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四 (8)
卷第九十四 (8)
1. 陰疝
上四味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蔥酒調下。
治陰疝攻痛,葫蘆巴煮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等量混合,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的量,用蔥和酒調和後服用。
用於治療陰疝引起的疼痛,這是葫蘆巴煮散的配方。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末,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治陰疝氣攻腫痛,黃耆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三種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空腹時或餐前用溫酒或鹽水送服。
用於治療陰疝氣引起的腫脹疼痛,這是黃耆丸的配方。
2. 陰疝統論
疝氣是一種疼痛,邪氣聚集在陰部,導致陰部腫大和疼痛,稱為陰疝,又稱㿗疝,可分為四種類型:腸㿗、卵脹、氣㿗和水㿗。世俗稱之為疝氣,也稱小腸氣或膀胱氣。其病根源於腎氣通於陰部,與膀胱表裡相合,胞囊是膀胱的表候。這兩個經絡不足,下焦受寒,都會導致陰卵腫大或出現疝痛,因此統稱為陰疝。
若寒濕之氣與小腸相連,小腹就會疼痛,陰丸上下移動,稱為腸㿗。寒氣侵入經筋,導致足厥陰脈受邪,脈脹不通,邪氣結聚在睪丸,稱為卵脹。腎虛之人,飲食不節,喜怒無常,津液內溢,下流至睪丸,寒氣結聚不散,稱為氣㿗。水氣盛則津液內結,稱為水㿗。
白話文:
疝氣是一種疼痛,當邪氣聚集在陰部時,會導致該部位腫脹和疼痛,這被稱為陰疝,又叫做㿗疝。它可以分為四種類型:腸㿗、卵脹、氣㿗和水㿗。民間通常稱之為疝氣,也有人稱它為小腸氣或膀胱氣。這種病症的根源是因為腎臟的功能與陰部相關聯,而膀胱則與腎臟內外相連,胞囊反映了膀胱的情況。如果腎臟和膀胱這兩個系統功能不足,或者下腹部受到寒冷影響,都可能導致陰囊腫脹或出現疝痛,所以這些情況都被統稱為陰疝。
如果寒濕之氣影響到小腸,就會引起小腹疼痛,並且陰囊可能會上下移動,這種情況稱為腸㿗。當寒氣侵襲了經絡,特別是足厥陰肝經受到影響,使得脈絡脹滿不通,邪氣聚集於睪丸處,就形成了卵脹。對於腎虛的人來說,如果飲食不規律,情緒波動大,體內津液過多並向下流至睪丸,加上寒氣凝結不解散,就會形成氣㿗。而當體內水分過剩,津液在內部凝聚時,則稱之為水㿗。
論曰疝者痛也,邪氣聚於陰,致陰器腫大而痛者,陰疝也,一名㿗疝,其類有四,即腸㿗卵脹氣㿗水㿗是也,世俗云疝氣,亦云小腸氣,或曰膀胱氣,原其病本緣腎氣通於陰,與膀胱為表裡,胞囊者、膀胱之候,此二經不足,下焦受寒,皆能致陰卵腫大,或發疝痛,故通稱曰陰疝,若寒濕之氣,有連於小腸者,即少腹控睪而痛,陰丸上下,謂之腸㿗,寒氣客於經筋,足厥陰脈受邪,脈脹不通,邪結於睪卵,謂之卵脹,腎虛之人,因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下流於睪,寒氣結聚不散,謂之氣㿗,水氣盛則津液內結,謂之水㿗,水㿗氣㿗,病生於標,故針灸可治,其疾易愈,腸㿗卵脹,病生於本,邪氣入深,其治難瘥。
白話文:
中醫古文:
疝痛是一種疼痛,邪氣聚集在陰部,導致陰部腫大和疼痛,稱為陰疝,又稱㿗疝,可分為四種類型:腸㿗、卵脹、氣㿗和水㿗。世俗稱之為疝氣,也稱小腸氣或膀胱氣。其病根源於腎氣通於陰部,與膀胱表裡相合,胞囊是膀胱的表候。這兩個經絡不足,下焦受寒,都會導致陰卵腫大或出現疝痛,因此統稱為陰疝。
若寒濕之氣與小腸相連,小腹就會疼痛,陰丸上下移動,稱為腸㿗。寒氣侵入經筋,導致足厥陰脈受邪,脈脹不通,邪氣結聚在睪丸,稱為卵脹。腎虛之人,飲食不節,喜怒無常,津液內溢,下流至睪丸,寒氣結聚不散,稱為氣㿗。水氣盛則津液內結,稱為水㿗。
3. 陰疝
論曰黃帝針經曰,足厥陰之脈,環陰器,抵少腹,是動則病丈夫㿗疝,即陰疝也,嗜欲勞傷,腎水涸竭,無以滋榮肝氣,故留滯內結,發為陰疝之病,世俗論陰疝者,為腎餘氣,殊不知邪實又本於肝經也,治法宜瀉邪氣之實,補肝經之虛。
治陰疝,牽引少腹痛,桃仁湯方
白話文:
《黃帝針經》說,足厥陰經環繞陰器,抵達少腹,如果這裡的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男性發生疝氣,也就是陰疝。這是因為過度縱慾和勞累,導致腎水枯竭,無法滋養肝氣,所以氣血滯留於內部,結成陰疝。世俗之人認為陰疝是腎氣餘邪所致,卻不知其根本原因還是肝經邪實。因此,治療方法應該以瀉除邪氣、補益肝經氣血為主。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陳橘皮(去白切炒),桂(去粗皮),海藻(湯去咸炙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蘆頭),蒺藜子(炒去角各一兩半),檳榔(十枚銼)
白話文:
-
桃仁:將桃仁去皮,尖端雙仁炒熟。
-
吳茱萸:將吳茱萸用湯水洗淨,焙乾後再炒熟。
-
陳橘皮:將陳橘皮的白色部分去除後,切成薄片炒熟。
-
桂枝:將桂枝去除粗皮後使用。
-
海藻:將海藻用湯水去除鹹味,再焙炙至乾,每種藥材各取一兩。
-
白茯苓:將白茯苓去除黑皮後使用。
-
羌活:將羌活去除蘆頭後使用。
-
蒺藜子:將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刺,每種藥材各取一兩半。
-
檳榔:將十枚檳榔切碎。
