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四 (7)

1. 蠱疝

論曰內經謂脾風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夫脾受風邪,傳於腎經,邪熱內爍,故其證少腹冤熱而痛,真精不守,故其證溲出白液,病名曰蠱,以邪熱內爍,真精不守,久而弗治,適以喪志也,水之精為志,志喪則精從之,左傳謂惑以喪志為蠱者,如此。

白話文:

內經裡面說脾臟的風熱之邪傳到腎臟,就會導致疝氣,疝氣的病症是少腹有疼痛、紅腫發熱,並且會流出白色的膿液,這個病也叫做「蠱」。脾臟感染了風邪,傳給了腎經,邪氣和熱氣在體內聚集,所以才會出現少腹疼痛、紅腫發熱的症狀。真精無法好好地儲存,所以才會出現小便流出白色膿液的症狀。這個病之所以叫做「蠱」,是因為邪氣和熱氣在體內聚集,真精無法好好地儲存,如果長期不治療,就會導致喪失志氣。水的精華就是人的志氣,志氣喪失了,精氣也會跟著喪失。左傳裡面說迷惑而喪失志氣就叫做「蠱」,就是這個意思。

治蠱病,少腹急痛,便溺失精,大建中湯

黃耆(銼),遠志(去心),當歸(去蘆頭),澤瀉(各三兩),芍藥,人參龍骨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1. 黃耆:3兩,切碎。

  2. 遠志:3兩,去掉心。

  3. 當歸:3兩,去掉蘆頭。

  4. 澤瀉:3兩。

  5. 芍藥:2兩。

  6. 人參:2兩。

  7. 龍骨:2兩。

  8. 甘草:2兩,烤過。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劈破,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物研磨成小如麻豆的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公克),加入兩杯水、三片生薑、兩枚切碎的紅棗,煮至剩下約一杯水,過濾掉渣滓,趁溫熱時服用。服用時間不限。

治蠱病,少腹冤熱而痛,精氣不守,溲便出白,澤瀉丸

澤瀉(銼),補骨脂(炒),巴戟天(去心),五味子,石槲(去根),芍藥,人參,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澤瀉(切碎),補骨脂(炒過),巴戟天(去芯),五味子,石槲(去根),芍藥,人參,甘草(各一兩,並烤過)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白話文:

把上面八味藥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和梧桐子差不多,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服,每天空腹時,中午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

治蠱病,少腹冤熱而痛,便溺出白,肉蓯蓉丸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白茯苓(去黑皮),黃耆(銼),澤瀉,牡蠣(火煅研),五味子,龍骨,當歸(切焙各一兩)

白話文:

肉蓯蓉(把外層粗糙的皮去除,用酒浸泡後切片,再烘烤一下),白茯苓(去除黑色的外皮),黃耆(切碎),澤瀉,牡蠣(用火煅燒後磨成粉),五味子,龍骨,當歸(切片,並用火烘烤,各取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治蠱病少腹熱痛,精液出白,磁石丸

磁石(火煅醋淬七遍),龍骨(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牡蠣(火煅各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

治蠱病,精氣不守,便溺出白,少腹冤熱而痛,乾地黃丸

乾地黃(焙二兩),鍾乳粉(半兩),龍骨,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磁石(火煅醋淬七遍),芍藥,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白話文:

熟乾地黃(焙二兩): 將乾地黃烘培至熟,用量為二兩。

鍾乳粉(半兩): 將鍾乳石磨成粉末,用量為半兩。

龍骨: 龍骨是恐龍的化石,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 把菟絲子浸泡在酒中一夜,然後搗碎。

磁石(火煅醋淬七遍): 將磁石用火煅燒,然後用醋淬七次。

芍藥: 芍藥具有鎮痛、緩解痙攣的功效。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將黃芩的黑色部分去除,用量為一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