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四 (6)

1. 七疝

論曰疝病有七,厥逆心痛足寒,飲食則吐者,名厥疝,腹中氣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者,名堅疝,寒飲則脅下腹中盡痛者,名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者,名氣疝,腹中痛在臍傍者,名盤疝,腹中痛在臍下,有積聚者,名胕疝,少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者,名狼疝,凡此七疝,皆由寒氣內積,血氣凝澀,不得通利,冷劇則痛,故皆謂之疝,難經曰,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蓋以此也。

白話文:

古文:

論曰疝病有七,厥逆心痛足寒,飲食則吐者,名厥疝,腹中氣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者,名堅疝,寒飲則脅下腹中盡痛者,名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者,名氣疝,腹中痛在臍傍者,名盤疝,腹中痛在臍下,有積聚者,名胕疝,少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者,名狼疝,凡此七疝,皆由寒氣內積,血氣凝澀,不得通利,冷劇則痛,故皆謂之疝,難經曰,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蓋以此也。

古書上說疝氣有七種,厥逆心痛足寒,飲食就吐的,叫做厥疝;腹中氣滿,心下疼痛,氣結像胳膊一樣的,叫做堅疝;寒飲之後脅下腹中盡痛的,叫做寒疝;腹中時而飽滿時而收縮,疼痛的,叫做氣疝;腹中疼痛在臍旁的,叫做盤疝;腹中疼痛在臍下,有積聚的,叫做胕疝;小腹與陰部相牽引而疼痛,大便困難的叫做狼疝。凡是這七種疝氣都由寒氣積聚於內,血氣凝結不流通,遇到寒冷就會疼痛,所以都叫做疝氣。《難經》說,任脈發生疾病,內部有痛苦的結塊,男子就表現為七種疝氣,女子就表現為瘕聚,就是這個道理。

治七疝諸寒在臍傍痛,上衝胸中滿少氣,椒薑丸方

白話文:

古籍記載,疝氣共有七種:

  • 厥疝: 患者會感到心悸、心痛,足部冰冷,進食後就嘔吐。
  • 堅疝: 患者腹部氣脹,心口疼痛,氣結像手臂一樣硬塊。
  • 寒疝: 患者因受寒後,脅肋及腹部都疼痛。
  • 氣疝: 患者腹部時而脹滿時而收縮,並伴隨疼痛。
  • 盤疝: 患者腹部疼痛位於臍旁。
  • 胕疝: 患者腹部疼痛位於臍下,且有積聚感。
  • 狼疝: 患者小腹與陰部牽引疼痛,排便困難。

這七種疝氣的共同點是,都是因寒氣積聚於體內,導致血氣凝滯不通,遇寒則痛,因此統稱為疝氣。《難經》中提到,任脈發生病變,內部有疼痛的結塊,男子則表現為七種疝氣,女子則表現為瘕聚,道理就在於此。

治療七種疝氣,尤其是寒氣積聚在臍旁、上衝胸部導致胸悶氣短的患者,可使用椒薑丸方。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汗出一兩一分),乾薑(炮),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黃芩(去黑心),細辛(去苗葉),芍藥,桂(去粗皮各一兩),桔梗(炒半兩),烏喙(炮裂去皮臍一分),柴胡(去苗),白茯苓(去黑皮),牡丹皮(各一分)

白話文:

  • 四川花椒(去除果柄和閉口炒到微出汗一兩一分)

  • 炮製的乾薑

  • 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製)

  • 去除黑心的黃芩

  • 去除莖葉的細辛

  • 芍藥

  • 去除粗皮的桂皮(各一兩)

  • 炒過的桔梗(半兩)

  • 炮裂去除皮和臍的烏喙(一分)

  • 去除莖葉的柴胡

  • 去除黑皮的白茯苓

  • 牡丹皮(各一分)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米飲下,日三服。

治諸疝,桃仁湯方

白話文:

把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或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吳茱萸(湯洗焙乾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海藻(洗去咸),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蘆頭),蒺藜子(炒去角各三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一棗大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桃仁(去除外皮尖端,兩粒仁炒熟),吳茱萸(用湯水洗淨,焙乾後炒熟),陳橘皮(用湯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焙乾),海藻(洗淨,去除鹽分),白茯苓(去除黑色外皮),羌活(去除蘆葦的頭部),蒺藜子(炒熟,去除外殼,各三兩)

治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背膂,或心下堅痛,手不可近,或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或脅下堅痛大如手,或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時。椒附丸方

白話文:

用於治療七種疝氣,或者心腹劇烈疼痛,呼吸困難,疼痛直達後背,或者心下堅硬疼痛,手都不能靠近;或者臍下堅硬疼痛,吃了寒冷的食物疼痛加重;或者肋骨下堅硬疼痛,像手掌那麼大;或者因小腹脹滿,牽引膀胱劇烈疼痛;或者婦女月經不調。

椒附丸方劑:

  • 肉桂:五錢
  • 附子:五錢
  • 乾薑:五錢
  • 蜀椒:二錢
  • 人參:二錢
  • 白朮:三錢
  • 茯苓:四錢
  • 甘草:三錢
  • 芍藥:三錢
  • 半夏:四錢
  • 吳茱萸:二錢
  • 細辛:二錢

製成丸劑,每丸重五分。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三丸,用熱酒送服。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一兩),桔梗(銼炒),芍藥,乾薑(炮),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細辛(去苗葉),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分)

白話文:

  • 四川花椒(去蒂後炒到出汗,一兩)

  • 桔梗(切碎後炒)

  • 芍藥

  • 乾薑(炒後)

  • 厚朴(去粗皮後用生薑汁烤)

  • 細辛(去掉莖葉)

  • 附子(炒裂後去皮臍各半兩)

  • 烏頭(炒裂後去皮臍一分)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或溫酒下,日三服。

治七疝臍腹堅痛,蓬莪朮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水或溫酒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此方用於治療七種疝氣引起的肚臍周圍堅硬疼痛,名為蓬莪朮丸。

蓬莪朮(炮銼),木香,大黃(銼炒),當歸(切炒),芎藭,京三稜(炮銼),草豆蔻(去皮)桂(去粗皮),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肉豆蔻(炮半兩),乾漆(炒令煙出一兩)

白話文:

  1. 蓬莪朮:炮製後切碎。

  2. 木香:不需處理。

  3. 大黃:切碎後炒熟。

  4. 當歸:切碎後炒熟。

  5. 芎藭:不需處理。

  6. 京三稜:炮製後切碎。

  7. 草豆蔻:去除外皮。

  8. 桂:去除粗糙的外皮。

  9. 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分別炒熟,各取一兩。

  10. 肉豆蔻:炮製後取半兩。

  11. 乾漆:炒至冒煙,取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醋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生薑湯下,不拘時。

治七疝肢體寒,臍腹堅痛滿悶,厚朴丸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成末,用醋和麵粉糊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或生薑湯送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附子(炮裂去皮臍),蘹香子(炒),白朮(銼炒),桂(去粗皮),乾薑(炮),枳殼(去瓤麩炒),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芎藭,烏頭(炮裂去皮臍),木香(炮),當歸(切焙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生薑湯亦得,不拘時。

白話文: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炙烤)

附子(用火烤裂,去除皮和肚臍)

蘹香子(炒)

白朮(切片炒)

桂皮(去除粗皮)

乾薑(炮製)

枳殼(去除果肉,炒)

青橘皮(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外皮,焙烤)

川芎

烏頭(用火烤裂,去除皮和肚臍)

木香(炮製)

當歸(切片,焙乾,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