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四 (1)

1. 諸疝統論

論曰疝者、痛也,陰氣積於內,復為寒氣所加,使營衛不調,血氣虛弱,故風冷入腹而成疝也,或少腹痛而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繞臍痛,白汗出,或冷氣逆上搶心,令腹心痛,或裡急腹痛,又有五疝七疝,其證非一,故云諸疝,當診其脈弦而急者,是謂疝也,皆由腑臟虛弱,飲食不節,血氣不和,寒溫不調之所生也。

白話文:

疝氣,又稱疼痛,是因體內的陰氣鬱積,又受寒氣侵襲,導致營衛失調,血氣虛弱,因而使風寒之氣進入腹部而形成疝氣。症狀表現可能包括小腹疼痛、大小便不通、手腳冰冷冷、圍繞肚臍疼痛、冷汗淋漓,或寒氣逆流而上衝擊心臟,導致腹部和心臟疼痛。還有一種稱作「裡急腹痛」的疝氣,也有五疝和七疝之分,症狀各異,故稱之為諸疝。在診斷時,應注意患者脈搏是否弦急,若是,則為疝氣。疝氣的成因多與臟腑虛弱、飲食不節、血氣不調、寒溫失衡等因素有關。

2. 寒疝

論曰寒疝為病,陰冷內積,衛氣不行,結於腹內,故遇寒則發,其狀惡寒不欲食。手足逆冷,繞臍痛,白汗出。

治寒疝四肢逆冷,氣弱汗出,蓬莪朮湯方

白話文:

寒疝這種病是因為體內積聚了陰冷,導致衛氣運行不暢,在腹部形成結塊。當遇到寒冷時就會發作,症狀包括畏寒、不想吃東西、手腳冰冷、肚臍周圍疼痛以及出冷汗。

用蓬莪朮湯來治療四肢冰冷、氣虛出汗的寒疝症狀。

蓬莪朮(一兩炮),乾薑(半兩炮),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芎藭(三分),桂(去粗皮一兩),白朮(三分),檳榔(一兩),芍藥(一兩)

白話文:

蓬莪朮(一兩砲製),乾薑(半兩砲製),附子(砲製裂開去皮臍,一兩),芎藭(三分),桂枝(去粗皮,一兩),白朮(三分),檳榔(一兩),芍藥(一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寒疝攻注,胸脅滿痛,汗出,木香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成像芝麻和豆子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七分滿,濾去藥渣後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用於治療因寒疝引起的疼痛放射至胸脅部,伴有胸脅脹滿、出汗等症狀,這是木香湯的方劑。

木香(三分),檳榔(銼),細辛(去苗葉),赤茯苓(去黑皮),人參,芍藥,當歸(切焙),桂(去粗皮),前胡(去蘆頭),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3錢),檳榔(磨碎),細辛(去掉莖葉),赤茯苓(去掉黑皮),人參,芍藥,當歸(切片並烘焙),桂枝(去掉粗皮),前胡(去掉根莖),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果肉,並烘焙。以上各1錢)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寒疝手足逆冷,身體疼痛,冷汗自出,烏頭湯方

烏頭(炮裂去皮臍二兩),桂(去粗皮一兩),細辛(去苗葉三分)

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來去,腰腹攻痛,茱萸湯方

白話文:

將前十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寒疝,症狀包括手足冰冷、身體疼痛、自發冷汗。

烏頭湯方:烏頭(炮裂去皮臍二兩)、桂枝(去粗皮一兩)、細辛(去苗葉三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匕,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寒疝反复发作,腰腹疼痛的症状。

吳茱萸(湯浸焙炒三分),生薑(切焙微炒),豉(微炒),桂(去粗皮各半兩)

白話文:

吳茱萸(用湯浸泡後焙炒三分),生薑(切片焙炒微炒),豆豉(微炒),桂皮(去除粗皮,各半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酒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冷痛氣弱,汗自出,不欲食,人參湯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粗略搗碎並篩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水和少量酒,一同煎煮至七分滿,濾去渣滓後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因寒疝引起的冷痛、氣虛、自汗、食慾不振。[人參湯]方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乾薑(炮各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檳榔,白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蜀椒(去蒂並紮緊口炒到出汗),乾薑(炮製各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檳榔,白朮,青橘皮(用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亦治陰疝,走馬湯方