上九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陰疝,蒺藜湯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九味藥材粗搗後篩過,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八分的水量,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不限定時間。
用來治療陰疝,這是蒺藜湯的方子。
蒺藜子(炒去角),附子(炮裂去皮臍),山梔子仁(各一兩)
白話文:
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刺),附子(炮裂後去除皮和臍),山梔子仁(各一兩)
上三味,㕮咀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陰疝,牽引疼痛,沙參散方
沙參(一兩半),桂(去粗皮半兩),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雙仁炒研)
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
治陰疝,疼痛,或上攻臍腹,椒附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咀嚼成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八分滿,去渣後溫服,在飯前服用。
用於治療陰疝,伴有牽引疼痛,沙參散配方如下:
沙參一兩半、桂去掉粗皮後取半兩、桃仁四十九枚去掉皮尖和雙仁後炒熟研碎。
將上述三味藥材搗碎研細成為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的量,以溫酒調服,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陰疝,疼痛可能上攻到肚臍或腹部,椒附丸配方。
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出汗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芎藭,當歸(切炒各半兩)
白話文:
-
蜀椒:
-
一兩,去除種子和用小火炒出汗。
-
附子:
-
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
桂:
-
去除粗皮。
-
巴戟天:
-
去除心。
-
桃仁:
-
去除外皮和尖端,炒熟後研磨成粉。
-
芎藭:
-
半兩。
-
當歸:
-
切片後炒熟,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夜臥,溫酒下。
治陰疝腫大偏墜,昆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粒,在空腹狀態下,白天中午和晚上睡覺前,用溫酒送服。
昆布(洗去咸炙),海藻(洗去咸炙),蒺藜子(炒去角),蕪荑仁(炒),檳榔(銼各一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大麻仁(研各二兩),木香,黃耆(銼),訶黎勒(炮去核各三分),陳橘皮(去白炒),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各一兩)
白話文:
-
昆布:清洗並去除鹽分,烘烤後使用。
-
海藻:清洗並去除鹽分,烘烤後使用。
-
蒺藜子:炒製並去除外殼。
-
蕪荑仁:炒製後使用。
-
檳榔:切碎,各取一半兩。
-
枳殼:去除內膜,炒製後使用。
-
大麻仁:研磨成粉,各取二兩。
-
木香:研磨成粉。
-
黃耆:切碎後使用。
-
訶黎勒:炮製後去除果核,各取三分。
-
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炒製後使用。
-
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炒製後研磨成粉。
-
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一夜,然後搗碎,各取一兩。
黃耆(銼),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山茱萸,龍骨(煅),蒺藜子(炒去角),檳榔(銼各一兩),五味子(二兩),海藻(洗去咸炙),玄參(各一兩一分),牛膝(酒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肉蓯蓉(酒浸切焙),枳殼(去瓤麩炒),人參,續斷,桂(去粗皮各三分),遠志(去心),石楠(各半兩)
白話文:
黃耆(切碎),桃仁(去皮、尖端及仁核,炒熟後研磨),山茱萸,龍骨(煅燒),蒺藜子(炒熟後去除角刺),檳榔(切碎,各一兩),五味子(二兩),海藻(清洗乾淨去鹹味,烘烤後備用),玄參(各一兩一分),牛膝(浸泡在酒中,切片並烘烤),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肉蓯蓉(浸泡在酒中,切片並烘烤),枳殼(去除果肉,麩炒),人參,續斷,桂枝(去除粗皮,各三分),遠志(去除心臟部分),石楠(各半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治疝氣沙參丸方
沙參(二兩),昆布(洗去咸焙),蘹香子(炒各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治陰疝,上而不下,臍腹疼痛,二氣丸方
