熱毒風、大便秘澀,以及心風健忘、肝風眼暗,可以服用羚羊角丸。

羚羊角(鎊),人參,羌活(去蘆頭),苦參(銼),防風(去叉),玄參,丹參,大黃(銼),大麻仁(別研為膏),梔子仁,升麻,龍齒(研),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茯神(去木),枳殼(去瓤麩炒),黃連(去須),犀角(鎊),菊花,天門冬(去心焙),郁李仁(去皮雙仁研),生乾地黃(各三分)

白話文:

羚羊角(研成細末)、人參、羌活(去除蘆頭)、苦參(切碎)、防風(去除分叉)、玄參、丹參、大黃(切碎)、大麻仁(研磨成膏狀)、梔子仁、升麻、龍齒(研磨成粉)、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烤,各一兩)、茯苓(去除木質部分)、枳殼(去除果瓤,炒至微焦)、黃連(去除須毛)、犀角(研成細末)、菊花、天門冬(去除中心並烘烤)、郁李仁(去除外皮,取雙仁研磨成粉)、生乾地黃(各三分)

上二十一味,搗羅十八味為末,與麻仁龍齒郁李仁膏,同研令勻,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溫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治風氣壅滯,大腸秘澀,地龍丸方

白話文:

以上共21味藥材,將其中的18味藥材搗碎成細末,與麻仁、龍齒、郁李仁膏一起研磨均勻,再用蜂蜜和搗杵煉製,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時服用20丸,用溫酒送服,逐漸增加到30丸。

地龍(去土),牽牛子(半生半炒),苦參(各一兩),烏頭(生去皮尖四兩)

白話文:

  • 地龍(去除泥土)

  • 牽牛子(一半生曬,一半炒熟)

  • 苦參(各一兩)

  • 烏頭(生用,去除皮和尖端,四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醋煮稀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夜臥、米飲下。

治大便秘澀,五臟風壅,膈實不宜,桃花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醋煮稀麵糊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15到20丸,在空腹時或睡前以米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大便乾燥難解、五臟風邪壅滯以及胸膈實滿不適的情況。

桃花(乾者二錢),甘遂(炒一分),郁李仁(去皮雙仁別研膏),海蛤(搗碎炒),枳實(去瓤麩炒),大黃(銼炒各半兩),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分)

白話文:

  • 桃花(曬乾後二錢)

  • 甘遂(炒到一分熟)

  • 烏梅仁(去皮,雙仁研磨成膏狀)

  • 海蛤(搗碎後炒熟)

  • 枳實(去瓤,麩皮炒熟)

  • 大黃(銼碎,炒熟,各半兩)

  • 木香(一分)

  •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炒熟,一分)

上八味,先粗搗七味為末,與郁李仁和勻,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溫服,良久以乾飯一匙壓之,覺轉動腹如雷鳴,即以熱水洗足,宣下諸惡物,以糜粥助之。

治健忘多驚,大便難,口中生瘡,羚羊角飲方

白話文:

[上八味藥方],先將七味藥粗略搗碎成粉末,與郁李仁和勻混合,每次服用五錢匙,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除渣滓,空腹溫熱服用,稍後以乾飯一匙壓住胃部,覺得腹部像雷鳴般翻滾、轉動,便以熱水洗腳,促進排泄出各種惡物,並以稀粥幫助排泄。

羚羊角(鎊),人參,赤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梔子仁(炒),牡丹皮,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炒),薔薇根皮,大黃(炒各一兩),防己(二兩),胡黃連(半兩),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 羚羊角(製成粉末)

  • 人參

  • 赤茯苓(去除外皮)

  • 羌活(去除蘆頭)

  • 附子(炮裂去除皮和臍)

  • 梔子仁(炒過)

  • 牡丹皮

  • 黃芩(去除黑色中心)

  • 麥門冬(去除中心並炒過)

  • 薔薇根皮

  • 大黃(炒過,各一兩)

  • 防己(二兩)

  • 胡黃連(半兩)

  • 甘草(炙過的,三分)