巴豆(二枚去皮心膜炒),杏仁(二枚去皮尖雙仁炒)

上二味,取綿裹,椎令極碎,投熱湯二合,絞取白汁服之,未瘥更一服。

治寒疝來去疼痛,冷汗出,牡丹丸方

牡丹皮,桂(去粗皮各二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二枚)

白話文:

將上面八種藥材切成像麻子一樣的大小,每次服用三錢匕,用一杯水煎煮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

此方可用於治療寒疝,也可用於治療陰疝,是走馬湯的藥方。

將巴豆(兩枚去皮心膜並炒過)和杏仁(兩枚去皮尖雙仁並炒過),用棉花包裹,搗碎成極細的粉末,放入兩合熱水中浸泡,然後擠出白色汁液服用。如果病症未痊癒,可以再次服用。

此方可用於治療寒疝引起的疼痛、冷汗等症狀,是牡丹丸的藥方。

將牡丹皮、桂枝(去粗皮各兩兩)和烏頭(炮制後去除皮和臍,取兩枚)

上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臥時服。

治寒疝胸脅支滿,食飲不化,臍腹㽲痛,桂心丸方

白話文:

把以上三種藥物搗碎成粉末,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空腹日中睡覺時服用。

桂(去粗皮五分),吳茱萸(湯洗焙乾炒三兩),白薇(一分),乾薑(炮一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三分),芎藭(一兩),防葵(半兩),白芷(三分)

白話文:

  • 桂枝:先將桂枝去掉粗皮,取出五分。

  • 吳茱萸:先用水洗淨,然後用文火烘乾,再炒至三兩重。

  • 白薇:取一分。

  • 乾薑:先炮製至一兩重。

  • 烏頭:將烏頭炮裂後去除皮和臍,取半兩。

  • 蜀椒:去掉辣味較強的籽,閉合口部後炒香,取三分。

  • 芎藭:取一兩。

  • 防葵:取半兩。

  • 白芷:取三分。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食前。

治寒疝滿逆,手足不溫,遍身疼痛,烏頭湯方

烏頭(實大者五枚去皮臍生切),白蜜(一斤),桂(去粗皮二兩)

白話文:

將上述九種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於飯前以溫酒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因寒引起的疝氣、腹部脹滿、氣逆、手腳不暖以及全身疼痛。所需材料包括:五個大烏頭(去皮和臍部後生切)、一斤白蜜及二兩去粗皮的桂枝。

上三味,先以慢火煎蜜及烏頭,候蜜減半,濾去烏頭,別就一處,以水三盞煮桂,候減半,濾去桂,將桂汁並前蜜汁共和,別煎取二盞許,每服半盞溫服,未知再服,其知如醉狀得吐,為中病也。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先用慢火煎煮蜂蜜和烏頭,等到蜂蜜減少一半,濾去烏頭,另放一旁。再用水三碗煎煮桂枝,等到減少一半,濾去桂枝,將桂枝湯和前面的蜂蜜湯混合,再煎煮,取藥液二碗左右。每次服用半碗,溫熱服用。如果服用後,感到頭暈目眩,好像喝醉酒一樣,而且吐出東西,那麼就是中了毒。

治寒疝繞臍痛,結硬不消,木香丸方

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硇砂(飛研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

治寒疝卒痛,積聚不散,上衝心腹,與陰相引,痛則汗出,高良薑湯方

白話文:

治療寒疝,疼痛繞臍,結塊堅硬不消,可以用木香丸:將木香、炮裂去皮臍的附子、飛研的硇砂各取一兩,搗碎研磨成粉,用酒煮麵糊將藥粉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送服,空腹或飯前服用。

治療寒疝突然發作疼痛,積聚不散,向上衝擊心腹,與陰氣相引,疼痛時出汗,可以用高良薑湯。

高良薑(炒),檳榔(生銼),木香,當歸(切焙各一兩半),吳茱萸(湯浸焙乾炒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 高良薑(炒熟)

  • 檳榔(生鮮、切成碎末)

  • 木香

  • 當歸(切片、烘乾後再炒過,各一兩半)

  • 吳茱萸(先浸泡在水中,烘乾後炒到乾,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