石硫黃(研),黑鉛(各一兩)
白話文:
將前十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飯前溫酒或鹽湯送服。
沙參二兩,昆布洗淨後烘乾,蘹香子炒至半熟,各取半兩。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飯前溫酒送服。
石硫黃和黑鉛各取一兩,研磨成粉末。
上二味,先以鉛於銚內,熔成汁,次下硫黃炒,煙焰透移下,候冷取出,研為細末,糯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治陰疝急脹,疼痛卵腫,木香丸方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先將鉛放在銚子裡,熔化成汁,然後加入硫磺一起炒,直到煙霧透徹然後取出來,研成細末,再用糯米糊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下。
木香,陳橘皮(去白炒),萊菔子(炒),青橘皮(去白炒),桂(去粗皮各一兩),牽牛子(炒二兩)
白話文:
-
木香:通常是取其根部入藥,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的效果。
-
陳橘皮(去白炒):使用陳年的橘皮,先去除白色部分,炒至微黃,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化痰的作用。
-
萊菔子(炒):取其種子,先行炒過,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消脹的功效。
-
青橘皮(去白炒):取其尚未成熟的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炒至微黃,具有行氣化痰、理氣和中的作用。
-
桂(去粗皮每1兩):取桂皮,去除外層粗皮,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
牽牛子(炒每2兩):取其種子,炒至微黃,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導滯的功效。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以利為度。
治小腸疝氣,巴戟散方
巴戟天(去心),楝實(取肉麩炒),木香,蘹香子(炒),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治小腸疝氣,楝實散方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溫酒送服,以通利為度。
取巴戟天、楝實、木香、蘹香子、附子五味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匕,空腹溫酒調服。
楝實(取肉麩炒),蘹香子(炒),京三稜(煨銼),蓬莪朮(煨銼)
白話文:
將楝實的果肉去除後用麩炒,蘹香子也用炒法處理,京三稜則需煨過再研磨成粉,蓬莪朮則用煨過後再研磨成粉。
葫蘆巴,沉香,馬藺花,蓬莪朮(煨銼),蘹香子(炒各一兩半),楝實(取肉麩炒),木香薑黃,檳榔(銼),桂(去粗皮各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甘草(炙銼半兩)
白話文:
葫蘆巴、沉香、馬蘭花、蓬莪術(用火烘烤後研碎)、蘹香子(炒熟,各取一兩半),楝實(取果肉,麩皮炒熟),木香、薑黃、檳榔(研碎)、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取一兩),附子(用火炮裂,去除皮和臍,取三分),甘草(炙烤研碎,取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和滓溫服。
治陰疝氣攻疼痛,葫蘆巴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的量,用水半杯和酒半杯混合煎煮至七分滿,空腹時連同藥渣一起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陰疝引起的疼痛,這是葫蘆巴丸的配方。
葫蘆巴,補骨脂(炒),白豆蔻(去皮),萆薢,青橘皮(去白焙),蘹香子(炒),附子(炮裂去皮臍),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酒浸切焙),桂(去粗皮),防風(去叉),菟絲子(酒浸搗各一兩)
白話文:
葫蘆巴、炒過的補骨脂、去皮的白豆蔻、萆薢、去白烘焙過的青橘皮、炒過的蘹香子、炮裂去皮臍的附子、以酒浸泡後切片並烘焙過的肉蓯蓉、以酒浸泡後切片並烘焙過的牛膝、去除粗皮的桂皮、去除叉的防風、以酒浸泡過並搗碎的菟絲子,各取一兩。
上一十二味,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生薑鹽湯下。
治小腸膀胱疝氣疼痛,蘹香子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為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生薑鹽湯送服。
蘹香子(炒),京三稜(煨銼各一兩),薑黃,馬藺花(醋炒各半兩),沒藥(研),乾薑(炮各一分)
白話文:
蘹香子(炒),京三稜(煨碎各一兩),薑黃,馬藺花(醋炒各半兩),沒藥(研磨),乾薑(炮製各一錢)
上六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食前熱酒調下。