上一十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半分拍破,鹽豉四十粒,同煎至一盞,去滓更入淡竹瀝少許,攪令勻,食前溫服。

白話文:

上述十四種藥物,切成麻籽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匙,加水二杯,放入拍碎的生薑半分,鹽豆豉四十顆,一起煎煮到剩一杯,過濾掉渣滓後再加一些淡竹瀝,攪拌均勻,飯前溫服。

治胃實腹脹,水穀不消,溺黃體熱,鼻塞衄血,口喎唇緊,關格不通大便苦難,承氣瀉胃,厚朴湯方

白話文:

治療胃部實熱,腹部脹滿,食物和水穀不能消化的症狀,小便黃、身體熱,鼻塞、鼻血,嘴巴歪斜、嘴脣緊繃,關節緊繃不通、大便困難。使用承氣瀉胃湯來治療。

承氣瀉胃湯的處方如下:

  • 厚朴30克
  • 枳實15克
  • 甘遂10克
  • 大黃10克
  • 芒硝15克
  • 茯苓15克
  • 陳皮10克
  • 半夏10克
  • 生薑10克
  • 黨參10克
  • 水煎,溫服。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三分),大黃(銼炒二兩),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厚朴(去掉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炙烤三分),大黃(切成細絲,炒至二兩),枳殼(去掉果肉,用麩炒),甘草(炙烤,各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取利為度。

治大便秘難,麻仁丸方

大麻仁(別研膏),大黃(銼炒各三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二兩),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

上四味、搗羅三味為末,與麻仁同研,煉蜜和杵令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水下,以利為度。

治反胃、大便難,肌膚乾瘦,雞肶骨丸方

雞肶骨(慢火炙三兩),大黃(銼炒五兩),大麻仁(研如膏四兩)

上三味,搗羅二味為末,與麻仁同研,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

治強壯人、熱毒流入腸胃,骨節疼痛,腹中煩滿,大便秘澀,升麻湯方

升麻,大黃(銼炒各四兩),前胡(去苗),梔子仁(炒各三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未通再服。

治痃癖注氣刺痛,大便秘澀,京三稜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腹溫服,以通便為度。

京三稜(煨乘熱椎碎別搗為末),木香,當歸(切焙),桂(去粗皮),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羌活(去蘆頭),芎藭,赤芍藥(銼),防風(去叉),枳殼(去瓤麩炒),白朮(各半兩),檳榔(生銼),大黃(銼炒),郁李仁(去皮雙仁別研如膏各一兩)

白話文:

京三稜(用火烤熱後敲碎,再搗成粉末)、木香、當歸(切片並烘烤)、桂皮(去掉粗糙的外皮)、肉蓯蓉(用酒浸泡後切片烘烤)、牛膝(去掉幼苗後,用酒浸泡切片烘烤)、羌活(去除蘆頭)、芎藭、赤芍藥(切碎)、防風(去除叉子)、枳殼(去除果肉,麩炒)、白朮(各半兩)、檳榔(生切碎)、大黃(切碎並炒)、郁李仁(去除外皮,取兩粒果仁研磨成膏狀,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除郁李仁外,搗羅為末,與郁李仁膏,同研令勻,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飲或溫酒下,以利為度。

治三焦不和,臟腑虛結,胸膈痞悶,大便秘澀,麻仁丸方

白話文:

除了郁李仁以外的其他十五種藥材,搗碎成粉末,與郁李仁膏混合均勻,加入蜂蜜,用杵搗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以米湯或溫酒送服,服用到身體感到舒適為止。

大麻仁(研膏四兩),大黃(半生半熟四兩),白檳榔(生銼),桂(去粗皮),羌活(去蘆頭)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山茱萸,山芋,枳殼(去瓤麩炒),車前子,防風(去叉各一兩半)郁李仁(去皮研膏四兩),木香(一兩)

白話文:

大麻仁(研磨成膏,四兩),大黃(一半生,一半熟,共四兩),白檳榔(生鮮,切碎),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羌活(去除根莖),菟絲子(用酒浸泡一夜,另外搗碎),山茱萸,山藥,枳殼(去除內瓤,炒麩),車前子,防風(去除分叉,各一兩半),郁李仁(去除外皮,研磨成膏,四兩),木香(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下,臨臥服。

