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九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三 (5)

1. 骨蒸煩渴

論曰骨蒸煩渴者,營衛乏竭,肌肉消瘦,虛陽之氣,熏發於上,令津液枯燥,胸中煩熱,咽嗌焦乾,故煩渴而引飲。

白話文:

原文:論曰骨蒸煩渴者,營衛乏竭,肌肉消瘦,虛陽之氣,燻發於上,令津液枯燥,胸中煩熱,咽嗌焦乾,故煩渴而引飲。

醫書中提到,出現骨蒸煩渴症狀的人,營衛兩氣不足,肌肉消瘦,虛弱的陽氣上衝,導致體液枯燥,胸中煩熱,咽喉乾燥,所以感到煩渴並想喝水。

治骨蒸疼煩,熻熻發熱,骨節痠痛,口乾煩渴,麥門冬湯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黃芩(去黑心),柴胡(去苗),升麻,芍藥,甘草(炙銼各一兩)

白話文:

  • 麥門冬:40 公克(去心焙乾)

  • 黃芩:20 公克(去黑心)

  • 柴胡:20 公克(去苗)

  • 升麻:20 公克

  • 芍藥:20 公克

  • 甘草:20 公克(炙銼)

上六味,粗搗篩,每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苦竹葉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分二服,空腹食後、各一服。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選,每五錢一匙,加入一杯半的清水,再放入三片苦竹葉,煎煮成一杯,去掉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每次飯後空腹服用一匙。

治骨蒸唇乾口燥,止渴,麥門冬飲

麥門冬(去心三兩),枸杞根(五兩),小麥(一合)

上三味,細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小麥熟,去滓溫服,食後日二。

治骨蒸煩渴,嘔不下食,四肢發熱,葛根湯

葛根(銼),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銼),黃耆(各半兩),人參(三分)

白話文:

葛根(切碎),赤茯苓(去除黑皮),麥門冬(去除芯並烘焙),甘草(烤過後切碎),黃耆(各半兩),人參(三分)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蘆根五枝,竹三葉,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服。

白話文:

把上面說的六味藥材,搗碎後過篩,每次取五錢的藥量,加水一杯半,再加入蘆根五枝,竹葉三片,煎煮到剩一杯的量,去除藥渣後,分成兩次服用,空腹和飯後各服用一次。

治骨蒸消渴消中,熱中渴利,心熱,風虛熱、傳屍,苦參丸

苦參(五兩),黃連(去須),知母(銼焙),栝蔞根,牡蠣粉,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兩)

白話文:

  • 苦參(200公克):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皮膚病、陰道炎等症狀。

  • 黃連(去須,120公克):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痢疾、腸炎等症狀。

  • 知母(銼焙,120公克):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 栝蔞根(120公克):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

  • 牡蠣粉(120公克):具有滋陰清熱、化痰軟堅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咳喘、痰多等症狀。

  • 麥門冬(去心焙,120公克):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上六味,搗羅為末,以生牛乳和丸,如梧桐子大,曝乾,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食後漿水下。

白話文:

將六種成分,研磨成粉末,加入生牛乳和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曬乾後,每次服用十五粒或二十粒。進食後,用漿水送服。

治骨蒸,唇乾口燥、止渴,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三兩),甘草(炙銼二兩),半夏(湯洗去滑炒乾三兩)

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棗三枚去核,竹葉三片。粳米四十九粒,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粗略搗碎,過濾,每次用量三錢匕,加水一盞,放入生薑半錢拍碎,棗三個去核,竹葉三片。粳米四十九粒,煮到七分熟,去掉藥渣,空腹溫服,中午和晚上睡覺前再各服一次。

治骨蒸,熱煩渴,嘔逆不下食,葛根湯方

葛根(炙一兩),赤茯苓(去黑皮),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甘草(炙銼一兩)

白話文:

葛根(一兩,用火烤過)

赤茯苓(去掉黑皮)

麥門冬(去掉心,焙乾,各一兩半)

甘草(烤過,切碎,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用五錢匕,水一盞半,竹葉三片,生蘆根三枚,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食後各一服。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物,粗略搗碎並篩選,每次使用五錢匕的量,加入一杯半的水,三片竹葉和三枚生的蘆根一起煎煮,直到剩下一杯藥汁,去除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空腹和飯後各服用一次。

治虛勞骨蒸,煩熱發渴,地骨皮湯

地骨皮,知母(焙),柴胡(去苗),當歸(切焙),秦艽(去苗土),鱉甲(醋炙去裙襴),甘草(炙銼),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白話文:

地骨皮、知母(烘焙過的)、柴胡(去掉老根)、當歸(切片、烘焙過的)、秦艽(去掉老根、泥土)、鱉甲(用醋炙烤過的,去掉裙襴)、甘草(炙烤過的,切碎)、枳殼(去掉裡面的瓤麩,炒過的),各取一兩。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烏梅生薑桃柳枝小麥各少許,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這八種藥材,粗略搗碎並過篩,每次服用兩錢匕藥粉,加一茶杯水,放入少量烏梅、生薑、桃枝、柳枝和小麥,煎煮至七分熟。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治骨蒸,潮熱,煩渴引飲,不思飲食,秦艽散

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甘草(炙銼),烏梅(取肉焙各二兩)

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沸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骨蒸虛勞,熱氣上熏,咽嗌焦乾,津液枯燥,煩渴引飲,阿膠湯

阿膠(炒燥),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玄參丹參防風(去叉),黃耆,生乾地黃(焙),葛根,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黃連(去須),龍膽,枳殼(去瓤麩炒),地骨皮,百合,鱉甲(去裙襴醋炙),甘草(炙),桔梗(炒),知母(焙),貝母(去心),款冬花石膏(碎),麻黃(去根節),黃芩(去黑心),梔子仁,麥門冬(去心),防己,栝蔞根,馬兜鈴大黃(炒)桑根白皮(炙),白藥子葶藶子(隔紙炒),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檳榔(五枚)上三十六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白話文:

阿膠(炒至乾燥)、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玄參、丹參、防風(去叉)、黃耆、生乾地黃(焙過)、葛根、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黃連(去須)、龍膽、枳殼(去瓤麩炒)、地骨皮、百合、鱉甲(去裙襴醋炙)、甘草(炙過)、桔梗(炒過)、知母(焙過)、貝母(去心)、款冬花、石膏(碎過)、麻黃(去根節)、黃芩(去黑心)、梔子仁、麥門冬(去心)、防己、栝蔞根、馬兜鈴、大黃(炒過)桑根白皮(炙過)、白藥子、葶藶子(隔紙炒過)、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檳榔(五枚)以上三十六種藥材,切成麻豆大小,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滓,食後臨睡前溫服。