治小腸氣攻小腹疼痛,芫花丸方
白話文:
將這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匕的量,在空腹時用熱酒調服。
用來治療小腸氣引起的下腹部疼痛,這是芫花丸的配方。
芫花(醋炒焦),木通(銼),青橘皮(去白切),胡椒,大黃(煨銼),桂(去粗皮各半兩),楝實(四枚銼炒),蘹香子(炒三分)
白話文:
芫花(用醋炒至焦黑),木通(切碎),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並切碎),胡椒,大黃(用火煨後切碎),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各取半兩),楝實(四枚,切碎後炒熟),蘹香子(炒熟,取三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小豆大,丹砂末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食前生薑熱酒下。
治陰疝,撮痛不可忍者,應痛丸方
韭子(炒),芎藭
上二味,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陰疝,腰腹疼痛,及不能食,食即嘔吐,寒熱往來,吳茱萸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調和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外層裹上丹砂粉。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在空腹時以生薑和熱酒送服。
治療因陰疝引起的劇烈疼痛,可使用應痛丸。其配方為:將炒過的韭菜子和芎藭兩味藥材等量混合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空腹時以溫酒送服。
治療陰疝導致的腰腹部疼痛、食慾不振以及吃東西後嘔吐、發冷發熱交替出現的情況,可以使用吳茱萸丸。
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微炒),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細辛(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旋覆花(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銼),人參(三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一兩),赤茯苓(一兩去皮),當歸(三分銼碎微炒),赤芍藥(三分),白朮(一兩),桂心(一兩),訶黎勒(一兩半用皮),木香(一兩)
白話文:
-
吳茱萸(用三分水洗七遍,稍炒至微熟)
-
半夏(用三分水洗七遍,除去粘滑之物)
-
細辛(一兩)
-
紫菀(一兩,去除根部的泥土)
-
甘草(半兩,炙至微紅,切碎)
-
附子(一兩,炮製後破裂,去除皮和肚臍)
-
旋覆花(半兩)
-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
乾薑(三分,炮製後破裂,切碎)
-
人參(三分,去除蘆頭)
-
熟乾地黃(一兩)
-
赤茯苓(一兩,去除外皮)
-
當歸(三分,切碎,稍炒至微熟)
-
赤芍藥(三分)
-
白朮(一兩)
-
桂心(一兩)
-
訶黎勒(一兩半,只用果皮)
-
木香(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以上十八種藥材,搗碎成粉末,和蜂蜜一起杵打五百次,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飯前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治陰疝、腰腹痛,手足逆冷,身體疼,烏頭散方
川烏頭(十枚炮裂去皮臍),桂枝(二兩)
白話文:
治療陰疝、腰腹部疼痛,手腳冰冷,身體疼痛的烏頭散方:
主要成分包括:炮製後去皮和頂端的川烏頭十枚,桂枝二兩。
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次下蜜半合,更煎三沸,令熟,食前和滓溫服。
治陰疝積聚,繞臍腹疼痛,川烏頭丸方
白話文:
這兩種藥材,搗碎和篩選成細粉末,每次服二錢匙,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五分,然後加入蜂蜜半勺,再煎三次,使它熟透,在飯前將藥渣和藥液一起溫熱服用。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京三稜(一兩煨銼),細辛(半兩),桂心(一兩),藁本(半兩),木香(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白話文:
-
川烏頭(一兩,烤裂去皮臍)
-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遍,烘乾,微炒)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
京三稜(一兩,煨熟,切碎)
-
細辛(半兩)
-
桂心(一兩)
-
藁本(半兩)
-
木香(一兩)
-
郁李仁(一兩,用湯浸泡,去皮,微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