治大腸虛冷風秘,凌霄花根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種材料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溫水吞服,在睡前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因大腸虛冷引起的便秘問題。

凌霄花根(去皮洗焙三兩),烏藥(銼),人參(各半兩),皂莢子(五十枚)

白話文:

凌霄花根(去除外皮並焙乾處理,取三兩),烏藥(切碎),人參(各取半兩),皁莢子(五十枚)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溫水下,一日二服。老人多患此疾,服之半月漸調,亦不疏利。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搗碎成末,加入蜂蜜煉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以溫水送服,每天兩次。老年人多患有此疾,服用半個月左右逐漸好轉,也不會出現腹瀉的情況。

治大腸冷秘,威靈仙丸方

威靈仙(不以多少洗切)

上一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生薑清米飲下,臨臥服。

治氣脹滿,大便秘澀,腹肋刺痛,牽牛子丸方

牽牛子(半生半炒三兩),檳榔(生銼二兩),木香(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下。

治裡急後重,大便不快,服炒桃仁法。

桃仁(去皮三兩),吳茱萸(二兩),鹽(一兩)

上三味,同炒熟,去鹽並茱萸,只以桃仁空心夜臥不拘時,任意嚼五七粒,至一二十粒。

治大便冷秘,附子散方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

上一味,削去外面,留中心如棗大,碾為細散,蜜水調下一錢匕。

治年老虛弱,大便秘滯,蔥膠湯方

陳膠(十片),蔥(一握切)

上二味,以水二盞,同煎膠令烊,取一盞,溫服之,立效。

治老人虛秘,大腹湯方

白話文:

治療大腸寒性便秘,可以使用【威靈仙丸】的處方:

取威靈仙(用量不限,清洗後切片),

將其捣碎過篩成為細末,然後用煉蜜來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15到20丸,以生薑和少量米湯送服,建議在睡前服用。

針對氣滯引起的腹部脹滿、大便乾燥困難以及腹部肋骨周圍疼痛,可採用【牽牛子丸】的處方:

使用半生半炒的牽牛子三兩、生銼的檳榔二兩,以及木香一兩,

將這三種藥材一同捣碎成細末,再用煉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20丸,最好在早晨空腹時以溫酒或米湯送服。

治療裏急後重感(肛門有下墜感且排便不暢)、大便不通畅的情況,可試用炒過的【桃仁】方法:

取去皮的桃仁三兩、吳茱萸二兩及鹽一兩,

將這三樣材料一起炒熟,之後去掉鹽和吳茱萸,留下桃仁。建議在空腹或夜晚臨睡時,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機嚼食五到二十粒桃仁。

針對大便寒秘的問題,可使用【附子散】的處方:

取一塊附子,先進行炮製去皮去芯,

將其外層削去,保留中心部分約如棗子大小,然後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以蜜水調和服用一錢匕(約3.75克)。

對於年老體衰、大便困難的情況,可以考慮【蔥膠湯】的療法:

準備陳年阿膠十片和一把切好的蔥,

將這兩種材料加入兩盞水中煎煮,直至阿膠完全融化,然後取出一盞,溫熱後服用,效果即刻可見。

針對老年人的虛性便秘,可選用【大腹湯】的處方:

連皮大腹(十五枚),木瓜(一枚),蔥白(五莖)

白話文:

連皮大腹(15個),木瓜(1個),蔥白(5根)

上三味,銼如麻豆,以水五盞,煎至二盞半,去滓分溫五服。

治人病後,重亡津液,及老人津液不足,大便秘澀,平胃煮散加青橘皮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切成像芝麻豆子一樣大小,加入五杯水煎煮至剩下兩杯半,過濾掉藥渣後分成五份,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人患病後嚴重失去津液,以及老年人津液不足導致的大便乾燥困難的情況,[平胃煮散加青橘皮方]。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五兩),蒼朮(去粗皮米泔浸一宿焙八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五兩)甘草(炙三兩)

白話文:

厚朴(除去粗皮,用薑汁炙五兩),蒼朮(除去粗皮,用米湯浸泡一夜,然後烘乾八兩),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內皮,烘乾五兩),甘草(炙三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加青橘皮末半錢匕,生薑二片,棗二枚劈,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宿食不消,大便難,滌中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青橘皮末半錢匕、兩片生薑和兩枚切開的大棗,煎煮至剩下一盞水量,濾去渣滓後溫熱飲用。

此方用於治療食物積滯不消化及大便困難。

大黃(銼炒八兩),葶藶(隔紙炒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芒硝(研各四兩)

白話文:

大黃(用四兩大黃切碎後炒過)

葶藶(用二兩葶藶隔著紙炒過)

杏仁(將一兩杏仁去皮,去尖端後,再成雙核桃仁,並研碎炒過)

芒硝(研成粉狀的四兩芒硝)

上四味,搗研為末,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食後溫水下,日三,未通加至十丸。

治脾胃不和,內有蟲滯,大便秘難,大黃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飯後用溫水送服,每日三次。如果症狀未見改善,可以增加至每次十丸。

此方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腸胃內有寄生蟲導致的阻滯,以及大便乾燥難解的情況,即大黃丸的處方。

大黃(銼炒),赤芍藥(各三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二兩),枳實(去瓤麩炒一兩半),大麻仁(別研如膏五合)

白話文:

大黃(切片炒用),赤芍藥(各三兩),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炙兩兩),枳實(去瓤,用麩炒一兩半),大麻仁(另研磨成膏狀,五合)

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與麻仁同研勻,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前溫水下,以通利為度。

治大腸秘澀,冷熱相攻,寒熱如瘧,檳榔丸方

白話文:

將五味藥放入藥臼中搗碎,將其中四味藥研磨成細末,與麻仁一起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藥杵,將藥材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10 到 15 顆,在飯前用溫水送服,以通利二便為度。

檳榔(銼一兩),羌活(去蘆頭一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別研二兩),木香(一兩),大黃(銼炒二兩),牽牛子(四兩搗細取三兩),青橘皮(湯去白焙一兩),大麻仁(別研二兩)

白話文:

檳榔(切碎一兩)、羌活(去除蘆頭一兩)、郁李仁(用熱水浸泡去皮,然後研磨成粉,二兩)、木香(一兩)、大黃(切碎並炒熟,二兩)、牽牛子(搗碎成粉,取三兩)、青橘皮(用熱水去除白色部分,然後烘乾,一兩)、大麻仁(研磨成粉,二兩)

上八味,搗羅六味為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治大腸風秘,結澀不通,戟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中的六味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加入另外兩味研細的藥材使其均勻混合,再用煉製好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用來治療大腸因風邪引起的便秘,以及排便困難不通暢的情況,這是戟香散的方劑。

大戟(炒),木香,乾薑(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牽牛子(五兩取細末二兩),大黃(銼微炒),羌活(去蘆頭),芎藭(各半兩),陳曲(微炒),訶黎勒皮(各一分),桂(去粗皮三分)

白話文:

大戟(炒熟),木香,乾薑(炮製),陳橘皮(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烘焙後各一兩),牽牛子(取五兩,研磨成細末,取二兩),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羌活(去除蘆頭),川芎、當歸(各半兩),陳曲(略炒),訶子皮(各一分),桂皮(去粗皮,三分)。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生薑茶清調下,臨臥服。

治大腸風壅,秘澀不通,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研如泥五兩),芎藭(一兩一分),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大黃(銼碎酥炒二兩),甜硝(半兩)

上五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治大腸有熱,津液竭燥,裡急後重,大便秘澀,三仁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用生薑茶調和服下,臨睡前服用。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大腸風寒阻塞、排便困難。

另一個藥方則是用大麻仁、芎藭、附子、大黃、甜硝等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煉蜜混合成丸,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大腸有熱、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秘。

松子仁,柏子仁,大麻子仁(各一兩)

上三味,同研勻,黃蠟半兩,熔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未快加丸數服。

白話文:

松子仁、柏子仁、大麻子仁(各 60 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